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epatoid adenocarcinoma: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81
1
作者 Jiann-Sheng Su Yu-Tso Chen +3 位作者 Ren-Ching Wang Chun-Ying Wu Shou-Wu Lee Teng-Yu Le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3期321-327,共7页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HAC) is a rare but important special type of extrahepatic adenocarcinoma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resentation mimick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prompt and correct diagnosis can be...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HAC) is a rare but important special type of extrahepatic adenocarcinoma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resentation mimick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prompt and correct diagnosis can be a challenge, especially in endemic areas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HCC. To date, HAC has only been reported in case series or single case reports, so we aimed to review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C to obtain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this rare form of extrahepatic adenocarcinoma. All the articles about HAC published from 2001 to 2011 were reviewed,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extracted for analysis. A late middle-aged male with high serum α-fetoprotein and atypical image finding of HCC should raise the suspicion of HAC, and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can help with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Novel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may be useful to clearly differentiate HAC from HCC. Once metastatic HAC is diagnosed, the primary tumor origin should be identified for adequate treatment. The majority of HAC originates from the stomach, so panendoscopy should be arranged fir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tumor Alpha fetoprote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PATHOLOGY
下载PDF
僧帽牡蛎天然活性多肽BPO-1抗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鹏 李祺福 +2 位作者 黄大川 李筱泉 刘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8-622,共5页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 ,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 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BPO 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 82 3细胞增殖活动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分裂指数下降 .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 .光镜...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 ,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 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BPO 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 82 3细胞增殖活动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分裂指数下降 .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 .光镜观察显示经BPO 1处理后的BGC 82 3细胞失去原有的恶性表型 ,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对照组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帕牡蛎 天然活性多肽 细胞凋亡 抗肿瘤活性 海洋生物 BPO-1 人胃腺癌 BGC-823细胞
下载PDF
大蒜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勇 刘冀红 +8 位作者 赵群 范立侨 于跃明 王力利 赵雪峰 张志栋 焦志凯 马志学 刘品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蒜素诱导胃癌BGC - 82 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传代培养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 ,使细胞浓度为 5× 10 5个 /ml。分别加入 10 -5g/L(大蒜素 1)和 10 -3 g/L(大蒜素 2 )的大蒜素 ,另设对照组 ,培养时间分别为 6h... 目的 :探讨大蒜素诱导胃癌BGC - 82 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传代培养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 ,使细胞浓度为 5× 10 5个 /ml。分别加入 10 -5g/L(大蒜素 1)和 10 -3 g/L(大蒜素 2 )的大蒜素 ,另设对照组 ,培养时间分别为 6h、2 4h、48h、72h。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①大蒜素可明显提高胃癌细胞凋亡率、降低PI值 (P <0 0 1或P <0 0 5 ) ,且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②大蒜素可明显降低胃癌细胞CEA、GST -π的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③大蒜素可明显提高胃癌细胞的cAMP水平 (P <0 0 1) ,降低PK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④大蒜素能够显著增加胃癌细胞fas基因及bax基因蛋白的表达 (P <0 0 5或P <0 0 1) ;降低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 (P <0 0 1)。 结论 :大蒜素可通过对第二信号系统cAMP、PKC的影响 ,增强细胞凋亡始动基因fas、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 ,抑制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 ,增加细胞凋亡率 ,并使胃癌细胞调亡 ,并抑制其增殖活性 ;并可导致胃癌细胞CEA、GST -π的合成减少 ,从而降低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腺癌 BGC-823细胞
