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侯来永 谢欲晓 孙启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骨盆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训练的方法以及其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的影响,寻找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的治疗技术。方法: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训练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通常的训练方法,... 目的:探讨针对骨盆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训练的方法以及其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的影响,寻找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的治疗技术。方法: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训练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通常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方法基础上加入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训练观察组步行能力和步态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针对骨盆稳定性及运动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有显著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能力 偏瘫患者 骨盆 对照组 步态 观察 治疗 训练方法 控制能力 能力训练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大武 白定群 +8 位作者 邵岚 夏新蜀 余和平 李小宏 林海丹 陈大为 李开庭 雷飚 张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应用被动定位被动复位(passive reproduction of passive positioning protocol,PRPP)、运动变化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 passive motion,TDPM)的方法测量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以及站立位前伸试验(standing forward reach test,SFRT)、躯干平衡量表测试(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发现机器人治疗组偏瘫侧膝关节45°目标PRPP(7.5±1.08)°、15°目标PRPP(14.9±2.71)°,伸膝TDPM(5.4±1.98)°、屈膝TDPM(4.3±1.25)°,SFRT(11.1±1.72)cm,TIS动态坐位平衡(8.4±0.21)分、协调性(3.4±0.32)分、总分(17.1±1.81)分。机器人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75°目标PRPP及TIS静态坐位平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对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步态训练 脑卒中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下载PDF
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郭素梅 李建民 +1 位作者 吴庆文 沈海涛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从技术参数调整、反馈信息应用两方面探讨了我国引进的首台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的一些临床应用技巧。
关键词 步态训练 步态评定系统 技术参数 反馈信息
下载PDF
步态分析在偏瘫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光旭 周士枋 +1 位作者 卢青 戴玉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5,共7页
步态分析能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但仍缺乏多种步态指标对临床康复治疗的评定以及指导的研究,本文对偏瘫治疗前后步态进行对比性研究以判断步态分析的实用价值与康复疗效。试验对象康复组15例和对照... 步态分析能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但仍缺乏多种步态指标对临床康复治疗的评定以及指导的研究,本文对偏瘫治疗前后步态进行对比性研究以判断步态分析的实用价值与康复疗效。试验对象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8例偏瘫患者,分别为接受康复治疗和进行自我训练。采用美国Ariel运动解析系统,通过步速、步频、步长、时相与周期、站立相力矩、关节角度等指标定量分析其前后的步态变化,发现除患侧站立相与髋关节活动角度外,所有步态指标在康复组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仅部分步态指标在对照组得到改善,同时结合Fugl—Meyer评定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说明步态分析不仅能客观、全面反映康复机能状态与适时指导治疗,而且可以定量评定康复治疗效果,提示了早期康复治疗更易于纠正偏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偏瘫 步态训练 康复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纪亮 朱湘君 +2 位作者 徐景 祈伟 胡丹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PSNB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PSNB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步态、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分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及排尿压力(Pvoi)〕,两组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步频、步速、患侧步长及FMA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步频和步速快于对照组,患侧步长长于对照组,FMA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残余尿量、Qmax、Pv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CC和Pvoi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Qmax快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65岁患者治疗前MCC、残余尿量、Qmax、Pvoi及治疗2个月后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65岁患者MCC和Pvoi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65岁患者治疗前MCC、残余尿量、Qmax、Pv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65岁患者MCC和Pvoi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Qmax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PSNB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膀胱功能,减轻排尿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态训练 膀胱功能
下载PDF
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童 冯玲 +6 位作者 吴月峰 高海军 唐邵威 许夏彬 朱海平 何贤杰 章一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对照组同时辅以传统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对照组同时辅以传统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辅以下肢机器人训练。2组患者下肢训练时长均为每次30min,每周训练5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2组患者步态时间参数、时相参数、关节活动角度及地面反作用力大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下肢机器人辅助训练后,其步速[(59.34±12.20)cm/s]、步频[(89.39±13.80)次/分钟]、跨步长[(74.17±15.54)cm]提高,步宽[(18.69±3.16)cm]缩小;患侧支撑期百分比[(69.72±10.06)%]、健侧与患侧支撑期比值(1.07±0.11)、双支撑期百分比[(16.85±8.23)%]、髋关节最大活动度[(35.39±9.31)。]、膝关节最大活动度[(50.21±15.34)°]、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占体重百分比[(109.36±13.28)%]、患侧向前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占体重百分比[(6.95±1.98)%]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步行训练比较,下肢机器人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机器人 步行能力 三维步态分析 步态
原文传递
