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曹丛 王美萍 +3 位作者 张文新 纪林芹 陈亮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6-1497,共12页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对1258名...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T基因 身体攻击 关系攻击 G×E交互作用 教养行为
下载PDF
抑郁的大脑: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研发 被引量:22
2
作者 毛榕榕 田孟 徐林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2,共5页
近年来,基因、分子、细胞、影像等实验证据表明抑郁症是和应激密切相关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涉及情绪、奖赏、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随着抑郁症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神经可塑性改变将成为揭示&qu... 近年来,基因、分子、细胞、影像等实验证据表明抑郁症是和应激密切相关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涉及情绪、奖赏、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随着抑郁症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神经可塑性改变将成为揭示"抑郁大脑"的重要途径,为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生物学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神经可塑性 抗抑郁新药研发
下载PDF
倒班相关睡眠障碍与倒班耐受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雅 范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长期倒班易引起生物节律紊乱,导致倒班相关睡眠障碍(SWSD)与其他心身问题。而倒班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受到节律类型、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同时,节律调节涉及体内激素、神经生化、节律基因表达等的作用,因此SWSD与倒... 长期倒班易引起生物节律紊乱,导致倒班相关睡眠障碍(SWSD)与其他心身问题。而倒班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受到节律类型、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同时,节律调节涉及体内激素、神经生化、节律基因表达等的作用,因此SWSD与倒班耐受的个体差异也有生物及遗传基础。目前针对我国倒班人群的研究相当有限。未来可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借助流行病学调查、表观遗传分析、神经影像、神经化学波谱定量等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我国SWS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转归轨迹,探索SWSD的心理社会层面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遗传易感性与神经生化层面的内表型,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倒班耐受的预测指标,开发有助提升倒班耐受、降低SWSD风险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班 睡眠 生物钟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内表型
原文传递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明 张力 刘兴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所有孕...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所有孕妇于孕24~28周时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或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随机抽取104例GDM孕妇为GDM组,103例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技术检测两组孕妇的HLA-DRB1基因多态性,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将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GDM危险因素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纳入资料完整孕妇712例,其中GDM 孕妇175例,血糖正常孕妇53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妇高龄(≥35岁)、饮食不均衡、孕前高体质指数( BMI≥24.0 kg/m^2)、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HBV)、有糖尿病家族史系GDM发病的危险因素。(2)对照组孕妇中共检出51种HLA-DRB1基因型, GDM 组孕妇中共检出49种HLA-DRB1基因型。对GDM组或对照组中出现≥3例的基因型进行比较,HLA-DRB1*12,16基因型仅在对照组中检出5例(4.9%,5/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而且仅在GDM组中检出4例(3.8%,4/104)HLA-DRB1*11,16基因型和5例(4.8%,5/104) HLA-DRB1*09,09基因型,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共检测出13种HLA-DRB1等位基因,GDM组与对照组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孕妇高龄(≥35岁)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分析表明, HLA-DRB1*07等位基因与孕妇高龄呈正向交互作用( OR=5.952,95%CI为1.314~26.970, P=0.022);而携带HBV、糖尿病家族史、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HLA-DRB1链 多态现象 遗传 危险因素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NR3C1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雅 范方 +4 位作者 彭婷 李媛媛 龙可 周洁莹 梁颖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87-1301,共15页
NR3C1参与HPA轴调节,与应激相关的身心疾病关系密切。以往针对NR3C1与焦虑障碍的研究基本以成人为考察对象,且大多关注负性生活事件等个体层面环境变量。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238名青少年为被试(焦虑障碍117人,对照121人),旨在考... NR3C1参与HPA轴调节,与应激相关的身心疾病关系密切。以往针对NR3C1与焦虑障碍的研究基本以成人为考察对象,且大多关注负性生活事件等个体层面环境变量。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238名青少年为被试(焦虑障碍117人,对照121人),旨在考察NR3C1常见位点rs6191、rs6196、rs41423247的多态性、单倍型以及父母不同类型教养方式对焦虑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rs6191 GG基因型、rs6196 AA基因型、rs41423247 GG基因型与低焦虑障碍风险相关。父母过多的过度保护与冷漠拒绝、父亲过少的温暖关怀可预测较高的焦虑障碍风险。rs41423247多态性与母亲温暖关怀存在交互作用:rs41423247 GG基因型只在母亲温暖关怀较多时能降低焦虑障碍风险,在母亲温暖关怀较少时与焦虑障碍并无显著相关。此外,rs6191-rs6196-rs41423247构成的单倍型GAG与低焦虑障碍风险显著关联,TGC与高焦虑障碍风险显著关联,且二者与母亲温暖关怀、母亲过度保护分别存在交互作用。未来可采用追踪研究,从表观遗传层面探讨教养方式与NR3C1影响焦虑障碍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教养方式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DRB1及DQA1区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亮平 刘英 +5 位作者 李兴旺 孙国常 朱席琳 吴云忠 胡全有 李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HLA)DRB1及DQA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分析基因—环境交互在慢性乙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慢性乙肝患者207人,HBV携带者212人,自限性HBV感染者...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白细胞抗原(HLA)DRB1及DQA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分析基因—环境交互在慢性乙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慢性乙肝患者207人,HBV携带者212人,自限性HBV感染者148人)方法,比较3组人群检测的HLA等位基因频率并应用交互相乘模型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慢性乙肝组HLA-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14·81%)显著低于HBV携带组(25·24%)和自限性HBV感染组(25·00%)(Pc=0·002;Pc=0·007);自限性HBV感染组HLA-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8·78%)显著高于HBV携带组(1·89%)和慢性乙肝组(2·18%)(Pc=0·000;Pc=0·000);自限性HBV感染组HLA-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4·05%)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组(11·41%)(Pc=0·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的混杂效应后,HLA-DQA1*0302仍是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危险因素(OR=3·913,P=0·0006),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是HBV感染后的保护因素(OR=0·200,P=0·0004;OR=0·258,P=0·0000)。饮酒与HLA-DQA1*0102[交互指数(Ⅱ)=1·49]、HLA-DQA1*0302(Ⅱ=12·12)在慢性乙肝的发生中可能存在正交互作用,与DQA1*0301存在负交互作用(Ⅱ=0·78)。结论携带HLA-DQA1*0302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而携带HLA-DQA1*0301和HLA-DQA1*0102者可能降低慢性乙肝发生的风险;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影响HBV感染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细胞抗原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下载PDF
