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玉赋——《高唐》、《神女》二三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22,共7页
《高唐》、《神女》二赋 ,于汉魏文献中就见于记载 ,此后流传于世 ,影响甚大 ,代有所论 ,自汉至明 ,未有疑之者 ,及清始有人疑之 ,到了 2 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 ,然经当代学者研究 ,所疑之理由 ,或失于深考 ,或主观臆断 ,故二赋实当为宋玉... 《高唐》、《神女》二赋 ,于汉魏文献中就见于记载 ,此后流传于世 ,影响甚大 ,代有所论 ,自汉至明 ,未有疑之者 ,及清始有人疑之 ,到了 2 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 ,然经当代学者研究 ,所疑之理由 ,或失于深考 ,或主观臆断 ,故二赋实当为宋玉所作。考之二赋中地名 ,所谓巫山者即阳台山也 ,地处云梦东北区 ,高唐观和朝云庙皆在此山之上。又考楚迁陈郢后 ,云梦东部并未沦陷 ,尚隶属于楚 ,在楚与秦议和后 ,襄王完全有条件有理由一游云梦。据此 ,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作于楚迁陈郢之后。此说 ,正与《史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高唐》 《神女》 考证 文学批评 写作年代
下载PDF
宋词与宋玉
2
作者 张德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宋玉感伤之形象、悲秋之意绪、文人才士沦落不偶之坎壈生平,以及宋玉作品,尤其是宋玉赋中对男女情事之描写,凝练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语典,这些意象、语典大量出现在宋词之中,显示了宋玉及其作品的深入而持久的影响力。对《全宋... 宋玉感伤之形象、悲秋之意绪、文人才士沦落不偶之坎壈生平,以及宋玉作品,尤其是宋玉赋中对男女情事之描写,凝练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语典,这些意象、语典大量出现在宋词之中,显示了宋玉及其作品的深入而持久的影响力。对《全宋词》中运用、提及"宋玉""巫山""巫阳""阳春白雪""云雨""高唐"等意象、语典的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探论,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认识相关作者及其词作,并从中觇视宋玉及其作品的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宋玉 巫山 巫阳 云雨 高唐
下载PDF
高唐神女原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安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7-60,共4页
高唐神女是战国时楚国伟大辞赋作家宋玉根据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塑造的光耀千古的女神。挖掘此神女的原型,一直是研究者着力所在。学者们根据高唐神女在文学、宗教、心理等方面的传承、变异、置换,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心... 高唐神女是战国时楚国伟大辞赋作家宋玉根据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塑造的光耀千古的女神。挖掘此神女的原型,一直是研究者着力所在。学者们根据高唐神女在文学、宗教、心理等方面的传承、变异、置换,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使高唐神女的多样原型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高唐神女研究的论文有90余篇,出版的专著有3部。关于高唐神女的原型,学术界主要有九种观点:(1)先妣兼高;(2)巫儿(尸女);(3)灵芝;(4)帝女或尧女;(5)云雨;(6)美神和爱神;(7)山鬼;(8)盐水神女;(9)复合型神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高唐神女 原型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高唐赋》、《神女赋》影响略论 被引量:5
4
作者 胥洪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9-93,共5页
