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3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进展与反思 被引量:36
1
作者 凃欣 石立松 +1 位作者 汪樊 王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4,共8页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应用人类基因组中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标记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影响复杂性疾病发生的遗传特征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应用人类基因组中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标记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影响复杂性疾病发生的遗传特征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基因组单倍体图谱计划的实施,人们已通过GWAS方法发现并鉴定了大量与人类性状或复杂性疾病关联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了解控制人类复杂性疾病发生的遗传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然而,由于造成复杂性疾病/性状的因素较多,而且GWAS研究系统较为复杂,因此目前GWAS本身亦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研究方式、研究对象、遗传标记,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探讨GWAS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展望GWAS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复杂疾病/性状 遗传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热带Suwan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国亮 李培良 +3 位作者 张乃生 钮笑晓 张志慧 赵建峰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对 7个Suwan玉米群体在太原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Suwan玉米群体具有较强的光周期敏感性 ,表现为成熟期过晚 ,植株高大 ,穗位偏高 ,叶片数增多 ,叶面积增大 ,抽雄、散粉、吐丝期推迟 ,导致空秆率高 ,结实性差 ,... 对 7个Suwan玉米群体在太原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Suwan玉米群体具有较强的光周期敏感性 ,表现为成熟期过晚 ,植株高大 ,穗位偏高 ,叶片数增多 ,叶面积增大 ,抽雄、散粉、吐丝期推迟 ,导致空秆率高 ,结实性差 ,植株、穗部性状明显劣于温带对照种。但是群体内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及利用价值 ,通过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强的穗位高 ,雌雄开花间隔日数大等性状的选择和改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周期敏感性 遗传变异 群体遗传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纸浆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3 位作者 齐力旺 王军辉 吕守芳 姜英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522,共8页
对12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纸浆材材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遗传参数估计、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家系间综纤维素含量、基本密度、早材和晚材纤维长度、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g·L-1NaO... 对12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纸浆材材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遗传参数估计、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家系间综纤维素含量、基本密度、早材和晚材纤维长度、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g·L-1NaOH抽出物差异也达10%水平显著。各性状受强度或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对日本落叶松进行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木材密度与早、晚材壁腔比、10g·L-1NaOH抽出物呈显著正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早、晚材纤维长度相互独立;晚材纤维长度与早材纤维长度存在紧密正相关,纤维长度与早材壁腔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晚材壁腔比、综纤维素含量和10g·L-1NaOH抽出物相互独立;综纤维素含量与早材壁腔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晚材壁腔比相关不显著;10g·L-1NaOH抽出物与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壁腔比均相互独立。根据对日本落叶松材质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选出最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249、340、346、217和364号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家系 材质性状 遗传变异 指数评价
下载PDF
17年生杂种落叶松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 被引量:29
4
作者 邓继峰 张含国 +2 位作者 张磊 贯春雨 张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实验林场17年生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估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遗传力及遗传增益,以筛选生长和材质兼优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较...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实验林场17年生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估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遗传力及遗传增益,以筛选生长和材质兼优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3.3%、22.5%和49.0%,基本密度变异系数为9.1%;树高、胸径、材积和基本密度4个性状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家系遗传力分别为94.2%、92.1%、92.7%和30.8%,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基本密度遗传力稍低;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0.140、-0.159,呈微弱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可以进行独立选择。通过对10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选出了日3×兴2和兴7×日77-2生长性状优良的2个家系,在20%的入选率下,树高、胸径、材积其遗传增益分别为9.4%、17.3%、42.3%。基本密度较大的家系是兴7×日77-2,在10%的入选率下,家系遗传增益为3.3%。综合生长和密度性状,确定兴7×日77-2家系为优良家系。家系兴7×日77-2高出对照均值:树高15.1%、胸径23.1%、材积49.5%、基本密度4.1%;高出家系均值:树高5.4%、胸径5.0%、材积16.6%、木材密度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自由授粉家系 生长性状 基本密度 家系选择
下载PDF
杂种落叶松F_2代自由授粉家系纸浆材遗传变异及多性状联合选择 被引量:27
5
作者 邓继峰 张含国 +2 位作者 张磊 朱航勇 贯春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9,共9页
