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新隆起带东缘泉三段储层构型差异 被引量:3
1
作者 罗超 罗水亮 +4 位作者 贾爱林 陈昌照 陈昶旭 王少霞 王子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7-1648,共12页
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三段高弯度曲流河沉积为例,综合岩心、测井、现代沉积及动态分析等多种资料,以定量构型分析为手段,选取典型层段比较各级次构型单元间的差异特征。在泉三段基准面旋回整体上升过程中,各小层复合河道砂体叠置... 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三段高弯度曲流河沉积为例,综合岩心、测井、现代沉积及动态分析等多种资料,以定量构型分析为手段,选取典型层段比较各级次构型单元间的差异特征。在泉三段基准面旋回整体上升过程中,各小层复合河道砂体叠置样式由鳞片席状向条带、串珠状过渡。密井网解剖结果结合定量地质知识库推算了泉三段14,17和20小层单一曲流带(五级)平均规模,其中14小层单一曲流带规模较大,平均宽度为568 m,平均波长为833 m。自旋回过程使得不同的层序演化阶段下点坝内部岩相组成、点坝规模间存在较大区别,14小层内平均点坝厚度、规模最大。扩张、旋转作用使得点坝内部结构复杂,各层内点坝侧积层具有厚度小和倾角小的相似特征,侧积体规模均在25~75 m之间,表明各小层间单砂体级次(四级)的构型差异性最为显著,单一曲流带(五级)、点坝内部三级构型差异性不甚明显。以表征的五级、四级及三级构型的定量规模为约束,通过相控和人机交互的储层构型建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研究区储层构型空间差异性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差异 点坝 泉三段 扶新隆起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世忠 王海鹏 +2 位作者 孙雨 吕品岐 满维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种矿物,其中伊利石含量最多,绿泥石和伊/蒙混层次之,高岭石最少。储层速敏性和碱敏性相对较弱,水敏性和盐敏性较强,对储层影响较大,勘探开发时应重点关注。粘土矿物对储层水敏性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其中粘土矿物绝对总量是扶余油层水敏性强弱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 扶余油层 超低渗 粘土矿物 敏感性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吉林油田扶新隆起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陶士振 邹才能 袁选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与烃类流体包裹体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和荧光特征,结合古地温梯度和沉积埋藏史确定了油气充注的深度和对应的地质时代。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吉林油田... 在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与烃类流体包裹体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和荧光特征,结合古地温梯度和沉积埋藏史确定了油气充注的深度和对应的地质时代。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吉林油田扶新隆起和长岭凹陷是在青一段生烃高峰后和扶余油层主成藏期后才发生明显的“隆—凹”分异,即油气充注和成藏发生于扶新隆起大规模隆升之前。扶新隆起扶余油层存在两期成藏,分别发生于嫩江期末(成熟阶段早期充注的石油)和明水期末(成油高峰期充注的石油)。包裹体分析结果揭示了油藏具有上生下储、本地供源、垂向运移的特征,澄清了以往油源主要由长岭凹陷侧向运移而来的地质认识。进一步指出,围绕泉四段—青一段油源断裂发育区,“烃源岩/超压+断层+砂体”控制的“甜点”带是今后增储上产的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机理 油气勘探 扶新隆起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梅啸寒 吴欣松 +3 位作者 赵家宏 张琴 刘景彦 王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杨大城子油层现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杨大城子油层油藏围绕T2断裂密集带分布,关于断裂密集带如何控制油气运移,什么样式的断裂密集带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密集带什么部位有利于油气富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 杨大城子油层现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杨大城子油层油藏围绕T2断裂密集带分布,关于断裂密集带如何控制油气运移,什么样式的断裂密集带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密集带什么部位有利于油气富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地震和构造资料总结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扶新隆起带杨大城子油层主要发育4种断裂密集带,即反向断阶带、反向断阶 ̄地堑 ̄反向断阶带、反式断阶 ̄地堑 ̄顺向断阶带、反式断阶 ̄地堑 ̄地垒带。当断裂密集带与砂体方向大角度相交时,易形成岩性 ̄断层圈闭,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和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当断裂密集带与砂体方向近平行时,断裂带主要起油气疏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气成藏 杨大城子油层 扶新隆起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老油区勘探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振兴 白连德 +2 位作者 桂盼 屈卫华 曹卿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扶新隆起带最早发现的扶余油田已经开发50年,是油田勘探、开发的老区,勘探程度较高。近年来,通过对扶新地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及岩性油藏识别、改造技术运用,勘探成果不断扩大。扶新隆起带在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背景上,大面积叠置&qu... 扶新隆起带最早发现的扶余油田已经开发50年,是油田勘探、开发的老区,勘探程度较高。近年来,通过对扶新地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及岩性油藏识别、改造技术运用,勘探成果不断扩大。扶新隆起带在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背景上,大面积叠置"弯月形"河流相砂体,在环绕古隆起的"富油凹陷"共同配合下具备超大型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在该认识的指导下,充分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沉积微相技术精细刻画储层,并应用大型压裂及水平井技术,在扶余、新立等老油田周边地区,不断发现了新的油藏;在老油田扶余油层下部,杨大城子油层等新层系逐渐被揭示,储量规模超过1×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新隆起 成藏条件 扶余油层 杨大城子油层 勘探潜力 老区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梅啸寒 张琴 +4 位作者 王雅芸 吴欣松 刘景彦 赵家宏 王武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8-338,358,共12页