《高唐》、《神女》二赋产生后 ,云雨变幻的巫山融入了绚烂艳丽的文化意蕴 ,文人士子欣然前去探幽寻艳 ,汉乐府旧题《巫山高》的创作也由单纯描写山川险阻融进了高唐神女的艳情 ;楚王神女的高唐艳遇成为文人士子创作艳情诗词的素材 ,为... 《高唐》、《神女》二赋产生后 ,云雨变幻的巫山融入了绚烂艳丽的文化意蕴 ,文人士子欣然前去探幽寻艳 ,汉乐府旧题《巫山高》的创作也由单纯描写山川险阻融进了高唐神女的艳情 ;楚王神女的高唐艳遇成为文人士子创作艳情诗词的素材 ,为其抒写自己的艳情提供了便利 ;巫山神女的明丽艳冶为后来传奇中的神女仙子定下了“美而艳”的基调 ;巫山神女亡魂所化的身份、主动奔放的性格为后来传奇小说中的仙姝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赋》 《神女赋》 《巫山高》 艳情诗词 神女仙姝形象
下载PDF
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之主旨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2-36,共5页
关于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们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祭高唐神女之礼俗分析和《高唐》《神女》以事为谏之思想分析 ,得出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 :《高唐》《神女》二赋以楚襄王祭高为创作素材 ,借襄王... 关于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们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祭高唐神女之礼俗分析和《高唐》《神女》以事为谏之思想分析 ,得出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 :《高唐》《神女》二赋以楚襄王祭高为创作素材 ,借襄王欲幸巫山神女之事为说 ,劝谏襄王不要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敬天事神的“天命”政治之上 ,而要面对现实 ,重视人事 ,推行“民本”政治 ,以求楚之王室与国家“延年益寿千万岁”。否则即便是巫山神女也不会福佑楚王和楚国。作品反映了宋玉轻天命而重人事的进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主旨
下载PDF
高唐神女传说之再析——一个冥婚习俗观点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鲁瑞菁 《云梦学刊》 2008年第2期38-47,共10页
楚先王梦遇高唐神女的传说故事,其深层内蕴除具有远古圣婚仪式的原型积淀外,也反映出战国以降的冥婚习俗,而这类未婚死亡少女寻觅夫婿的冥婚习俗更常见于六朝"邂逅神女"型传说故事之中。不过,这层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风俗习惯... 楚先王梦遇高唐神女的传说故事,其深层内蕴除具有远古圣婚仪式的原型积淀外,也反映出战国以降的冥婚习俗,而这类未婚死亡少女寻觅夫婿的冥婚习俗更常见于六朝"邂逅神女"型传说故事之中。不过,这层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风俗习惯却始终隐蔽未彰,反倒是神女传说故事背后的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无意识原型持续在历史上发挥着影响,那即是男性内在心理不断冲突的无意识情结。因而不论是《高唐赋》中神话英雄冒险求女历程的神话原型,或是六朝"邂逅神女"的故事类型,其主要功能都是在化解男性内在心理永恒性的对立矛盾情结,超越由此而造成的精神困惑和焦虑,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和谐。可是这个平衡和谐终将又产生出新的矛盾对立,也正由于这个"对立──平衡──对立"的循环辩证怪圈,使得女神原型意象在历史上一再反复出现于梦境、神话、文学和艺术作品当中,也形成一个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令人玩味不已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神女 冥婚 原型(archetype) 集体无意识(Coflecdve unconscious) 阴性特质(anima)
下载PDF
元代汪古史事钩沉 被引量:2
7
作者 温旭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学界对汪古部的研究成果丰硕。在现存历史文献中,尚有一部分前人未能充分利用的汪古部史料。研究这部分史料有助于深入探究元代汪古人的历史。经研究发现,信仰罗马天主教的高唐王阔里吉思发钧旨护持道教和佛教,赵王王傅横科扰民,汪元昌... 学界对汪古部的研究成果丰硕。在现存历史文献中,尚有一部分前人未能充分利用的汪古部史料。研究这部分史料有助于深入探究元代汪古人的历史。经研究发现,信仰罗马天主教的高唐王阔里吉思发钧旨护持道教和佛教,赵王王傅横科扰民,汪元昌拥有司徒名爵,《中堂事记》中的马月忽乃就是汪古人月合乃,(黑旦)公在金代是女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王 赵王 汪元昌 月合乃 [黑旦]公.