下载PD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chief cell-predominant type): A review of endoscopic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被引量:30
4
作者 Masaki Miyazawa Mitsuru Matsuda +6 位作者 Masaaki Yano Yasumasa Hara Fumitaka Arihara Yosuke Horita Koichiro Matsuda Akito Sakai Yatsugi No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8期10523-10531,共9页
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chief cellpredominant type, GA-FG-CCP) is a rare variant of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has been proposed to be a novel disease entity. GA-FG-CCP originates from t... 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chief cellpredominant type, GA-FG-CCP) is a rare variant of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has been proposed to be a novel disease entity. GA-FG-CCP originates from the gastric mucosa of the fundic gland region without chronic gastritis or intestinal metaplasia. The majority of GA-FG-CCPs exhibit either a submucosal tumor-like superficial elevated shape or a flat shape on macroscopic examination. Narrow-band imaging with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may reveal a regular or an ir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tumor exposure to the mucosal surface.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A-FG-CCPs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frequency of submucosal invasion, rare occurrences of lymphatic and venous invasion, and low-grade malignancy. Detection of diffuse positivity for pepsinogen-I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specific for GA-FG-CCP. Careful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detailed pathological evaluation are essential for 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GA-FG-CCP. Nearly all GA-FG-CCPs a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resection due to their small tumor size and low risk of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OW-BAND imaging Pepsinogen-I Fundic GLAND gastric adenocarcinoma CHIEF cell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腺癌组织中CD_(44)V_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建平 魏品康 +1 位作者 李毅华 许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 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粘附分子CD4 4 V6 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裸鼠MKN - 4 5人胃癌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 4 V6 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 目的 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粘附分子CD4 4 V6 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裸鼠MKN - 4 5人胃癌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 4 V6 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胃癌组织中CD4 4 V6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影响粘附分子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中药药理学 胃腺癌 中医药治疗 CD44V6 燥湿化痰
下载PDF
胃癌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关志宇 戴冬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 TIMP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胃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 TIMP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胃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8例患者的胃正常黏膜组织、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TIMP3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正常黏膜组织、早期、进展期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TIMP3基因启动子均有甲基化修饰,其阳性率分别为35.9%(28/78); 85.0%(17/20),89.7%(52/58);转移淋巴结 100%(78/78).胃癌组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组(尸<0.05).胃正常黏膜组织TIMP3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100%), 20例早期胃癌中,6例阳性(30%),58例进展期胃癌中,2例阳性(3.4%),在转移淋巴结中全部不表达(0%).胃癌70例蛋白表达阴性的标本中,64例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 (91.4%),TIMP3蛋白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是胃癌组织中TIMP3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可能成为胃癌分子诊断与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IMP3 CoG岛 甲基化
下载PDF
含羟基喜树碱的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3
7
