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7
1
作者 林栖凤 李冠一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20-25,共6页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 ,耕地的减少和淡水资源的不足将迫使人类开发和利用大面积的盐碱地、海岸带和滩涂地带 ,植物耐盐的机理和耐盐植物的培育研究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植物的耐盐性。
关键词 植物 耐盐性 渗透调节剂 分子育种 SOSI基因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5
2
作者 黄华艺 查锡良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28-433,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 ,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 ,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 ,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 ,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功效。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 肿瘤 抗肿瘤药 细胞凋亡 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The prognostic molecular mark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63
3
作者 Lun-Xiu Qin Zhao-You Tang,Liver Cancer Institute and 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5-392,共8页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till remains dismal, although many advances in its clinical study have been made. It is important for tumor control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predispose patients to ...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till remains dismal, although many advances in its clinical study have been made. It is important for tumor control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predispose patients to death. With new discoveries in cancer biology, the 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HCC have been studied quite extensively. Analyzing molecular markers (biomarkers) with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s a complementary method. A large number of molecular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associate with the invasiveness of HCC, and have potenti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ne important aspect is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the cellular malignancy phenotype. These include alterations in DNA ploidy, cellular proliferation markers (PCNA, Ki-67, Mcm2, MIB1, MIA, and CSE1L/CAS protein), nuclear morphology, the p53 gene and its related molecule MD M2, other cell cycle regulators (cyclin A, cyclin D, cyclin E, cdc2, p27, p73), oncogenes and their receptors (such as ras, c-myc, c-fms, HGF, c-met, and erb-B receptor family members), apoptosis related factors (Fas and FasL), as well as telomerase activity.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is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dhesion molecules (E-cadherin, catenins, seru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CD44 variants), proteinases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MMP-2, MMP-9, uPA, uPAR, PAI), as well as other molecul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biomarkers for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of HCC, and are related to prognosis and therapeutic outcomes. Tumor angiogenesis is critical to both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s including HCC, and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angiogenesis-related marker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PD-ECGF), thrombospondin (TSP), angiogenin, pleiotrophin, and endostatin (ES) levels, as well as intra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CARCINOGENS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ell Adhesion Cell Division Cell Nucleus Extracellular Matrix genes p53 Humans Liver Neoplasms Neovascularization Pathologic PLOIDIES Prognosis Proteome TELOMERASE Tumor Markers Biological
下载PDF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机制 被引量:149
4
作者 李敏 林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参与这些细胞凋亡过程的主要有4类蛋白分子,即凋亡蛋白酶(caspases)、衔接蛋白(adapter proteins)、Bcl-2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细胞凋亡对卵巢储备及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衔接蛋白类 信号转导 基因 BCL-2 凋亡抑制蛋白类
下载PDF
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实施方案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137
5
作者 王秋菊 赵亚丽 +3 位作者 兰兰 赵翠 韩明鲲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进行聋病基因同步筛查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与策略,以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和局限,并倡导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注入基因筛查的理念。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出生的4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 目的探讨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进行聋病基因同步筛查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与策略,以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和局限,并倡导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注入基因筛查的理念。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出生的4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新生儿听力和基因的同步筛查。