对17年生7个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和3个对照子代测定林(共10个处理)的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外,其他性状晚材... 对17年生7个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和3个对照子代测定林(共10个处理)的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材积、管胞长宽比和树脂道比量变异系数较大(26.2%~85.3%)。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比量变异系数较小(1.4%~8.1%)。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晚材径向直径、胞壁率、壁腔比,管胞比量差异显著;材积、管胞长、弦向直径、早材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59.3%~92.7%,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材积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弦向直径、晚材壁腔比和管胞比量成正相关,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基本密度与材积成微弱的负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成显著的负相关,与管胞长宽比、早材微纤丝角、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正相关;综纤维素含量与管胞长宽比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成负相关;管胞长宽比与晚材壁腔比成极显著负相关;晚材微纤丝角与管胞比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对生长和材性进行综合评价,选出I3,I4,I93个比较理想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家系为兴7×日77-2、日5×长77-3和日3×兴9。入选率30%时,各性状家系遗传增益分别为:材积34.7%,综纤维素含量7.5%,晚材壁腔比11.0%,晚材胞壁率6.2%,管胞长宽比4.5%,晚材微纤丝角3.2%,管胞比量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落叶松 自由授粉家系 纸浆材 材性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下载PDF
用RAPD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凤琴 刘国民 +2 位作者 周鹏 徐立新 郭安平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7-644,共8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属 苦丁茶冬青 遗传差异 RAPD分析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纸浆材优良家系多性状联合选择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艳霞 张含国 +2 位作者 张磊 朱航勇 周显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2-718,共7页
采用胸径木芯与伐倒木取样方法,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的生长性状、木芯材质性状、解析木材质性状及其制浆造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 采用胸径木芯与伐倒木取样方法,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的生长性状、木芯材质性状、解析木材质性状及其制浆造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56 0.80之间;解析木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度、早材壁腔比、木质素、阿拉伯糖含量、抗张强度、撕裂度等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64 0.86之间;晚材率、管胞长宽比、综纤维素含量等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51 0.61,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生长性状与木芯管胞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芯基本密度、管胞长宽比相关不显著;木芯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以及管胞长宽比与解析木相应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回归模型较为理想,可以利用胸径木芯各性状值预测其单株值,间接选择和评价纸浆材优良家系。通过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和木芯管胞长宽比综合分析选出166、169为优良家系,根据解析木生长、材质以及纸张物理性状选出的优良家系与其结果一致。优良家系材积、木芯基本密度和木芯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超过对照)分别为48.34%(38.80%)、14.01%(3.63%)和19.89%(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自由授粉家系 纸浆材 遗传变异 联合选择
下载PDF
中国绿豆核心种质资源在不同环境下的表型变异及生态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2 位作者 王素华 朱旭 刘振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9-744,共6页
明确我国绿豆种质资源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表型变异及生态适应性,可有效提高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别在北京海淀、河北唐山和河南南阳3个生态环境下开展了绿豆核心种质农艺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绿豆生长习性、结荚习性受... 明确我国绿豆种质资源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表型变异及生态适应性,可有效提高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别在北京海淀、河北唐山和河南南阳3个生态环境下开展了绿豆核心种质农艺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绿豆生长习性、结荚习性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中仅39.4%的种质在3个试点均表现直立生长;并非所有直立生长的种质均具有限结荚习性。绿豆核心种质在各试点均能成熟,但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等数量性状在试点间差异较大;不同种质在试点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并据此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优异种质26份,以备当地生产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不同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等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基因型效应在荚长(0.57)、百粒重(0.51)的变异中占重要比率,环境效应在生育期(0.39)的变异中占较大比例,而剩余效应则是主茎分枝(0.62)、单株荚数(0.53)、单荚粒数(0.70)等性状的重要影响因子。最后根据不同绿豆种质农艺性状对生态条件反应的差异,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均具一定环境稳定性的种质4份,以供广适性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核心样本 农艺性状变异 生态适应性 混合线性模型
下载PDF
Rice Ferredoxin-Dependent Glutamate Synthase Regulates Nitrogen-Carbon Metabolomes and Is Genetically Differentiated between japonica and indica Subspecies 被引量:21
9
作者 Xiaolu Yang Jinqiang Nian +10 位作者 Qincliun xie Jian Feng Fengxia Zhang Hongwei Jing Jian Zhang Guojun Dong Yan Liang Juli Peng GuodongWang Qian Qian Jianru Zuo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520-1534,共15页
Plants assimilate inorganic nitrogen absorbed from soil into organic forms as Gin and Glu through the glutamine synthetase/glutamine:2-oxoglutarate amidotransferase (GS/GOGAT) cycle. Whereas GS cata- lyzes the form... Plants assimilate inorganic nitrogen absorbed from soil into organic forms as Gin and Glu through the glutamine synthetase/glutamine:2-oxoglutarate amidotransferase (GS/GOGAT) cycle. Whereas GS cata- lyzes the formation of Gin from Glu and ammonia, GOGAT catalyzes the transfer of an amide group from Gin to 2-oxoglutarate to produce two molecules of Glu. However, 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GS/GOGAT cycle in the carbon-nitrogen balanc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report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rice ABNORMAL CYTOKININ RESPONSE 1 (ABC1) gene that encodes a ferredoxin-dependent (Fd)- GOGAT. The weak mutant allele abcl-1 mutant shows a typical nitrogen-deficient syndrome, whereas the T-DNA insertional mutant abcl-2 is seedling lethal.