作者 江石湖 涂水平 +6 位作者 王立夫 谭继宏 钟捷 诸琦 袁耀宗 吴云林 吴裕炘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 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 (LV)、较小剂量氟尿嘧啶 (5 Fu)与顺铂 (DDP)加羟基喜树碱(HCPT)组成的FDH方案序贯给药 ,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2 3例 ,给予FDH方案 ;对照组 30例 ,用 5 Fu、阿霉素 (Ara c)和丝裂霉素... 目的 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 (LV)、较小剂量氟尿嘧啶 (5 Fu)与顺铂 (DDP)加羟基喜树碱(HCPT)组成的FDH方案序贯给药 ,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2 3例 ,给予FDH方案 ;对照组 30例 ,用 5 Fu、阿霉素 (Ara c)和丝裂霉素组成的FAM方案。两个方案均以时间先后顺序给药。FDH方案为LV 10 0mg/d ,静脉注射 ,30min内滴完 ;5 Fu 5 0 0mg/m2 静脉滴注 ,持续 8h ,第 1~ 5天 ;顺铂 10mg/m2 静脉注射 ,第 1~ 5天 ;HCPT 10mg/m2 静脉滴注 1h ,第 1~ 5天 ;每月为 1个疗程。FAM方案为LV 10 0mg/d ,静脉注射 ,30min内滴完 ;5 Fu 75 0~ 10 0 0mg/m2 静脉滴注第 1~ 5天 ;阿霉素 30mg/m2 静脉注射 ,第 1天 ;丝裂霉素 6mg/m2 静脉注射 ,第 1天 ,每月为 1个疗程。每例至少用完 2个疗程 ,方可评价疗效。结果 FDH组 2 3例中 ,完全缓解 (CR) 1例 ,部分缓解 (PR) 12例 ,稳定 (NC) 6例 ,进展 (PD) 4例 ,有效率为 5 6 .3%。FAM组 30例 ,PR 9例 ,NC 13例 ,PD 8例 ,有效率为 33.3 % ,两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 ,FDH组Ⅲ~Ⅳ度的白细胞下降 (2 1.7% )较FAM组 (4 6 .4% )低 (P <0 .0 5 ) ,未见心、肾、膀胱炎等不良反应。结论 FDH方案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羟基喜树碱 氟尿嘧啶 顺铂 序贯化疗 药物疗法 治疗
原文传递
MMP-14 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爱东 李青 +1 位作者 要瑞莉 闫永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mRNA在胃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胃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14mRNA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mRNA在胃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胃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14mRNA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预后价值。结果 MMP-14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MMP-14mRNA在胃癌不同浸润深度、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存分析,胃腺癌中MMP-14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MMP-14mRNA在胃腺癌中高表达,MMP-14mR-NA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术后检测MMP-14mRNA可能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聚合酶链反应 预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从军 孙国平 +4 位作者 郝吉庆 熊福星 彭万仁 刘加涛 范璐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20例晚期胃腺癌患者,给阿帕替尼500 mg/天口服,持续用药至肿瘤进展或出现...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20例晚期胃腺癌患者,给阿帕替尼500 mg/天口服,持续用药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20例胃腺癌患者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0.0%和40.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7个月和4.3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毒副反应为1~3级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结论 对于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胃腺癌患者,阿帕替尼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晓丽 宋政军 王旭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1-513,525,共4页
目的体外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用于实验,经TanⅡA作用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胃腺癌细胞凋... 目的体外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用于实验,经TanⅡA作用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胃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TanⅡA对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作用后胃腺癌细胞表现为凋亡特征性的形态改变;TanⅡA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TanⅡA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其不能进入S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胃腺癌 凋亡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志强 许宁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6期134-135,共2页
目的评价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3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组)22例,替吉奥40mg/m2,第1~14d,分早晚2次口服,休息7d,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h,第1d,21d为1周期;... 目的评价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3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组)22例,替吉奥40mg/m2,第1~14d,分早晚2次口服,休息7d,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h,第1d,21d为1周期;替吉奥组21例,替吉奥40mg/m2,第1~14d,分早晚2次口服,休息7d,21d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54.5%(12/22),单药组为23.8%(5/21)(χ2=4.24,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两组无明显差异,联合组的周围神经毒性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有效率高,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替吉奥 奥沙利铂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人胃腺癌发展过程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左东升 薄爱华 +2 位作者 常宝 张剑虹 张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发展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与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人胃腺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胃腺癌和黏液腺癌的HSP70阳性率分别为64.29%和60.00%;高分化和低...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发展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与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人胃腺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胃腺癌和黏液腺癌的HSP70阳性率分别为64.29%和60.00%;高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HSP70阳性率分别为67.86%和50.00%;胃腺癌HSP70的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分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之间差别均无显著意义。侵犯深度达浆膜和肌层的胃腺癌HSP70阳性率分别为75.68%和33.33%(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SP70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45.45%(P<0.05)。结论人胃腺癌HSP70中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有关,与病理分型无关。提示胃腺癌晚期HSP70的表达高于早期胃腺癌,检测该指标可为早期诊断胃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Risk o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被引量:13
