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博采异同 遂混虚实——论干宝的小说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恒展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9,共5页
-
文摘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学界咸以为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如写新闻,并非有意创作。然细阅干宝的生平资料,细阅其《晋纪》、《搜神记序》及《搜神记》却会发现:号曰良史的干宝实爱搜神志怪;在那时就发现小说“难免失实”,划清了与历史散文的界限;其《搜神记》题材采自典籍者多荒诞失实;题材采自现实者实非写实而多虚构。干宝的创作实践了他的小说理论,已开有意为小说之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关键词
干宝
搜神记
小说理论
小说创作
-
Keywords
gan bao
In Search of Gods
theory of fiction
fictional writing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干宝的《周易》古史观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朱渊清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36,共11页
-
文摘
《周易》研究史上有古史证经一派,四库馆臣以为起自宋代。其实晋代的干宝已经系统地以商末周初的史实释《易》。干宝以古史注《易》,其思想渊源和学术渊源因为马王堆帛书《要》的发现和释读而变得十分清晰。孔子开创了儒门易传统,干宝正是承习儒门易余绪,转而在易学研究史上开创了古史注《易》的全新一派。本文还就干宝的圣人古史观和周初兴盛论探讨了干宝的《周易》古史观。
-
关键词
《易》
《周易》
易学研究
易传
圣人
孔子
思想渊源
开创
释读
清晰
-
Keywords
gan bao
Interpretations of Zhouyi
I Ching on silk
Yao
viewpoints on ancient history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2
-
-
题名近十年《搜神记》研究综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沈星怡
-
机构
苏州职业卫生技术学院基础部
-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0-44,共5页
-
文摘
近十年来,《搜神记》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重点、亮点比较突出,面的拓展有了一定的宽度,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总结其中得失,展望未来研究态势,将有利于进一步对《搜神记》及其作者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关键词
干宝
《搜神记》
学术研究
综合评析
-
Keywords
gan bao
"Stories of Immortals"
Scholarly researc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干宝《搜神记》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影响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永宽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
文摘
干宝的《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小说与戏曲的影响更大。文章主要从《搜神记》对晋代以后志怪小说的影响,对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的影响,对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影响,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等方面,略做阐述。
-
关键词
干宝
《搜神记》
后世小说戏曲
影响
-
Keywords
gan bao
Records of Spirits
novels and dramas in later period
influence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干宝《易》史互证思想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石静
-
机构
济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6,共6页
-
基金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魏晋经学与史学"(201103068)
-
文摘
以史注《易》、以《易》解史是干宝易学研究、史学撰述的主要特色,通过干氏《易》注可以观见其历史思想,透过干氏史论能够发现易学思想对其史学思维的影响。这一《易》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易》史相通为前提,根植于魏晋特定的学术土壤中,经由贯通经史的干宝融汇而成。
-
关键词
于宝
易学
史学
-
Keywords
gan bao
Yi-ology
outlook of History
-
分类号
B23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干宝的态度:释“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鹏飞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6,159,共9页
-
文摘
《搜神记》的编撰,是为了"明神道之不诬",这一意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一、干宝编撰此书,是为了跟历史与现实中的无神论者和无鬼论者进行论争;二、干宝用"精气说"等学说来说明鬼神妖怪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三、在该书的部分篇目中,干宝采取了特定的叙事手法,以让读者相信这些鬼怪故事的真实性;四、干宝在该书中表达了以德禳灾的观念,这跟"明神道之不诬"的意图也是一致的。
-
关键词
干宝
《搜神记》
明神道之不诬
精气说
以德禳灾
-
Keywords
gan bao
Soushenji
to prove that supernatural being is not fabricated
theory of essence and qi
averting disasters with morality
-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晋纪·总论》的史学价值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李传印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6,共6页
-
文摘
