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温泽强 卿松 +2 位作者 邓治林 杨河川 凌建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 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胃食管反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瘘带膜支架置入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少罡 白玲 +2 位作者 常城 张昊 崔示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带膜支架在治疗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食管带膜支架置入组与 13例常规处理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 ,统计以 χ2 处理。结果 :支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87 5 0 % (14 / 16 )和5 3 85 % (7/... 目的 :探讨食管带膜支架在治疗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食管带膜支架置入组与 13例常规处理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 ,统计以 χ2 处理。结果 :支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87 5 0 % (14 / 16 )和5 3 85 % (7/ 13) ,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 ;支架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缩短 2 7天 ,平均处置费用减少 33 6 7%。结论 :带膜支架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瘘中有明显的优越性 ,起到确切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快速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及减少住院费用的作用 ;同时 ,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分析 胃代食管术 吻合口瘘 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 食管癌 贲门癌
下载PDF
复杂性食管瘘的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邵文龙 陈汉章 +7 位作者 殷伟强 刘君 张鑫 徐鑫 李树本 成向阳 王炜 何建行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390-1398,共9页
目的:胸内段食管瘘常由食管或周围器官的恶性肿瘤引起,良性病变发生率较低。胸内段食管瘘发生后常引发较复杂的症状,且与周围器官形成相通性瘘后预后更差,故称为凶险性胸内段食管瘘。其治疗有一定困难,因为较易行的食管或气管内支架术... 目的:胸内段食管瘘常由食管或周围器官的恶性肿瘤引起,良性病变发生率较低。胸内段食管瘘发生后常引发较复杂的症状,且与周围器官形成相通性瘘后预后更差,故称为凶险性胸内段食管瘘。其治疗有一定困难,因为较易行的食管或气管内支架术对长期生存易出现并发症,而外科手术的创伤令很多患者无法安全度过手术关。作者所在单位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此类患者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此进行总结。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各种良性病所致的胸内段食管瘘9例,男5例,女4例,年龄从5岁~73岁(平均年龄:49.89岁)。其中交通事故外伤所致巨大食管气管瘘(均从胸廓入口到隆突平面)3例;误吞鱼骨致食管主动脉瘘1例,致食管纵隔瘘引发纵隔脓肿致胸椎破坏后引发高位截瘫1例,致食管右上肺形成右上肺巨大脓肿引发脓毒血症呼吸衰1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外院行光动力学治疗引发巨大食管气管瘘1例。肺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行放疗致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气管瘘1例。其中5例行分期手术治疗:对交通意外所至巨大食管气管瘘3例患者一期行胃造瘘和空肠造瘘术达到胃减压减少返流和经空肠管增加营养的目的,患者肺部感染减少和营养改善后,二期行食管原位代气管膜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食管主动脉瘘患者发生两次量在2 000 m L以上大出血,抢救成功后一期行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二期行食管内翻剥脱、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术;食管纵隔瘘致高位截瘫患者一期行经右胸纵隔脓肿清除、椎体部分切除椎管减压术,二期手术经颈上腹二切口将食管内翻剥脱并经胸骨后将胃拉到颈部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食管右上肺瘘并伴有脓肿形成,患者术前经抗菌素抗感染后脓毒血症渐好转,行经右胸右上肺叶切除食管局部修补术。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气管瘘 胃食管吻合术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应用《食管瓣成形—食管胃套接》法手术治疗食管癌与贲门癌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宁 赵西茹 王彦彬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自1988年至1993年我科对60例食管与贲门癌病人,采用食管瓣成形—食管胃套接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后行颈部吻合9例;弓上吻合23例,弓下吻合28例。术后无吻合口瘘,随访中无吻合口狭窄病例。并就此术式对防止吻... 自1988年至1993年我科对60例食管与贲门癌病人,采用食管瓣成形—食管胃套接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后行颈部吻合9例;弓上吻合23例,弓下吻合28例。术后无吻合口瘘,随访中无吻合口狭窄病例。并就此术式对防止吻合口瘘、狭窄及术后胃内容物返流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手工与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伍青 朱彦君 +2 位作者 李玉华 张希东 王桂洪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8期541-543,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应用手工和吻合器行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和程度,以指导选择一种合理的吻合方法。方法全组30例,分成手工组(17例)和吻合器组(13例),观察从开始进食到进食后1个月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应用手工和吻合器行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和程度,以指导选择一种合理的吻合方法。方法全组30例,分成手工组(17例)和吻合器组(13例),观察从开始进食到进食后1个月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手工组有4例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23.5%),无严重反流病例;吻合器组11例(84.6%)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重度反流4例。全组无吻合口瘘、狭窄,无术后死亡。结论食管胃黏膜管套叠吻合比吻合器吻合在术后抗反流上有优势,在进行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抗反流效果的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 吻合器 胃食管反流 症状
下载PDF
