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郑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81-482,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活性、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凝血项检查,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理与条件。方法用BDFACS Calibur扩检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HELENA PACKS-4多通道... 目的通过检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活性、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凝血项检查,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理与条件。方法用BDFACS Calibur扩检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HELENA PACKS-4多通道血小板聚集仪分析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结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时GPⅡb/Ⅲa表达增强,胶原、DAP、肾上腺素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花生四烯酸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及GPⅡb/Ⅲ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传新 卢振铎 +2 位作者 杨晓静 王谦 邹雄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10 .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CD6 2P(2 4 2± 12 .4 ) % ,GPⅡb/Ⅲa(4 8.8± 8.4 ) %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 血小板活化指标 CD62P gpb/a 检测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与洗涤血小板的体外实验对照 被引量:16
3
作者 江朝富 崔徐江 +2 位作者 汪传喜 梁华钦 胡巧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采集洗涤对血小板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经典玻球法、经典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 ,采集前后及相互间血小板的有关形态学指...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采集洗涤对血小板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经典玻球法、经典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 ,采集前后及相互间血小板的有关形态学指标、粘附聚集性、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外膜蛋白 (GMP 14 0 )及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结果 两组制品的血小板PDW、PCT、MPV均比采集前显著降低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率、CD62p+ 及CD41a+ CD62p+ 阳性表达率采集前后及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制品的血小板CD41a+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采集前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血小板在体外的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轻微激活损伤 ;采用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质量可靠、临床适用性强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1a+ 、CD62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洗涤血小板 体外实验 流式细胞 血细胞分离机 GMP-140 gpb/a
下载PDF
含RGD的配基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孙迎庆 郭雁 茹炳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RGD配基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许多粘附蛋白是通过RGD序列与其整合素结合的 ,它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 .文章主要就RGD序列肽与糖蛋白Ⅱb/Ⅲa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
关键词 粘附蛋白 RGD 配基 受体
下载PDF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永昌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3年第2期86-90,共5页
近年来 ,抗血小板药物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疗效显著。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正在不断进入临床试用 ,特别是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药物在广泛深入的研究之中。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 A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Activation Related Factors and Polymorphism of Related Gen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Blood-stasis Syndrome 被引量:11
6
作者 薛梅 陈可冀 殷惠军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4期267-273,共7页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expressive conditions of platelet activation related factors (GPⅠb, GPⅡb-Ⅲa and GMP-140)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f blood-stasis...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expressive conditions of platelet activation related factors (GPⅠb, GPⅡb-Ⅲa and GMP-140)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f blood-stasis (BS) or non-blood-stasis (non-BS) syndrome,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various glycoproteins and the polymorphism of genes. Methods: With case control design adopted, patients with the CHD (40 of BS, 37 of non-BS) and 39 healthy subjects for control, all fitt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he number of affected coronary branches was recorded by the contrast examination. The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 of GPⅠb, GPⅡb-Ⅲa, and GMP-140 (CD42b, CD61, CD62p) in patients and healthy persons was measured with flow cytometry, the polymorphism of HPA-3 gene was detected by Taqman probe technique and that of HPA-2 gene was determined by gene sequencing. Results: MFI of CD61 and CD62p was higher in the CHD patients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 which was also higher in patients of BS syndrome than in patients of non-BS syndrome (P〈0.05); MFI of CD42b was lower in the CHD patients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 (P〈0.05), but showing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S and non-BS syndrome (P〉0.05); at the same ti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ll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MFI could b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numbers of affected coronary branches, neither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 at GPⅡb HPA-3 and GPⅠb HPA-2 polymorphism loci (P〉0.05). Conclusion: (1) The activities of GP Ⅱ b-Ⅲa and GMP-140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CHD and CHD of BS syndrome, and so they could be taken as one of the objective indexes for microscopic diagnosis of BS syndrome. (2) The level of GPⅠb was lower in CHD patients than in healthy persons, but it was not a sensitive indicator for BS syndrome of CHD. (3) Levels of GP Ⅱb-Ⅲa, GPⅠb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lood-stasis syndrome gpb-a gpb GMP-140 platelet activation gene polymorphism
