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链脂肪酸在免疫调节和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佳 张升校 +3 位作者 郝育飞 孙何花 茹晋丽 李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由难消化的膳食纤维在肠腔内发酵所产生,主要包括乙酸、丁酸和丙酸。SCFAs不仅可以为肠黏膜细胞储存能量、降低渗透压,维持肠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由难消化的膳食纤维在肠腔内发酵所产生,主要包括乙酸、丁酸和丙酸。SCFAs不仅可以为肠黏膜细胞储存能量、降低渗透压,维持肠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节免疫应答,并且可抑制部分炎症因子的表达,与炎性疾病的防治有关。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SCFAs参与免疫调节的两种主要机制及其在临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了解SCFAs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g蛋白偶联受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罗科娜 蔡珂丹 罗群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983-987,共5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脏与肠道微生态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称为"肠-肾轴"。慢性肾脏病患者(CKD)由于各种因素往往导致肠道生态失调,表现为肠道菌群种类的相对丰度、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发生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是...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脏与肠道微生态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称为"肠-肾轴"。慢性肾脏病患者(CKD)由于各种因素往往导致肠道生态失调,表现为肠道菌群种类的相对丰度、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发生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是联系宿主和肠道菌群的重要中介物质,具有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SCFAs主要通过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节RAS系统、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等,起到延缓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作用。基于SCFAs与肾脏之间的紧密联系,SCFAs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新靶点。外源性补充SCFAs能延缓CKD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逐渐受到认可。因此,进一步研究SCFAs在肾脏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短链脂肪酸 g蛋白偶联受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中性粒细胞迁移相关作用药物的高通量筛选
3
作者 吕美 王洪高 +2 位作者 薛容涛 王莹 徐进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目的建立半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探索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药物,并探究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免疫能力的作用,以期高效寻找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方法应用荧光延时追踪技术记录斑马鱼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的迁... 目的建立半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探索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药物,并探究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免疫能力的作用,以期高效寻找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方法应用荧光延时追踪技术记录斑马鱼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的迁移,结合TrackMate软件建立半自动化检测与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相关的不同药物处理后对中性粒细胞速度影响情况,从而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通过三轮重复独立筛选试验得到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药物;结合斑马鱼尾鳍横断实验及大肠杆菌感染实验进一步探讨该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免疫反应能力的作用。结果建立了可靠、稳定、高效的半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通过系统筛选得到丁香酚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0.08μm/s比0.14μm/s,t=6.01,P<0.05),氯化腾喜龙则抑制其迁移能力(0.08μm/s比0.05μm/s,t=3.93,P<0.05)。斑马鱼尾尾鳍横断损伤和斑马鱼耳蜗内大肠杆菌感染实验表明,丁香酚可抑制损伤部位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迁移(1、2、3 h的t值分别为1.65、1.45、1.36,P值均<0.05),而氯化腾喜龙在损伤/感染情况下对中性粒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可用于开发调控中性粒细胞迁移相关作用药物的研究,进而发现可用于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新型药物,或可以用于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和筛选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追踪 g蛋白偶联受体 中性粒细胞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al biology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impacts drug design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urodegenerative processes
4
作者 Farfán-García Eunice Dalet Trujillo-Ferrara José Guadalupe +2 位作者 Castillo-Hernández María del Carmen Guerra-Araiza Christian Humberto Soriano-Ursúa Marvin Antoni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2290-2302,共13页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important new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al biology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It is now known that allosteric binding sites are involved in the affinity and selec- tivity of...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important new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al biology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It is now known that allosteric binding sites are involved in the affinity and selec- tivity of ligands for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and that signaling by these receptors involves both G-protei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The present review outlin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perspective for the design of new drugs to treat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ally, new possibilities are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allosteric and or- thosteric binding sites on dopamine recep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on muscarinic recep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Future