13
作者 Ka-Shing cheung Wai K Leu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5期115-123,共9页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gastric cancer(g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rrea's gastric carcinogenesis cascade. However, H. pylori eradication alone does not elim...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gastric cancer(g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rrea's gastric carcinogenesis cascade. However, H. pylori eradication alone does not eliminate gc, as pre-neoplastic lesions(atrophic gastritis,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dysplasia) may have already developed in some patient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risk for gastric cancer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to streamline the management plan. If the patients have not undergone endoscopy with histologic assessment, the identification of certain clinical risk factors and non-invasive testing(serum pepsinogen) can predict the risk of atrophic gastritis. For those with suspected atrophic gastritis, further risk stratification by endoscopy with histologic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validated histologic staging systems would be advisable. Patients with higher stages may require long-term endoscopic surveillance. Apart from secondary prevention to reduce deaths by diagnosing gc at an early stage, identifying medication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modify the gc risk would be desirable. The potential roles of a number of medica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by various studies, including 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 aspirin, statins and metformin.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no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o address the impact of these medications on gc risk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In addition, most of these studies failed to adjust for the effect of concurrent medications on gc risk. Recently, large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PI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gc risk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while aspirin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The roles of other agents in reducing gc risk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remain to b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adenocarcinoma STOMACH cancer HELICOBACTER PYLORI CHEMOPREVENTION Intestinal METAPLASIA
下载PDF
胃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KDR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瑞芳 蔡永葆 +5 位作者 黄伟良 朱玉芳 曾艳 萧东 袁胜涛 丁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胃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 KDR(V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目的:研究胃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 KDR(V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V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61例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VEGF/V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和39.3%;其中粘液腺癌和管状腺癌表达率较高(P<0.05,P<0.01),VEGF/VEGFR表达率分别为71.4T/42.8%和61.9%/52.4%;VEGF/VEGFR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P<0.01),阳性率为Ⅵ>Ⅲ>Ⅱ>Ⅰ期,Ⅳ、Ⅲ、Ⅱ、Ⅰ期的表达率分别为 80.0%/50.0%,68.2%/45.5%,40.0%/30.0%和36.8%/31. 6%;胃腺癌并转移患者,VEGF/VEGF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6.2%和47.6%,远高于无转移的45.0%和35.0%(P<0.05,P<0.01);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的VEGF的表达率为66.7%,明显高于术后生存期1年以上的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KDR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基因表达谱的cDNA微阵列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勇 杨少波 +3 位作者 王孟薇 吴本俨 尤纬缔 李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 分析胃癌与非肿瘤胃组织中基因表达特征 ,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提取 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未行治疗的新鲜肿瘤和非肿瘤胃组织总 RNA,逆转录标记 cy5和 cy3制备 c DNA探针 ,与14 8个基因组成的 c DNA微阵列杂交 ,应用平均联... 