听力初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复筛采用筛查型 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d 内采用自行设计的含有听力筛查信息和血样信息的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可以直接用于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SLC26A4基因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lw26I 限制性内切酶筛查线粒体12SrRNA A1555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病例进行 PCR 产物测序验证。对 GJB2基因编码区和 SLC26A4基因 IVS7-2A>G突变位点所在区域进行 PCR 产物的直接测序。DNAStar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460例新生儿听力初步筛查结果显示左耳未通过者9例,右耳未通过者3例,双耳均未通过者7例。经42d复筛后,初筛未通过19例中16例 OAE 和 AABR 均通过;1例右耳 OAE 未通过而 AABR 通过,左耳通过。2例患儿家长诉孩子听力正常而未来复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60例新生儿中线粒体12SrRNAA1555G 酶切阳性者5例,经测序验证1例为12SrRNA A1555G 突变,3例为 C1556T 突变,1例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序列;SLC26A4基因筛查 IVS7-2A>G 突变位点所在区域,发现5例 IVS7-2A>G 杂合携带者和1例 IVS7-18T>G 携带以及1例 IVS6-62_63insGT 携带者;GJB2基因筛查,发现8例235delC杂合携带者,4例 G109A 杂合携带者。共发现23例新生儿存在基因改变,其中1例为线粒体 A1555G致病突变,13例为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9例为基因多态改变。1例 A1555G 突变的新生儿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听力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北京和广州地区四家医院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21
6
作者 王辉 孙宏莉 +5 位作者 廖康 陈冬梅 王清涛 王飞燕 陈民钧 朱元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广州地区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确定其耐药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2年北京、广州两地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从北京、广州4家医院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不动杆... 目的调查北京、广州地区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确定其耐药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2年北京、广州两地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从北京、广州4家医院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不动杆菌39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霉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序列分析。结果近4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在1.8%~8.5%之间。多重耐药(即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从1995年的5%升至2002年的67%,最常见的多重耐药模式为同时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44%)。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重耐药株从1998年的20%升至2002年的57%,同时对上述4~5个药耐药的达35%。39株亚胺培南耐药株均不含质粒,接合试验证实亚胺培南的耐药基因不能转移。所有测定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TEM1酶、高产AmpC酶、SHV型酶及pI为6.7,6.0的2个酶。PCR及序列分析证实35株菌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pI为6.7),有3株携带PER1型酶。PFGE发现在4家医院均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并且常见于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外科术后感染。结论北京、广州两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绝大多数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耐药株的增加主要由耐药克隆株播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广州地区 基因型 北京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2002年 脉冲场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式反应 呼吸机相关肺炎 OXA-23型 亚胺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 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医科大学 产AMPC酶 PER-1型 SHV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14
7
作者 沈定霞 罗燕萍 +2 位作者 徐雅萍 张秀菊 周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及诱导耐药基因。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及诱导耐药基因。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耐药基因。结果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分别占62.7%和54.8%。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葡萄球菌的17.7%。在单一纸片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67.6%和45.3%。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C是诱导耐药的主要基因,占74.5%。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霉素B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耐药性研究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临床微生物室 耐药基因 红霉素耐药 大环内酯类 纸片扩散 耐药表型 诱导耐药 ermC 临床医生 类抗生素
原文传递
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基因表达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王梅 王冰 +3 位作者 王晓丽 莫立平 任娟 李明众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6-548,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bcl 2和p5 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 (SP法 ) ,检测survivin、bcl 2、p5 3基因在 1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 5 9例宫颈癌... 目的 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bcl 2和p5 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 (SP法 ) ,检测survivin、bcl 2、p5 3基因在 1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 5 9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 ,5 9例宫颈癌组织中 ,4 1例表达阳性 ,占 69 5 %。病理分级为G1~G2 级的宫颈癌的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5 8 1% ( 18/ 3 1) ,G3级为 82 1% ( 2 3 / 2 8)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临床分期Ⅱ期的宫颈癌的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8例中有 4例 ,Ⅲ期者为 81 8% ( 3 6/4 4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中 ,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6 7% ( 3 3 / 4 3 )、16例中有 8例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中 ,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0 0 % ( 3 6/ 4 5 )、14例中有 5例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组织中p5 3、bcl 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基因 BCL-2基因 P53基因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88