干宝《晋纪》已佚,其中二千七百多字的《总论》因历代各种文献引录完整保存至今。创设"总论"这种新的历史评论范式,摆脱《左传》、《史记》就事论事或寓论断于叙事中的历史评论方式,在更宽阔的历史视野下表达史家的历史认识,对后世历史评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总论》对西晋兴亡的历史过程及其缘由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这些历史认识对研究西晋历史发展及其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晋纪·总论》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关键词
干宝
《晋纪》
历史认识
史学价值
-
Keywords
gan bao
Chronicles of Jin Dynasty
historical cognition
historical value
-
分类号
K23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风俗通义》与《搜神记》创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张建国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太原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
文摘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
关键词
《风俗通义》
《搜神记》
应劭
干宝
创作对比
-
Keywords
Feng Su Tong Yi
Sou Shen Ji
Ying Shao
gan bao
comparative stud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搜神记》中婚恋故事的社会文化解读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徐晓元
-
机构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50-153,共4页
-
文摘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婚恋故事格外引人关注。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也有干宝主观创作意图的呈现。以《搜神记》中的婚恋故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女性、男性形象作深入解读,对干宝的创作意旨深入发掘,可以从新的视角更接近真实地认知魏晋时代的人间百态、社会风尚与思想观念。
-
关键词
《搜神记》
婚恋故事
干宝
社会文化
-
Keywords
Anecdotes about Spirits and Immortals
marriage and love stories
gan bao
social culture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搜神记》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 10
-
-
作者
刘玲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7-140,共4页
-
文摘
《搜神记》是东晋思想家、史学家干宝的心血之作。他以史官的身份记录鬼神故事,在汉儒的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下,于神秘莫测的鬼神世界的描绘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家"孝"、"德"、"仁"、"礼"等伦理观念。
-
关键词
干宝
《搜神记》
儒家思想
-
Keywords
gan bao
Stories of Immortals
Confucianist thought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经学视域下干宝的《易》史意蕴与王道追求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于宗妮
-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18,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东汉易学卦气说的主要问题及诠释旨趣研究”(18YJA720005)
山东省社科一般项目“汉易卦气说的哲学蕴涵与现代诠释”(18CZXJ09)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易学思想通史”(21RN2D02)。
-
文摘
东晋易学家、史学家干宝,在承继汉易一脉的经学诠释基础上,通过对《易》文本的把握做出引史入《易》的尝试,借“五德终始”说印证周代商兴之古事,延续了西周时期的天命转移观念,实现了易学与史学相互融合、会通,彰显了王朝更迭背后人文德性的力量。干宝诠经,以其严谨的治经、治史态度,接续了孔子之《春秋》、司马迁之《史记》一脉的春秋学精神。他以元亨利贞四德与《春秋》五始对举,透过周革商之史实,对当时的司马氏家族以及后世君王提供借鉴,表露出其以史鉴今、人文化成的王道理想。借注《序卦传》《杂卦传》,干宝阐发《易》天道下贯人道、三纲六纪的天道人事思想意涵,揭示道与事的变动不居与人事灵活变通之应然价值;他将人文化成的王道理想实现的关键落实于受命于天的圣王,对圣王品格提出了高度期许。
-
关键词
经学视域
干宝
《易》史互融
礼乐精神
王道理想
-
Keywords
Confucian classics
gan bao
integration of Yijing and history
spirit of rites and music
ideal of kingly way
-
分类号
B23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搜神记》中的身体呈现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雷捷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3期152-160,共9页
-
文摘
身体问题作为近些年的热点问题,在古典小说中并未受到过多关注,对于古代"身体"的理解应基于当时的学术思想背景。《搜神记》是魏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其中不乏对身体问题的论述。在"万物同源""天人同构"以及"神不灭"等思想的影响下,《搜神记》中的身体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或是幻化、"成精",或是异化、复活,体现出一种博杂的特点。这对我们了解干宝及时人的思想提供了可感的资料,同时也可以看到,将身体问题作为研究古代小说的一种新视角的可能性。
-
关键词
搜神记
干宝
身体呈现
万物同源
天人同构
神不灭
-
Keywords
Sou Shen Ji
gan bao
body presentation
the homology of allthings
the isomorphism of Heaven and Man
God never extinguishes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辑搜神记》删“杜兰香”条献疑
- 13
-
-
作者
王少杰
李萌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李剑国先生认为干宝作《搜神记》在曹毗《杜兰香传》前,必不能取《杜兰香传》入书。故其《新辑搜神记》一书中删掉了"杜兰香条"。但通过深入考察曹毗、干宝的生卒年及作品成书时间发现,二者写作时间接近,再结合干宝《搜神记》著录方法来看,亦有抄录曹毗《杜兰香传》之可能;从之后的各种类书中所引《杜兰香传》篇名之不同来分析,似乎也不能断定诸类书未曾引干宝《搜神记》;西王母形象至东晋初已演化为道教女仙,与《杜兰香传》主题吻合。
