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菌株生物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周明国 王建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70,共6页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 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 10 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 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 10 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值分别为 0 .5 74 8± 0 .0 133μg/ml和<1.4 μg/ml。而对 5 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 EC50 和 MIC值则分别为 9.2 375 μg/ml和 >10 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 5 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 EC50 分别为 2 82 .6μg/ml和 >2 0 0 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 ,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 ,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 ,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多菌灵 抗药性菌株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群体动态及其治理药剂 被引量:87
2
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1 位作者 陆悦健 叶钟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198 6~ 2 0 0 1年 ,以 10 μg·mL-1多菌灵作为鉴别剂量 ,在PSA含药平板上监测了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湖北省13个县市共 194 91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群体分布与发展动态。结果表明 ,江浙沪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群... 198 6~ 2 0 0 1年 ,以 10 μg·mL-1多菌灵作为鉴别剂量 ,在PSA含药平板上监测了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湖北省13个县市共 194 91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群体分布与发展动态。结果表明 ,江浙沪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存在着不同比例的抗药性菌株 ,湖北未发现抗药性。可控制抗药性群体发展的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 ,戊唑醇、咪鲜胺与多菌灵不具交互抗性 ,对赤霉病抗药和敏感菌株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这两种杀菌剂可阻止对多菌灵抗药病原群体的发展。作者认为戊唑醇和咪鲜胺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多菌灵混配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抗药性治理 小麦 赤霉病 群体动态 药剂
下载PDF
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裕中 J.D.米勒 《真菌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菌株都属化学型IA(deoxynivalenol,3-acetyl),并在气候冷凉地区发现化学型IB(deoxynivalenol,15-acetyl)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毒素 菌株
原文传递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小麦茎基腐镰孢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向向 孙海燕 +4 位作者 李伟 邓渊钰 张爱香 于汉寿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为了解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致病菌镰孢菌(Fusariumspp.)的组成,2009-2012年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5个冬小麦主产省采集茎基腐病样本,从中分离了135个镰孢菌菌株,用PCR-RFLP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种群鉴定,并分别在温室和... 为了解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致病菌镰孢菌(Fusariumspp.)的组成,2009-2012年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5个冬小麦主产省采集茎基腐病样本,从中分离了135个镰孢菌菌株,用PCR-RFLP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种群鉴定,并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及化学型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135株病菌中,103株为F.asiaticum,17株为F.graminearum,其余为F.acuminatum、F.pseudoraminearum和F.avenaceum,说明引起我国小麦茎基腐的镰孢菌主要由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组成,且以F.asiaticum种群分布为主。在120个镰孢菌综合物种菌株(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中,79株为3-AcDON化学型,17株为15-AcDON化学型,24株为NIV化学型。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2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少部分为NIV化学型菌株。F.asiaticum种群致病力略高于F.graminearum种群,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略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 禾谷镰孢菌 种群结构 毒素类型 致病力
下载PDF
抗苯并咪唑的小麦赤霉病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陆悦健 周明国 +2 位作者 叶钟音 D.W.Hollomon J.A.Butters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研究用真菌 β-微管蛋白基因的通用寡聚核苷酸引物 B1和 B3,扩增并克隆了一段 82 1bp的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的 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该序列设计了 F.graminea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特异性测序引... 本研究用真菌 β-微管蛋白基因的通用寡聚核苷酸引物 B1和 B3,扩增并克隆了一段 82 1bp的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的 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该序列设计了 F.graminea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特异性测序引物 ,测定了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不同抗感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 ,结果表明不同 F.graminearum菌株的 β-微管蛋白的 16 5,198,2 0 0和 2 57位氨基酸未发生突变 ,在克隆的片段内也未发现核苷酸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表明该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与目前已知的其它真菌有所不同 ,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β-微管蛋白基因 多菌灵 抗药性
下载PDF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宗英 赵月菊 +1 位作者 刘阳 杨庆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0-317,共8页
为丰富生物防治菌株资源,本试验从感染赤霉病的麦穗上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到1株可高效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细菌JS25R,在温室条件下该菌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 为丰富生物防治菌株资源,本试验从感染赤霉病的麦穗上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到1株可高效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细菌JS25R,在温室条件下该菌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这株拮抗菌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进一步通过发酵液和挥发性物质抑制禾谷镰刀菌效果分析初步研究该菌抑制禾谷镰刀菌的机理。结果表明,JS25R的发酵液可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抑菌带宽度为0.58 cm。通过PCR扩增,确定该菌具有生防相关的5个脂肽合成基因。同时,JS25R可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谷镰刀菌的菌体生长(抑制率为27.7%)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26.7%),禾烷酮、2-壬酮和2-壬醇4种物质可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可产生36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烷类、苯类、醇类等,其中二甲基二硫醚、2-十一。本研究结果为禾谷镰刀菌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禾谷镰刀菌 赤霉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及室内抗药性风险初步评估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恒奎 陈长军 +1 位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和小于4.0μg/mL;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14个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突变体,紫外光诱变抗药性突变频率为1.67×10^-7。这些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3种类型,其EC5D分别为1.5~15.0μg/mL、15.1~75.0μg/mL和75.0μg/mL以上。与亲本菌株2021相比,抗药突变体间的菌丝生长量和产生子囊壳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或下降,而分生孢子繁殖量则显著下降。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8次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且与亲本菌株有相同的致病性。所测定的突变体在含1%葡萄糖的PDA上菌丝生长除UV-2021-4显著下降外,其余都表现生长速率比亲本显著增加。在含3%和4%葡萄糖的PDA上2021生长优于亲本菌株。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抗药性 氰烯菌酯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石志琦 史建荣 +2 位作者 陈怀谷 林玲 王裕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27,共6页