9
作者 何春年 王春兰 +2 位作者 郭顺星 杨峻山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Ⅰ),阿魏酸(Ⅱ),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cirsilineol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其余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金线莲 福建 SEPHADEX 对羟基苯甲醛 三甲氧基黄酮 硅胶柱色谱 柱色谱分离 化合物 分析鉴定 理化常数 萃取部分 胡萝卜苷 兰科植物 首次报道 阿魏酸 槲皮素 二羟基 结构
下载PDF
线粒体DNA1555位点和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1
10
作者 戴朴 于飞 +8 位作者 康东洋 张昕 刘新 米文宗 曹菊阳 袁慧军 杨伟炎 吴柏林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9-773,共5页
目的建立常见耳聋基因如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GJB2基因、SLC26A4(Pendren′ssyndromegene,PDSgene)基因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来自门诊的散发耳聋患者367例,有母系家族遗传史耳聋患者60例(27个家系),来自聋哑学校的先天性聋患... 目的建立常见耳聋基因如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GJB2基因、SLC26A4(Pendren′ssyndromegene,PDSgene)基因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来自门诊的散发耳聋患者367例,有母系家族遗传史耳聋患者60例(27个家系),来自聋哑学校的先天性聋患者20例,来自门诊经高分辩CT证实双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3例,无感音神经性聋病史的对照个体50例。应用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的突变情况;针对20例语前聋患者进行GJB2全序列分析;针对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患者,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筛查,出现异常波形之外显子行序列分析。结果在26个家系的59例患者和5例散发患者中发现mtDNAA1555G突变;20例先天性聋中发现2例GJB2235delC纯合突变,酶切加测序发现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突变,均为先天性聋的肯定原因,另外2例具有109G-A杂合突变;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均发现包含第7、8外显子的扩增子具有异常波形,测序证实1例为杂合的SLC26A4G316X突变;另2例为919-2A-G纯合突变。结论耳聋基因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操作性强,在不远的将来耳聋的基因诊断可能会正式列为耳科临床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诊断 突变 GJB2基因 线粒体基因 临床应用 4基因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诊断方法
原文传递
Studies of Transgenic Hybrid Poplar 741 Carrying Two Insect-resistant Genes 被引量:61
11
作者 田颖川 郑均宝 +3 位作者 虞红梅 梁海永 李常青 王进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Partially modified Bt Cry1Ac gene and the arrowhead proteinase inhibitor (API) gene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lant transformation vector pBtiA and this construct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genome of the hybrid popla... Partially modified Bt Cry1Ac gene and the arrowhead proteinase inhibitor (API) gene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lant transformation vector pBtiA and this construct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genome of the hybrid poplar 741 [ Populus alba L.×( P. davidiana Dode+ P. simonii Carr.)× P. tomentosa Carr.] by Agrobacterium _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n kanamycin resistant plants have been regenerated. Upon insect bioassay using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three of the examined plants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testing insects. The mortality of insect larvae on one plant was higher than 90% in 6 days after infest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survival larvae were seriously inhibited. Results of PCR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oth Bt Cry1Ac gene and API gene were integrated as a single copy into the genomes of these three plants when Cry1Ac gene fragment was used as the probe. Protein dot blot immunoassay and ELIS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t least the Cry1Ac protein was produced in these three transgenic plant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0.015% of the leaf total soluble protei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hybrid poplar 741 that expresses two insecticidal protein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741 divalent insect resistant genes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84
12
作者 马剑雄 何伟伟 +1 位作者 赵杰 马信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397-4402,共6页
背景:关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学说:血运障碍、脂质代谢紊乱、骨内压增高、骨细胞凋亡、基因多态性、免疫因素等,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就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股骨头坏死... 背景:关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学说:血运障碍、脂质代谢紊乱、骨内压增高、骨细胞凋亡、基因多态性、免疫因素等,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就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学者提供线索。方法:以"femoral head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pathogenesis,mechanism"检索词在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1985至2017年的文献;以"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1985至2017年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生物力学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股骨头内部力学性能的减退或者各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外界应力与股骨头内部结构不协调,引起内部骨小梁的微骨折,应力集中,反复破坏与修复,当破坏速度超过修复速度,股骨头最终发生塌陷。大部分股骨头坏死病例均为散发病例,但也有研究报道家族中多名成员患有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呈家族聚集性,股骨头坏死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血运 骨细胞凋亡 基因多态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线治疗头颈鳞癌的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69
