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管成形术在食管重建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8
1
作者 张灿斌 李简 +1 位作者 郑建 王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食管次全切后用胃代替食管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临床上应用最多,为了使替代食管的胃有足够的长度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我们设计了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将胃作成管状来满足颈部吻合的要求.我们研究的目的就... 目的食管次全切后用胃代替食管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临床上应用最多,为了使替代食管的胃有足够的长度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我们设计了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将胃作成管状来满足颈部吻合的要求.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一术式进行基础和临床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胃管成形术通过距大弯4~5 cm作一平行曲线,用电刀切开胃的浆肌层,在浆肌层和粘膜下层之间游离,分别切开上述两层,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分别缝合粘膜层和浆肌层.传统方法是在贲门上1 cm切断食管下段,双U字缝合食管断端,用胃浆肌层包埋该断端.本文胃管成形术38例,传统方法60例,将病人分成两组,术中分别测量胃的长度,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胃的血流量和吻合口处组织血流量,统计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结果胃管成形术后胃的长度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38.5±3.2 cm和30.2±3.6 cm (P<0.01),吻合口处胃组织血流量,胃管成形术为16.8±2.3 ml/min/100 g,传统方法组为10.5±3.2 ml/min/100 g,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后者明显高于胃管成形术(P<0.05).结论胃管成形术使管状胃明显延长,胃组织血流量也显著增多,此种方法可以使胃有足够的长度在胸腔内或颈部任何部位进行吻合,使吻合口处有丰富的血供和相对无张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我们认为此种技术对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用胃重建食管是可靠的并且术后并发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切除 管状胃 组织血流量 吻合口瘘
下载PDF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3
2
作者 车嘉铭 项捷 +3 位作者 陈凯 杨孝清 邱维诚 隋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77岁);食管癌31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贲门癌15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0例,贲门癌根治15例。胸腔胃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9.17±11.33岁(37~86岁);食管癌2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胸腔胃组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4例,死亡1例;管状胃组与胸腔胃组手术时间(180.00±10.34 min vs.185.00±6.23 min,t=1.669,P=0.078),术后住院时间(16.78±9.98 d vs.16.89±11.53 d,t=1.665,P=0.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管状胃
下载PDF
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0
3
作者 黄建豪 付俊慧 +2 位作者 王卫光 郑海波 郑春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管状胃 肺功能
下载PDF
胃管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40
4
作者 木冬妹 张美芬 杨玉玲 《护理学报》 2010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胃管与鼻空肠管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 目的比较胃管与鼻空肠管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住监护病房的时间,分析经济与效益的关系。结果置管后第5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高于胃管组,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胃管组;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鼻空肠管组预后优于胃管组;鼻空肠管组比胃管组入住监护室的时间短: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胃管 鼻空肠管
下载PDF
留置胃管患者鼻腔、食管黏膜损伤的防护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建萍 王筱慧 +3 位作者 庄海花 张英英 张红燕 姚银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胰腺炎患者留置胃管后鼻腔、食管黏膜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例胰腺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照组不采取防护措... 目的探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胰腺炎患者留置胃管后鼻腔、食管黏膜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例胰腺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照组不采取防护措施,分别询问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并通过鼻胃镜观察鼻腔、食管的黏膜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仅有3例主诉咽喉部不适,无1例发生咽喉部疼痛;鼻胃镜检查无1例鼻腔黏膜充血,仅3例示食管黏膜充血。经u检验,P<0.01。结论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胰腺炎患者留置胃管后的鼻腔及食管黏膜损伤有防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留置胃管 黏膜损伤 防护
下载PDF
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惠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5-196,共2页
小儿外科术前留置胃管长度的测量,按常规方法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到达贲门部,不能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作者进行了34例临床统计,按“前额正中发际一脐”测量长度留置的胃管,术中证实胃管到达胃体部,术后达到有效胃肠减压的目的。
关键词 胃管 长度 儿童 护理 腹部手术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安置胃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田永明 《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4期9-10,共2页
需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的机械通气患者 6 0例 ,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分为 2组。传统组吸尽口腔分泌物 ,卡弗放气后置管。改进组吸尽口腔分泌物后卡弗不放气直接置管。通过卡方检验发现 :2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 ... 需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的机械通气患者 6 0例 ,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分为 2组。传统组吸尽口腔分泌物 ,卡弗放气后置管。改进组吸尽口腔分泌物后卡弗不放气直接置管。通过卡方检验发现 :2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误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传统组高于改进组 :SpO2 下降 (>10 % )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传统组高于改进组。建议不放卡弗直接置管 ,可避免通气量下降和置管过程中误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胃管安置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海东 杨康 +4 位作者 廖克龙 张伟 张现普 张世新 吴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2-1163,1166,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期间,随机选择10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4例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全胃组50例采用传统全胃食管吻合术。分别于术后第3、...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期间,随机选择10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4例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全胃组50例采用传统全胃食管吻合术。分别于术后第3、6、12个月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104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管状胃组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较全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生活质量 管状胃
下载PDF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曦 范柏林 凌慧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吞咽障碍 胃管
下载PDF
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冯明祥 王群 +6 位作者 谭黎杰 葛棣 徐正浪 蒋伟 徐松涛 丁建勇 郭卫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总结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术中应用的经验,以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共有102例食管癌患者行微创食管切除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其中男71例,女31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1.1岁。行胸腔镜+开腹三切口食... 目的总结管状胃在微创食管外科术中应用的经验,以评价其可行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共有102例食管癌患者行微创食管切除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其中男71例,女31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1.1岁。行胸腔镜+开腹三切口食管切除术62例,胸腔镜+腹腔镜食管切除术35例,开胸+腹腔镜两切口食管切除术5例。58例采用食管床径路,44例采用胸骨后径路。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0%(2/102),并发症发生率为41.2%(42/102),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等。管状胃通过胸骨后径路上提至颈部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食管床径路患者(56.8%vs.29.3%,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亦高于经食管床径路患者(34.1%vs.6.9%,P<0.05),两种不同管状胃上提径路患者在吻合口狭窄、胃残端瘘、胃排空障碍、心肺并发症、乳糜胸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是微创食管切除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管状胃上提的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食管癌 电视胸腔镜 食管切除术
下载PDF
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林艳娟 李满华 张淑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及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传统组、2%利多卡因组和全麻组),每组25例。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并记录插管前后患者心率变化、呛咳与恶心、呕吐... 目的探讨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及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传统组、2%利多卡因组和全麻组),每组25例。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并记录插管前后患者心率变化、呛咳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传统组和利多卡因组插管前后心率变化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中分别为48%和16%,反复插管率分别占20%和8%。全麻组插管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无呛咳等不良反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结论全麻下留置胃管可减轻插管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一次性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不良反应 胃管