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经历了近60年的勘探开发依然是松辽盆地南部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然而,扶新隆起带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密集,油、气、水分布极其复杂,油气运聚过程及油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极大制约了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效果。在分... 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经历了近60年的勘探开发依然是松辽盆地南部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然而,扶新隆起带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密集,油、气、水分布极其复杂,油气运聚过程及油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极大制约了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效果。在分析扶新隆起带北坡扶杨油层地层水来源以及纵向上和平面上分布规律基础上,解剖重点区典型的油藏剖面,结合地层压力及烃源岩条件,深入探讨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地层水特征,与油气运聚和富集的耦合关系。垂向上,扶新隆起带水化学可划分为大气水下渗淡化带、压实水淡化带、溶蚀浓缩带、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以及越流浓缩带5个区带;平面上,扶新隆起带新北鼻状构造带和新立鼻状构造带为是两大离心流发生集中越流泄水的区域,形成了高矿化度、高钠氯系数区域与油气富集区高度的一致性。源内成藏区、源边成藏区油源条件较好,地层受扰动深度较深,成藏条件良好。而在源外成藏区部烃源岩成熟度低,含油气流体影响深度较浅,油源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扶新隆起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超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任丽华 代俊杰 +1 位作者 林承焰 曹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0-1030,共11页
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普遍发育超压,超压与源下油气成藏关系密切。根据录井、钻测井及室内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对该区青山口组超压成因、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超压主要分布在青一段、青二... 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普遍发育超压,超压与源下油气成藏关系密切。根据录井、钻测井及室内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对该区青山口组超压成因、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超压主要分布在青一段、青二段,"层控"效应明显,超压层测井响应具高声波时差、低密度、低电阻率的特征;下斜坡区超压为欠压实作用与干酪根生烃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属二元成因型超压,而上斜坡区超压则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导,属单一成因型超压;单井压力剖面呈钟形,自上而下,压力系数与剩余压力均呈递增性变化;纵向上,青二段压力系数为1.2~1.65,剩余压力为2.5~9MPa,表现为低—中超压,青一段压力系数为1.5~1.85,剩余压力为4.5~11MPa,表现为中—高超压,超压极值分布在青一段;平面上,自长岭凹陷至扶新隆起带方向,随着埋深变浅,超压强度减弱,下斜坡区超压明显高于上斜坡区,剩余压力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R48井、R39井及R26-1井等井区;青山口组超压分布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这种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埋藏速率、暗色泥岩厚度及品质、超压层埋深和断层启闭性等因素控制。超压特征研究可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认识、盖层封闭性能评价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超压分布 剩余压力 控制因素 青山口组 扶新隆起带 松辽盆地
原文传递
扶新隆起带泉头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梅啸寒 刘景彦 +3 位作者 王武学 张琴 吴欣松 原成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420,共6页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泉头组存在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不统一、各油田间地层划分方案混乱、对泉头组整体研究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文中运用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通过进积-退积作...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泉头组存在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不统一、各油田间地层划分方案混乱、对泉头组整体研究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文中运用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通过进积-退积作用转换面、河道冲刷面的识别,以及地层叠置样式变化的研究,划分了扶新隆起带北坡泉头组各级基准面旋回界面,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泉头组整体上发育6个半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泉三、泉四段发育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泉三、泉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样式共分为三大类7个亚类。