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学 马建军 +5 位作者 牵六一 杨红旗 祁亚伟 吴少璞 李东升 王文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观察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PD伴冻结步态患者分为对照组、平板组、音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 目的观察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PD伴冻结步态患者分为对照组、平板组、音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及配伍。平板组、音乐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平板训练或音乐干预,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平板训练及音乐干预。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冻结评分、起步时间、跌倒次数、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冻结评分、起步时间、跌倒次数、UPDRS-Ⅲ及MBI评分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平板组及联合治疗组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音乐组仅有UPDRS—Ⅲ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冻结评分[(1.58±1.48)分]、起步时间[(3.58±3.23)s]、跌倒次数[(3.52±5.79)次]、UPDRS-Ⅲ评分[(22.51±7.54)分]及MBI评分[(49.71±28.38)分]均显善优于平板组、音乐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能显著缓解PD患者冻结步态,减少摔倒次数,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平板运动 音乐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步态分析系统观察Bobath联合中药烫熨在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毛嘉媛 陈晓锋 +3 位作者 金欣 许志威 张崇毅 何珊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将步态分析系统运用到Bobath联合中药烫熨康复治疗前后,观察其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呈偏瘫步态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 目的:本研究将步态分析系统运用到Bobath联合中药烫熨康复治疗前后,观察其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呈偏瘫步态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以Bobath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以中药烫熨联合Bobath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时空参数步态分析。所有数据资料用Excel 2010和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定在P<0.05,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果:(1)临床康复量表评估结果:2组患者的FMA-L运动功能评分、平衡量表(BBS)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L运动功能评分、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有提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组内有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分析测试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步长、步宽、步速、双足支撑相、患侧单支撑相、步行周期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步长、步宽、步速、患侧单支撑相(%)较治疗前提升,双足支撑相(%)、步行周期减少,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步长、步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后两组的时空参数均较前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步长、步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Bobath联合中药烫熨康复治疗,经过2个月的干预,其FMA-L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功能评分和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改善明显,提示Bobath联合中药烫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 偏瘫步态 中药烫熨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嘉欣 黄国志 +1 位作者 王俊辉 何龙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研究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此技术在临床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 目的:研究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此技术在临床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试验组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配合下进行平衡训练,每次30min,每周5次,共训练4周。比较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采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鞋垫记录的睁眼和闭眼静态平衡率,以评估训练的有效性和对照组与试验组间训练效果的差异。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BS及TUG评分和静态平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的训练后与训练前各平衡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较更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且较常规方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足底压力 视觉反馈 脑卒中 步态训练
下载PDF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步态与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燕 王斌 钟洪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2225-222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步态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共观察6周。分...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步态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共观察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观察评价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中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在治疗3周、6周时分别较治疗前WGS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3周时,WGS评分改善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治疗6周时,治疗组WG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周、6周时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BBS评分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3周和6周时,BBS及FM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相比单纯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恢复期病人步行及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针 夹脊穴 步态 平衡 康复训练 恢复期 威斯康辛步态量表 BERG平衡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气动肌肉驱动步态康复训练外骨骼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隋立明 张立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44-1248,共5页
在为提高卒中病人的行走能力训练当中,广泛采用平板训练.在平板训练中,病人的下肢需要治疗师辅助进行运动.这种徒手训练对治疗师来说很消耗体力.因此,研制了一个用于步态训练的动力式下肢外骨骼装置.该外骨骼装置在平板训练中为髋关节... 在为提高卒中病人的行走能力训练当中,广泛采用平板训练.在平板训练中,病人的下肢需要治疗师辅助进行运动.这种徒手训练对治疗师来说很消耗体力.因此,研制了一个用于步态训练的动力式下肢外骨骼装置.该外骨骼装置在平板训练中为髋关节和膝关节提供助力.外骨骼装置的结构基于人的关节驱动原理,每个关节由一对气动肌肉驱动.以气动肌肉的模型为基础,对外骨骼装置的驱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了外骨骼装置对于步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气动肌肉 康复 步态训练
下载PDF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for Gait Training 被引量:11
12
作者 LI Jianfeng ZHANG Ziqiang +1 位作者 TAO Chunjing JI Ru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78-887,共10页