结直肠癌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尔飞 徐晓娜 杨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2-945,共4页
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研究是近年来遗传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互融汇交织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是从基因组学研究到医学实践的重要桥梁。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必要从基因组流行病学的角度认... 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研究是近年来遗传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互融汇交织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是从基因组学研究到医学实践的重要桥梁。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必要从基因组流行病学的角度认清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分子发病机制。本文重点围绕基因-基因以及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作一阐述,旨在为结直肠癌基因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因组流行病学 分子发病机制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及其检验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52-1858,共7页
素质-压力模型、不同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是当前有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三种代表性理论模型。素质-压力模型认为"近墨者黑"或"出淤泥而不染",优势反应敏感性模型认为"近朱者赤",而不同易感性模... 素质-压力模型、不同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是当前有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三种代表性理论模型。素质-压力模型认为"近墨者黑"或"出淤泥而不染",优势反应敏感性模型认为"近朱者赤",而不同易感性模型则兼收并蓄,认为某些个体近墨则黑,近朱则赤。检验上述模型的现实有效性是当前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概观而言,分组回归和分层回归是常用的传统检验方法,显著性区域分析法和新参数回归模型法则是新近兴起的。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三种模型的领域特殊性、种族差异等问题,检验这些模型的方法也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素质-压力模型 不同易感性模型 优势敏感性模型
下载PDF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1-941,共11页
采用基因-环境设计,以208名初中生为被试,系统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以及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rs6267多态性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主效应,但其与亲子亲合、母子情绪冲突的关联模... 采用基因-环境设计,以208名初中生为被试,系统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以及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rs6267多态性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主效应,但其与亲子亲合、母子情绪冲突的关联模式在男女青少年群体中相反;rs6267多态性与父母积极教养行为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交互作用,但其与母亲消极教养行为对母子冲突具有交互作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冲突 亲子亲合 COMT基因多态性 父母教养行为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美萍 程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6-41,共6页
变应性鼻炎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虽然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遗传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这些遗传相关研究结果仅限于统计学层面,与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对变应性鼻炎相... 变应性鼻炎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虽然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遗传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这些遗传相关研究结果仅限于统计学层面,与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对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的研究策略、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变应性疾病基因的重叠、表观遗传修饰及基因的转化研究方向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基因 环境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表观遗传学 精准医学
原文传递
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生长性状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虹妤 刘青华 +3 位作者 金国庆 丰忠平 甘振栋 周志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5-780,共6页
利用分别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的3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3代子代测定幼林,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和地径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配合力与环... 利用分别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的3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3代子代测定幼林,对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和地径的配合力效应及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效应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遗传效应中,树高在两地点皆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地径在卫闽点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在姥山点则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在不同环境下,对树高和地径表型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效应〉加性基因效应〉显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显性基因效应〉加性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参试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稳定性普遍高于特殊配合力(SCA)稳定性。以树高生长量为选择指标,在2个试验点各初选2个优良亲本和5个优良杂交组合,姥山点和卫闽点优良亲本的遗传增益分别是试验平均的5.61%~8.05%和10.22%~12.98%,是当地优良天然林分子代的45.11%~48.48%和51.84%~55.64%,而优良组合的遗传增益分别是试验平均的3.37%~17.69%和9.35%~25.93%,是当地优良天然林分子代的42.04%~61.72%和50.64%~7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3代 GCA SCA 基因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冠心病的遗传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安东 刘建坤 +3 位作者 赵雅 KHAN Abdul Haseeb 廖立勇 田小利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7,共15页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受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疾病,其中遗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通过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技术已筛选到160余个冠心病易感位点和多个致病基因.本文主要介绍冠心病遗传...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受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疾病,其中遗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通过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技术已筛选到160余个冠心病易感位点和多个致病基因.本文主要介绍冠心病遗传机制的研究现状,致病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以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探讨通过冠心病遗传研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的可能性;最后展望多因素综合作用研究,针对不同遗传背景对冠心病进行风险分级及精准医疗的问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遗传 易感基因 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Genetic variants in three genes and smoking show strong association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CHU Jie ZHOU Cheng-chao +2 位作者 LU Ning ZHANG Xue DONG Fang-t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525-2533,共9页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replicate the associ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polymorphisms in three genes (complement factor H (CFH), complement factor B (BF) and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HTRA1)...