原文传递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GPⅡb-Ⅲa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常艳鹏 张明雪 +1 位作者 刘宁 林巾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270-2271,共2页
目的:研究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阴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GPⅡb-Ⅲa的影响。方法:建立冠心病阴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同时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阴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GPⅡb-Ⅲa的影响。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 目的:研究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阴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GPⅡb-Ⅲa的影响。方法:建立冠心病阴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同时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阴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GPⅡb-Ⅲa的影响。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够显著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分子数,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尤佳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能够降低GPⅡb/Ⅲa受体的含量,阻断"外-内"信号转导途径,减少GPⅡb/Ⅲa与Fg的结合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阴虚血瘀证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 gpb-a
下载PDF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_b/Ⅲ_a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燕淑 祁芸芸 袁家颖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 )对 2 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2 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 显...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 )对 2 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2 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 (P <0 .0 1)。结论 :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 ,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Ⅱb/Ⅲa 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患者 gpb/a 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b/a 栓塞 血小板激活 持续 变化 评估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云霞 崔炜 +5 位作者 谢瑞芹 谷国强 杨晓红 郑红梅 张冀东 张光明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分析就诊且住院期间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观察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盐酸...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分析就诊且住院期间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观察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盐酸替罗非班用法用量等,并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24小时内复测血常规,以了解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者6例(3.0%),全部为男性,其中轻度血小板减少症3例(1.5%),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0.5%),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例(1.0%)。血小板减少症开始发生的中位时间为8.5小时(2.0,16.0小时)。血小板减少组与未减少组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用药前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及用药前基础血小板计数等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吸烟史、血清乳酸脱氢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冠状动脉造影史为盐酸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时有发生,需引起高度重视。在盐酸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男性患者,应注意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药物 血小板减少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 gpb-a 复合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结构及激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霞 王字玲 周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 gpb/a 膜槠蛋白
下载PDF
AoGDW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晓霞 李晓钟 +4 位作者 刘红林 解军 张悦红 王惠珍 牛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RGD(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肽衍生物-AoGDW(ω-氨基辛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oGDW肽对CD41抗体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 目的研究RGD(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肽衍生物-AoGDW(ω-氨基辛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oGDW肽对CD41抗体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AoGDW肽浓度的增加,CD41抗体与活化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率呈现下降趋势,相对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CD41抗体与静止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率以及CD62p抗体与静止血小板P选择素的结合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AoG-DW肽是通过占据血小板上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即活化的GPⅡb/Ⅲa受体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且不具有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是一种选择性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 gpb/a 流式细胞技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观察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GPⅡb/Ⅲa及vWF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锦红 方炳木 +5 位作者 刘永华 汪笑秋 曲志刚 马光丽 章俏雷 王晓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观察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GPⅡb/Ⅲa及vWF的影响。方法:用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治疗26例ITP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GPⅡb/Ⅲa阳性表达率、vWF活性的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IT... 目的:观察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GPⅡb/Ⅲa及vWF的影响。方法:用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治疗26例ITP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GPⅡb/Ⅲa阳性表达率、vWF活性的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ITP患者的GPⅡb/Ⅲ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ITP患者vWF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ITP患者的GPⅡb/Ⅲa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ITP患者的vWF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增血汤联合生血散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GPⅡb/Ⅲa有影响,对vWF活性无明显影响。