Due to the clos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in process of gait train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should be safe, comfortable and able to smoothly transfer desired driving force/moments to the patie... Due to the clos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in process of gait train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should be safe, comfortable and able to smoothly transfer desired driving force/moments to the patients. Correlatively, in kinematics the exoskeletons are required to be compatible with human lower limbs and thereby to avoid the uncontrollable interactional loads at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s. Such requirement mak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exoskeleton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the human-machine closed chains are complicated. In addition, both the axis misalignments and the kinematic charact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oskeleton and human joi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analyzing the DOF(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whole human-machine closed chain, the human-machine kinematic incompatibility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is studi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which are kinematically compatible with human lower limb, is proposed. Applying this method, the structure synthesis of the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containing only one-DOF revolute and prismatic joints is investigated; the feasible basic structures of exoskeletons are developed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quasi-anthropopathic feature, structural simplicity and wearable comfort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a joint replacement and structure comparison based approach to select the ideal structures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is proposed, by which three optimal exoskeleton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human-machine closed chain formed by the exoskeleton and human lower limb should be an even-constrained kinematic system in order to avoid the uncontrollabl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al loads. The presented method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is universal and simple, and hence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kinds of wearable exoskele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train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 structure design kinematic compatibility even-constrained kinematic chain
下载PDF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罗峰 马丹 秦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社区医院接受系统的步行训练,每周5次,连续干预3个月;对照组25例,在家中自行步行训练,每周随访1次。分别在入组时和...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社区医院接受系统的步行训练,每周5次,连续干预3个月;对照组25例,在家中自行步行训练,每周随访1次。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后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及生活满意度评分(SWLS)。结果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生活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中开展步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提高患者的步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步态 步行训练 脑卒中 社区康复
下载PDF
早期减重步态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沙蕉 顾茜 +1 位作者 刘芳 偶鹰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减重(PBWS)步态训练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1例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术后分别进行常规训练加减重步态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术后12周、6个月...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减重(PBWS)步态训练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1例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术后分别进行常规训练加减重步态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术后12周、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测定、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步行时间测定、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术后6个月进行KT-1000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术后12周治疗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步行时间、健患小腿周径差、IKDC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及KT-1000检查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12周时治疗组与6个月时对照组相比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步行时间、小腿周径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加入减重步态训练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同时也不影响近期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支持 前交叉韧带 步态训练 膝关节
下载PDF
基于HMM的步态身份识别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大利 吴清江 孙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53-56,166,共5页
随着生物识别悄然兴起,生物识别技术逐渐成为新的身份识别技术。步态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新兴子领域。文章就是将隐马尔可夫模型(HMM,HiddenMarkovModel)方法运用在步态身份识别中,并进行了其识别性能的研究。该文给出了一个基... 随着生物识别悄然兴起,生物识别技术逐渐成为新的身份识别技术。步态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新兴子领域。文章就是将隐马尔可夫模型(HMM,HiddenMarkovModel)方法运用在步态身份识别中,并进行了其识别性能的研究。该文给出了一个基于HMM的步态身份识别方案,并进行了图像预处理,HMM参数训练和识别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同时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提供的CASIA步态数据库上进行了步态身份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侧面视角下采用此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HMM模型 HMM训练
下载PDF