下载PDF
华夏民族的爱神、美神崇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淑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中国的性爱神与美神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感性存在可以证明,在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体系中,对于女性美的审美价值的评判是:爱与美同在,女神的爱与美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美学观念的发生。这种美学观念于不自觉中突破了弥漫四周的以男性为中心... 中国的性爱神与美神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感性存在可以证明,在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体系中,对于女性美的审美价值的评判是:爱与美同在,女神的爱与美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美学观念的发生。这种美学观念于不自觉中突破了弥漫四周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符号的压迫,树立着爱与美之女神的不朽形象,左右着华夏民族“集体的梦”。女神所生发出来的女性精神及相应的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倾向,可谓是人类命运史或文化史上的潜宗教。它化作“社会性的共同情感”潜伏在文学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神士 女性美 集体无意识 超功利审美观念 本我
下载PDF
六经注我 新奇诡异——论王闿运对宋玉《高唐赋》的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友芳 吴广平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4-38,共5页
王闿运一生的志趣就是要做纵横家,他注释《高唐赋》,亦时时可见其纵横家的思想。他的注释采取的不是"我注六经"的方式,而是"六经注我",因而别开生面,呈现出新奇诡异的特征。在王闿运的眼里,宋玉《高唐赋》并非是一... 王闿运一生的志趣就是要做纵横家,他注释《高唐赋》,亦时时可见其纵横家的思想。他的注释采取的不是"我注六经"的方式,而是"六经注我",因而别开生面,呈现出新奇诡异的特征。在王闿运的眼里,宋玉《高唐赋》并非是一篇山水赋,而是一篇政治、军事赋,其中描写的巫山神女以及自然山水、飞禽走兽都是有政治、军事象征含义的。同时,他以《高唐赋》为载体,借注释《高唐赋》之机,引申发挥,暗中表明了自己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对时局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高唐赋》 王闿运 《楚辞释》
下载PDF
《高唐赋》与《神女赋》的互文性探究
10
作者 梁玉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9-53,共5页
互文性理论启示着我们要发现文本之间存在的各种指涉关系,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感知。借助互文性理论对《高唐赋》与《神女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两赋中与神女相恋的故事情节继承屈原的《九歌》,两赋中很多词语是... 互文性理论启示着我们要发现文本之间存在的各种指涉关系,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感知。借助互文性理论对《高唐赋》与《神女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两赋中与神女相恋的故事情节继承屈原的《九歌》,两赋中很多词语是由《诗经》与《楚辞》脱化而来的;两赋之间存在着互文参照:首先,两赋之间存在着场景重复与意象重复;其次,两赋之间存在着情节的重写;最后,是互文带来的文本间差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赋》 《神女赋》 互文性
下载PDF
三峡文学史上的宋玉
11
作者 胡德才 《长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2-46,共5页
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宋玉是一位可与屈原媲美的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宋玉不仅以楚辞《九辨》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悲秋"主题。而且以《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风赋》等开创了中国的赋... 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宋玉是一位可与屈原媲美的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宋玉不仅以楚辞《九辨》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悲秋"主题。而且以《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风赋》等开创了中国的赋体文学。尤其是《高唐赋》和《神女赋》,既是中国赋体文学开创期的双璧,中国性梦文学的源头,也是中国山水文学中的明珠,三峡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三峡文学
下载PDF
清香山陈兰芝辑《增补岭海名胜记·南海庙志》考述
12
作者 赵磊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增补岭海名胜记》的作者为广东香山人陈兰芝,其唯一为官经历是山东高唐州判,任时四年,政绩卓著.《增补岭海名胜记·南海庙志》载南海神庙有关文字148篇、图3幅,其中增补文字58篇、图1幅,在量上较郭棐《岭海名胜志》有较大提升.同... 《增补岭海名胜记》的作者为广东香山人陈兰芝,其唯一为官经历是山东高唐州判,任时四年,政绩卓著.《增补岭海名胜记·南海庙志》载南海神庙有关文字148篇、图3幅,其中增补文字58篇、图1幅,在量上较郭棐《岭海名胜志》有较大提升.同时,该志亦是第一部南海神庙的专题性资料集,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然而,仔细考证可知,该志亦存在辑录范围窄、时期空档、内容不全、缺少考证和文字错误等诸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兰芝 高唐州判 增补 南海神庙