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胡钢 梁佑安 +2 位作者 戴书忠 范学明 袁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和食管胃吻合包埋缝缩法在食管下端癌及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分别采用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和食管胃吻合包埋缝缩法 (对照组 )各 2 5例术后 1~ 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食...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和食管胃吻合包埋缝缩法在食管下端癌及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分别采用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和食管胃吻合包埋缝缩法 (对照组 )各 2 5例术后 1~ 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术后的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钡餐结果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pH监测结果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食管胃吻合旋转包埋缝缩法能有效抗胃食管反流 ,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 旋转包埋缝缩法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殷汉华 李瑞华 肖敬东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 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 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返流次数、≥5 min酸返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长酸返流时间、p H<4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食管重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程度,降低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食管癌 胃食管返流
下载PDF
管状胃代食管术及其手术位置和宽度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樊军 李波 温志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胃代食管和管状胃代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管状胃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方式)... 目的探讨全胃代食管和管状胃代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管状胃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方式)和对照组(全胃代食管吻合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并分析管状胃代食管吻合的位置和宽度对该症状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5 min酸反流次数及24 h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2.5±1.7)次比(6.2±2.1)次、(17.3±8.8)次比(31.5±7.9)次],而pH值<4总时间及最长酸反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3±30.1)min比(118.2±32.6)min、(22.4±6.8)min比(31.8±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9±4.6)分比(13.8±4.1)分、6.7%(3/45)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手术位置和宽度所分为的四个亚组中,颈部吻合+宽度<3 cm亚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pH值<4累积时间及反流症状次数最低,该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最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式较全胃吻合更加有效地降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且用颈部吻合+管状胃宽度小于3 cm的管状胃宽度及吻合方式抗胃食管反流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
原文传递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孟凡青 周中民 《癌症进展》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及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满...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及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及各个测评功能区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7.0%vs 44.2%)、胸胃综合征(2.3%vs 14.0%)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2.6±10.4)分vs(73.8±9.9)分]和满意度(48.8%vs 27.9%)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FD、SD测评功能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4±1.2)分vs(15.3±1.1)分,(14.5±1.2)分vs(15.6±1.4)分;均P<0.05],AD、MF、SA测评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7±2.3)分vs(18.9±2.6)分,(12.6±1.1)分vs(11.8±1.2)分,(8.2±0.7)分vs(7.6±0.8)分;均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食管癌根治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逸南 洪清琦 +6 位作者 罗凌涛 李永文 余荒岛 林天胜 黄安乐 陈东汉 尤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采用食管管型胃侧... 目的:探讨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AEG根治术。术后常规行SOX方案辅助化疗,疗程为6个周期。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9月。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采用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的胸腹腔镜联合AEG根治术,无中转开胸、开腹和围术期死亡患者。病例1、2、3、4手术时间分别为420、400、320、30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00、150、100 mL,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分别为9、8、8、8 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1、10、10、10 d。病例1术后发生轻度肺炎和呃逆,病例2术后发生轻度肺炎,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病例3和4术后未发生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均通畅,排空良好。病例1、2、3、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11、11、11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病例1、2、3、4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32、31、17、2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0、4、2、6枚,肿瘤直径分别为3.5、5.0、5.0、4.0 cm,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学类型均为中分化腺癌,Siewert 分型分别为Ⅱ、Ⅰ、Ⅱ、Ⅰ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浆膜下、全层、浆膜下、全层,肿瘤病理学分期分别为ⅡA、ⅢB、ⅡB、ⅢA期。