骨盆训练对中风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玉龙 赵凯 +1 位作者 吴向琼 乔钧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 在普通的步态训练方法中增加新的骨盆训练措施 ,探索骨盆训练对中风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8例中风步态异常者分为对照组 (3 9例 )和试验组 (3 9例 ) ,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步态训练方法 ,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骨盆训练措... 目的 在普通的步态训练方法中增加新的骨盆训练措施 ,探索骨盆训练对中风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8例中风步态异常者分为对照组 (3 9例 )和试验组 (3 9例 ) ,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步态训练方法 ,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骨盆训练措施 ,如骨盆旋转运动、侧方运动、上下运动、旋前运动、前伸运动、后缩运动、前缩运动和后伸运动。治疗前和治疗后 ,由专人用Barthel指数、Brunnstrom恢复六阶段理论以及Fugl -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评测每位参试者。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分级经过等级秩和检验 ,P值小于 0 .0 5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和瘫痪下肢Fugl-Meyer运动能力评定积分经过常规t检验 ,P值均小于 0 .0 5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该试验结果显示在普通的步态训练方法中增加骨盆训练的措施 ,不仅可以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程度 ,还可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率 ,进一步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训练 中风 步态 康复
原文传递
简易步态训练预防老年帕金森病病人跌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玉兰 李冬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4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简易步态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病人平衡的影响及其预防跌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岁以上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对病人采用5m步行训练法,用步速和步长、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及动态平衡能... [目的]探讨简易步态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病人平衡的影响及其预防跌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岁以上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对病人采用5m步行训练法,用步速和步长、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及动态平衡能力,用重心摇摆面积评估静态平衡能力。[结果]训练后步速加快,步长增长,TUGT时间缩短,重心摇摆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步态训练能改善老年帕金森病病人的平衡能力,可有效地预防跌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老年人 步态训练 平衡能力 跌倒
下载PDF
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华卫 王惠芳 +4 位作者 朱锦杰 孙奕 姚加佳 沈浩峰 张晓佳 《中国康复》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步行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步行训练组(CGT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组)和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组(GRT组)各20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并行相应的步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应... 目的:观察不同步行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步行训练组(CGT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组)和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组(GRT组)各20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并行相应的步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步行能力测试(10mWT)、足印法步态分析(GAF)、3min步行测试(3minWT)评估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3组BBS评分、步速、步长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生理消耗指数(PC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GRT组和BWSTT组的步速、步长比、PCI评分均明显优于CGT组(均P<0.05)。治疗期间,GRT组所需的人工总量明显低于BWSTT组和CGT组(均P<0.05)。结论:减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并且节省人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训练 机器人
下载PDF
普通高校大学生羽毛球教学步法的实验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文强 《体育科技》 201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结合国内体育教学动态,设计并做实验研究了从"1"字形、"一"字形组合形式步法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与"十"字形步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期摸索出一套在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羽毛球步法 训练方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运用雷达图对脊髓损伤步态训练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存书 詹晓萱 +5 位作者 赵思怡 黄帆 张悦 丘明旺 夏静娴 卢晓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287-2296,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是否为高质量是其能否为临床提供证据可靠性的前提,但目前国内外仍然无对脊髓损伤后步态训练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质量评价。文章用雷达图评价不同步态训练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系统评价/Meta文... 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是否为高质量是其能否为临床提供证据可靠性的前提,但目前国内外仍然无对脊髓损伤后步态训练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质量评价。文章用雷达图评价不同步态训练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系统评价/Meta文献,为临床研究提供直观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9大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脊髓损伤使用步态训练的系统评价/Meta文献作为分析资料,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之时至2019年10月。从6个维度包括发表年份、研究类型、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分、PRISMA发表质量评分和同质性及发表偏倚风险多元评价分析文献质量,并计算其秩数平均分。对于结局指标的证据强度,运用GRADE工具对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采用Excel2016软件绘制并优化雷达图以供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0篇合格文献,雷达图多元评价显示,发表年份评均分为11.50,研究类型评均分为14.25,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分平均分为10.90分,PRISMA报告学质量评分评均分为10.95分,同质性评均分为14.85分,发表偏倚评均分为14.95分,所有纳入文献的质量秩平均得分为12.90分;②运用GRADE工具评价后共有17个结局指标为低质量,40个结局指标为中质量,仅有2个结局指标为高质量;③主要存在方法学质量和研究报告质量低下的问题,具体如项目未通过国际预注册数据库注册并说明研究方案、未说明全面而系统的检索策略、未详细报道纳入的研究内容、未进行异质性检验或未对其结果进行说明等问题。结论:①脊髓损伤步态训练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不高,需主要加强方法学质量和研究报告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文献质量,应严格依照AMSTAR-2和PRISMA量表所提出的标准进行研讨分析;②文章纳入的大部分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结论显示步态训练能够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功能,其中文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图 脊髓损伤 步态训练 系统再评价 多元评价 报告质量 AMSTAR-2 PRIS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