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划分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文忠 郭彦如 +5 位作者 汤达祯 张君峰 李明 许浩 林文姬 陶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91,共7页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最多的大型整装气田,也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主产区之一。为确定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天然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利用LINKAM THMS600型冷热台和LABHR-VIS LABRAM HR800型显微激光拉...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最多的大型整装气田,也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主产区之一。为确定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天然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利用LINKAM THMS600型冷热台和LABHR-VIS LABRAM HR800型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较先进的包裹体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该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富CO2包裹体、富CH4包裹体和富高饱和烃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两个峰值分别为90-120℃和140-150℃。这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充注与成藏期次主要有2期。利用包裹体测试资料,结合埋藏史综合分析表明: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晚期(距今190-154Ma)和早白垩世(距今137-96Ma)是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上古生界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天然气充注 成藏期
下载PDF
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36
2
作者 付立新 陈善勇 +2 位作者 王丹丽 刘淑芝 王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7,共3页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 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 ,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 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 ,远晚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 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 ,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 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 ,远晚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营潜山古圈闭改造历史的基础上 ,研究了潜山油气的充注、改造过程 ,推测潜山油气曾经历由东向西迁移和凝析油裂解的过程 ,乌深 1井区天然气藏应属于晚中生代形成的古油气藏中的烃类在第三纪晚期再迁移分配的产物 ,现今乌马营潜山可能具有东部为凝析油气、西侧为湿气的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乌马营潜山 天然气 充注史 古构造恢复 圈闭重组 碳酸盐岩储集层 成藏过程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叶加仁 陈海红 +1 位作者 陈景阳 顾惠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3,共4页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高,是西湖凹陷最重要的生排烃层系,其于早中新世进入成熟,于中中新世达到生排烃高峰,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发生于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是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最重要的时期,是凹陷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存在着2期油气充注。其中第一期发生于中中新世,主要以液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中段、上段和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之中;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末—现今,主要表现为气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成藏流体 历吏 生排烃吏 流体包裹体 油气 充注时期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成藏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甘军 张迎朝 +4 位作者 梁刚 杨希冰 李兴 杨金海 郭潇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9-2367,共9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已连续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天然气成藏过程、动力机制一直存有疑问,制约勘探新领域的拓展。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及成藏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比剖析中央峡谷气田群莺歌海组-黄流组储层展布、天然气...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已连续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天然气成藏过程、动力机制一直存有疑问,制约勘探新领域的拓展。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及成藏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比剖析中央峡谷气田群莺歌海组-黄流组储层展布、天然气成熟度、母质来源及运聚特征。地球化学及地质分析表明天然气主要来自乐东-陵水凹陷深部的崖城组前三角洲-浅海相泥岩,莺歌海组-黄流组浊积水道纵横向展布、储盖组合及压力特征控制了天然气多期有序充注、聚集-逸散动平衡的过程,局部构造高点控制了成藏规模;中央拗陷带深部异常高压为规模成藏提供了充足动力和运移通道,垂向压力封存箱及区域盖层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层位,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具备"垂向+侧向运移、常压—压力过渡带复式聚集"特征;强烈构造变形区有利于压力和流体的集中释放,峡谷下方的底辟上拱与峡谷下切呈现"似镜像"关系,导致剩余压力梯度大,形成天然气的高效输导体系。根据这一新的成藏模式,提出中央峡谷下方的梅山组构造圈闭及陵南斜坡、松南低凸起等是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有序充注 聚集-逸散动平衡 异常高压 高效输导体系
下载PDF
大型高炉稳定控制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龙来 林成城 《宝钢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炼铁呈现高炉不断大型化和原燃料资源日益紧张并且质量不断劣化两大相互制约发展趋势,给大高炉操作带来较大困难,高炉稳定性下降,对高炉操作技术要求更高,而且更加精细。为了适应高炉发展需要,综合操作制度合理性和匹配性是高炉稳定的... 炼铁呈现高炉不断大型化和原燃料资源日益紧张并且质量不断劣化两大相互制约发展趋势,给大高炉操作带来较大困难,高炉稳定性下降,对高炉操作技术要求更高,而且更加精细。为了适应高炉发展需要,综合操作制度合理性和匹配性是高炉稳定的基础。结合宝钢3号高炉2010年生产攻关操作实绩,解析和探讨大型高炉稳定控制技术基本规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大型高炉煤气流控制技术,提升应对高炉原燃料劣化的技术,推进大型高炉操作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气流 送风比 回旋区 布料制度
