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前S2抗原决定簇串联体与核心抗原的基因融合与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运峰 石成华 曹诚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_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2抗原决定簇 核心抗原 基因融合
下载PDF
MBP-gldABC融合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邵敬伟 刘长江 +1 位作者 陈永胜 叶秀秀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 :构建可高效生产甘油脱水酶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方法 :将编码甘油脱水酶的三个基因gldA、gldB、gldC ,分别克隆至克隆载体pMD18-T和pSIM -T中 ,经测序正确后 ,再亚克隆至表达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载体pMAL -c2X上 ,构建成表达质粒pMAL... 目的 :构建可高效生产甘油脱水酶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方法 :将编码甘油脱水酶的三个基因gldA、gldB、gldC ,分别克隆至克隆载体pMD18-T和pSIM -T中 ,经测序正确后 ,再亚克隆至表达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载体pMAL -c2X上 ,构建成表达质粒pMAL -gldABC ,并转化大肠杆菌E .coliDH5α。结果 :成功地将甘油脱水酶基因gldABC以同向串联方式克隆到大肠杆菌融合表达载体pMAL -c2X中。结论 :得到了含gldABC基因的MB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为研究甘油脱水酶基因 (gldABC)的在原核表达载体中的串联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甘油脱水酶
下载PDF
多基因串联表达木糖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
3
作者 陆亮 叶凯 +3 位作者 刘敏 于孟斌 陈高云 涂振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0-185,共6页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利用木糖发酵转化乙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引入木糖向木酮糖转化的途径,采用多重拼接PCR方法将木糖向木酮糖转化有关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与转醛酶基因(tal1)进行拼接后克隆到表达载体...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利用木糖发酵转化乙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引入木糖向木酮糖转化的途径,采用多重拼接PCR方法将木糖向木酮糖转化有关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与转醛酶基因(tal1)进行拼接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AUR123中,获得融合表达载体pAUR123-X12A;为超表达下游代谢途径的基因,将控制木酮糖向乙醇转化的木酮糖激酶基因(xks1)与转酮酶基因(tkl1)进行拼接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AUR123中,获得融合表达载体pAUR123-SK。通过乙酸锂电击转化的方法分别将pAUR123-X12A与pAUR123-SK转入S.cerevisiae INVSc1中,得到S.cerevisiae INVSc1-X12A与S.cerevisiae INVSc1-SK重组子。对构建的重组子进行表达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酶活性分析,目的基因获得表达。初步结果显示两株重组菌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串联 木糖 表达 酿酒酵母
下载PDF
基因串联原核高效表达胸腺肽α1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明飞 徐伟东 +4 位作者 黄静 金丽 王嘉 叶海峰 吴自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人工合成含有SD序列、胸腺肽α1(Tα1)基因、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DNA序列作为构建元件,利用同尾酶将其依次克隆到pET-32a(+)中,得到含有1~8个不同重复数目的含SD序列基因的串联表达载体,利用PCR初步鉴定和进一步的测序证实序列完全正... 人工合成含有SD序列、胸腺肽α1(Tα1)基因、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DNA序列作为构建元件,利用同尾酶将其依次克隆到pET-32a(+)中,得到含有1~8个不同重复数目的含SD序列基因的串联表达载体,利用PCR初步鉴定和进一步的测序证实序列完全正确。进而利用lacZ基因作为指示基因,将带有SD序列的lacZ基因克隆到不同Tα1基因串数载体末尾,利用蓝白斑实验验证启动子后不同SD序列的效率,证实串联载体中的各个SD序列均能有效启动翻译。在此基础上对各串表达载体进行摇瓶发酵,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各串均可正确表达Tα1,且为可溶性表达,为小肽原核高效表达提出了新方法,有望成为小肽高效表达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序列-基因串联 高效表达 小肽 胸腺肽Α1
下载PDF
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基因定位于Xq25 被引量:4
5
作者 龚瑶琴 魏建军 +4 位作者 邵常顺 郭亦寿 陈丙玺 郭辰虹 matt warman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 定位 Smith Finem an Myers 综合征基因,为分离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覆盖 X染色体全长的、具有多态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 T R) 对 X 染色体进行扫查,确定致病基因所在区域和与致病基因连锁... 目的 定位 Smith Finem an Myers 综合征基因,为分离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覆盖 X染色体全长的、具有多态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 T R) 对 X 染色体进行扫查,确定致病基因所在区域和与致病基因连锁的 S T R 位点,再对该位点两侧的 S T R 位点进行分析,确定致病基因的精确位置。结果 用20个覆盖 X 染色体全长的、具有多态性的 S T R 位点对该综合征患者家系中的13 个能明确提供连锁分析信息的家系成员进行分析,发现位于 Xq25 上的 D X S1001 与致病基因紧密连锁,最大两点lods 得分为301(θ= 0) ,对 D X S1001 两侧的 S T R 分析证实,该致病基因位于 D X S1001 区域,单体型分析表明该致病基因位于 D X S8064 和 D X S8050 之间,区域为146c M。结论  Smith Finem an Myers 综合征基因,位于 Xq25 上的 D X S8064 和 D X S8050 之间的146c M 区域,该基因的定位为分离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M综合征 智能低下 遗传病
原文传递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戴丹 徐燕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年第2期93-95,11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核型 白血病 基因 串联重复序列 突变
下载PDF
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与GCK、FABP_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班博 王华 +3 位作者 张惠 孙琳 何戎华 金卫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4期13-14,共2页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 ,对山东地区汉族 10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0 5例正常对照者 ,进行葡萄糖激酶 (GCK)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2 )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GCK等位基因...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 ,对山东地区汉族 10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0 5例正常对照者 ,进行葡萄糖激酶 (GCK)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2 )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GCK等位基因 A5与 2型糖尿病组呈正相关 (RR=15 .70 ,P<0 .0 0 1) ;GCK等位基因 A1、A3与 2型糖尿病组呈负相关 (RR=0 .2 8,P<0 .0 0 1;RR=0 .15 ,P<0 .0 0 1)。FABP2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 GCK等位基因 A5呈显著正相关 ;与 GCK等位基因 A3呈显著负相关。年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 B及脂蛋白 a亦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认为 GCK基因多态性与山东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是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FABP2 基因与 2型糖尿病未见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GCK FABP2 基因多态性 汉族
