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7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葛晖 王益民 +5 位作者 曹延延 张秀凤 李琰 郭炜 王娜 张健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p7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第二外显子非编码区存在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G4C14-A4T14),可以形成茎环结构而影响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两个连锁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 背景与目的:p7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第二外显子非编码区存在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G4C14-A4T14),可以形成茎环结构而影响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两个连锁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48例食管癌患者、259例贲门癌患者和630例健康对照者的p73基因多态性。结果: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明显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状况校正的OR值分别1.68(95%CI=1.28~2.20)和1.68(95%CI=1.24~2.26)。p73G4C14-A4T1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贲门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在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无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亚组中,携带GC/AT基因型明显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OR=1.71,95%CI=1.14~2.57),而其他亚组中未见p73G4C14-A4T14多态性增加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结论:p73G4C14-A4T14多态性中,携带GC/AT基因型明显增加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无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人群贲门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P73基因 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下载PDF
XRCC5基因多态性与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董秀娟 王娜 +3 位作者 郭炜 周荣秒 张晓娟 李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XRCC5为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其表达异常、活性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XRCC5基因多态性与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 背景与目的:XRCC5为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其表达异常、活性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XRCC5基因多态性与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29例ESCC患者、255名GCA患者和631例健康对照人群XRCC5C74468A、G74582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的基因型分布。结果:XRCC5基因C74468A C和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C/C、A/C、A/A基因型频率在ESCC、GCA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UGIC)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携带A等位基因(A/C+A/A基因型)可能降低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ESCC、GCA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校正后的OR分别为0.58和0.61,95%CI分别为0.38~0.90和0.38~0.97)。XRCC5G74582A基因G、A等位基因频率及A/A、A/G、G/G基因型频率在ESCC、GCA及对照组之间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降低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GCA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校正后的OR为0.63,95%CI为0.40~0.98)。两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显示,ESCC、G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单体型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XRCC5C74468A A等位基因(A/C+A/A基因型)可能降低磁县和涉县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ESCC、GCA发病风险。而G74582A 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仅降低该地区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GCA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5 单核苷酸多态性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丹 崔燕海 李伟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36-738,74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有无淋巴管侵犯分为两组(LV(I+)组89例,LV(I-)组67例),比较不同N分期、T分期、肿瘤大体类型...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有无淋巴管侵犯分为两组(LV(I+)组89例,LV(I-)组67例),比较不同N分期、T分期、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情况下,淋巴管侵犯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比较LV(I+)组与LV(I-)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别(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以及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个数的情况(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V(I-)组与LV(I+)组,LN(+)发生率分别为61.2%和95.5%,LV(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者与LN(+)者,LVI(+)发生率分别为13.3%和67.5%,LN(+)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T1期均为LVI(-);T2及T3期LV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4期LV(I+)者显著高于LVI(-)者。3)分化好组与分化差组的LV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化差组中低分化腺癌LVI(+)明显高于LV(I-)。4)LV(I+)组平均肿瘤大小和平均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别为(6.09+3.40)cm和(9.75+7.82)枚,LV(I-)组分别为(4.34+2.07)cm和(2.63+2.00)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管侵犯发生与N分期、T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多种病理学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管侵犯 淋巴结 病理
下载PDF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食管切除术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思愚 戎铁华 +1 位作者 吴一龙 黄植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切除术的危险性及手术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1985年~1990 年对444 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食管切除术,根据年龄段分为两组:Ⅰ组,年龄≥65 岁,56 例,Ⅱ组,年龄<65 ...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切除术的危险性及手术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1985年~1990 年对444 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食管切除术,根据年龄段分为两组:Ⅰ组,年龄≥65 岁,56 例,Ⅱ组,年龄<65 岁,388 例,比较两组术前危险因素、手术合并症及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和长期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死亡率(3-6 % v2-8 % ) ,平均住院日(23-3 天v22-3 天) ,5 年及10 年生存率(34-5 % v 36-8 % ,24-1% v25-7% ) 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切除术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而长期生存率与年轻者相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癌 老年人 食管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