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念华 陈高峰 +3 位作者 史清华 杨薇 高海利 武如通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接受TACE,研究组43例在TACE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接受TACE,研究组43例在TACE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2疗程TACE术后1月复查CT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11例,进展(PD)6例;对照组CR0例,PR18例,SD16例,PD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5月,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1/43)和57.5%(23/40)。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毒性都是轻微、一过性的,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在Ⅲ-Ⅳ度的毒性反应方面,研究组大多数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动脉栓塞化疗 扶正解毒方
原文传递
自拟扶正解毒方治疗胃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烨 杨如意 +2 位作者 李梦琪 张文静 陈发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解毒方对胃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胃癌CR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以扶正解毒方,对照组予以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进行癌因性疲乏量表(CFS)与简易...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解毒方对胃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胃癌CR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以扶正解毒方,对照组予以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进行癌因性疲乏量表(CFS)与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评估,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认知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躯体、情感、总分和BFI评分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拟扶正解毒方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胃癌患者CRF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因性疲乏 扶正解毒方 贞芪扶正胶囊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治疗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淼 余惠平 +6 位作者 徐悠 杨剑锋 张晓倩 李靖 陈娜 许雪雪 王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1-649,共9页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方对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9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余惠平教授门诊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共120例,按入...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方对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9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余惠平教授门诊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共120例,按入组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服用多维片及复方芦丁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扶正解毒方配方颗粒,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扶正解毒方颗粒模拟剂),2组患者均每日服药1剂,上下午分服,共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出血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1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儿治疗1、3、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比较2组治疗前后出血分级变化,试验组患儿出血状况的总改善率为98.33%,对照组为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解毒方可以改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升高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文传递
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伟 金朝晖 +7 位作者 范伏元 赵四林 李妲 符艳 孙爽 肖雪飞 张慧卿 闵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和研究组(n=40,给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8^(+)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且用药安全性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T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扶正解毒方药调控T790M及c-Met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浩 方素萍 张潇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药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吉非替尼组、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测定荷瘤小鼠抑瘤率,应用...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药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吉非替尼组、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测定荷瘤小鼠抑瘤率,应用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T790M突变,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c-Met基因扩增。结果:吉非替尼单药对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抑瘤率为31.02%;解毒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33.43%;扶正中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37.51%;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为45.11%。上述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扶正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组与吉非替尼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单药组T790M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显著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能够降低T790M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与吉非替尼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药能够改善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作用机制与降低T790M突变及抑制c-Met扩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获得性耐药 T790M突变 C-MET基因 扶正解毒方药 肺癌 分子靶向治疗 中医药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联合恩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璇 陈茜 +2 位作者 魏科祥 陈小平 白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0期3974-3978,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恩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恩度联合化疗)和研究组(n=...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恩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恩度联合化疗)和研究组(n=58,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解毒方治疗),均以21 d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的肺功能、T细胞亚群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8.62%(34/58),高于对照组的39.66%(23/58)(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CD4^(+)、CD3^(+)、CD4^(+)/CD8^(+)水平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情绪功能评分以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值(PEF)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恩度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减轻免疫抑制,提高生存质量及肺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恩度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T细胞亚群 生存质量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医药治疗8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观察及生存质量评介 被引量:6
7