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ed the accumulation of an excessive amount of amino acids with high N/C ratio (Gin and Asn) and several intermediates in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in abcl-1, suggesting that ABC1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nitrogen assimilation and carbon-nitrogen balance. Five non-synonymous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BC1 coding region and characterized as three distinct haplotypes, which have been highly and specifically differentiated between japonica and indica subspecies. Coll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BC1/ OsFd-GOGAT is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modulating nitrogen assimilation and the carbon-nitrogen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Fd-GOGAT nitrogen assimilation carbon-nitrogen balance genetic variations
原文传递
黑荆树种源和家系的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 被引量:21
10
作者 任华东 姚小华 +3 位作者 康文玲 李生 王开良 段福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黑荆树(Acacia mearnsii)是原产澳大利亚的优良速生多用途树种。20世纪50年代作为优良的栲胶原料引入我国(贺近格等,1991),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成为重要的栲胶原料资源,
关键词 黑荆树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下载PDF
中国地方黄牛GH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雪 徐秀容 +1 位作者 许尚忠 张英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1-995,共5页
以鲁西牛、南阳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以上2个地方黄牛品种生长激素(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端和5′端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GH基因第3内含子1 547 bp处发生碱基C→T的替换;GH... 以鲁西牛、南阳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以上2个地方黄牛品种生长激素(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端和5′端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GH基因第3内含子1 547 bp处发生碱基C→T的替换;GH基因第4内含子位点多态的产生是由于1 947 bp处发生碱基T→G的替换;GH基因第5外显子2 141 bp处碱基C→G的突变,使得亮氨酸变成缬氨酸,造成氨基酸发生变化。GH基因3′端的PCR-RFLP结果表明:由于2 639 bp处碱基GCC→GGC的突变造成HaeⅢ酶增加1个酶切位点;GH基因5′端位点多态的产生是由303 bp处碱基C→T的突变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GH 遗传多态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南方红豆杉幼林观赏性状遗传变异初探 被引量:20
12
作者 欧建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41-44,65,共5页
收集南方10省25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地理种源比较试验,2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观赏型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质量、根系生物量鲜质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 收集南方10省25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观赏型南方红豆杉地理种源比较试验,2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观赏型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量、冠幅生物量鲜质量、根系生物量鲜质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根系生物量、冠幅生物量、树高均与其他观赏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地径与冠幅、一级侧枝数量性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地理种源 观赏性状 遗传变异 广义遗传力
下载PDF
红松自由授粉子代家系生产力年度变异与家系选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振 张含国 张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5-309,共5页
以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林业局青山种子园的79个红松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为对象,测定其21、25和27 a生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在过半轮伐期后的红松生长性状以材积的增长量最大,在3个树龄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在3个树龄的平... 以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林业局青山种子园的79个红松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为对象,测定其21、25和27 a生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在过半轮伐期后的红松生长性状以材积的增长量最大,在3个树龄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在3个树龄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12%、22.39%和46.34%。生长性状在21、25和27 a生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家系效应。生长性状遗传力受弱至中度的遗传控制,相同年度内,家系遗传力均高于单株遗传力。以材积做选择目标,以20%的入选率对材积进行选择,选出16个优良家系的材积在21、25和27 a时的平均值分别为0.036 8、0.048 6和0.061 6 m3,分别比当年生对照(CK)高28.67%、15.02%和14.07%,本研究还初选17个优良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在20.25%~3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自由授粉家系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下载PDF
闽楠优良地理种源选择及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罗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3,40,共6页
收集福建和江西闽楠自然分布区20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其地理种源试验。2013年11月,调查9年生闽楠幼林的生长量指标,以选择闽楠的优良地理种源,进行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 收集福建和江西闽楠自然分布区20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其地理种源试验。2013年11月,调查9年生闽楠幼林的生长量指标,以选择闽楠的优良地理种源,进行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综合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决选出:福建明溪为最优种源,福建永安、福建浦城与江西上饶为优良地理种源;4个优良地理种源的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23.73%,地径为27.77%,冠幅为2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地理种源 遗传变异 广义遗传力 种源选择
下载PDF
