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老杜歌诗同其沉郁”——《文史通义解读》撰著感言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其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72-479,540,共9页
章学诚的学术,回答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的智慧。首先是章学诚对“道”的探索,以特具的睿智论证了“道”是不断发展演变、圣人学于众人、“约六经之旨随时撰述以究大道”等重要命题,标志着历史哲学领域的新开拓。其... 章学诚的学术,回答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的智慧。首先是章学诚对“道”的探索,以特具的睿智论证了“道”是不断发展演变、圣人学于众人、“约六经之旨随时撰述以究大道”等重要命题,标志着历史哲学领域的新开拓。其哲学成就是时代的光辉,是乾嘉时期学术思想的优秀成果。其次,他对烦琐考证学风的针砭,引导了后面像龚自珍、魏源等人更激烈的批判,推动了经世致用在清代出现第二次高峰。再次,章学诚提出了历史编纂改革的方向,给予近代以来著名学者梁启超、章太炎、白寿彝等人以宝贵的启示。第四,他提出以“性”和“情”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主张独立思考,反对墨守教条、人云亦云,鼓励勇于创造,这些主张都闪射着近代光芒。站在当今时代高度,总结章学诚学说的精华,阐释其中所闪耀的中国智慧,科学地评价他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通义》 “道”的探索 考证学风 历史编纂 教育思想 启蒙意义
下载PDF
章学诚“史德”释义
2
作者 吴士勇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章学诚的“史德”理论 ,要求著史者用客观的态度去书写历史 ,避免主观情绪 ;著史者的心术要符合纲常名教 ;要考虑到古人的设身处境 。
关键词 章学诚 "史德" 释义 《文史通义》 著史态度
下载PDF
试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自刻本
3
作者 曹德良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29-33,共5页
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并借此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一方面倡言史学,为史学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提倡"学术固期于经世"的... 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并借此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一方面倡言史学,为史学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提倡"学术固期于经世"的治学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史学 学术经世
下载PDF
总集生成考——兼论章学诚《文史通义·文集》
4
作者 侯素芳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总集编撰研究是中国书籍编撰史上的重要问题。自觉的总集编撰始于魏晋。"总集"是与"别集"相对而言的一种编撰体式,不以"文学"为域限。从《隋志》著录看,早期总集多按文体编排,大致分单体总集和多体总集... 总集编撰研究是中国书籍编撰史上的重要问题。自觉的总集编撰始于魏晋。"总集"是与"别集"相对而言的一种编撰体式,不以"文学"为域限。从《隋志》著录看,早期总集多按文体编排,大致分单体总集和多体总集两种。前者产生略早,其编撰出于各种实用的目的;后者的产生取资于前者尤多,二者均发生于文体辨析的大背景。《后汉书》著录文士各体著述的方式直接启发了单体总集的编撰。《文章流别集》是总集生成的一个范例。章学诚《文史通义.文集》对"总集生成"问题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志》 总集生成 单体总集 多体总集 《文章流别集》 《文史通义·文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