下载PDF
D2S14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班博 王华 +2 位作者 何戎华 孙琳 金卫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 D2 S140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 ,检测了 10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0 5例正常对照者的 D2 S140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 发现 7种等位... 目的 探讨 D2 S140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 ,检测了 10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0 5例正常对照者的 D2 S140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 发现 7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 2与 2型糖尿病呈显著性正相关 (RR=13.76 ,P<0 .0 0 1) ,等位基因 6与 2型糖尿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RR=0 .2 5 ,P<0 .0 0 1)。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D2 S140等位基因 2是 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环境因素。结论  D2 S14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D2S140基因 短串联重复序列 病理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首发的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9
作者 刘英 唐锁勤 +3 位作者 杨光 冯晨 刘立真 雷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61-966,共6页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本例以皮肤损伤和骨髓增...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本例以皮肤损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诊断时骨髓原始细胞超过30%,合并脑膜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同时表达髓系标记(cMPO、CD33和CD117)和T淋系标记(cCD3、CD5、CD7、CD4和CD8双表达),并强烈表达最早期造血祖细胞标记CD43和CD99,染色体核型正常,检测到MLL基因的部分串联重复。最后诊断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结论:双表型白血病的前期可表现为骨髓病态造血,其临床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应用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征分析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 MLL基因的部分串联重复
下载PDF
汉族人群载脂蛋白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的遗传多态性(英文)
10
作者 高纯 顾国浩 +1 位作者 陈卫昌 尹志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7期3674-3675,F003,共3页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载脂蛋白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多态性。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并构建了载脂蛋白CII(Apo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载脂蛋白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多态性。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并构建了载脂蛋白CII(Apo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等位基因梯阶标准,检测了231例汉族人群健康体检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测定了等位基因28的序列。结果:检出36种(TG)n(AG)m序列基因型、12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为17,18,26-35,其频率分别为0.061,0.011,0.002,0.002,0.054,0.255,0.372,0.084,0.026,0.039,0.052,0.041。检出7种(AG)m序列基因型、4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为6,7,8,9,其频率分别为0.002,0.152,0.812,0.034。与欧洲白种人比较,Apo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χ2=341.47,P<0.01;χ2=56.05,P<0.01)。结论:载脂蛋白CII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及(AG)m序列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了解汉族人群该序列的遗传特点,是研究其与疾病相关性的基础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群 载脂蛋白CII 遗传多态性 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A)_n在正常中国汉族人群的多态性分布
11
作者 刘勇军 祝其锋 +1 位作者 周新 郑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5-326,共2页
目的 研究 LDL- R基因二核基酸串联重复序列 (TA) n在正常中国汉族人群的多态分布。方法 应用 PCR扩增 (TA) n所在区域的 DNA,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扩增产物 ,测定了 2 0 6例正常中国汉族人的等位基因片段。... 目的 研究 LDL- R基因二核基酸串联重复序列 (TA) n在正常中国汉族人群的多态分布。方法 应用 PCR扩增 (TA) n所在区域的 DNA,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扩增产物 ,测定了 2 0 6例正常中国汉族人的等位基因片段。结果 检测到 5种不同长度的等位基因片段和 1 0种不同基因型 ,多态信息容量 (PIC)为 0 .51 97,杂合度 0 .52 0 9。结论 该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长度多态性 ,且其多态性分布与西方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多态性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PCOS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12
作者 张琴芬 任慕兰 +1 位作者 王莉娜 于红 《循证医学》 CSCD 2015年第6期370-37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携带Ⅰ等位基因的个体相对于Ⅲ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下降18%[比值比(95%可信区间)=0.82(0.72,0.94),P=0.004];携带Ⅰ/Ⅰ基因型的个体发病风险低于Ⅰ/Ⅲ+Ⅲ/Ⅲ基因型的携带者[比值比(95%可信区间)=0.78(0.65,0.94),P=0.010]。亚组分析显示:携带Ⅰ等位基因的高加索人群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减少16%[比值比(95%可信区间)=0.84(0.73,0.98),P=0.023];隐性模型中(Ⅰ/Ⅰ+Ⅰ/Ⅲvs.Ⅲ/Ⅲ),亚洲人群的保护性作用更为显著[比值比(95%可信区间)=0.20(0.04,0.92),P=0.039],而高加索人群中未见显著性[比值比(95%可信区间)=0.84(0.64,1.09),P=0.185]。与Ⅲ/Ⅲ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Ⅰ/Ⅰ纯合子的亚洲人群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风险下降79%[比值比(95%可信区间)=0.21(0.05,0.95),P=0.042],而高加索人群中的差异未见显著性[比值比(95%可信区间)=0.82(0.56,1.19),P=0.292]。结论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风险有关,但这种关联关系存在明显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 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