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126
1
作者 曹晖 高志冬 +17 位作者 何裕隆 侯英勇 黄昌明 姜可伟 李全林 邱海波 沈坤堂 唐磊 汪明 徐皓 徐泽宽 姚宏伟 于吉人 张信华 赵刚 郑朝辉 周平红 周志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5-973,共9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也是迄今为止靶向药物治疗最成功的实体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分子病理学、影像学、微创技术、分子靶向药物等诊...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也是迄今为止靶向药物治疗最成功的实体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分子病理学、影像学、微创技术、分子靶向药物等诊疗技术的进步,GIST的诊疗模式已经发展为以外科治疗为主并联合内科、病理科、消化内镜、肿瘤科和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治疗 腹腔镜手术 内镜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Chinese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被引量:108
2
作者 Jian Li Yingjiang Ye +14 位作者 Jian Wang Bo Zhang Shukui Qins Yingqiang Shi Yulong He Xiaobo Liang Xiufeng Liu Ye Zhou Xin Wu Xinhua Zhang Ming Wang Zhidong Gao Tianlong Lin Hui Cao Lin Shen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1-293,共13页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in China, the member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Expert Committee on GIST tho...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in China, the member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Expert Committee on GIST thoroughly discussed the key contents of the consensus guidelines, and voted o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In final, the Chinese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IST (2017 edition) wa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2013 edition consensus guidelines, which is hereby announced. The consensus included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currence risk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targeted agent therapy, surgery and principles of surveillance of 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DIAGNOSIS THERAPY CONSENSUS
下载PDF
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中期报告 被引量:85
3
作者 詹文华 王鹏志 +14 位作者 邵永孚 伍晓汀 顾晋 李荣 万德森 丁克峰 师英强 于吉人 卢辉山 邹小明 毕建威 孙益红 陆云飞 陈道达 张信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评价具复发转移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予以伊马替尼(imatinib,IM)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12月15日期间,国内16家医院共同参加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18岁以上、肿瘤最大径在5 cm及以... 目的评价具复发转移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予以伊马替尼(imatinib,IM)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12月15日期间,国内16家医院共同参加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18岁以上、肿瘤最大径在5 cm及以上、病理核分裂相在5/50个高倍视野及以上、CD117阳性、肿瘤能作完整切除的GIST患者,手术后4周内开始服用IM,每天400 mg;疗程持续12个月或以上。主要终点观察指标为术后1、3年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次要终点指标为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不良事件和生活质量。按方案完成12个月或以上的IM治疗,且至少有1次主要终点指标评估者归入符合方案(PP)分析,至少服用过1次研究药物者归入意向治疗(ITT)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者57例,其中男34例,年龄(50.6±12.2)岁;女23例,年龄(50.0±10.8)岁。肿瘤部位:胃50.9%,小肠38.6%,结直肠10.5%;全部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归入PP分析者12例,归入ITT分析者57例。至中期报告随访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无病生存期ITT分析为(268.3±120.2)d,PP分析为(396.7±38.2)d;不良事件发生率44.4%。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基线评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高度恶性倾向的胃肠间质瘤完整切除术后患者,每天口服400 mg的IM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其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手术 辅助治疗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Current clinical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被引量:80
4
作者 Kazuya Akahoshi Masafumi Oya +1 位作者 Tadashi Koga Yuki Shiratsuc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6期2806-2817,共12页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 are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subepithelial lesions(SEL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y originate from the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located within the muscle layer and 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 are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subepithelial lesions(SEL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y originate from the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located within the muscle layer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over-expression of th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KIT. Pathologically, diagnosis of a GIST relies on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KIT and/or discovered o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1(DOG1) is generally positive]. The prognosis of this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umor size and mitotic index. The standard treatment of a GIST without metastasis is surgical resection. A GIST with metastasis is usually only treated by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without radical cure; thus, early diagnosis is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its prognosis. However, a GIST is usually detected as a SEL during endoscopy, and many benign and malignant conditions may manifest as SELs. Conventional endoscopic biopsy is difficult for tumors without ulceration. Most SELs have therefore been managed without a histological diagnosis. However, a favorable prognosis of a GIST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histological diagnosis and R0 resectio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and EUS-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 are critical for an accurate diagnosis of SELs. EUSFNA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enabling an early histological diagnosis and adequate treatment. 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current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ISTs, with an emphasis on early management of small 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Diagnosis Therapy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72
