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灵生 赵军 《江苏商论》 2012年第8期121-123,共3页
本文选取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甘肃省131处A级景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工具,定量分析了各景区间的欧式距离、分布均衡性以及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均衡、配合程度等。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甘肃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属均匀型,呈略有集中趋势的平... 本文选取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甘肃省131处A级景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工具,定量分析了各景区间的欧式距离、分布均衡性以及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均衡、配合程度等。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甘肃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属均匀型,呈略有集中趋势的平均分布;从微观角度,甘肃A级景区地域与客源市场关系非常密切;景区密度相对较高的区域为酒泉-嘉峪关、平凉和兰州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甘肃省 GIS
下载PDF
甘肃王格尔塘地区地磁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荣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2-602,共11页
甘肃甘南地区是甘肃省乃至我国金、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重要富集区,金矿尤为突出。通过在王格尔塘地区系统地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从地磁角度研究区内地质构造,解译圈定隐伏岩体范围。在解释研究磁异常基础上,与化探水系沉积... 甘肃甘南地区是甘肃省乃至我国金、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重要富集区,金矿尤为突出。通过在王格尔塘地区系统地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从地磁角度研究区内地质构造,解译圈定隐伏岩体范围。在解释研究磁异常基础上,与化探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中酸性岩体引起的弱磁异常是该区寻找金、铜等热液型矿产的必要条件。综合研究地、物、化资料,提出了以"中酸性岩体-磁异常外缘-化探综合异常中心"为特征的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有效缩小了找矿范围,确定了找矿靶区。该方法可为甘肃甘南地区乃至西秦岭地区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特征 断裂构造 隐伏岩体 中酸性岩体 接触带 化探综合异常 甘肃 王格尔塘地区
下载PDF
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实证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霞 陈秉谱 郭艳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在对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地方政府机制改革、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农村地区监督决策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甘肃农村公共产品供... 在对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地方政府机制改革、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农村地区监督决策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甘肃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总量滞后于农民需求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需结构 决策机制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带泥山矿段508号脉成矿作用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斌 李石桥 孙彬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阳山金矿泥山矿段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化是该矿段重要的金矿化类型,通过对斜长花岗斑岩脉及其矿体的研究,探讨此类金矿的基本特征,得出该矿化类型受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区内岩体的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并受断裂的控制,岩脉走向呈近EW向... 阳山金矿泥山矿段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化是该矿段重要的金矿化类型,通过对斜长花岗斑岩脉及其矿体的研究,探讨此类金矿的基本特征,得出该矿化类型受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区内岩体的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并受断裂的控制,岩脉走向呈近EW向,产出规模一般较小,多呈脉状产出,少量为岩株。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岩性主要为斜长花岗斑岩。通过对斜长花岗斑岩脉的矿化蚀变特征及含金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泥山矿段508号脉成矿过程为含矿物质迁移、富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特征 成矿规律 508号脉 泥山矿段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旺锋 赵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0,共5页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甘肃省的特点,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该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省14个市...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甘肃省的特点,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该省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省14个市、州的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将综合多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作为最后评价值,较好地反映了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的现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各指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甘肃省各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城乡关联发展 综合评价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户收入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戴亨钊 杨林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39-143,共5页
基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甘肃农户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lny=b0+b1lnx1+b2lnx2+b3lnx3+b4lnx4+b5x5+u,得出了甘肃省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元人民币,农户收入将增加0.381元人民币的结论.据此认为... 基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甘肃农户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lny=b0+b1lnx1+b2lnx2+b3lnx3+b4lnx4+b5x5+u,得出了甘肃省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元人民币,农户收入将增加0.381元人民币的结论.据此认为:应该增加甘肃省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应该调整甘肃省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民收入 相关分析 C-D生产函数 甘肃省
下载PDF