金华地区野生大豆小种群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府宇雷 钱吉 +3 位作者 张美云 陈燃 李军 郑师章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84-586,共3页
为了阐明小地区范围内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浙江金华地区5个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根据RAPD 数据计算得到的Shann... 为了阐明小地区范围内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浙江金华地区5个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根据RAPD 数据计算得到的Shannon 指数估计了5个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野生大豆种群间(78.5%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21.5% ).又利用Nei指数统计了RAPD数据,也证实了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并且计算得到的种群每代迁移数目Nm 为0.181,远小于1,说明种群间的基因流很小.另外聚类分析也发现,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小地区范围内野生大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符合其自交植物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大豆 RAPD 遗传变异 小种群 分子生态学
原文传递
牛生长激素受体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雪 许尚忠 张英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0-12,18,共4页
以南阳牛、南阳牛、中国西门塔尔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GHR基因上第8外显子、第9外显子、5’端、第3外显子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GHR基因第8外显子、5’端既没发现PCR-SSCP多态,又没发现HaeⅢ、HindⅢ、PstⅠ... 以南阳牛、南阳牛、中国西门塔尔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GHR基因上第8外显子、第9外显子、5’端、第3外显子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GHR基因第8外显子、5’端既没发现PCR-SSCP多态,又没发现HaeⅢ、HindⅢ、PstⅠ、SpeⅠ、MspⅠ、RsaI酶切多态;在GHR基因第9外显子、第3外显子也没检测到PCR-SSCP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受体 遗传变异 显子 GHR基因
下载PDF
中国东北羊草自然种群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7
作者 梁宇 刁亚瑞 +1 位作者 刘公社 刘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群落重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本研究应用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研究了4个羊草自然群落的遗传结构。应用8个引物组合,共得到489个AFLP带,从85到550 bp,结果表明,1)4个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有... 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群落重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本研究应用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研究了4个羊草自然群落的遗传结构。应用8个引物组合,共得到489个AFLP带,从85到550 bp,结果表明,1)4个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有相似的趋势,即W(锡林浩特)>H(海拉尔)>D(大庆)>J(长岭)。2)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同一种群的个体亲缘关系近,而在不同种群之间经向基因流较纬向基因流更为频繁。探讨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即风向和候鸟在种群间基因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结构 羊草 AFLP 基因流
下载PDF
7株鸭肝炎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秀丽 于可响 +3 位作者 吴静 宋敏训 廖明 辛朝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9-1214,共6页
为了分析中国鸭肝炎病毒(DH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作者测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7株DHV及1株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公布的40株DHV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VP1变异程度较大,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80-194位和213-219位;不同毒株的潜... 为了分析中国鸭肝炎病毒(DH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作者测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7株DHV及1株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公布的40株DHV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VP1变异程度较大,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80-194位和213-219位;不同毒株的潜在N-糖基化位点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基因的进化分析均表现出一致的结果,测序的8个毒株均分布在同一个遗传谱系,属基因A型,与基因B型和基因C型遗传距离较远,不在同一分支上。而JYZ02株与R85952株的遗传距离最近,属同一个亚支,提示JYZ02株可能由毒株R85952演化而来。结合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和代表毒株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近年分离并测序的上述7个毒株未发生抗原变异。从多毒株进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血清1型DHV仍是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遗传变异 进化分析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自敬 李雪峰 +3 位作者 张含国 栾玉飞 康迎昆 周显昌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对黑龙江省宁安县省林科院所属的江山娇实验林场23年生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较大的变异,9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5.5%、8.2%、18.0%;23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8.0%、38... 对黑龙江省宁安县省林科院所属的江山娇实验林场23年生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较大的变异,9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5.5%、8.2%、18.0%;23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8.0%、38.9%。家系间变异幅度树高、胸径及材积分别为7.9%~14.2%、12.6%~21.9%、28.0%-45.2%。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23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96、0.492、0.608,生长性状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通过对17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筛选出了226、96、251三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自由授粉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家系选择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伟志 尹洪滨 +2 位作者 孙中武 葛学亮 柯冬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9,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D同工酶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共记录19个基因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数P=21.05%,种群遗传偏离指数d=-1,该乌苏里拟鲿种群内部杂合子缺失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