作者 汪青山 毛江洪 +3 位作者 张念华 陈高峰 田野 叶振中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1期28-31,42,共5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QOL)。方法将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接受TACE,研究组43例在TACE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TACE 2个疗程完成...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QOL)。方法将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接受TACE,研究组43例在TACE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TACE 2个疗程完成后1个月复查CT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1年生存率、Ⅲ-Ⅳ度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QOL评分。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5例,稳定(SD)11例,进展(PD)6例;对照组CR 0例,PR 18例,SD 16例,PD 6例。研究组客观反应率60.5%(26/43)明显高于对照组(45.0%,18/40)。研究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1/43)vs57.5%(23/40),P<0.05]。研究组Ⅲ-Ⅳ度大多数毒性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QOL总分及生理、心理、症状、社会维度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TACE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能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程度,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扶正解毒方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辨治化疗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分析及其对淋巴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李希 周雯怡 +7 位作者 颛孙诗雅 袁欣蓓 杨轶杰 傅华 沈伟 徐旻 甘欣锦 陆嘉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3-1611,共9页
目的评价扶正解毒方辨治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探究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化疗后DLBCL患者生存的关联。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同济... 目的评价扶正解毒方辨治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探究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化疗后DLBCL患者生存的关联。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液科门诊及病房所有确诊DLBCL并已完成化疗,且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共234例。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化疗后是否连续接受≥6个月扶正解毒方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将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中医队列,不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观察队列。比较2个队列患者1、2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持续缓解时间(DOR),绘制2个队列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的生存曲线,并进行亚组生存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并观察扶正解毒方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4例化疗后DLBCL患者,其中,中医队列126例,观察队列108例。与观察队列比较,中医队列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DOR升高(均P<0.05)。中医队列的PFS高于观察队列[HR=0.542,95%CI(0.345~0.853),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安娜堡(AA)分期Ⅲ~Ⅳ期、CD4^(+)<正常范围下限(LLN)亚组中,中医队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观察队列(均P<0.05)。COX回归结果显示,AA分期Ⅲ~Ⅳ期[HR=2.180,95%CI(1.064~4.466),P<0.05]、CD4^(+)<LLN[HR=2.840,95%CI(1.253~6.434),P<0.05]是化疗后DLBCL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队列为保护性因素[HR=0.538,95%CI(0.297~0.974),P<0.05],可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6.2%。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分析结果显示,中医队列治疗前后比较,诱导化疗结束后2年较诱导化疗结束时CD3^(+)、CD4^(+)、CD19^(+)升高(均P<0.05);2个队列比较,中医队列CD3^(+)、CD4^(+)差值扩大,观察队列CD3^(+)、CD4^(+)差值缩小,2个队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中医药维持治疗 生存预后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扶正减毒方辅助含铂双药化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宝琪 彭秀凡 +1 位作者 张红玉 赵昌林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减毒方防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治疗组(扶正减毒方加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扶正减毒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卡氏评分... 目的观察扶正减毒方防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治疗组(扶正减毒方加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扶正减毒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FACT-L量表的影响。结果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治疗组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Ⅰ-Ⅳ度毒性反应人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5.00%,对照组为93.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KPS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前后患者生理状况及功能状况较治疗前有改善,部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别间生理模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扶正减毒方加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能够有效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减毒方 非小细胞肺癌 骨髓抑制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扶正解毒消积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斌 刘遥 +1 位作者 冯颖 王宪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消积方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TACE初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中西医组56例...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消积方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TACE初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中西医组56例和西医组64例。西医组采用TACE和对症支持治疗,每位患者行TACE治疗2~4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8周。中西医组在TACE治疗同时加用扶正解毒消积方,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及CD4/CD8)、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分析患者复发时间影响因素。结果西医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同期西医组,而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期西医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西医组无进展生存期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各时段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同时期西医组(P<0.01)。中西医组的复发时间为8.5(4.00,12.00)个月,西医组的复发时间为2.00(1.00,3.00)个月。中西医组的复发时间长于西医组(P<0.01)。复发时间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组别和BCLC分期是复发时间的影响因素,西医组的复发风险是中西医组的3.483倍(OR=3.483,95%CI为2.272~5.340),BCLC分期每进展一期,复发风险上升1.758倍(OR=1.758,95%CI为1.104~2.800)。结论扶正解毒消积方可改善TACE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气阴两虚、毒瘀蕴积证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抑制短期复发,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扶正解毒消积方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无进展生存期
原文传递