下载PDF
江苏高邮凹陷永安气藏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0
6
作者 常象春 郭海花 +1 位作者 张金亮 毛凤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8-813,共6页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安天然气与阜宁组四段源岩具很好的相关性。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永安气藏气源岩生烃早,与储集接触好;油气注入从距今45Ma开始几乎持续至今,充注时间长;一些鼻状构造或断鼻、断块构造圈闭的形成略早于或同步于油气的注入,利于油气聚集;处在沉凹带的气藏,上部有20m厚的泥质岩,在断层对盘为阜宁组四段泥岩,而且后期辉绿岩的侵入也成为其有效的盖层,水动力条件以水体交替缓慢带和停滞带为主,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油气成藏为典型的下生上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高邮凹陷 天然气藏 烃类包裹体 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 油气充注 成藏条件
下载PDF
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卫卫 郭峰 +2 位作者 王宝清 曹青 杨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为确定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中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盐水包裹体、... 为确定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中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含液态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两个峰值分别为95~110℃和145~155℃,这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与成藏期次主要有两期.利用包裹体测试资料、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综合分析表明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时间为190~215Ma和150~160Ma,其中150~16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天然气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天然气充注 成藏期次 下古生界 苏里格地区
下载PDF
加油站增设电动汽车充电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严吉坤 孙卓 《电气技术》 2012年第12期27-31,共5页
在加油站中增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以充分利用加油站的网络资源,大大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进程。本文研究了在加油站中增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光伏发电设施的可行性,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采用橇装式结构,在停车棚、加油站罩棚顶部安装光... 在加油站中增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以充分利用加油站的网络资源,大大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进程。本文研究了在加油站中增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光伏发电设施的可行性,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采用橇装式结构,在停车棚、加油站罩棚顶部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并在中石化加油站中进行了实施。现场运行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充电站 光伏发电 电动汽车 橇装式
下载PDF
哈山地区稠油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守军 刘晓 +2 位作者 王延章 蔡宏兴 崔肖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152,共4页
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哈山地区及周边油样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的稠油特征及成因,为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密度和黏度在平面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纵向上由深到浅原油物性及族组成... 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哈山地区及周边油样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的稠油特征及成因,为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密度和黏度在平面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纵向上由深到浅原油物性及族组成特征有变差趋势。通过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轻组分色谱峰、萜类、萘系列化合物、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芳烃生物标志物、咔唑类及其他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稠油成因复杂,是生物降解、氧化、水洗、逸散及二次充注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次充注发育、散失作用弱的区域为滚动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复杂稠油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成因 族组成 气相色谱 二次充注 哈山地区
下载PDF
低丰度致密砂岩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充注过程半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6 位作者 伏美燕 王付斌 段博瀚 徐争启 雍洋 李泓运 卢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为天然气运移路径上的滞留气藏,气藏充注程度低、丰度低、产气量低、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是否有效充注、充注程度如何均不明确。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为天然气运移路径上的滞留气藏,气藏充注程度低、丰度低、产气量低、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是否有效充注、充注程度如何均不明确。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厘清了天然气分布特征,并综合烃源岩、砂体以及断裂分布空间组合关系,确定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再根据充注点、充注动力和阻力,确定了优势充注路径,最后开展了不同充注路径下的气水分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太原组2段第2层(太2-2层)、第3层(太2-3层)与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1段,同时存在气层、气水同层以及水层,气水关系复杂,气井产量差异大,存在局部高产气井;(2)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充注点可分为源储邻近充注点、近源充注点以及远源充注点3类,天然气充注方式可分为砂体源内充注、砂体叠置纵横扩散充注、储集体内断裂沟通跨砂体充注以及复合充注4类;(3)建立了天然气充注路径评价参数充注动力(P_(M))和充注阻力(P_(D)),P_(M)越小,充注动力越强,P_(D)越小,充注阻力越小,P_(M)大且P_(D)小,则充注动力损失小,从充注点到井点的充注动力最强、阻力最小,为天然气优势充注路径;(4)确定了4大类11小类气水分布类型和4类充注方式下气水分布规律,其中研究区西部源内充注、近源充注、断砂有利配置充注均可形成较高丰度的天然气富集,东西部远源充注和断砂较有利配置充注可形成较低丰度的天然气富集。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该区目的层寻找充注程度更高的天然气富集区提供依据,也能够在低丰度气藏区的天然气充注优势区进行有效评价,较传统方法更加精细,更适合单个气藏的精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定北地区 上古生界 太原组 下石盒子组 低丰度气藏 天然气充注 半定量评价