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replicate the associ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polymorphisms in three genes (complement factor H (CFH), complement factor B (BF) and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HTRA1)) with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o test if the modifiab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AMD susceptibilit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 of genotype in these genes. Methods An age, gender and ethnicity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genotype the representative single ne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loci including rs1061170 and rs1410996 in CFH, rs641153 and rs4151667 in BF and rs11200638 in HTRA1 gene in 144 exudative AMD patients and 126 normal controls using PCR-RFLP and direct resequencing.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were also recorded. Allelic and genotypic associations for individual SNP and joint associations with two loci were performed. The gene-gene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variate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C risk allele frequencies for CFH Y402H (rs1061170) in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12.5% and 5.4%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Caucasians (P 〈0.001). Compared with TT homozygous genotype, the CT heterozygous genotyp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MD with odds ratio (OR) of 3.23 (1.36-5.07). However, the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of C allele was only 3.3% (1.4%-4.3%). rs1410996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MD independent of Y402H. The ORs of exudative AMD for individuals carrying one copy risk allele and two copy risk alleles were 2.57 (1.21-5.45) and 4.76 (2.15-10.55) respectively, with correspondent PARs of 28.3% (2.0%-40.5%) and 38.2% (21.8%-45.4%). rs11200636 in HTRA1 was another susceptible locus for AMD and the risk homozygotes were significantly susceptible for exudutive AMD (OR=3.98, 1.88-8.43) with PAR of 38.9% (24.3%-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complement factor H complement factor B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SMOKING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Independent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iR-126, miR-143, and miR-145 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被引量:10
14
作者 Da-Cen LIN Jia-Bing LIN +6 位作者 Zhou CHEN Rong CHEN Chun-Yu WAN Shao-Wei LIN Qi-Shuang RUAN Huang-Yuan LI Si-Ying WU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688-695,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icroRNAs (miRNAs) (miR-126, miR-143, and miR-145) 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A frequency-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45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icroRNAs (miRNAs) (miR-126, miR-143, and miR-145) on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A frequency-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450 patients, 450 controls)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 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Fuzhou City, China.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126, rniR-143, and miR-145 were determin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pe- 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Results Alcohol consumption, high-salt diets, high-intensity work, and 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HD risk, whereas light die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MiR-126, miR-143, and miR-145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CH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djustment for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miR-126, miR-143, and depres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HD, and light diet was the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 of CHD. Conclusi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a family history of CHD, anxiety,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HD risk, whereas light die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Furthermore, miR-126 and miR-143 in combination with several risk factors, could play a joi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nage patients with CHD in all directions and multiple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control stud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MiR- 126 MiR- 143 MiR- 145
下载PDF
MAOA基因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丛 陈光辉 +2 位作者 王美萍 曹衍淼 张文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99-1910,共12页
抑郁的发生具有遗传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对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既有研究表明,MAOA基因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OA基因与抑郁间存在紧密的直接关联,而且MAOA基因与环境及其他基... 抑郁的发生具有遗传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对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既有研究表明,MAOA基因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OA基因与抑郁间存在紧密的直接关联,而且MAOA基因与环境及其他基因亦交互作用于抑郁,然而,既有相关研究结论尚存分歧。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MAOA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及其它基因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考察MAOA基因的年龄效应,揭示MAOA基因作用于抑郁的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A基因 抑郁 G×E交互作用 MAOA-uVNTR
下载PDF