该中药方治疗ITP患者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血汤联合生血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gpb/a vWF抗原活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但刚 江忠勇 +4 位作者 刘媛 胡莉娜 谢静 熊杰 应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及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膜GPⅡb/Ⅲa的变化。探讨活化血小板在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52名为正常对照组,ACS患者89例,按其病情分...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及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膜GPⅡb/Ⅲa的变化。探讨活化血小板在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52名为正常对照组,ACS患者89例,按其病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46例。检测两组对象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膜GPⅡb/Ⅲa表达率等活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A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膜GPⅡb/Ⅲa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CS患者中,AMI组与UA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膜GPⅡb/Ⅲa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随着ACS患者病情加重,血小板活化水平明显升高,聚集功能明显增强,血小板功能异常改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gpb/a 表达率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小板粘附分子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惠平 张聪敏 袁雅冬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及其粘附分子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监测血小板及其粘附分子,有助于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练合征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综合征 P-选择索 gpb/a 血小板粘附分子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江虹 杨菁 +1 位作者 左成华 彭黎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 ,测定 6 6例正常人及 1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并观察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 ,测定 6 6例正常人及 1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并观察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例正常人及 1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比较血小板聚集试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结果。结果 ADP应用的终浓度为 5μmol/L测定正常健康成人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参考范围 (x± 1 .96s)为 30 .3%~ 86 .3%。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2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值为 5.4% ,明显低于PRP为相同血小板浓度的正常人 (2 8.7% ) (P <0 .0 0 5)。经等级相关分析血小板聚集试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检测有正相关 (P <0 .0 0 1 )。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膜糖蛋白b/a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的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松林 姚祖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10-212,共3页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血瘀证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P-选择素、GPⅡb/Ⅲa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能较灵敏地反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预后判断及抗血栓药物的评估...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血瘀证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P-选择素、GPⅡb/Ⅲa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能较灵敏地反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预后判断及抗血栓药物的评估起辅助作用。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中医证候之一,其指标的增高,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对中医"胸痹"的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P-选择素 gpb/a 冠心病 冠心病血瘀证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与肺栓塞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冀萍 张聪敏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循环血液中处于静息状态的血小板在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而成为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在肺栓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关键词 活化血小板 肺栓塞 P-选择素 gpb/a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赖福生 史荫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6-199,共4页
运用凝胶电泳方法可将血小板膜糖蛋白(GP)分为若干个型和亚型。80年代初Kunilzi等用交叉免疫电泳技术证实GPⅡb和GPⅢa以钙依赖性二聚体(GPⅡb-Ⅲa)形式存在。以后许多实验结果提示GPⅡb-Ⅲa结构中含有纤维蛋白原(Fg)结合位点,在血小板... 运用凝胶电泳方法可将血小板膜糖蛋白(GP)分为若干个型和亚型。80年代初Kunilzi等用交叉免疫电泳技术证实GPⅡb和GPⅢa以钙依赖性二聚体(GPⅡb-Ⅲa)形式存在。以后许多实验结果提示GPⅡb-Ⅲa结构中含有纤维蛋白原(Fg)结合位点,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PⅡb-Ⅲa研究中广泛采用了单克隆抗体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进一步揭示了GPⅡb-Ⅲa的结构、性质硬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膜糖蛋白 gpb-a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磊 赵小娟 +1 位作者 戴兰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临床应用 抗体检测 gpb/a 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 患者 网状内皮系统 免疫调节治疗
原文传递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冀萍 张聪敏 +2 位作者 关继涛 石玉珍 王保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31-73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PTE患者 4 8例为病例组 ,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者 2 0名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PTE患者 4 8例为病例组 ,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者 2 0名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上P 选择素、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D 二聚体和血清ACA ,并比较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及治疗 1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P 选择素、GPⅡb/Ⅲa、vWF、TXB2 、D 二聚体、TXB2 / 6 Keto PGF1α(T/K)分别为 (12 4 2± 7 0 3) %、(19 6± 12 5 ) %、(3 8± 1 9)mg/L、(194 5± 2 3 1) %、(341 1±4 2 6 )ng/L、(5 7 3± 19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2 0± 1 5 0 ) %、(1 8± 0 9) %、(0 3± 0 1)mg/L、(99 8± 2 2 8) %、(5 3 7± 16 8)ng/L、(3 4± 1 5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而 6 Keto PGF1α为(6 7± 2 8)ng/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 8± 2 6 )n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CA 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TE患者经治疗 1周后 6 Keto PGF1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对照组 6-KETO-PGF1Α 血清 gpb/a 血小板功能 PTE 变化 结论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