下载PDF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章凤奇 陈汉林 +4 位作者 董传万 厉子龙 沈忠悦 李纯泉 沈中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2-97,共6页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经历多次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天然气的充注特征。采自该气田20口井45块岩芯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揭示了该区复杂的天然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含烃盐水包裹...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经历多次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天然气的充注特征。采自该气田20口井45块岩芯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揭示了该区复杂的天然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含烃盐水包裹体的荧光强度等测试的综合分析表明,火山岩储层经历了6期热流体活动,前4期分别对应于4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4期充注分别发生于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早-中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早期至今。综合考虑生烃层、储层和盖层之间的组合关系,最终确定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天然气主要的成藏时期为嫩江组沉积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天然气充注 成藏期
下载PDF
首钢调整高炉煤气分布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贺顺 马洪斌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介绍了首钢调整高炉煤气分布思路"打开中心、稳定边缘"与"稳定中心、照顾边缘"的由来,根据高炉生产实际,提出了煤气分布的衡量标准。举例说明了在实际生产中针对不同高炉,通过对煤气分布形态的判断来调整高炉装料制... 介绍了首钢调整高炉煤气分布思路"打开中心、稳定边缘"与"稳定中心、照顾边缘"的由来,根据高炉生产实际,提出了煤气分布的衡量标准。举例说明了在实际生产中针对不同高炉,通过对煤气分布形态的判断来调整高炉装料制度,实现了高炉煤气稳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气分布 装料制度
下载PDF
微纳米孔隙网络中天然气充注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俊程 曾溅辉 +7 位作者 夏宇轩 蔡建超 陈冬霞 蒋恕 韩国猛 曹喆 冯枭 冯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6-318,共13页
利用微纳米孔隙三维可视化在线天然气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孔隙尺度原位叠算技术、孔隙网络模拟技术和视渗透率理论,研究低渗(致密)气充注过程中气水流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精确刻画分析微纳米孔隙网络中的气水流动与分布特... 利用微纳米孔隙三维可视化在线天然气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孔隙尺度原位叠算技术、孔隙网络模拟技术和视渗透率理论,研究低渗(致密)气充注过程中气水流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精确刻画分析微纳米孔隙网络中的气水流动与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可以发现,低渗(致密)气充注过程分为扩张和稳定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形成了大孔喉先于小孔喉,孔喉中央先于边缘的气驱水连续流动模式,半径大于20μm的孔喉是气相充注的主要通道;随充注动力增加,孔隙边缘和更小孔隙中央的可动水持续被驱出,半径为20~50μm和半径小于20μm的孔喉先后主导了气相充注通道的扩张,充注通道的孔喉半径、喉道长度和配位数递减,是气相渗透率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增长阶段;半径为30~50μm的孔喉控制了含气饱和度的增长模式。稳定阶段,气相充注通道扩张至极限,通道的孔喉半径、喉道长度和配位数保持稳定,孔喉网络中形成稳定的不可动束缚水,气相呈集中网簇状、水相呈分散薄膜状分布,含气饱和度和气相渗透率趋于稳定。半径小于20μm的连通孔喉控制了气相充注通道的极限规模,控制了稳定气水分布的形成及最大含气饱和度。连通孔喉非均质性影响了孔喉中气相充注和气水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微纳米孔喉配置及其非均质性控制了低渗(致密)砂岩气充注动态过程及气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砂岩 天然气充注机理 三维可视化 物理模拟 微纳米孔喉网络 气水流动
下载PDF
灌装机灌装时间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国荣 陈舒梅 《包装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7-33,共7页
液料的灌装根据店装与定量方法的不同有多种情况。讨论和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灌装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程序框图,编制了简洁实用的设计计算程序。
关键词 灌装机 液料 灌装 计算 包装机械
下载PDF
Effect of Ordering on Embrittlement of Ni4Mo Alloy in Hydrogen Gas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晓英 李慧改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6期544-549,共6页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disordered and ordered Ni4Mo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s in hydrogen gas or during hydrogen char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ctility of the disordered alloy decreased slightly...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disordered and ordered Ni4Mo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s in hydrogen gas or during hydrogen char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ctility of the disordered alloy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hydrogen pressure increasing, while that of the ordered alloy de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hydrogen pressure increasing. However, the ductility of both disordered and ordered alloys reduced similarly seriously with the charging current density increasing.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order-induced embrittlement of Ni4 Mo alloy in hydrogen gas is supposed to be that atomic order accelerates the kinetics of the catalytic reaction for the dissociation of molecular H2 into atomic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4Mo alloy hydrogen embrittlement order DISORDER hydrogen gas hydrogen charging.