下载PDF
徽州古代民居建筑设计分析——以西递仰高堂实测为例
13
作者 苏媛 籍浩然 冯伟杰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7期123-125,共3页
文章通过对西递仰高堂的建筑实测,分析徽州建筑中的建筑特征及设计手法。探索形成徽州古代民居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因素、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首先总结徽派建筑的特色元素,归纳徽州民居设计中的手法,然后提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徽... 文章通过对西递仰高堂的建筑实测,分析徽州建筑中的建筑特征及设计手法。探索形成徽州古代民居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因素、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首先总结徽派建筑的特色元素,归纳徽州民居设计中的手法,然后提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徽州古民居设计手法或是其特色元素的可能性,在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满足现代建筑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居 仰高堂实测 现代建筑 徽州建筑元素
下载PDF
徐增寿祭文中的生死哲思
14
作者 冯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九诰堂集》中收录了徐增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有相当多的寿文和祭文,约占其全部散文创作的四分之一。透过徐增的寿祭文,可捕捉到其对生死的思考。面对着异族入侵、改朝换代、各种忠孝节义的考验,加之自身的身患残疾、经济困窘,各种客... 《九诰堂集》中收录了徐增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有相当多的寿文和祭文,约占其全部散文创作的四分之一。透过徐增的寿祭文,可捕捉到其对生死的思考。面对着异族入侵、改朝换代、各种忠孝节义的考验,加之自身的身患残疾、经济困窘,各种客居和迁徙,各种辛酸和冷眼,徐增并没有偏激极端、心怀怨恨。因为身患足疾,身体的痛苦,使徐增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敏感和思索,去感受古往今来的兴衰变迁、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徐增对生死的思索,看似散落,实则和谐圆融。他所追求的是生的脱俗、逍遥、隐逸,以及富贵、和平、有序、厚德;亦是死的洒脱、超然、宛如归去。徐增在沉重的思索中寻找精神的解脱和彻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增 《九诰堂集》 寿祭文 生死
下载PDF
窑河-高塘湖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分析
15
作者 谢鸿志 胡友彪 《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应用改进后的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利用窑河-高塘湖水域水质的监测资料,对窑河-高塘湖水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评价区域内的水质呈现区域性的差异。高塘湖属于无污染或轻污染水域,各评价因子均达到或优...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应用改进后的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利用窑河-高塘湖水域水质的监测资料,对窑河-高塘湖水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评价区域内的水质呈现区域性的差异。高塘湖属于无污染或轻污染水域,各评价因子均达到或优于3类水质,可以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窑河属中污染,部分监测点属重污染水域,主要的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以及高锰酸钾指数,不能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河-高塘湖 水质现状 水质评价 分析
下载PDF
明堂创制的构想与唐高宗的政治心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3,共10页
唐高宗在礼仪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成功举行封禅典礼之后,又开始积极推动明堂创制及其礼仪的讨论,并先后提出明堂"九室"内样和明堂建筑形制的定本。明堂创制并非单纯的制度文化建设问题,而是包含有复杂的现实政治内涵... 唐高宗在礼仪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成功举行封禅典礼之后,又开始积极推动明堂创制及其礼仪的讨论,并先后提出明堂"九室"内样和明堂建筑形制的定本。明堂创制并非单纯的制度文化建设问题,而是包含有复杂的现实政治内涵,推动明堂创制乃是唐高宗实现政治上去贞观化、树立个人政治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试图实现超越唐太宗功业的政治心态。唐高宗在其统治后期与武则天之间的权力之争愈趋激烈,令他无暇亦无力于制度文化建设,是明堂在其统治时期最终未能创建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礼制 唐高宗 武则天 明堂 政治心态
下载PDF
试述唐高宗李治的《简择史官诏》
17
作者 孙斌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3-88,共6页
 唐高宗李治《简择史官诏》中的"操履贞白"、"业量该通"、"谠正有闻"、"灼然为众所推"、"亦恐泄漏史事"五个标准,是我国古代遴选史官的第一个公开标准,是唐以前历代杰出史官优秀品...  唐高宗李治《简择史官诏》中的"操履贞白"、"业量该通"、"谠正有闻"、"灼然为众所推"、"亦恐泄漏史事"五个标准,是我国古代遴选史官的第一个公开标准,是唐以前历代杰出史官优秀品质的结晶,是后来"史才"、"史学"、"史识"、"史德"说的依据之一。它不仅是当时一个胜任史官的必备条件,也是其后历代史官和史学家修养自身的标准,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高宗 李治 简择 史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