目的 分析胃癌与非肿瘤胃组织中基因表达特征 ,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提取 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未行治疗的新鲜肿瘤和非肿瘤胃组织总 RNA,逆转录标记 cy5和 cy3制备 c DNA探针 ,与14 8个基因组成的 c DNA微阵列杂交 ,应用平均联接等级聚类和微阵列数据显著差异分析 (significanceanalysis of microarrays,SAM)方法分析 14 6个符合入选条件基因的实验数据。结果 胃癌与非肿瘤胃组织各被聚为一类 ,胃癌和非肿瘤胃组织又分别聚为两个亚类。基因在两种组织表达有 3个特征 ,明显基因表达差异表现在特征 B和特征 C。特征 B基因在胃癌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 ,特征 C基因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在特征 A,T2 - S2亚类与 T1和 T2 - S1亚类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性 ,然而 13例患者的配对胃癌与非肿瘤胃组织有相似基因表达。结合 SAM分析 ,从特征 B和特征 C分别检出 19个和 12个在两种组织间呈差异性表达基因。结论 c DNA微阵列实验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胃癌和非肿瘤胃组织的基因表达特征 ,可以将胃癌与非肿瘤胃组织各聚为一类。胃癌组织之间基因表达既有相似性 ,又有异质性 ,反映了胃癌基因表达变异的复杂性。应用 c DNA微阵列技术研究胃癌基因差异性表达特征 ,有助于阐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为胃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表达谱 CDNA微阵列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胃腺癌组织P53,P63和P73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荣 贺降福 +2 位作者 朱尤庆 吕永红 肖绍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416-2420,共5页
目的:探讨P53,P63和P7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2例胃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湖北地区汉族人.其中,癌肿位于胃远端(胃窦、胃角)51例,胃近端... 目的:探讨P53,P63和P7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2例胃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湖北地区汉族人.其中,癌肿位于胃远端(胃窦、胃角)51例,胃近端(胃底、胃体)21例;肠型GAC 44例、弥漫型28例;高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23例;TNM分期:Ⅰ和Ⅱ期13例,Ⅲ和Ⅳ期59例.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X2=4.72,P<0.05; X2=5.51,P<0.05;X2=9.75,P<0.01);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弥漫型胃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胃腺癌(X2=4.68,P<0.05);在低分化腺癌与高中分化腺癌之间以及Ⅲ,Ⅳ期腺癌与Ⅰ,Ⅱ期胃腺癌之间的表达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X2=7.06,P<0.05;X2=3.95, P<0.05).P63蛋白在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X2=7.36,P<0.05);在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之间、在弥漫型与肠型胃腺癌之间、在Ⅰ,Ⅱ期胃腺癌与Ⅲ,Ⅳ期腺癌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73蛋白在Ⅰ,Ⅱ期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腺癌(X2=4.14,P<0.05),在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之间、在弥漫型与肠型胃腺癌之间、在高、中及低分化胃腺癌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P53蛋白阳性与阴性表达的胃腺癌之间,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53,P63和P73过度表达与胃腺癌的发生相关联,但并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53 P63 P73蛋白 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腺癌细胞中血管活性肠肽自分泌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国华 钱伟 +1 位作者 王静 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研究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中是否存在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自分泌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RT PCR检测SGC7901细胞中VIP及其受体(VIPR1、VIPR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观察SGC7901细胞蛋白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 目的 研究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中是否存在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自分泌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RT PCR检测SGC7901细胞中VIP及其受体(VIPR1、VIPR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观察SGC7901细胞蛋白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VIP含量,用MTT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外源VIP和VIP受体拮抗剂 [D p Cl Phe6, Leu17 ] VIP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RT PCR检测外源VIP及其受体拮抗剂孵育前后细胞c myc、鸟氨酸脱羧酶(ODC)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SGC7901细胞不仅表达VIPmRNA,而且是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VIP免疫反应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少数在细胞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VIP蛋白,平均每 106 个细胞可分泌 (13. 15±8. 54)pg的VIP。SGC7901细胞也能表达VIPR1 和VIPR2 mRNA。10-5 ~10-12 mol/L外源性VIP孵育 24h后,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 (P>0. 05),而 10-5 ~10-8 mol/L拮抗剂显著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P<0. 05)。10-6 mol/L外源性VIP孵育 24h后,SGC7901细胞c myc及ODC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RM /β: 0. 816±0. 049比 0. 901±0. 054,P<0. 01;RO/β: 0. 737±0. 060比 0. 830±0. 051,P<0. 01);而10-6 mol/L[D p Cl Phe6, Leu17 ] VIP使细胞c myc及ODC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RM/β: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 SGC7901细胞 RNA 表达量 自分泌 血管活性肠肽 调节作用 胃腺癌细胞 细胞核 蛋白