近7ka以来甘肃民勤青土湖沉积中的介形类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蔡燕凤 张虎才 +6 位作者 王强 常凤琴 陈光杰 王熊飞 李华勇 张自强 段立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对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终端湖泊沉积的甘肃民勤志云村剖面研究,发现介形类7属11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6个组合。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组合变化和沉积岩性,结合14 C测年数据,对研究剖面所在的青土湖地区6 626aBP(Cal.a BP)... 对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终端湖泊沉积的甘肃民勤志云村剖面研究,发现介形类7属11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6个组合。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组合变化和沉积岩性,结合14 C测年数据,对研究剖面所在的青土湖地区6 626aBP(Cal.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6 626—6 137aBP时期,湖泊水位由浅变深、水体由咸水变为淡水的状况交替出现,环境由暖干向冷湿转变;6 137—5 817aBP阶段,湖泊水位变浅,处于相对冷干的气候环境控制之下;5 817—2 978aBP期间,湖泊水位很浅且为淡水,为冷干的气候环境,逐渐恶化不利于介形类生存,系5ka余中全新世降温事件至晚全新世开始的环境状况;2 978—1 610aBP,环境继续恶化,水体曾一度退出剖面所在高度,反映的是干旱的恶劣环境;1 610—1 110aBP,气候干旱程度有所缓解,处于相对暖干的气候控制之下;1 110aBP以来,湖泊完全干涸,为典型的暖干状态下的风沙堆积环境,彻底结束了研究区湖泊的存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7 KA BP环境演化青土湖 民勤 甘肃
原文传递
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雅婧 师刚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9年第3期41-47,共7页
甘肃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知识产权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阐述了甘肃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状,剖析了甘肃省存在的经济... 甘肃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知识产权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阐述了甘肃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状,剖析了甘肃省存在的经济发展滞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等问题,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建议:甘肃省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政策、区位优势,以创新引领发展,深化对外开放,挖掘甘肃省潜在的资源和文化优势,构建丝绸之路产业带,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知识产权 战略纲要 知识产权战略 一带一路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苟永和 《中国建材科技》 2016年第3期147-147,150,共2页
甘肃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的方向,实施"生态屏障"行动,建设"快乐新甘肃"重大使命,全力配合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新甘肃不仅是甘肃的科学发展,更是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甘肃的生... 甘肃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的方向,实施"生态屏障"行动,建设"快乐新甘肃"重大使命,全力配合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新甘肃不仅是甘肃的科学发展,更是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甘肃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幸福的新甘肃,这是全省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文明 建设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油层组浊流沉积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玲 魏钦廉 田景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油层组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中发育有大量的浊积岩,构成该地区主要储层类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其以薄互层的形式出现,具有分布不稳定、隐蔽性强的特点。文章从沉积构造、砂体结构、电性和地震反射等方面总...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油层组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中发育有大量的浊积岩,构成该地区主要储层类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其以薄互层的形式出现,具有分布不稳定、隐蔽性强的特点。文章从沉积构造、砂体结构、电性和地震反射等方面总结了浊流沉积的特征,采用地质、测井与地震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预测了长6油层组浊积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浊积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发育规模存在2个明显区带:①华庆地区白豹—华池一带的缓坡型浊积岩,平面呈规模较大的层状体;②正宁—合水地区陡坡型浊积岩,平面呈规模较小的朵状、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浊流沉积 鲍马序列 地震反射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上线分区管控体系初步研究
11
作者 司翊彤 何碧 +4 位作者 妙旭华 晋王强 辛欢 吴明艳 矫娇 《甘肃地质》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过分析梳理近五年甘肃省及各市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依据甘肃省水资源禀赋、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等现状因素,并充分衔接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确定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 通过分析梳理近五年甘肃省及各市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依据甘肃省水资源禀赋、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等现状因素,并充分衔接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确定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求,作为水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根据水资源评价结果,初步划定水资源重点管控区,提出了相应管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水资源利用上线 分区管控 水资源管理 甘肃省
原文传递
甘肃大埝下金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分析
12
作者 姜启明 魏邦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9-15,共7页
礼县大埝下金矿是礼(县)—岷(县)金矿集中区东段新发现的金矿床,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陇南—天水地区或其他具有类似地质情况地区的找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矿床与中川花岗杂岩体的空间距离、控矿断裂特征、矿化特征、... 礼县大埝下金矿是礼(县)—岷(县)金矿集中区东段新发现的金矿床,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陇南—天水地区或其他具有类似地质情况地区的找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矿床与中川花岗杂岩体的空间距离、控矿断裂特征、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现有勘查程度进行研究,认为矿床成因与中川花岗岩体有关,将中川岩体的成矿范围向外拓展了3 km。现有矿体在走向(平面)和倾向(剖面)上都有发展前景,特别是矿体的南西端,矿体厚度大,深部揭露很不充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投入较大工作量,采用钻探与硐探相结合的手段,扩大现有矿床规模。现有矿体属于品位低、规模大的氧化矿体,适合采用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特征 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大埝下金矿 甘肃省
下载PDF
成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彧 马朝阳 +1 位作者 陈建华 朱凡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病虫害已成为影响甘肃省成县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治核桃病虫害是该县目前核桃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生产实践,就甘肃省成县核桃病虫害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县核桃病虫害共有10余种:... 病虫害已成为影响甘肃省成县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治核桃病虫害是该县目前核桃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生产实践,就甘肃省成县核桃病虫害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县核桃病虫害共有10余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核桃黑斑病、核桃枝枯病和核桃腐烂病等4种;主要虫害有核桃举枝蛾、核桃云斑天牛、木尺蠖、铜绿丽金龟、舞毒蛾、核桃瘤蛾等6种。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病害的危害症状、虫害的特征和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病虫害 防治措施 甘肃省成县