(3)随访和生存情况:4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均行辅助化疗,无瘤生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根治术 食管管型胃侧侧吻合术 腹腔镜检查 胸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中段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澄宇 艾力江.多力坤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术的56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管状胃-食...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术的56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患者27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患者29例,术后2周进行24h胃-食管腔pH值监测,术后2周和1、3、6个月依据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评分表对患者的GER相关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GER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时24h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Gerd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食管中段癌患者术后GER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全胃-食管吻合术 胃食管反流 食管癌
原文传递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庆锋 张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4期3012-3013,301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改良组术中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改良组术中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胃食管反流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术肺功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食管癌根治术 并发症 肺功能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3
作者 赵敏政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比较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胸腔... 目的:比较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胸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食管胃弓上吻合术,观察组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胃肠减压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胃功能指标(胃蠕动收缩压、胃腔内静息压、胃蠕动频率)水平、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生命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胃蠕动收缩压、胃腔内静息压、胃蠕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ALB、TP、Hb水平和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改善胃功能指标和营养指标水平,提高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胃功能 生命质量 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癌合并胃癌或胃代食管手术
14
作者 隋刚 邹志强 +3 位作者 袁耒 胡风标 许世宁 莫修鑫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时合并胃癌行根治切除手术时能否利用残胃代食管。方法2011年3月至2016年5月,我科完成采用胃代食管的方法治疗食管癌合并胃癌患者18例。年龄52-67岁,食管病变16例位于中下段,2例位于胸上段。胃部病变4例位于近...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时合并胃癌行根治切除手术时能否利用残胃代食管。方法2011年3月至2016年5月,我科完成采用胃代食管的方法治疗食管癌合并胃癌患者18例。年龄52-67岁,食管病变16例位于中下段,2例位于胸上段。胃部病变4例位于近端胃,14例位于远端胃。共4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采用近端或远端残胃替代食管,利用胃左血管或胃网膜右血管供血,胃长度不足时采用胃组织分离倒置胃管的方法。结果18例患者选择上述方法在食管癌和胃癌同期手术切除后可以完成残胃代食管的手术。结论食管癌合并胃癌的患者同期手术切除时,残胃替代食管仍是不错的选择。患者的选择和手术的设计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癌 残胃 胃大部切除术 胃代食管术
原文传递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胃固相排空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张旭东 朱每杭 +1 位作者 陈夕志 李登銮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7年第2期67-69,共3页
为了解释和缓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对16例患者的胃固相排空及西沙必利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患者餐后第4、5、6h标志物的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减慢,餐后6h大部分标志物仍存留于胃中。提示... 为了解释和缓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对16例患者的胃固相排空及西沙必利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患者餐后第4、5、6h标志物的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减慢,餐后6h大部分标志物仍存留于胃中。提示病人的胃排空减弱。西沙必利能够明显增加患者标志物的排空,并缓解其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吻合术 胃排空 西沙必利 食管癌
原文传递
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残胃贲门癌(附10例报告)
16
作者 盛红光 张敏 姜言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6,共2页
为减少残胃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再吻合术治疗 10例残胃贲门癌。结果全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表明该术式比全胃切除更符... 为减少残胃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再吻合术治疗 10例残胃贲门癌。结果全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表明该术式比全胃切除更符合解剖生理功能 ,可有效减少全胃切除术后的多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贲门癌 贲门胃底切除术 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 治疗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