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3-598,共6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靶向药物、分子病理、影像学、微创等诊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GIST的治疗模式,已经建立了包括外科、病理科、消...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靶向药物、分子病理、影像学、微创等诊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GIST的治疗模式,已经建立了包括外科、病理科、消化科、内镜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64
6
作者 曹晖 +4 位作者 陶凯雄 张鹏 李健 姜可伟 汪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9-1119,共11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样。研究表明,绝大多数GIST具有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活化突变[...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样。研究表明,绝大多数GIST具有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活化突变[1-2]。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影像学、病理学及外科诊疗技术的进步,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已成为GIST当前标准治疗模式之一。在靶向药物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GIST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因而对GIST病人实行全程化管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疾病管理 手术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8
7
作者 万德森 伍小军 +5 位作者 梁小曼 罗容珍 潘志忠 陈功 卢震海 丁培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5月外科治疗的9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5月外科治疗的9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7.3个月,完全切除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术组(P=0.00),后者无1例生存期超过2年。完全切除术组中,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患者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795);但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两组分别与扩大切除术组比较,差异却有显著性意义(P=0.00)。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及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其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结论 GIST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施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 手术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103例预后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杜春燕 师英强 +3 位作者 傅红 赵广法 周烨 蔡国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收治的103例GIST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用寿命表法绘制总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因...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收治的103例GIST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用寿命表法绘制总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因素对生存的影响,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该组病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所有病人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6.3%、51.7%、42.8%。生存分析比较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目、手术性质是否为根治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用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方法来判断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间质瘤的预后是合理、科学、简单、可行的方法,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原发GIST的首选治疗,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间质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预后因素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265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内镜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9
作者 宁建文 季峰 +2 位作者 王丽君 许国强 厉有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内镜(e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265例GIMT病理特征并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Ki-67等抗...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内镜(e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265例GIMT病理特征并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Ki-67等抗体的表达情况,确诊后回顾其中32例术前EUS检查结果。结果 265例GIMT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146 例,平滑肌(肉)瘤(leiomyoma or leiomyosarcoma)113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免疫组化结果:GIST以 CD117阳性132/146(90.4%)和CD34阳性109/146(74.7%)为主,SMA和S-100分别在平滑肌(肉) 瘤和神经鞘膜瘤中强阳性表达,9例GIST中7例Ki-67阳性且伴较多有丝分裂,病理诊断为交界性或恶性GIST。交界性、恶性GIST多见于男性患者。EUS对GIST、平滑肌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6.9%,诊断准确率84.4%,良恶性鉴别准确率71.9%。结论 GIMT主要为GIST。形态上类似的GIST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膜瘤区别可用CD117、CD34、SMA、S-100等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联用Ki-67表达和有丝分裂数判断间质瘤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高。EUS对于GIMT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合EUS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活检是未来的诊断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内镜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4
10