下载PDF
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樊晓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60-3063,共4页
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 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 min拔除,C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D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比较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对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结果 :4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组显著较短(P<0.05);4组术前、术后1 d VIP、M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A组VIP低于另外3组,随拔管时间延长,VIP呈上升趋势。术后3、7 d MTL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减趋势,A组水平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 GLU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A组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部不适以A组显著较低,与另3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他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不留置胃管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受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胃管 胃肠手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文树 付向宁 +3 位作者 徐澄澄 张霓 潘小杰 刘曌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pH监测提示: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5min酸返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00的总时间、pH值<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结果传统手术组>管状胃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管状胃组反流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食管吻合术 管状胃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与胃管肠内营养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金艳 朱顺芳 吴艳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2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鼻肠管与胃管肠内营养途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INAHL、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British Nursing Index、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关于鼻肠管与胃管肠内... [目的]系统评价鼻肠管与胃管肠内营养途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INAHL、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British Nursing Index、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关于鼻肠管与胃管肠内营养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语种不限,检索年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2月2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经胃管肠内营养相比较,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可降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RR=0.69,95%CI(0.52,0.92),P=0.01]和胃潴留发生率[RR=0.11,95%CI(0.04,0.28),P<0.00001],增加病人每日摄入热量[MD=342.86,95%CI(282.00,403.72),P<0.00001]。但两种肠内营养方式误吸发生率[RR=1.09,95%CI(0.36,3.28),P=0.88]、呕吐发生率[RR=0.70,95%CI(0.23,2.08),P=0.52]、腹胀发生率[RR=0.87,95%CI(0.29,2.63),P=0.81]、腹泻发生率[RR=1.10,95%CI(0.77,1.55),P=0.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VAP和胃潴留发生率,且不会增加误吸、呕吐、腹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胃管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与手工端侧吻合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列 郑轶峰 +3 位作者 姜建青 俞永康 郑琇山 李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155-3156,3159,共3页
目的研究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4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侧侧吻合组和全手工吻合组各22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管状胃成形,并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侧侧吻... 目的研究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4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侧侧吻合组和全手工吻合组各22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管状胃成形,并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侧侧吻合组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及全手工吻合相结合行食管与胃侧侧吻合,全手工吻合组采用间断分层缝合方法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侧侧吻合组失访1例。侧侧吻合组吻合口瘘1例,全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1例;全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狭窄3例(13.7%),侧侧吻合组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病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嗳酸、烧心及胃镜下反流性食管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管状胃 吻合术 外科
下载PDF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唐俊雅 廖竹君 +6 位作者 黄君 岳丽青 赖娟 张京慧 张桂香 莫莹屏 曾育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45-48,共4页
目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 目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舒适度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开发的循证实践方案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 舒适度 固定
下载PDF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温泽强 卿松 +2 位作者 邓治林 杨河川 凌建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 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胃食管反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勇 王化勇 +2 位作者 王雷 王高明 高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比较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管状胃组(n=53)和全胃代食管组(n=48)患者在术中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 目的比较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管状胃组(n=53)和全胃代食管组(n=48)患者在术中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减压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等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管状胃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7%(3/53),低于全胃组的25.0%(1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状胃组无术后胸胃综合征,全胃组的发生率为8.3%(4/48);管状胃组术后1个月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全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可降低术后反流、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且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管状胃 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春梅 陈锦坚 +2 位作者 黎国基 吴燕梅 黄少娴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3年第7期2221-2222,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不置胃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胆囊手术的病人81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快速康复外科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术前不置... [目的]探讨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不置胃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胆囊手术的病人81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快速康复外科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术前不置胃管,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术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术中常规安置胃管,直至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手术病人不置胃管并早期恢复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病人不适感并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胆囊切除术 胃管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芳 叶再元 +2 位作者 陈振光 吴松阳 罗瑶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61-163,1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I~Ⅲ期胃癌患者85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为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2~5d(术前常规检查)和术后第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I~Ⅲ期胃癌患者85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为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2~5d(术前常规检查)和术后第7天留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及IgA、IgG、IgM等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经鼻肠管施行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鼻肠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