原文传递
MMP-1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型钙黏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爱东 张爽 +2 位作者 王丹琳 侯思竹 邰智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9,MMP-19)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型钙黏素(N-cadherin,N-cad)的关联性,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9,MMP-19)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型钙黏素(N-cadherin,N-cad)的关联性,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留取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中MMP-19、胃腺癌中N-cad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中MMP-19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情况。选择胃癌MGC803细胞系,建立siMMP-19组、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cad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19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57.8%vs.23.4%,χ^(2)=15.68,P=0.001)。MMP-19在不同浸润深度(57.8%vs.37.9%,χ^(2)=8.59,P=0.001)、有无癌栓(83.3%vs.47.80%,χ^(2)=6.69,P=0.010)、淋巴结转移分组(27.7%%vs.47.6%,χ^(2)=5.21,P=0.023)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MMP-19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关(P=0.02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P-19与N-cad正相关(r=0.62,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中MMP-19的半定量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68±0.23 vs.1.10±0.24,χ^(2)=5.32,P=0.020)。siMMP-19组中N-cad的表达明显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MMP-19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胃腺癌组织中MMP-19与N-cad正相关。检测MMP-19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9 神经型钙黏素 预后
下载PDF
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低分化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宇 石木兰 郭向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且有CT扫描的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19例 ,胃低分化腺癌 48例 ,结合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者胃壁病变厚度、密度、范围、轮廓、与周围脏器的... 目的 探讨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诊断且有CT扫描的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19例 ,胃低分化腺癌 48例 ,结合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者胃壁病变厚度、密度、范围、轮廓、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 胃淋巴瘤胃壁厚度 0 .4~ 6.5cm ,平均 2 .0 7cm ;胃癌胃壁厚度 0 .5~ 4.0cm ,平均 1.74cm(P =0 .2 93 2 )。胃淋巴瘤淋巴结受侵 10例 ( 5 2 .63 % ) ,CT显示淋巴结肿大 6例 ( 3 1.5 7% ) ,真阳性 3例 ( 15 .8% ) ,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1例 ( 5 .2 6% ) ;胃癌淋巴结转移 3 8例( 90 .48% ) ,CT显示淋巴结肿大 2 0例 ( 47.6% ) ,真阳性 19例 ( 3 9.6% ) ,其中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4例 ( 9.5 2 % )。胃淋巴瘤侵犯胃壁近似全周 4例 ( 2 2 .2 % ) ,≥胃周径 5 0 % 4例 ( 2 2 .2 % ) ,胃癌侵犯近似全周 7例 ( 14.6% ) ,≥胃周径5 0 % 6例 ( 12 .5 % ) ;胃淋巴瘤外侵 5例 ( 2 6.3 2 % ) ,CT阳性 3例 ( 15 .8% ) ,胃癌外侵 42例 ( 87.5 % ) ,CT阳性 3 1例( 64 .5 8% )。结论 CT扫描可以显示胃壁病变的厚度、密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胃癌与胃淋巴瘤在密度、厚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当病变外侵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低分化腺癌 鉴别诊断 胃淋巴瘤 胃癌 CT
下载PDF
荧光差异显示PCR克隆参与胃腺癌转移的基因wcl1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华 陈诗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使用来源于同一个胃腺癌病人的原发灶RF 1(ATCC编号CRL 186 4 )和转移灶RF 4 8(ATCC编号CRL 186 3)作为研究肿瘤转移的模型 .通过荧光差异显示PCR(FDD PCR)技术 ,克隆了 4 5个涉及胃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和原发灶CRL 186 4相比 ,发... 使用来源于同一个胃腺癌病人的原发灶RF 1(ATCC编号CRL 186 4 )和转移灶RF 4 8(ATCC编号CRL 186 3)作为研究肿瘤转移的模型 .通过荧光差异显示PCR(FDD PCR)技术 ,克隆了 4 5个涉及胃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和原发灶CRL 186 4相比 ,发现在转移灶CRL 186 3细胞中有 38个基因被显著上调 ,7个基因被显著下调 ,包括未被发现的基因 3个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中 1个在RF 4 8中高度上调的wcl1进行克隆和鉴定 ,发现wcl1的cDNA全长为 6 6 4bp ,含有 1个 2 4 0bp的完整阅读框 .用RT PCR和Northern印迹证实 ,结果与克隆拼接的大小完全一致 (NCBI数据库收录号AF36 4 86 3) .wcl1编码肽位于胞浆内含 79个氨基酸 ,理论上的pI Mr:5 2 8 896 1 72 .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其N端 4~ 5 5氨基酸处为未知功能区UPF0 0 16蛋白 ,5 7~ 78处有一段亮氨酸拉链结构域 ,未发现与已知的蛋白质有高度的同源性 .该基因定位于 11q14.组织分布表明 ,wcl1除在分化差的胃腺癌中的表达要高于相应的正常胃组织 ,在微血管内皮中表达也明显高于乳腺管癌、脑纤维状星形细胞瘤 ,未检测到在其它组织有分布 .研究提示 ,Wcl1可能为胃腺癌转移过程中参与核内基因转录的相关蛋白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差异显示PCR 克隆 胃腺癌转移 wcl1 转移相关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