研究区泉头组经历了多期长期基准面升降变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出现河流—滨浅湖—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 等时地层格架 扶新隆起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雨 范大龙 +3 位作者 丛琳 赵慧 于利民 向尧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3期1-7,12,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不同物源体系的影响范围不确定的问题,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泥岩颜色、重矿物及其组合、砂岩含量和河道砂体展布方向等特征综合分析,确定了泉四段的物源方向及影响范围。研究表明:区内西南部... 针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不同物源体系的影响范围不确定的问题,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泥岩颜色、重矿物及其组合、砂岩含量和河道砂体展布方向等特征综合分析,确定了泉四段的物源方向及影响范围。研究表明:区内西南部的泉四段砂岩样品中长石的类型主要为钾长石(不含斜长石);而区内东北部的长石类型主要为钾长石和斜长石混合组分(一般情况下,钾长石的含量大于斜长石的含量);泉四段的重矿物组合类型包括锆石+电气石组合和石榴子石+锆石+电气石组合,大致可分为西部和东部2个重矿物组合分区;泉四段的砂岩厚度和含量总体上具有"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征;泉四段沉积期,扶新隆起南部为西南保康物源和东南物源的交汇区,其中西部地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保康物源,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沉积物则来自西南保康物源和东南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重矿物 河道砂体方向 泉头组 松辽盆地 扶新隆起
下载PDF
河流相地层层序发育特征及构成模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宝成 白连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扶新隆起带北坡泉三段河流相地层开展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并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相序特征和中期基准面旋回河道类型演化分析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特征及河流水位的变化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建...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扶新隆起带北坡泉三段河流相地层开展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并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相序特征和中期基准面旋回河道类型演化分析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特征及河流水位的变化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河道砂体预测、沉积微相分析以及成藏综合研究提供了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地层层序 基准面旋回 层序地层模式 泉三段 扶新隆起带北坡
下载PDF
反向正断层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永波 高宇慧 +2 位作者 马世忠 刘冬民 孙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共6页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北西断层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的大型反向正断层的有效匹配,形成了邻凹侧具有有利富油的条件。分别通过对反向正断层形成的机制及背景、研究区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反向正断层聚油机理–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反向正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以下控制作用:控制油气聚集的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控制油气聚集的部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正断层 扶新隆起带 油气聚集 扶余油层 两井东—木头南
下载PDF
新庙西地区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颖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25-28,共4页
新庙西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带北坡,主要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属三角洲外前缘沉积相带,储层横向变化快,砂泥岩薄互层中砂、泥岩速度差别小,波阻抗反演不能有效地识别砂岩,因此预测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难度较大。本文充分利用解释工... 新庙西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带北坡,主要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属三角洲外前缘沉积相带,储层横向变化快,砂泥岩薄互层中砂、泥岩速度差别小,波阻抗反演不能有效地识别砂岩,因此预测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难度较大。本文充分利用解释工作站各种功能的优势,从井点出发,根据层位标定的结果,建立连井骨干解释剖面,在全区形成骨干剖面解释网,结合倾角检测、方位角检测、断棱检测、相干数据体技术进行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采用属性分析、沉积相分析及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等技术进行储层预测,认为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在描述储层分布规律及含油单砂体时效果好于常规波阻抗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扶新隆起带 岩性油气藏 曲线重构 岩性反演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