结合吸烟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鉴定骨质疏松症易感基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波 陈晓峰 +1 位作者 段媛媛 郭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9-596,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吸烟与骨质疏松症间的交互作用,挖掘互作基因,阐明吸烟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功能机制。方法整合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挖掘吸烟和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互作基因,并结合通路富集分析挖掘功能性骨相关代谢通路。利用GWA... 目的系统分析吸烟与骨质疏松症间的交互作用,挖掘互作基因,阐明吸烟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功能机制。方法整合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挖掘吸烟和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互作基因,并结合通路富集分析挖掘功能性骨相关代谢通路。利用GWAS芯片,通过基因环境互作分析验证功能通路内互作基因,最后利用蛋白网络分析发掘互作基因参与的核心调控网络。结果表达谱分析鉴定了441个同时与吸烟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风险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了吸烟调控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关键代谢通路—间隙连接;通过全基因组基因环境互作分析,我们验证了多个潜在关键风险基因,并且通过蛋白网络分析揭示了1个包含13个蛋白的潜在吸烟骨质疏松症互作核心调控网络。结论本研究发现了1个潜在的吸烟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分子调控模型,对于相关疾病机制认识及后续药物靶点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吸烟 基因表达谱 双因素方差分析 基因环境互作 间隙连接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亚 徐敏 +2 位作者 徐瑜 毕宇芳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8-551,共4页
大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易感性对于环境危险因素的作用表现各异。本综述将概述基因与环境对2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最新证据,从而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 2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五羟色胺2A受体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抑郁伴自杀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珺瑶 杨艳杰 +6 位作者 王琳 马靖松 刘玥汐 王鹏 杨秀贤 邱晓惠 乔正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tamine receptor 2A,5-HTR2A)基因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与抑郁伴自杀的关系.方法 提取中国北方地区130名抑郁伴自杀者(病例组)和118名抑郁无自杀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tamine receptor 2A,5-HTR2A)基因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与抑郁伴自杀的关系.方法 提取中国北方地区130名抑郁伴自杀者(病例组)和118名抑郁无自杀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技术分别扩增rs6311和rs6313位点的基因组DNA片段,将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6311、rs6313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rs6311位点的基因型(x2=0.012)和等位基因频率(x2 =0.062)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6313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5,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A:73.1% vs 50.4%;等位基因G:26.9%vs 49.6%;x2=27.029,P<0.05).rs6311和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155,95% CI=1.372~27.612,P<0.05).rs6313和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72,95% CI=0.231~2.579,P>0.05).结论 rs6311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在抑郁伴自杀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伴自杀 五羟色胺2A受体基因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Gene-gene,gene-environment,gene-nutrient interactions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被引量:4
19
作者 Amina Nadeem Sadaf Mumtaz +4 位作者 Abdul Khaliq Naveed Muhammad Aslam Arif Siddiqui Ghulam Mustafa Lodhi Tausif Ahmad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4期642-647,共6页
Inflamm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The rise in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s the essential step in glucotoxicity and lipotoxicity induced mitochondrial injury,o... Inflamm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The rise in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s the essential step in glucotoxicity and lipotoxicity induced mitochondrial injury,oxidative stress and beta cell apoptosis in T2 DM.Among the recognized markers are interleukin(IL)-6,IL-1,IL-10,IL-18,tissue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C-reactive protein,resistin,adiponectin,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fibrinogen and heptoglobins.Diabetes mellitus has firm genetic and very stro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exhibiting a polygenic mode of inheritance.Man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in various genes including those of pro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have been reported as a risk for T2 DM.Not all the SNP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unifying results in different studies and wide vari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various ethnic groups.The inter-ethnic variation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gene expression may be regulated by gene-gene,gene-environment and gene-nutrient interactions.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these interactions on determining the role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IL-6,TNF-α,resistin and adiponectin in pathogenesis of T2 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kines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Diabetes MELLITU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ene-gene interaction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578C/A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抑郁症关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明琪 乔正学 +5 位作者 马靖松 陈璐 杨秀贤 邱晓惠 王琳 杨艳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274名汉族单相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273名汉族健康人(对照组)的全基因组DNA,...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274名汉族单相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273名汉族健康人(对照组)的全基因组DNA,应用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SNaP—shot)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VEGF.2578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二项Logsi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VEGF-2578C/A基因和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的关联。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VEGF-2578C/A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布为4.0%、37.6%、58.4%和6.6%、35.5%、57.9%;等位基因A、C频率分布为22.8%、77.2%和24.4%、75.6%,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0,P=0.391;χ^2=0.364,P=0.546)。VEGF-2578C/A多态性和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与单相抑郁症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716)。结论VEGF-2578C/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抑郁症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基因 抑郁症 基因-环境交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