research can seek to identify ligands that can bind to more than one site on the same receptor, or simultaneously bind to two receptors and form a dimer. For example, the design of bivalent drugs that can reach homo/hetero-dimers of D2 dopa- mine receptor holds promise as a relevant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Regarding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design of dualsteric ligands for mono-oligomeric mus- carinic receptors could increas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by generating potent compounds that could activate more than one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structural biology drug desig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ligomedzation biased signaling Parkins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dopa-mine receptors muscarinic receptors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丁酸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进 王劼 +1 位作者 舒鼎铭 王旭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95-3502,共8页
丁酸作为肠道菌群发酵产物之一,不仅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能以信号分子形式调节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近年来,在饲粮中添加丁酸能够有效减少动物过多脂肪沉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一些研究发现丁酸表现出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丁酸一方面... 丁酸作为肠道菌群发酵产物之一,不仅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能以信号分子形式调节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近年来,在饲粮中添加丁酸能够有效减少动物过多脂肪沉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一些研究发现丁酸表现出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丁酸一方面作为脂肪合成的底物,另一方面以信号分子形式即通过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或者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来调节脂肪代谢。本文主要从这2方面来探讨丁酸与脂肪代谢之间的联系,为畜禽养殖中如何减少过多脂肪沉积或抑制肥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脂肪代谢 g蛋白偶联受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肥胖
下载PDF
基于IPA平台预测龟芍平颤方抗帕金森病的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倩 谭莉娟 +4 位作者 张炅璐 何涛志 陈灵修 颜显欣 刘红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6期11-15,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探讨龟芍平颤方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1994年4月~2019年12月的中英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本草、PubMed、Web of Science、SciFinder Schol...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探讨龟芍平颤方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1994年4月~2019年12月的中英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本草、PubMed、Web of Science、SciFinder Scholar)中获得龟芍平颤方(龟甲、白芍、川芎、天麻)的化学成分,并于PubChem数据库中查找该方每种有效成分的人源活性靶蛋白。检索Gene数据库,查找帕金森病相关人源基因。将上述靶蛋白与基因上传至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分析两者共同涉及的分子网络与生物学通路。结果获得龟芍平颤方人源活性靶蛋白323个(龟甲58个、白芍119个、川芎72个、天麻74个);获取帕金森病相关人源基因392个。建立上述靶蛋白及基因共同作用的主要分子网络,并甄选出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等10条主要的生物学通路。结论龟芍平颤方可能通过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等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龟芍平颤方 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 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的功能特点及对成体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欣 余丽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468,共4页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后可调节Ca^(2+)等多条信号通路,不仅在维持机体钙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细胞的分泌、增殖、凋亡和离子通道开放等。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表...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后可调节Ca^(2+)等多条信号通路,不仅在维持机体钙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细胞的分泌、增殖、凋亡和离子通道开放等。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CaSR除参与干细胞迁移、黏附、归巢外,还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调控干细胞自身的功能、特性。该文主要综述了CaSR的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及对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细胞信号通路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人参皂苷Rg1 西那卡塞
下载PDF
人类CCR5三维结构的同源模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莹 杨洪乾 +1 位作者 李娟 方慧生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2-436,共5页
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是GPCR(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的超级家族成员,在各种免疫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CR5是CC亚族趋化因子RANTES,MIP-1a,和MIP-1b的特异性受体。该文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并通过胞外环区优化,动力... 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是GPCR(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的超级家族成员,在各种免疫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CR5是CC亚族趋化因子RANTES,MIP-1a,和MIP-1b的特异性受体。该文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并通过胞外环区优化,动力学优化和能量最小化的方法初步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CCR5的结构模型。说明该文采用的模建流程方法,在跨膜蛋白的同源模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 同源模建 三维结构
原文传递
New insights into sodium transport regulation in the distal nephron:Role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被引量:1
9
作者 Luciana Morla Aurélie Edwards Gilles Crambert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6年第1期44-63,共20页