13
作者 张珊文 肖绍文 +8 位作者 刘长清 孙艳 苏星 李东明 徐刚 蔡勇 朱广迎 徐博 吕有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23-2028,共6页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联合放射线治疗头颈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对 4 2例头颈鳞癌进行了rAd p5 3制剂结合放疗 (基因治疗加放疗 ,GTRT)对比单纯放疗 (单纯放疗 ,RT)的...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联合放射线治疗头颈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对 4 2例头颈鳞癌进行了rAd p5 3制剂结合放疗 (基因治疗加放疗 ,GTRT)对比单纯放疗 (单纯放疗 ,RT)的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患者被随机地分入结合治疗的GTRT组 (共 2 0例 )和作为对照的RT组 (共 2 2例 )。在GTRT组 ,每周 1次行瘤内注射rAd p5 3制剂 1× 10 1 2 病毒颗粒共 8次 ,同时结合放疗。两组都采用同样的常规放疗方案 ,每次 2Gy ,每周 5次 ,使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都达到 70Gy 35f 7~ 8w。观测病人的不良反应、血清抗腺病毒抗体水平和肿瘤变化。以CT对比分析GTRT组和RT组病人在 4 0Gy、70Gy及疗效确认时 (治疗后 2月 )肿瘤即刻反应率。结果 随机对比分析或自身对比分析结果都表明 ,rAd p5 3明显地提高了头颈鳞癌患者放疗的疗效 (P <0 0 5 )。随机对比结果表明 ,rAd p5 3对 4 0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 1 72 ,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组CR率比RT组CR率提高 1 6 8倍。自身对比结果表明 ,rAd p5 3对 4 0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 1 6 9,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瘤灶的CR率比自身RT瘤灶CR率提高 2 5 3倍。 2 0例头颈鳞癌患者接受多次rAd p5 3瘤内注射 ,除了出现一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 放射线治疗 头颈部肿瘤 鳞癌 安全性 基因疗法
原文传递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5
14
作者 戴朴 韩东一 +8 位作者 冯勃 康东洋 刘新 袁慧军 曹菊阳 张昕 翟所强 杨伟炎 吴柏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PDS)基因全序列扫描,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SLC26A4基因型变化和遗传特征。方法来自35个家庭的38例患者多患中重度感音性耳聋,所有患者颞骨CT均显示前...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PDS)基因全序列扫描,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SLC26A4基因型变化和遗传特征。方法来自35个家庭的38例患者多患中重度感音性耳聋,所有患者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明显扩大。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合序列分析进行SLC26A4基因分析。结果共发现32个先证者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纯合突变11例,复合突变9例,单一杂合突变12例,3个先证者未发现突变,在所有受检患者中突变发现率91.4%(32/35)。共发现8种突变类型58个突变,其中IVS7-2A>G突变为中国人最常见的SLC26A4突变,共发现其纯合型10例,杂合突变13例,即有71.9%的患者(23/32)携带此种突变,2168A>G为第二常见突变,共有8名患者携带此杂合突变,另发现1229C>T,IVS15+5G>A,1226G>A,1199-1200insT,946G>T,916-917insG突变形式,后三种突变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四种复发性突变IVS7-2A>G、2168A>G、1229C>T、IVS15+5G>A在此组病例的30例患者均有出现。三个多发家庭的同胞患者均具有一样的SLC26A4突变。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典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SLC26A4基因突变是其明确的致病因素,SLC26A4基因检测是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水稻突变体与功能基因组学 被引量:53
15
作者 郭龙彪 储成才 钱前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共13页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水稻突变体的创制方法、变异的机制、水稻突变体/基因分类和数量、克隆的水稻重要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1698个水稻突变体/基因的分类和43个克隆的水稻突变体基因,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突变体...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水稻突变体的创制方法、变异的机制、水稻突变体/基因分类和数量、克隆的水稻重要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1698个水稻突变体/基因的分类和43个克隆的水稻突变体基因,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突变体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基因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p53,cyclinD1,RB1,c-fos and N-ras gene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Iran 被引量:73
16
作者 SJ Moghaddam EN Haghighi +4 位作者 S Samiee N Shahid AR Keramati S Dadgar MR Za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88-593,共6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me genes especially those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amples of 25 patients (18 males and 7 females) with hepatoc...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me genes especially those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amples of 25 patients (18 males and 7 female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collected from 22 pathology centers in Tehran during 2000-2001, and sta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avidin-biotin-peroxidase) for detection of p53, cyclinD1, RB1, c-los and N-ras proteins. RESULTS: Six (24%), 5 (20%), 12 (48%) and 2 samples (8%) were positive for p53, cyclinDl, C-los and N-ras expression, respectively. Twenty-two (88%) samples had alterations in the (31 cell-cycle checkpoint protein expression (RBI or cyclinD1). P53 positive samples showed a higher (9 times) risk of being positive for RBI protein than p53 negative samples. Loss of expression of RBI in association with p53 over-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4 (66.7%) of 6 samples. Loss of expression of RBI was seen in all cyclinD1 positive, 20 (90.9%) N-ras negative, and ii (50%) C-fos positive samples, respectively. CyclinD1 positive samples showed a higher (2.85 and 4.75 times) risk of being positive for c-los and N-ras expression than cyclinD1 negative sample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53, RB1 and c-los genes appears to have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Iran. Simultaneous overexpression of these gene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loss of express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ran Expressionof p53 cyclinD1 RB1 c-fos and N-ras genes
