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敏飞 王洋 +2 位作者 矫健航 张善勇 任鹏飞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8-101,共4页
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特别是骨科有很大前景,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 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特别是骨科有很大前景,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植入物类型,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30例为试验组;植入普通异体骨块的35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曲度、椎体前缘高度(HAB)和椎体后缘高度(HPB)、JOA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5.7%(9/3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A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P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P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试验组JO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3D打印骨块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逐步恢复患者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神经受压症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影像学参数、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仇胥斌 袁晓峰 庄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对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效果、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0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39例,B组31例。A组予前路减压复位...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对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效果、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0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39例,B组31例。A组予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B组予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对比2组临床疗效、颈脊髓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围术期指标、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P<0.05,P<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A组Cobb角、水平移位改善情况优于B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改善情况越显著(P<0.05,P<0.01)。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予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 颈脊髓神经功能 COBB角
下载PDF
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Ⅰ度退行性滑脱腰椎椎管狭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丁浩 周孜辉 +2 位作者 沈强 朱亮 陈健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究单纯减压术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I度退行性滑脱腰椎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30例I度DLSS患者分为研究组(80例)和常规组(50例),分别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单纯减压术,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 目的:探究单纯减压术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I度退行性滑脱腰椎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30例I度DLSS患者分为研究组(80例)和常规组(50例),分别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单纯减压术,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3%)高于常规组(8.0%),比较差异显著(P<0.05);复查结果显示,研究组腰痛和腿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影像学评估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近期效果来看,单纯减压术治疗I度DLSS效果较为显著;而从远期效果来看,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I度DLSS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滑脱 椎管狭窄 单纯减压 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龚航 刘雪梅 +3 位作者 朱洪宽 武成聪 韩兴忠 朱怡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予以0.5~1.0μg/k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麻醉诱导前分别予以0.5~1.0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容量生理盐水于10 min内输完。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泵入右美托咪定,并以0.5~1.0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对照组则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20 min。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测定出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2 d(T2)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包括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Cr)、尿素(URE-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手术过程中研究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与T0相比,T1的pH值明显下降,而乳酸和血糖却明显上升(P<0.05)。T2时研究组的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相比,T1时两组ALT、AST、CysC、Cr、UR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T1、T2时研究组的ALT、AST、CysC、Cr、UR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肝肾功能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原文传递
三种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树伟 吴继功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腰4/5单一节段退变的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6例(A组),融合...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腰4/5单一节段退变的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6例(A组),融合内固定术32例(B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组24例(C组),随访时间2~3年,平均2.4年。应用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ROM)及头、尾侧邻近节段活动度评价术后临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显著少于其他二组(P<0.05),A组以上两个指标显著低于融合固定组(P<0.05)。三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动态固定组、融合组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组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手术节段ROMC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A组、B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临近节段ROMA组、B组、C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B组ROM较术前升高(P<0.05),C组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开放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开窗髓核摘除术优于其他两种术式。融合固定和Dynesys在撑开病变椎间隙方面效果肯定。开窗髓核摘除、Dynesys都可以保留一部分病变节段活动度,但后者可在保留病变节段活动和维持稳定间达到更好的平衡,有效的防止病变节段继续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Dvnesys系统 动态固定 融合内固定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和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侃侃 李欢 +1 位作者 钟贻瀚 卓祥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和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本科室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按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观察组(O...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和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本科室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按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观察组(O臂辅助下颈椎后路椎间孔镜)13例和对照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14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内固定物脱落、断裂情况。2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长(P<0.05)。在椎间隙高度方面,观察组术后高度较术前时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时增加(P<0.05)。在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方面,观察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相反(P<0.05)。两组患者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而且两者间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随着手术程度不断熟练,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患者对切口外观要求增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O臂导航下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K-hole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将在临床上得到更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椎间孔镜 O臂 颈椎病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7.9±2.4岁(65~73岁),病程10.8±2.7个月(7~16个月),14例有接触牛羊史,3例有生食牛羊肉史,2例有食用牛奶或羊奶史,均有腰背部疼痛,其中3例伴发热,16例伴下肢疼痛/麻木;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9例,D级7例,E级3例。影像学检查病变节段为L1-21例,L2-31例,L3-47例,L4-57例,L5-S11例,L1-2+L5-S11例,L3-S11例;所有患者脊柱病变节段椎间隙均狭窄,其中18例有病变节段腰椎不稳,17例有椎前鸟嘴样骨刺,17例表现为“花边椎”,16例有硬膜外脓肿,3例有腰大肌脓肿。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05±0.9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42.05±2.61)%,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5.84±4.53mm/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6.47±3.25mg/L。入院时13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冠心病,16例合并低蛋白血症。围术期积极予以系统支持治疗,手术前后均应用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三联化疗方案2周以上,出院后继续口服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6个月。统计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ODI、ESR、CRP,统计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92.11±35.92min(150~300min),术中出血量527.37±108.09ml(400~800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腰腿痛VAS、ODI、ESR和CR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ESR及CRP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ESR与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老年 疗效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伟春 张保中 常晓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954-958,共5页