The renal handling of Na^+ balance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blood pressure(BP) level. The inability of the kidney to excrete the daily load of Na+ represents the primary cause of chronic hypertension. Among the d... The renal handling of Na^+ balance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blood pressure(BP) level. The inability of the kidney to excrete the daily load of Na+ represents the primary cause of chronic hypertension. Among the different seg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nephron, those present in the distal part(i.e., the cortical thick ascending limb, the distal convoluted tubule, the connecting and collecting tubule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fine-tuning of renal Na^+ excretion and are the target of many different regulatory processes that modulate Na^+ retention more or less efficiently.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 are crucially involved in this regulation and could represent efficient pharmacological targets to control BP level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both classical and novel GPCR-dependent regulatory system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renal Na^+ absorption in the distal nephron. In addition to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GPCR that regulate Na^+ excretion, this review also highlights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different pathways,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NEY Sodium EXCRETION Blood pressure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PEPTIDE HORMONE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octopaminergic receptor genes in 4 nonneural tissues in female Nicrophorus vespilloides beetles 被引量:1
10
作者 Christopher B. Cunningham Mary K. Douthit Allen J. Moore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95-502,共8页
Octopamine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many tissues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invertebrates. The expression of octopamine receptor genes has been examined in multiple tissue types in several different insect orders... Octopamine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many tissues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invertebrates. The expression of octopamine receptor genes has been examined in multiple tissue types in several different insect orders. However, little work has addressed this issue in Coleoptera. Most studies characterize individual genes in different tissue types, but here we describe the expression of 6 octopamine receptor genes in thoracic musculature, oviducts, Malpighian tubules, and fat body of female Nicrophorus vespilloides beetles to characterize both different genes and different tissues within a single study. We then compare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found in this beetle to other insects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expression profiles are conserved across insects. We also examine the relative involvement of octopamine verses octopamine/tyramine receptors based on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in each tissue to help elucidate if tyramine plays a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se tissues. We find a high degree of overlap in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the 6 genes examined in the thoracic muscula^tre, a moderate amount for the oviducts, and divergent profiles for Malpighian tubules and fat body. Based on expression difference in receptor subtypes, our results also support the suggestion that tyramine is a biogenic amine with physiological actions separate from octopa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enic amines COLEOPTERA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原文传递
溶血磷脂酰胆碱G-蛋白偶联受体G2A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再新 雷云玲 欧阳克清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17-819,共3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LPC)高亲和G-蛋白偶联受体G2A(GPCR G2A)是最大的细胞膜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七螺旋跨膜肽段结构。近年发现GPCR G2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PCR G2A的... 溶血磷脂酰胆碱(LPC)高亲和G-蛋白偶联受体G2A(GPCR G2A)是最大的细胞膜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七螺旋跨膜肽段结构。近年发现GPCR G2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PCR G2A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GPCR G2A结构、分布、生理功能和信号传导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受体结合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基于分子理化性质特征的小样本G蛋白偶联受体靶点结合活性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因 谭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842-2849,共8页