-
关键词
曹毗
《杜兰香传》
干宝
《搜神记》
献疑
-
Keywords
CAO Pi
Dulan Xiang Biography
gan bao
Immortals
dount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干宝籍贯考
- 14
-
-
作者
陈耀东
陈思群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嘉兴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共3页
-
文摘
干宝里籍,自《晋书》本传目为“新蔡人”,一千六七百年以来,已成为学术界的不刊之论; 当代学界各种辞书、典籍、文学史著作,亦众口一词,予以认同。此文则以丰富翔实、确凿可信的文献史 料,动摇了河南新蔡的陈说,确立浙江海盐的新见。结论当为:河南新蔡是干宝的祖籍,自其父莹仕海盐, 举家迁徙;逝而卒葬,并存冢墓焉。海盐遂为干宝之籍贯。
-
关键词
干宝
籍贯
文献史料
祖籍
《晋书》
史著
著作
当代
文学史
认同
-
Keywords
gan bao
native place
Xincai
Haiyan
-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魏晋时期王弼易学的发展与流延
- 15
-
-
作者
吕相国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
-
出处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3-69,共7页
-
基金
贵州省2017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青年课题"孔颖达易学与王弼易学比较研究"(17GZQN19)成果
-
文摘
王弼《周易注》的出现,对当时及以后的学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向秀易学著作带有明显的保守特征;干宝,作为两汉象数易学之殿军,被认为是京氏易学的传人,然却又受到王弼易学的巨大影响,并基于象数学的立场,对王弼玄学易进行了回击;阮籍作为玄学人物,顺承玄学的一贯立场,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然思想根核承王弼之绪,带有浓郁的老庄学气息,然又能有强烈的现世关怀,丰富了王弼易学的内涵;韩康伯能得王弼玄学易之旨归,补足了王弼《注》中《易传》部分的缺遗,使王弼易学得以完整呈现,于玄学易的发展功不可没。
-
关键词
王弼
易学
干宝
韩康伯
-
Keywords
Wang Bi
Yi -ology
gan bao
Han Kang-bo
-
分类号
B235.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从《搜神记》看干宝的自然变易观
- 16
-
-
作者
徐敏
史为恒
-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
文摘
干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搜神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本,"变"是天地万物的形态,"气""变"相辅相成存在于物体之中。这些思想,反映了干宝在认识论上较为科学、先进的自然观。
-
关键词
《搜神记》
干宝
自然观
-
Keywords
Anecdotes about Spirits and Immortals
gan bao
outlook on nature
-
分类号
B019.1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干宝卒年小议
- 17
-
-
作者
王利锁
-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
文摘
学界一般认为,东晋著名文学家干宝的卒年在晋成帝咸康二年(336)。通过史料辨析,本文认为干宝应卒于咸康六年(340)之后,而不是目前所说的咸康二年(336)。《搜神记》的成书也应该在咸康六年庾亮去世之后。
-
关键词
干宝
卒年
咸康二年
咸康六年
-
Keywords
gan bao
year of death
the second year of Xiankang
the sixth year of Xiankang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干宝的史学建树与贡献
- 18
-
-
作者
程有为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
文摘
干宝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他兼通经学、史学、文学,而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和贡献犹为显著。由于其史学著作早已亡佚,而《搜神记》辑本被称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于是今人多称赞其文学造诣,但其《晋记》的史学价值、《搜神记》的史料价值及史论史观方面的建树不能忽视。
-
关键词
《晋记》
《搜神记》
史学
-
Keywords
gan bao
Stories of Seeking Gods
historiography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搜神记》的孝道观
- 19
-
-
作者
周佩佩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2-55,共4页
-
文摘
《搜神记》是东晋干宝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为宗旨搜集记录"先治"、"遗逸"的神异鬼怪故事集。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这个以"孝治天下"标榜于后世的特殊时代,通过"修齐治平"的思想进路对历史做出了三个方面的回应:一是以"感应"的兑现说"孝",把孝和个人诉求联系起来,发扬"孝"规范个人道德修养的功能;二是写动物报恩之"孝",把"孝"和佛教畜生观联系起来,针砭不孝行为,发挥"孝"和谐家庭关系的功能;三是将"孝"的对象设定为强调孝母,把"孝"与玄学思想联系起来,保有"孝"维护政权统治的功能。
-
关键词
《搜神记》
干宝
孝道观
-
Keywords
Soushen chi
gan bao
concepts of filial piety
-
分类号
I207.4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鲁迅与干宝
- 20
-
-
作者
王吉鹏
王林林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8-41,117,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1JA750.11-44031)
-
文摘
全文解读了鲁迅对干宝的评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鲁迅所作的《铸剑》也承继了干宝《三王冢》的复仇主义精神,同时在对生命的观照上,鲁迅和干宝都体现出对人的个体生命的重视。而从审美的角度而言,鲁迅和干宝的作品都有着怪诞的色彩和以鬼事论人世的审美趋向,这也成为了他们精神传承的所在。
-
关键词
鲁迅
干宝
关系
-
Keywords
Lu Xun
gan bao
relation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