作者 母青林 刘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对我院64例GIST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输入ADW4.2工作站重建,由我院2名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6...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对我院64例GIST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输入ADW4.2工作站重建,由我院2名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64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 64例GIST患者胃41例、小肠15例、直肠3例、食管3例、网膜2例。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51例、不规则分叶状13例。分布:胃肠道腔外42例、胃肠道腔内15例、胃肠道腔内外7例。黏膜状态:黏膜光滑41例、黏膜有明显溃疡23例。囊实性49例、实性15例。密度:平扫及肝实质比较均匀密度基本一致29例,周边等密度内部较低31例,4例瘤内有气体影,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33例,不均匀强化31例。均匀强化患者3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不均匀强化1例良性,11例潜在恶性,19例患者恶性。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可为术前病理判断及手术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肠道间质瘤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小荣 钱民 +1 位作者 欧陕兴 刘海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胃肠道外间质瘤CT的表现。结果:9例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中,良性1例,恶性8例。位于小网膜2例、小肠系膜4例、结肠系膜2例和腹膜后左肾上腺区...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胃肠道外间质瘤CT的表现。结果:9例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中,良性1例,恶性8例。位于小网膜2例、小肠系膜4例、结肠系膜2例和腹膜后左肾上腺区1例。肿瘤最大直径5.0~14cm,平均9.6cm。肿瘤呈类圆形者7例,不规则形2例。平扫密度均匀2例,囊变及坏死7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1例,完全增强2例,不规则增强3例。边缘及中心可见肿瘤血管者2例,远处转移4例。术后随访6例肠系膜者中5例复发。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来源相似,故有着相似的影像表现,但因发生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胃肠外间质瘤有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肠系膜 网膜 腹膜后间隙 CT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0
12
作者 梁小波 于红宾 王立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8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山西省2000年至2005年GIST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山西省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发现GIST181例,每年临床上新发病例数都在增加,患者均为汉...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山西省2000年至2005年GIST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山西省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发现GIST181例,每年临床上新发病例数都在增加,患者均为汉族。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16 ̄80岁,中位年龄57岁,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太原、长治和晋中三地发病例数较多。城镇患者多见。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小肠、结直肠和食管,发生在胃肠道的占76.83%,胃肠道外的占23.17%。常见症状与体征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部肿块和消瘦。组织学形态:梭形细胞型占70.30%,上皮细胞型占12.10%,混合细胞型占17.60%。核分裂象≤5个/50HPF,占49.50%,6 ̄10个/50HPF,占36.30%,≥10个/50HPF,占14.30%。免疫表达情况:表达CD117占80.20%,CD34占67.00%,MCK无阳性表达。结论GIS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人群中散在分布。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小肠、结直肠和食管。GIST的临床发病呈逐渐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化验对照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石磊 徐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间质瘤12例,恶性或潜在恶性间质瘤36... 目的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间质瘤12例,恶性或潜在恶性间质瘤36例。良性间质瘤与恶性或潜在恶性间质瘤在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强化及周边器官侵犯MSCT表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病灶大小、部位、内部结构及与周边器官关系能有效显示,且对肿瘤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病理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兴益 李朝军 郭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超声内镜(EUS)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GISTs患者68例,均完成术前EUS及MSCT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GISTs的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超声内镜(EUS)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GISTs患者68例,均完成术前EUS及MSCT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GISTs的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8例GISTs,术前EUS检出率为69.12%(47/68),定位准确率为68.09%(32/47);术前MSCT共检检出率为75.00%(51/68),定位准确率为70.59%(36/51);两种检查方法对GISTs的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88.24%,较各单项检查均明显提高(P均<0.05)。以EUS及MSCT共同检出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EUS联合MSCT诊断GISTs为中高危级的敏感度为86.21%,准确度为80.00%,较各单项检查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联合EUS检查对GISTs诊断及危险度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诊断 危险度分级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28
15
作者 徐宏伟 刘庆猛 +3 位作者 朱秀益 何平生 邱勇钢 徐林刚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CIST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统计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坏死程度以及有无钙化等指标,并与免疫组化类型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CIST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统计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坏死程度以及有无钙化等指标,并与免疫组化类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85例GIST中,平滑肌方向分化26例(30.6%),神经方向分化20例(23.5%),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10例(11.8%),缺乏分化特征29例(34.1%)。十二指肠GIST多为平滑肌方向分化类型。平滑肌方向分化组GIST中,病灶直径〉10cm、肿瘤显著强化和广泛坏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免疫组化类型(P〈0.05)。不同免疫组化分型GIST的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和钙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是诊断GIST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仔细分析CT征象对准确判断肿瘤的免疫组化类型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27
16