目的使用MolMapNet构建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模型,预测化合物对23个小样本(已知活性数据<250)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的结合活性,辅助发现GPCRs的新型药物。方法从多个数据库搜集小样本GPCRs的活性... 目的使用MolMapNet构建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模型,预测化合物对23个小样本(已知活性数据<250)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的结合活性,辅助发现GPCRs的新型药物。方法从多个数据库搜集小样本GPCRs的活性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使用MolMapNet构建DL模型;将建立的模型与已公布DL模型和ML模型进行比较;用神经肽S受体专利化合物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构建了23个小样本GPCRs靶点的单回归模型,在10折交叉验证测试下,构建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为0.3736~1.1998(其中20个<1),平均绝对误差为0.2994~1.0083(其中21个<1),R^(2)为0.1369~0.8107(其中15个>0.5,9个>0.6);与已发表的大样本GPCRs(已知活性数据>250)DL模型和小样本靶点的ML模型相比,显示出相当的性能;使用构建的模型对专利中化合物进行活性预测,模型表现良好。结论构建的23个回归模型能够预测化合物对特定靶点的生物活性,具有筛选结构新颖的药物的潜力,MolMapNet可用于小样本GPCRs的活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活性 深度学习 gPCR 小样本
原文传递
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of potential drug targets based on the phylogenetic evolution of GPCRs
13
作者 Jie Yang Sen Li +2 位作者 Tong-Yang Zhu Xiao-Ning Wang Zhen Zhang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12期1109-1152,共44页
Target identific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small molecules that elicit a biological phenotype. G-protein coupled recaptors (GPCR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drug targets for the pharmaceuti... Target identific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small molecules that elicit a biological phenotype. G-protein coupled recaptors (GPCR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drug target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work seeks to provide an in silico model of known GPCR protein fishing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rapidly fish out potential drug targets on the basis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and seven transmembrane regions (TMs) of GPCRs. Some scoring matrices were trained on 22 groups of GPCRs in the GPCRDB database. These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GPCR proteins in two groups of test sets. On average, the mean correct rate of each TM of 38 GPCRs from two test sets (ST23 and ST24) was found 62% and 57.5%, respectively, using training set 18 (SLD18);the mean hit rate of each TM of 38 GPCRs from ST23 and ST24 was found 68.1% and 64.7%,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scoring matrices of PreMod, the mean correct rate of each TM of GPCRs from ST23 and ST24 was found 62% and 62.04%, respectively;the mean hit rate of each TM of GPCRs from ST23 and ST24 was found 67.7% and 68.0%, respecttively. The means of GPCRs in ST23 based on SLD18 is close to those based on PreMod;whereas the means of GPCRs in ST24 based on?SLD18 is less than those based on PreMod. Moreover, the accuracy (“2”) and validity (“2 + 1”) rates of prediction all seven TMs of 38 GPCRs by the scoring matrices of PreMod are more than those by SLD18, SLA14 and SLA3;whereas the hit rates (94.74% and 97.37%) by PreMod are less than those of?SLA3 but bigger than those of?SLD18 and SLA14, respectively.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we choose PreMod to predict some potential drug targets. 22 GPCR proteins in the sense chain of chromosome 19 constructing validation set were predicted and validated by PreMod whose hit rate is up to 90.91%. Further evaluation is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MACEUTICAL Targets for Drug Development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SCORINg Matrices HIT Rates
下载PDF
在基因化学的规模上识别G蛋白偶合受体(GPCR)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亭 段勇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9-696,共8页
G蛋白偶合受体(GPCR)不仅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膜蛋白,而且代表着一类重要的治疗疾病的生物把标。长期以来,学术研究界和制药工业界都在努力寻找能与这些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配体分子以期成为潜在药物,其中包括对那些生物功能还未知的GPCR的... G蛋白偶合受体(GPCR)不仅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膜蛋白,而且代表着一类重要的治疗疾病的生物把标。长期以来,学术研究界和制药工业界都在努力寻找能与这些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配体分子以期成为潜在药物,其中包括对那些生物功能还未知的GPCR的配体的寻找。一个能对GPCR以及可能配体的相互作用关系作出准确预报和筛选的方法显然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尤其是这个方法具有进行大规模预报的能力,即可以同时处理多个GPCR和大量小分子配体。这样的预报结果可以揭示出多个不同GPCR和小分子的交叉反应关系,有助于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毒性。本文提出这样一种使用支持向量机器学习法在基因化学的规模上识别GPCR-配体的相互作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以其跨膜部分的胺基酸序列表达每个GPCR蛋白和以化学分子结构表达每个配体。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一套GPCR-配体相互作用数据集,其中的GPCR包含A类中的28个子类,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预报86.9%的相互作用配对和99.97%的非相互作用配对。该模型的预报能力进一步在新的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其中的小分子配体具有全新化学结构,GPCR的胺基酸序列也是全新的,并且在进化上远离训练集中的GPCR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筛选GPCR小分子配体,以及识别生物功能还未知的GPCR的配体,这些都有助于加速针对GPCR的药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合受体(gPCR) 配体 胺基酸序列 机器学习法 药物发现
原文传递
G-蛋白偶联受体与信号通路对紫贻贝幼体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美圆 陈海兵 +4 位作者 黄彦超 缪栋 王军琦 侯英雪 包卫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3-1340,共8页
