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77岁);食管癌31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贲门癌15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0例,贲门癌根治15例。胸腔胃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9.17±11.33岁(37~86岁);食管癌2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胸腔胃组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4例,死亡1例;管状胃组与胸腔胃组手术时间(180.00±10.34 min vs.185.00±6.23 min,t=1.669,P=0.078),术后住院时间(16.78±9.98 d vs.16.89±11.53 d,t=1.665,P=0.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 min拔除,C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D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比较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对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结果 :4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组显著较短(P<0.05);4组术前、术后1 d VIP、M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A组VIP低于另外3组,随拔管时间延长,VIP呈上升趋势。术后3、7 d MTL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减趋势,A组水平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 GLU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A组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部不适以A组显著较低,与另3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他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不留置胃管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受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安全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77岁);食管癌31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贲门癌15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0例,贲门癌根治15例。胸腔胃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9.17±11.33岁(37~86岁);食管癌2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胸腔胃组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4例,死亡1例;管状胃组与胸腔胃组手术时间(180.00±10.34 min vs.185.00±6.23 min,t=1.669,P=0.078),术后住院时间(16.78±9.98 d vs.16.89±11.53 d,t=1.665,P=0.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 min拔除,C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D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比较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对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结果 :4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组显著较短(P<0.05);4组术前、术后1 d VIP、M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A组VIP低于另外3组,随拔管时间延长,VIP呈上升趋势。术后3、7 d MTL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减趋势,A组水平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 GLU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A组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部不适以A组显著较低,与另3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他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不留置胃管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受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