随着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发展,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逐渐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顽固性腰背痛、近端后凸畸形、内固定失败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也困扰着脊柱外科医师。AVCF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融合节段长... 随着脊柱内固定融合术的发展,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逐渐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顽固性腰背痛、近端后凸畸形、内固定失败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也困扰着脊柱外科医师。AVCF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融合节段长度、手术方式等。发病机制包括融合后骨质疏松、融合节段力学杠杆、矢状面失平衡、邻近节段退行性变、腰骶部融合后异常力学活动等。预防主要包括加强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延长固定融合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各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脊柱结核康复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超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手术内固定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颈椎结核、胸腰椎结核及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前路一期病灶清...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手术内固定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颈椎结核、胸腰椎结核及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正确执行标准护理计划措施护理和抗结核治疗功能锻烁,49例脊柱结核病人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18个月后,95%的植骨融合,患者康复治愈率为95%。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应用植骨融合是安全、有效的,制定标准护理计划、手术成功及康复治愈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林仙德 罗元标 许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DL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截骨矫形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DL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截骨矫形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3个月,两组的ODI、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ODI、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DLS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ODI及疼痛程度,对患者冠状位有较好的矫正作用,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 传统后路截骨矫形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侧凸 手术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全麻下控制性降压对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平 林芳 熊靖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19期2682-2684,共3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控制性降压对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野的影响。方法选取万载县中医院60例行椎管减压融合固定术患者(2019年9月—2020年12月),通过电脑随机数分组,均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30例术中以硝酸... 目的分析全麻下控制性降压对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野的影响。方法选取万载县中医院60例行椎管减压融合固定术患者(2019年9月—2020年12月),通过电脑随机数分组,均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30例术中以硝酸甘油(NTG)+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对照组30例术中血压维持在术前水平。比较2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尿量、晶体液及胶体液用量、手术时间、Formme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晶体液及胶体液用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P<0.05);降压后1 h、降压后2 h、出手术室时观察组Formme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麻下NTG+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应用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术野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全麻 控制性降压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裕民 胡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8期105-106,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病例A组(前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病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病例A组(前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病例B组(后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ES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病例A组(P<0.05);术后2周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ESR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入路与后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效果相当,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灶和全身状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脊柱结核患者ESR、CRP影响
13
作者 薛书生 《大医生》 2019年第2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淮安解放军第82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后路内固定...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淮安解放军第82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持续观察30 d。统计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7 d ESR值、CRP水平以及Cobb角变化和疼痛情况。结果手术后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7 d 2组ESR值、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7 d 2组Cobb角平均值均降低,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 2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脊柱结核患者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仅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还能明显改善其病灶活动情况与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入路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血沉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兔腰椎不同融合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影响及意义探讨
14
作者 吴育俊 吴向军 +1 位作者 宋建榕 戴建辉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3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兔腰椎不同融合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本市南区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6只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3),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前路腰椎融合术,观... 目的:探讨兔腰椎不同融合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本市南区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6只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3),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前路腰椎融合术,观察组选择前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2组L 2~S 1脊柱标本的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位移(Neutral zone,NZ)情况。结果在0.4 Nm荷载的情况下,观察组的邻近节段L 3~4的屈、伸ROM分别为(14.62±1.84)°和(6.29±0.94)°,NZ分别为(5.46±0.81)°和(1.89±0.29)°;对照组屈、伸ROM分别为(13.07±1.69)°和(5.66±0.71)°,NZ分别为(4.81±0.80)°和(1.68±0.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邻近节段椎间盘前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会明显加大邻近节段的活动度,但可促进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尽可能减少或合理使用内固定器来降低退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内固定 邻近节段 椎间盘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的临床疗效评估
15
作者 王晟 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完整的67例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计算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由(5.1±0.6)分降至(2.1±0.5)分,ODI评分由(44.5±2.2)分降至(18.6±1.0)分,两者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LL由47.3°±5.1°降至32.1°±6.0°,SS由40.3°±3.3°降至26.8°±7.5°,PT由34.5°±3.0°降至13.6°±5.0°,PI由63.2°±8.1°降至43.3°±6.6°,4个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LL与SS、PT及P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2个月时,LL与SS呈正相关性(P<0.05),SS与PT呈负相关性(P<0.05),SS与P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有利于缓解患者腰腿痛,促进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恢复腰椎-骨盆矢状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脊柱序列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邓必权 胡华 +4 位作者 滕宇 黄杰 江红辉 张卫国 蒋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DLSS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目的分析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DLSS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年,无失访。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P<0.05)。术后研究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DLSS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失血量,缓解患者疼痛感及功能障碍情况,改善机体功能与腰椎椎间融合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
原文传递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勉跃 廖海雄 赖志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t=14.95,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t=25.57,P<0.01);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B组术后优良率为81.8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板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闫长红 时莉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66例为ERAS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后路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护理
下载PDF
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磊 方向前 +2 位作者 赵兴 徐文斌 刘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以评估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拟行椎间融合内固定...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以评估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拟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组(试验组,24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组(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累及节段、合并内科疾病及术前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7 d检查CPK水平;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采用VAS评分及ODI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行腰椎X线片或CT检查判断椎间是否达骨性融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547,P=0.000)。术后1 d试验组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9,P=0.005),术后3、7 d两组CP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术后1例发生心脏衰竭;对照组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2)。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未达椎间骨性融合,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5.8%(23/24)和91.7%(2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551)。两组均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沉降,未出现断钉、断棒和内固定物松动现象;随访过程中亦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未出现脊柱侧凸及腰椎矢状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椎旁肌
原文传递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16
20
作者 井龙飞 罗绪建 +1 位作者 丛琳 梁德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前路组)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后路组),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改良JOA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术中失血量大于后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的JOA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27±2.05)vs(9.43±2.46)],增加至术后1周的[(18.63±1.87)vs(17.80±1.65)],术后12周的[(21.50±1.38)vs(20.80±1.58)],进一步增加至术后24周的[(23.63±1.27)vs(22.97±1.77)],两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结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都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