下载PDF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革兰阴性菌16SrRNA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72
17
作者 刘政军 朱雪阳 蒋先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可能病因。 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2 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和 10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革兰阴性菌 16SrRNA基因。同时对 10例实验组患者行尿道分泌物PCR检查。 结果  2 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可能病因。 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2 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和 10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革兰阴性菌 16SrRNA基因。同时对 10例实验组患者行尿道分泌物PCR检查。 结果  2 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革兰阴性菌16SrRNA基因阳性 13例 ,阳性率 5 4 % ;10例正常人中阳性 1例 ,阳性率 10 % (P <0 .0 1)。 1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分泌物PCR均阴性。 结论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革兰阴性菌 16SrRNA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革兰阴性菌 16SrRNA基因源于前列腺而非尿道。一些目前还不能常规成功培养的细菌可能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革兰阴性菌 16SRRNA基因 检测
原文传递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8
作者 蔡宝立 黄今勇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11,共5页
阿特拉津(Atrazine)又称氯乙异丙嗪[2-氯-4(乙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商品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的防除,如玉米、高梁、甘蔗和库区杂草等。阿特拉津虽然... 阿特拉津(Atrazine)又称氯乙异丙嗪[2-氯-4(乙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商品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的防除,如玉米、高梁、甘蔗和库区杂草等。阿特拉津虽然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由于它被微生物矿化的过程十分缓慢,在土壤中的半存留期长达4—57周,所以在施用过这种除草剂的土壤中以及地下水和表面水中,其浓度远远超过3ppb的最大允许值,造成对环境的污染[1]。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近40年,其在环境中的扩散引起广泛重视,因此研究这种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十分必要。虽然自1982年以来先后在诺卡氏菌属(Nocardia)[2,3]、红球菌属(Rhodococus)[4,5]、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6]、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7]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8,9]等多个细菌属中分离到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但直到90年代中期,对这一生物降解过程所涉及到的基因、酶和中间代谢物仍知之甚少。自1995年Wacket实验室从施用过阿特拉津的土壤中分离到假单胞菌ADP菌株以后[1],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特津 除草剂 生物降解 氯水解酶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64
19
作者 周月清 陆开来 糜祖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为耐药性监测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在2002年8月—2004年2月间自临床分离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为耐药性监测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在2002年8月—2004年2月间自临床分离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类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全部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50%、650%和70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5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0%以上。TEM、aac(3)Ⅰ、aac(3)Ⅱ、aac(6”)Ⅰ和ant(3”)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50%、550%、150%、350%和600%,而SHV、AmpCDHA、AmpCMIR基因均阴性。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TEM型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由于引物设计不完全,常见的OXA、VEB、PER基因未进入试验,因此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修饰酶 耐药率 酶基因 临床分离 抗菌药物 引物设计 初步研究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3
20
作者 王辉 陈民钧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本院 1998~ 1999年分离的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116株 ,采用“荚膜肿胀”技术进行血清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红霉素耐药的基因erm/mef,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本院 1998~ 1999年分离的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116株 ,采用“荚膜肿胀”技术进行血清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红霉素耐药的基因erm/mef,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基因印迹技术追踪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16株红霉素耐药株的血清型主要为 2 3F(30 0 % ) ,6A(19 0 % ) ,19F(13 8% ) ,15 (7 8% ) ,2 3A(5 2 % )。 95 7%的青霉素不敏感株同时也耐红霉素 ;85 %的菌株表现为MLS表型 ,即同时耐克林霉素 ;86 4 %的红霉素耐药株具有erm基因 ,6 %的菌株同时有erm和mef基因 ,1 7%的菌株只有mef基因 ,4 2 %未能检测到erm或mef基因。PFGE发现 2种耐药克隆 :1个是青霉素耐药的血清型为 2 3F的克隆株 ,另 1个是青霉素敏感而红霉素耐药的、血清型为 6A的克隆株。结论 核糖体突变 (erm基因编码 )是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红霉素的主要机制 ,2种耐药克隆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红霉素 血清分型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