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谷莉莉 刘慧敏 +3 位作者 周小兵 刘尧 高方媛 王宪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综合治疗+扶正解毒消积方加减)和西医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蛋白... 目的探讨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综合治疗+扶正解毒消积方加减)和西医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情况以及实体瘤疗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西医治疗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实体瘤缓解率(33.33%)和稳定率(87.88%)均高于西医治疗组的17.24%和62.68%(P<0.05)。两组治疗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生存率为97.1%,西医治疗组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能够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复发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消积方 原发性肝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生存率
原文传递
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秀梅 周冰 +3 位作者 张桂贤 柴仲秋 刘晓芸 刘洪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13-2616,共4页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祛瘀方(简称"扶正方")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扶正方组(1 000 mg/L)、L-OHP组(31.25 mg/L)和联合用药组(1 000 mg/L...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祛瘀方(简称"扶正方")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扶正方组(1 000 mg/L)、L-OHP组(31.25 mg/L)和联合用药组(1 000 mg/L扶正方+31.25 mg/L L-OHP)。加入相应药物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法检测细胞中促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2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OHP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S期和G_2/M期细胞比例升高、G_0/G_1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L-OHP组、扶正方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Bax 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细胞中Bcl-2 m RNA的表达下调(P<0.05),且联合用组变化较两药单用组更明显(P<0.05)。结论:扶正方与L-OHP联合应用可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作用优于两药单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中Bax基因与蛋白表达、下调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祛瘀方 奥沙利铂 人结肠癌HT-29细胞 增殖 凋亡 体外
下载PDF
扶正解毒化瘀方通过NLRP3炎性体减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兰凤 李富增 +2 位作者 王玉婷 赵世同 王成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8-592,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通过干预NLRP3炎性体减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慢性肺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组,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MDRPA慢性肺炎大鼠模型。中药组予扶正...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通过干预NLRP3炎性体减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慢性肺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组,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MDRPA慢性肺炎大鼠模型。中药组予扶正解毒化瘀方灌胃,每次1.4 g/mL,2次/d;西药组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腹腔注射,每8小时1次;中+西组为两药联用。观察各时点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观察NLRP3炎性体相关指标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水平在第14天和21天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组第14天时NLRP3、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第7、14天肺泡结构更完整,免疫细胞浸润更少,第21天时免疫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形成也更少。结论:扶正解毒化瘀方能明显减轻MDRPA慢性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可能是通过调节NLRP3炎性体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化瘀方 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慢性感染 NLRP3炎性体
原文传递
从肺癌干细胞角度探讨扶正解毒方药改善EGFR-TKIs获得性耐药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浩 方素萍 陈浩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7,I0017-I0019,共7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药对肺癌干细胞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肺腺癌PC-9细胞中筛选CD133+细胞并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特性。将40只裸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其中普通肺癌细胞组接种肺腺癌PC-9细胞并给予吉非替尼;生理盐...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药对肺癌干细胞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肺腺癌PC-9细胞中筛选CD133+细胞并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特性。将40只裸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其中普通肺癌细胞组接种肺腺癌PC-9细胞并给予吉非替尼;生理盐水组、吉非替尼组、中药联合吉非替尼均组接种肺癌干细胞,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吉非替尼、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每日给药1次,共30 d。应用小鼠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绘制其生长曲线,确定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时间,比较接种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与接种普通肺癌细胞荷瘤小鼠发生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与单用吉非替尼组及生理盐水组吉非替尼发生获得性耐药时间。结果从肺腺癌PC-9细胞中筛选CD133+细胞具备肿瘤干细胞特性。肿瘤生长曲线显示接种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发生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时间是第14天,而接种普通肺癌细胞荷瘤小鼠发生吉非替尼耐药时间是第18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吉非替尼组可延缓获得性耐药发生时间,肿瘤生长曲线显示为第18天,而单用吉非替尼为第14天,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干细胞是导致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关键因素,扶正解毒方药能够抑制肺癌干细胞改善吉非替尼EGFR-TKIs获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IS 获得性耐药 肿瘤干细胞 扶正解毒方药
下载PDF
扶正解毒消积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大鼠核受体共刺激因子5-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颖 杨雪 +2 位作者 孙乐 刘遥 王宪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11-3714,共4页
目的:探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肝癌大鼠肝组织中核受体共刺激因子5(NCOA5)的表达改变情况、对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的影响及扶正解毒消积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 目的:探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肝癌大鼠肝组织中核受体共刺激因子5(NCOA5)的表达改变情况、对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的影响及扶正解毒消积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及中药组用DENA腹腔注射法诱导肝癌大鼠模型,12周成模后,中药组予扶正解毒消积方灌胃治疗。灌胃3周后处死大鼠,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评估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COA5、STAT3及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NCOA5表达降低(P<0.01),STAT3及p-STAT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扶正解毒消积方可提高肝癌大鼠肝脏中NCOA5的表达水平(P<0.01),抑制STAT3及p-STAT3的表达(P<0.05),延长大鼠生存时间;Western Blot法结果趋势与其一致。结论:扶正解毒消积方可通过提高NCOA5水平抑制STAT3的磷酸化,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消积方 二乙基亚硝胺 原发性肝癌 核受体共刺激因子5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原文传递
侯仰韶治疗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经验
16
作者 郭哲 孙先超 侯仰韶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81-84,共4页