下载PDF
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山麓耕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盼 胡艳波 +4 位作者 张弓乔 王宏翔 李录林 王鹏 惠刚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4,19,共8页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便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实现不同植被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陇山山麓区移栽至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3年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苗木土壤为对象,并以长期种植柴胡Bupleu...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便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实现不同植被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陇山山麓区移栽至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3年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苗木土壤为对象,并以长期种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耕地作对照,采用对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种人工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层(0~10、10~20和20~30 cm)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苗地3个土壤层的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小于柴胡耕地,除0~10 cm土层有机质外,其余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3个土壤层的全氮含量在油松地和柴胡地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油松苗地3个土壤层的速效钾均显著大于柴胡地(P <0.05);而有效磷含量却小于柴胡地(10~20 cm除外),且仅在20~30 cm土层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 <0.05);同样,3个土壤层的碱解氮含量在油松地和柴胡地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2)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表聚现象",即养分含量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减趋势;而全钾含量在2种植被类型下均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增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3)主成分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磷是影响油松苗地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而全氮和全磷是影响柴胡地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土壤因子,且土壤养分综合得分表现为油松地(1.467)<柴胡地(1.504)。可见,油松人工苗明显地降低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长期栽植将会导致土壤养分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在大苗培育期间要因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尤其需要及时补充土壤有机磷肥;而对柴胡耕地也应该补充有机氮肥和磷肥。这些结论可为小陇山山麓区域耕地进行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麓耕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小陇山林区 甘肃省东南部 油松 柴胡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侵蚀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颉耀文 陈怀录 +3 位作者 迟守乾 贾敏 徐克斌 徐智 《中国水土保持》 1999年第12期39-41,共3页
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甘肃省土壤侵蚀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土壤侵蚀面积30-82 万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76-17 % ,其主要特点是面积大、侵蚀类型齐全、空间分布复杂、侵蚀强度大。根据各分区的特点,省内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 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甘肃省土壤侵蚀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土壤侵蚀面积30-82 万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76-17 % ,其主要特点是面积大、侵蚀类型齐全、空间分布复杂、侵蚀强度大。根据各分区的特点,省内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遥感调查 特点 防治措施 甘肃
下载PDF
活植物沙障树种选择与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大彪 吴春荣 +1 位作者 李爱德 李易珺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利用植物体组建沙障,是兼顾生物造林与机械高立沙障综合防治流沙侵害的一项实用技术。立足甘肃河西地区风沙危害治理与实践应用,选择当地梭梭、沙拐枣、花棒等8种优良沙旱生植物进行建植试验,以保存率、冠幅、抗病虫害、株高、分枝... 利用植物体组建沙障,是兼顾生物造林与机械高立沙障综合防治流沙侵害的一项实用技术。立足甘肃河西地区风沙危害治理与实践应用,选择当地梭梭、沙拐枣、花棒等8种优良沙旱生植物进行建植试验,以保存率、冠幅、抗病虫害、株高、分枝数、根系扩展、抗逆性7个指标的基础调查,依据促成活沙障有效障体各指标的关联程度,赋予权重参与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参试灌木种当年旱作成活率均达到50%以上,其中沙拐枣、梭梭两树种当年成活率可达79.5%以上,3年期保存率维持在33.5%-42.5%较高水平;借助保育技术措施。两树种组建的活沙障,成型期春季平均疏透度均可达到33%~45%理想防护水平,是甘肃河西沙化区活沙障建植首选灌木种和建植有效防护障体的植物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地区 活植物沙障 风沙防治 障体疏透度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郊旅游型小城镇发展质量评价——以甘肃省什川镇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屈英豪 吴文恒 +1 位作者 李同昇 徐凯颖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11期86-91,共6页
准确认识小城镇发展质量,对于更好地建设小城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小城镇调查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什川镇为例,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空间特征和设施水平五方面综合评... 准确认识小城镇发展质量,对于更好地建设小城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小城镇调查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什川镇为例,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空间特征和设施水平五方面综合评价西北地区大城市周郊旅游型小城镇的发展质量,探究其运转机理。结果表明,什川镇近邻兰州市,拥有古梨园、黄河等特色旅游资源,受区位空间、自然人文环境、资源品位制约,城镇经济欠缺活力,人口流出多于流入,居民生活水平偏低,城镇规划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综合发展质量一般。区域经济环境不佳,优势资源与城镇产业不力,更多地扮演传统的中心地角色是西北地区该类小城镇的共性所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小城镇发展,未来应充分利用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改善对外交通区位条件,通过人口、企业或项目集聚,政策、投资、资本和信息技术设施等叠加效应和路径依赖强化西北地区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小城镇 发展质量 机理 甘肃省什川镇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