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技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5-30,共6页
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下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文章主要运用社会记忆和族群认同的有关理论,结合相关的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从英雄祖先记忆、家族祖先迁徙记忆与苦难记忆等方面对(亻革)家人的... 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下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文章主要运用社会记忆和族群认同的有关理论,结合相关的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从英雄祖先记忆、家族祖先迁徙记忆与苦难记忆等方面对(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进行了诠释。(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对其族群认同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记忆体系不仅是强化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区分、标识族群之间和表达其族群认同的特殊"历史叙事"方式和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亻革)家人 族群 社会记忆 族群认同
下载PDF
[亻革]家人族群认同的文化表达--以枫香寨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技文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4,共5页
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今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枫香寨的(亻革)家人为个案,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层面,具体论述了(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文章认... 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今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枫香寨的(亻革)家人为个案,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层面,具体论述了(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文章认为,文化因素是表达族群认同的基本要素,(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正是通过"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要素所表达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亻革]家人 族群 族群认同 文化表达
下载PDF
革家人5项舌运动类型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2 位作者 冯晨露 齐晓琳 荣文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8-413,417,共7页
调查了贵州省黄平县255例(男为133例,女为122例)革家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革家人卷舌基因频率R=0.295,r=0.705;叠舌基因频率F=0.874,f=0.126;翻舌基因频率T=0.562,t=0.438;尖舌基因频率P=0.2... 调查了贵州省黄平县255例(男为133例,女为122例)革家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革家人卷舌基因频率R=0.295,r=0.705;叠舌基因频率F=0.874,f=0.126;翻舌基因频率T=0.562,t=0.438;尖舌基因频率P=0.259,p=0.741;三叶舌基因频率C=0.028,c=0.972.革家人卷舌出现率在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4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我国族群中,革家人卷舌率、叠舌率、尖舌率低,翻舌率低于侗族、独龙族、回族、达斡尔族,与我国多数族群接近,三叶舌率与大多数南亚类型族群、北亚类型族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革家人的翻舌率、尖舌率、三叶舌率与苗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卷舌率、叠舌率均明显小于当地苗族,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革家人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苗族聚在一起,表明革家人遗传基础与苗族相对较接近,而与其他南方少数民族有所不同.(4)卷舌与翻舌、叠舌与尖舌彼此间存在相关,这表明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之间、叠舌基因与尖舌基因分别存在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舌 叠舌 三叶舌 革家人
下载PDF
革家成年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郑连斌 李咏兰 +3 位作者 冯晨露 荣文国 齐晓琳 倪晓璐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9-706,共8页
目的探讨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在贵州黄平县共调查了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成年人38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 目的探讨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在贵州黄平县共调查了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成年人38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革家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革家人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革家人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革家人额最小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深与年龄无相关。革家人容貌面、形态面、头面宽、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面部 指标 年龄变化 相关系数 体质测量 革家人
下载PDF
秩序下的自由:黄平蜡染的设计特点与造物思想
5
作者 袁妍 刘田田 夏帆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442,共9页
目的黄平蜡染作为一种独特的蜡染技艺,广泛应用于亻革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意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蜡染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图案的设计特点,探究其创作背后的造物思想,推动人们对黄平蜡染图案的深度解读,... 目的黄平蜡染作为一种独特的蜡染技艺,广泛应用于亻革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意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蜡染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图案的设计特点,探究其创作背后的造物思想,推动人们对黄平蜡染图案的深度解读,促进非遗艺术的创新和保护。方法基于文献阅读、田野调查收集黄平蜡染的图案资料,通过类比分析总结黄平蜡染图案整体的视觉表象及工艺,探索其设计特点,归纳审美特征,从源流出发探寻其造物思想。结论在亻革家人的生活环境、社会体系与文化信仰的影响下,黄平蜡染产生了秩序与自由并进的设计特点。它是亻革家人面对现实时矛盾思想的外在表现,深入了解其思想有助于加深对当地非遗文化的认知,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平蜡染 造物思想 亻革家人 图案设计
下载PDF
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余跃生 杨建辉 +4 位作者 陆玉炯 李建富 杨小军 郭光武 刘冬容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4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412名(男217,女195)生活在贵州的[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起步类型...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412名(男217,女195)生活在贵州的[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起步类型)进行活体观察。调查对象年龄7~55岁,三代均为[亻革]家人。结果:(1)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高于左型;(2)除利眼外,其他特征的出现率男女间差异不明显;(3)扣手与利眼、扣手与利手、扣手与利足、扣手与叠臂、利手与利足、利手与叠腿、利手与起步类型、利足与叠腿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具有同侧组合特征(除扣手与利眼外),且均以右-右型组合居多;(4)与我国其他19个民族群体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亻革]家人与贵州汉族最为接近,与湖南侗族、靖州苗族和凤凰苗族次之,与内蒙古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和天津汉族较远。结论:[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多为右型,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同侧组合特征类型为其亲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行为特征 活体观察 人类群体遗传学 [亻革]家人
下载PDF
(亻革)家人文献资源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静 雷启义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少数民族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亻革)家人作为中国待识别民族和未定族称的人们共同体,其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述了(亻革)家人文献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报告了大量的(亻革)家人民间文... 少数民族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亻革)家人作为中国待识别民族和未定族称的人们共同体,其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述了(亻革)家人文献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报告了大量的(亻革)家人民间文献资料信息,并提出了收集、抢救措施与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献 (亻革)家人 待识别民族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家人“翘解”仪式的人类学意涵
8
作者 刘婷 刘自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家人是聚居于贵州黔东南州的一个族群,经过漫长历史长河的洗礼,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沉淀成型。家人是典型的尚祖族群,"翘解"节作为一个一年一度的祭祖节日,是宗族的一次重要活动。宗族祖鼓作为连接宗族的现实纽带,在... 家人是聚居于贵州黔东南州的一个族群,经过漫长历史长河的洗礼,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沉淀成型。家人是典型的尚祖族群,"翘解"节作为一个一年一度的祭祖节日,是宗族的一次重要活动。宗族祖鼓作为连接宗族的现实纽带,在祭祀中是祖先在场的象征。仪式中,家独特的阴阳社会组织通力合作,恭请祖先回来,聚众合宗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在"翘解"这一仪式,包含着丰富的人类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人 “翘解” 祭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