下载PDF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the Large Bozhong19-6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outhwestern Bozhong Sub-Basin,Bohai Bay Basin,China
16
作者 Quanyun Miao Changgui Xu +4 位作者 Fang Hao Minjunshi Xie Qi Wang Jie Yin Huayao Zo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3-630,共18页
The Bozhong19-6(BZ19-6)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ozhong sub-basin,Bohai Bay Basin,China,were paleo-oil reservoirs in the geological past and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three successive hydroc... The Bozhong19-6(BZ19-6)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ozhong sub-basin,Bohai Bay Basin,China,were paleo-oil reservoirs in the geological past and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three successive hydrocarbon charging events.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of“early oil and late gas”has occurred in the current reservoirs.At the end of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Guantao Formation(N_(1)g,∼12 Ma),the reservoirs began to fill with first stage low-moderate mature crude oil.At the late stage of the Lower Minghuazhen Formation(N_(1)ml)(∼6.7 Ma),the reservoirs were largely charged with second stage high mature crude oil.Since the deposition of the upper Minghuazhen Formation(N_(2)m^(u),∼5.1 Ma),the paleo-oil reservoirs were transformed into shallow Neogene reservoirs due to the reactivation of basement faults.From the late stage of the N_(2)m^(u)to the present day(∼2.8–0 Ma),the reservoirs were rapidly filled by natural gas within a short period.In addition,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eservoir bitumen and the conspicuous loss of 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 in the crude oil reveal that the injec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gas in the late stage caused gas flushing of the early charged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BZ19-6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fluid inclusions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petroleum geology
原文传递
新能源投入对加油站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梁一楠 《市场周刊》 2024年第23期23-26,共4页
新能源的崛起,特别是电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兴起,给传统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对加油站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投入对加油站经营模式的影响,并重点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加油站的合作模式以及个性化服务与... 新能源的崛起,特别是电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兴起,给传统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对加油站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投入对加油站经营模式的影响,并重点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加油站的合作模式以及个性化服务与智能化管理对加油站经营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加油站业主和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加油站 充电桩 经营模式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HY区天然气碳同位素分布控制因素及充注模式
18
作者 丁飞 邹玮 +4 位作者 刘金水 刁慧 张武 赵洪 于仲坤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9-2039,共11页
HY区是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勘探程度不高,天然气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的进一步拓展。为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综合利用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天然气碳同位素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控制因素进行分析... HY区是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勘探程度不高,天然气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的进一步拓展。为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综合利用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天然气碳同位素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HY区天然气充注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①HY区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成气母质为腐殖型干酪根;②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及热演化程度是控制HY区天然气碳同位素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天然气横向运移特征不显著,呈现下生上储、垂向运移、近源充注特征;③早、晚2期油气充注与储层致密化时间的先后关系是影响碳同位素垂向分布的重要原因:第1期储层尚未致密化,碳同位素呈“上轻下重”分布,第2期深部储层致密化,碳同位素组成呈“上重下轻”分布;④HY区存在早、晚2种天然气充注模式:早期充注模式主控区,天然气充注强度和圈闭有效性决定气藏规模,深、浅层皆为有利勘探层段;晚期充注模式主控区,天然气充注强度、圈闭有效性和储层物性决定气藏规模,浅层以常规勘探为主,深层低渗—致密层段以寻找有利“甜点”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HY区 天然气 碳同位素 充注模式
原文传递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以酉参2井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琼 欧光习 +2 位作者 汪生秀 张敏 吴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9-540,共12页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中发育粉砂岩夹层和裂缝脉体。以酉参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粉砂岩夹层和裂缝脉体的显微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恢复的酉参2井埋藏生烃史,深入探讨了研...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中发育粉砂岩夹层和裂缝脉体。以酉参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粉砂岩夹层和裂缝脉体的显微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恢复的酉参2井埋藏生烃史,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页岩气的形成与成藏特征。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粉砂岩夹层中记录了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时间为早三叠世,页岩为低成熟—成熟阶段,油气的成熟度较低,为粉砂岩夹层石英颗粒中的重质油包裹体以及粉砂岩夹层粒间孔隙中的褐色、深褐色沥青;第二期油气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页岩处在成熟阶段,主要为沿切穿石英颗粒微裂缝成带状分布的气烃包裹体以及石英颗粒中充注的轻质油。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脉体中捕获大量纯气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H 4,来源于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页岩气,被捕获时间主要为白垩纪。渝东南局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虽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与保存条件,但在页岩气勘探过程中,需在考虑区域地质构造的基础上讨论页岩气成藏与保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储层 页岩气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龚滩向斜 重庆
下载PDF
降低MH/Ni电池内压的快速充电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道中 陈实 +3 位作者 单中强 吴锋 王敬 李德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28,共2页
气相色谱法研究的结果表明:氢气是MH/Ni电池充电过程中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MH电极中氢原子的缓慢扩散限制了电池的快速充电。通过恒电位极化法,测定了MH电极在不同荷电态(SOC)下的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氢扩散系数随着SO... 气相色谱法研究的结果表明:氢气是MH/Ni电池充电过程中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MH电极中氢原子的缓慢扩散限制了电池的快速充电。通过恒电位极化法,测定了MH电极在不同荷电态(SOC)下的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氢扩散系数随着SOC的增大,呈指数关系衰减。根据SOC来调节电流的充电方法,能降低MH/Ni电池快速充电时的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内压 氢扩散系数 快速充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