作者 余福兵 何夕昆 +6 位作者 郝玲 盛娟 丁惠芬 吴丽娟 张华杰 邹发海 刀吉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9-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分析20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肿瘤直径≤12mm)的EUS特征,对其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0例病变...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分析20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肿瘤直径≤12mm)的EUS特征,对其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4例,胃间质瘤14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结论 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揭志刚 谢小平 +4 位作者 秦克旺 刘逸 李正荣 戴安邦 姚育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间41例GIST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核分裂数及手术的切除程度与该病预后的关系。结果GIST患者的病理切片中CD117、CD34和波形蛋白(vi...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间41例GIST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核分裂数及手术的切除程度与该病预后的关系。结果GIST患者的病理切片中CD117、CD34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比较高,分别为92.7%、82.9%和78.0%。生长在小肠的GIST比生长在胃和结直肠者预后差(P<0.05);肿瘤直径大于5cm患者的预后较小于或等于5cm的差(3年生存率为54%比72%,P<0.05);核分裂大于5/50HPF者预后较小于或等于5/50HPF者差(P<0.05);行不完全性切除手术者比行完全性切除者预后差(P<0.05)。结论完全性手术切除肿瘤能明显提高GIST患者的预后。生长在小肠的肿瘤、肿瘤直径大于5cm和核分裂大于5/50HPF是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2000-2003年 GIST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直径 回顾性分析 CD117 3年生存率 表达情况 生长部位 切除程度 核分裂数 病理切片 波形蛋白 CD34 不完全性 手术切除 肿瘤预后 预后差 患者 表达比
原文传递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dvantages and hurdles 被引量:24
18
作者 Hyung Hun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5年第3期192-205,共14页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 is their unpredictable and variable behavior. GISTs are not classified as "benign" or "malignant" but are rather ...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 is their unpredictable and variable behavior. GISTs are not classified as "benign" or "malignant" but are rather stratified by their associated clinical risk of malignancy as determined by tumor size, location, and number of mitoses identified during surgicalhistology. The difficulty in assessing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prognoses of GISTs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incidental GISTs" presents challenges to gastroenterologists. Recently, endoscopic enucleation has been actively performed as both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or GISTs. Endoscopic enucleation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keeping the stomach intact after the removal of GISTs, a relatively short hospital stay, a conscious sedation procedure, relatively low cost, and fewer human resources required compared with surgery. However, a low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and the risk of perforation could reduce the overall advantages of this procedure.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appears to achieve a very high R0 resection rate. However, this technique absolutely requires a very skilled operator. Moreover, there is a risk of peritoneal seeding due to large active perforation. Laparoscopy endoscopy collaborations have been applied for more stable and pathologically acceptable management. These collaborative procedures have produced excellent outcomes. Many proced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ttempted because they were technically possible. However, we should first consid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ach technique. Unti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ole endoscopic access are proved, the laparoscopy endoscopy collaborative procedure appears to be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minimally destructive GIST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NDOSCOPY LAPAROSCOPY EFFICACY Safety
下载PDF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平 邓建中 +3 位作者 程龙庆 卢列盛 蒋逊 丁卫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内胃部分切除术、4例行胃镜下肿瘤切除联合腹腔镜胃壁修补缝合术。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66.5±20.1)min,术中出血量1~20m,平均(12.0±17.1)ml,术后平均住院日(4.9±1.8)d。术后病理结果示:极低度风险15例、低度风险8例。随访3~7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和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镜 胃肠道间质瘤 胃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白月奎 邵永孚 +4 位作者 石素胜 高燕宁 孙耘田 程书钧 刘秀云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复阅切片,重新诊断,从肿瘤的两点取材,构建组织微阵列。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min及S-1005种蛋白的表达,分析各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94例患者1,3,5年生存率...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复阅切片,重新诊断,从肿瘤的两点取材,构建组织微阵列。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min及S-1005种蛋白的表达,分析各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94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2.1%和6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数目、肿瘤坏死、肿瘤部位、肿瘤细胞密集程度、肿瘤细胞类型、核异型性、出血、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黏膜有无受侵、性别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周围组织肿瘤侵犯、肿瘤坏死、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数目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及核分裂相数目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准确判别预后尚应结合肿瘤坏死、性别、肿瘤部位及其他病理参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预后 组织微阵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