文章总结导师侯仰韶主任医师治疗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相关性皮疹经验。肺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文章总结导师侯仰韶主任医师治疗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相关性皮疹经验。肺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随着肺癌治疗药物不断的更新换代,EGFR-TKIs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广泛使用。EGFR-TKIs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更长的生存期、更少的不良反应等优势。但伴随EGFR-TKIs治疗出现的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中药在肺癌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缓解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周期。侯仰韶主任医师认为,肺癌患者热毒蕴结于肺,素体亏虚,EGFR-TKIs治疗后,药物毒邪伤及肺脾,湿热内生,透表可发为皮疹。EGFR-TKIs治疗后的肺癌患者主要证型可归属于湿热内蕴兼肺脾气虚证。因此,侯仰韶主任医师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健脾益肺为治则,自拟“扶正解毒抑瘤方”,应用于临床。此外,导师在肺癌的治疗中,重视“同病类证类治”的治疗理念,临床中根据患者症状,在自拟方扶正解毒抑瘤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文章就导师侯仰韶主任医师临床治疗EGFR-TKIs相关性皮疹经验做简要阐述,并附病例1则,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皮疹 扶正解毒抑瘤方 同病类证类治
下载PDF
扶正解毒化瘀方对MDRPA感染肺炎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婷 王成祥 +3 位作者 赵世同 徐红日 程淼 姚兴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肺炎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其中模型组、中药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组、中西结合组采用经口气管插...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肺炎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其中模型组、中药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组、中西结合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法制备MDRPA急性肺炎模型,空白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菌液。造模后1 d、3 d、5 d,TZP组各有10只大鼠分别给予TZP腹腔注射,日3次,中药组各有10只大鼠分别给予扶正解毒化瘀方颗粒剂溶液(7 g/kg)灌胃2次/日,中西结合组各有10只大鼠分别给予上述两种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完毕后,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①造模后3 d,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②造模后3 d,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TZP组和中西结合组血清IL-1β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造模后5 d,与模型组比较,TZP组和中西结合组血清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③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6和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造模后1 d,与模型组比较,中西结合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正解毒化瘀方可下调MDRPA感染肺炎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并上调IFN-γ表达,此可能为该方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免疫炎性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化瘀方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免疫炎性损伤 炎症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探讨扶正解毒化瘀方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楠 晏军 +7 位作者 宋金华 王明哲 宋利琼 李金桐 翟志光 王成祥 班承钧 程淼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7-1226,共10页
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感染相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机制。体外实验确定扶正解毒化瘀方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选取最大无毒浓度(TC0)进行干预实验;... 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方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感染相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机制。体外实验确定扶正解毒化瘀方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选取最大无毒浓度(TC0)进行干预实验;以HRSV A亚型感染Hep-2细胞,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药物对照组及扶正解毒化瘀方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炎性因子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RANTE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相对水平。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病毒对照组细胞病变明显,细胞上清RANTES水平升高,细胞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NF-κBp65表达增加,凋亡相关蛋白Fas、Bax、TRAIL的mRNA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扶正解毒化瘀方能改善细胞病变,显著降低RANTES水平,抑制AKT、GSK-3β、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Fas、Bax、TRAIL mRNA水平(P<0.05)。扶正解毒化瘀方可抑制HRSV感染所致细胞病变,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通路激活,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扶正解毒化瘀方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名中医曹志群基于“虚、瘀、毒”理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经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孔维枝 相宏杰 +3 位作者 张海东 李晓彤 张傲 曹志群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443-1447,共5页
“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 “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瘀血、毒邪既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该转化总体上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特性。曹老师将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及综合内镜、病理表现,提出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创立芪莲舒痞方以扶正补虚培中州、化瘀行滞通其络、解毒祛邪以防变,在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降低胃癌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中医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胃癌 扶正化瘀解毒法 炎癌转化 芪莲舒痞方
下载PDF
扶正祛瘀解毒方对晚期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胡金焕 刘经选 +3 位作者 王兰 连建伦 赵博 王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解毒方对晚期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月10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晚期肠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中药组采用mFO...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解毒方对晚期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月10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晚期肠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中药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联合扶正祛瘀解毒方治疗。2组共治疗6个疗程(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治疗6个疗程后的临床受益率(CBR)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治疗6个疗程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鞘糖脂抗原(CA50)、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外周血CD8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外周血CD4^(+)、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均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治疗3、6个疗程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中药组治疗期间的骨髓异常、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扶正祛瘀解毒方可调节晚期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抑制肿瘤进展,改善免疫功能,进而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晚期 扶正祛瘀解毒方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