为了阐明紫贻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内在机理,在天然诱导物-微生物膜的诱导参照下,通过使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和信号通路的活化剂与抑制剂初步研究了其对该物种幼体附着变态过程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GPCRs活化剂Gpp[NH]p与抑制剂GDP-... 为了阐明紫贻贝幼体附着变态的内在机理,在天然诱导物-微生物膜的诱导参照下,通过使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和信号通路的活化剂与抑制剂初步研究了其对该物种幼体附着变态过程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GPCRs活化剂Gpp[NH]p与抑制剂GDP-β-S没有诱导和抑制活性,表明可能非GPCRs的其他细胞反应过程参与了紫贻贝幼体的附着变态。腺苷酸环化酶/环腺苷酸(AC/cAMP)信号通路相关、理论上具有诱导活性的6种神经性试剂,除了磷酸二脂酶抑制剂(IBMX)外,其他在10-8~10-3M浓度下48、72 h后都没有活性,并且高浓度下表现出较高的神经性药物毒性。IBMX仅在10-4M浓度72 h后呈现出一定的诱导活性,但是与微生物膜48 h就具有非常高的活性相比显著性较低且时间滞后。磷脂酰肌醇/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PI/DAG/PKC)信号通路相关的2种活化剂48、72 h均无诱导活性,但是其抑制剂H-7在10-6M的低浓度下48 h后表现出显著性的抑制效果,72 h后效果丧失,抑制浓度上升到10-5M。以上活性浓度与作用时间2个方面的结果表明了PI/DAG/PK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紫贻贝幼体的附着变态,而AC/c AMP信号通路可能作为次要通路,或是由于所用神经性试剂的毒性造成的一种实验假象。本研究有助于推进该品种的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及通过切断信号通路实现生物污损防治技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通路 幼体附着变态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异源二聚化及其药理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晋楠 范治然 刘剑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839-845,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细胞膜表面最大的跨膜蛋白超家族受体,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药物靶标。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CRs的异源二聚化可以产生不同于单体的信号通路及功能,从...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细胞膜表面最大的跨膜蛋白超家族受体,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药物靶标。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CRs的异源二聚化可以产生不同于单体的信号通路及功能,从而大大增加了有效的药物靶标数量,因此研究GPCRs的异源二聚化激活机制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意义。本文就以上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科研人员研究GPCRs异源二聚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异源二聚化 激活机制
原文传递
体内GRK5缺陷加剧Tg2576小鼠海马内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龙宣 唐荣华 William Z Suo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9-356,共8页
目的研究体内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缺陷是否会加剧转瑞典突变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基因(TgAPPsw,Tg2576)小鼠海马内的病理改变。方法将具有C57/BL6遗传背景的GRK5缺陷/敲除(GRK5KO)杂合子与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Tg2576小鼠杂交,以产生野生... 目的研究体内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缺陷是否会加剧转瑞典突变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基因(TgAPPsw,Tg2576)小鼠海马内的病理改变。方法将具有C57/BL6遗传背景的GRK5缺陷/敲除(GRK5KO)杂合子与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Tg2576小鼠杂交,以产生野生型(WT)、GRK5KO杂合子型、转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基因型以及转基因&敲除(Double)型4种基因型小鼠。用免疫荧光(IF)染色方法来观察这些动物海马内肿胀轴突丛(SACs)和Aβ沉积量变化。结果IF染色结果定量分析显示,Tg2576小鼠被灭活一个拷贝的GRK5基因后导致海马内SACs和Aβ沉积量均显著增加。结论体内GRK5缺陷加剧了AD动物海马内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 轴突缺陷
下载PDF
异位嗅觉痕量胺相关受体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亚楠 黄昆仑 仝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4-22,共9页
痕量胺相关受体(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s,TAARs)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除TAAR1外,其余TAARs与嗅觉受体一样都在嗅觉上皮表达并发挥感知气味的作用。近年来,非嗅觉组织中同样发现TAARs高表达,提示TAARs可能存在重要的异位生理... 痕量胺相关受体(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s,TAARs)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除TAAR1外,其余TAARs与嗅觉受体一样都在嗅觉上皮表达并发挥感知气味的作用。近年来,非嗅觉组织中同样发现TAARs高表达,提示TAARs可能存在重要的异位生理功能。事实上,相关研究证实内源性以及外源性特定痕量胺通过作用于不同的TAARs在非嗅觉组织中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表明TAARs有成为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系统介绍了异位嗅觉TAARs的表达、内源性以及外源性的配体、食物中的生物胺、异位嗅觉TAARs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生理和病理功能的现有研究,一方面为未来药物靶点开发、生理病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也为食品中生物胺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嗅觉痕量胺相关受体 食物生物胺 非嗅觉组织 g 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方法
19
作者 寻阳 吴馥凌 +3 位作者 崔蒙蒙 陈玫仰 李捷凯 刘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65-69,共5页
趋化因子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结构破解对未来分子靶向药物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趋化因子受体的成功表达是破解其结构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跨膜结构的特殊性,其表达方法... 趋化因子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结构破解对未来分子靶向药物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趋化因子受体的成功表达是破解其结构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跨膜结构的特殊性,其表达方法相较于一般蛋白更具有挑战。通过对趋化因子受体在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以及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内的表达方法进行综述,为相关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表达方法
下载PDF
神经肽B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荧光表达
20
作者 郁阿翠 黄俊山 曾雪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肽B(NPB)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定位,探讨NPB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PB在除嗅球、垂体及小脑以外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及结论 NPB不仅表达于于下丘脑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弓状核、视交叉上核和未定带腹侧区... 目的研究神经肽B(NPB)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定位,探讨NPB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PB在除嗅球、垂体及小脑以外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及结论 NPB不仅表达于于下丘脑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弓状核、视交叉上核和未定带腹侧区及中脑的腹侧被盖区,中缝背核,黑质等区域,还见于基底前脑的VDB和HDB;内、外侧苍白球,尾状核;丘脑网状核;脑干的中缝隐核、中缝核、前被盖核、横纹肌核、旁正中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B 免疫荧光 脑立体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