测定了 1976年从江苏南京采集的 54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EC50 值在 0 .2 6 17~ 0 .6 544 μg.m L-1之间 ,1983年在同一地点采集的 76株 ,EC50 值相应为0 .2 517~ 0 .70 50 μg.m L-1,而 1998年从浙江、湖北、上海、... 测定了 1976年从江苏南京采集的 54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EC50 值在 0 .2 6 17~ 0 .6 544 μg.m L-1之间 ,1983年在同一地点采集的 76株 ,EC50 值相应为0 .2 517~ 0 .70 50 μg.m L-1,而 1998年从浙江、湖北、上海、福建、安徽、江苏各地采集的 10 4株菌株 EC50 值为 0 .2 4 78~ 6 .4 574 μg.m L-1,表明湖北、上海、浙江等地田间已检测到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紫外光诱导分生孢子也获得了该病菌抗多菌灵突变株 ,其 EC50 值为14.1993μg.m L-1。抗药性突变体 JPR与敏感亲本菌株 JPS相比 ,在菌丝生长、产孢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 JPR孢子萌发率为 57.1% ,而 JPS为 10 0 % ,而且 50 %孢子萌发的时间较野生亲本菌株滞后 12 h。 JPR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毒素 ) 3.90μg.m L-1,而 JPS产生的DON毒素为 9.2 8μ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禾谷镰刀菌 抗药突变体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温瑞 黄梧芳 +2 位作者 康绍兰 董金皋 王景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总结前人的研究并结合笔者的试验结果 ,重点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机制、抗性遗传进行了综述。以此为基础 。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抗病性 防治 症状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毛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 被引量:28
10
作者 操海群 岳永德 +2 位作者 彭镇华 花日茂 汤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8-433,共6页
本文以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 inearum)、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Penz.&Sacc.]为供试植物病原菌,评价了毛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其中抑菌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毛竹... 本文以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 inearum)、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Penz.&Sacc.]为供试植物病原菌,评价了毛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其中抑菌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毛竹粗提物对2种供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8 h EC50分别为1.2509 g/L和2.4652 g/L。毛竹粗提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组分中,乙酸乙酯组分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小麦赤霉菌和苹果炭疽菌48 h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9.23%;对乙酸乙酯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9个流份,其中第一流份(F1)与第三流份(F3)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对小麦赤霉菌48 h抑制率分别为97.84%和87.03%。对流份F1进行GC-MS分析鉴定,初步判定其中抑菌有效成分为苯酚类化合物,有关其抑菌有效成分的纯化与鉴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有效成分 小麦赤霉菌 苹果炭疽菌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基因组中含寄主靶向模体分泌蛋白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于钦亮 马莉 +5 位作者 刘林 杨静 苏源 王云月 朱有勇 李成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0-165,180,共7页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SignalP v3.0、TargetP v1.01、Big-PI Predictor和TMHMM v2.0四个分析软件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全基因组的11 640个蛋白编码基因的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预测出606个潜在的分泌蛋...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SignalP v3.0、TargetP v1.01、Big-PI Predictor和TMHMM v2.0四个分析软件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全基因组的11 640个蛋白编码基因的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预测出606个潜在的分泌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对这些潜在的分泌蛋白进行MEME软件分析,发现其中有157个分泌蛋白的剪切点下游120氨基酸残基范围内具有一个保守的RXLX模体,其中有79个分泌蛋白具有可预测的功能性描述,包括FG00023.1具有与草酸盐氧化酶1有关的功能,FG01588.1具有与1,4-α-葡糖苷酶葡聚糖有关的功能,这些基因可作为禾谷镰刀菌致病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FG04097.1编码的具有与丝氨酸型蛋白酶有关的功能在致病疫霉和疟原虫真核寄生物中具有相似保守的寄主靶标模体的效应蛋白中也观察到,但FG09127.1,FG05287.1编码的蛋白尚未被证明参与致病过程的研究报道。深入研究分泌蛋白将有助于明确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利用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其分泌蛋白组学,将有助于全面掌握其致病因子的结构与功能。对于这些蛋白功能的比较研究,将有利于对禾谷镰刀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的探索,并为设计新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分泌蛋白 生物信息学 寄主靶向模体
下载PDF
小麦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抗源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鹏 霍燕 +2 位作者 周淼平 姚金保 马鸿翔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1-435,共5页
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crown rot)抗性的材料,采用禾谷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的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的15.8%,... 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crown rot)抗性的材料,采用禾谷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的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的15.8%,包括C I12633、红蚰子、FHB143、Tiszataj和紫秆子等;大多数材料为感病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小麦材料对禾谷镰孢菌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具有不同的抗性水平,两种病害没有正相关性,暗示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的抗性机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广泛挖掘具有茎基腐病抗性的小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孢菌 茎基腐病 赤霉病
下载PDF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其致病力 被引量:27
13
作者 胡迎春 李伟 +1 位作者 陈怀谷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4-960,共7页
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是中国小麦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目前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组成,对2008年和2009年从9省采集和分离的291株小麦赤霉病菌株,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了镰孢... 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是中国小麦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目前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组成,对2008年和2009年从9省采集和分离的291株小麦赤霉病菌株,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了镰孢菌种群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45株为F.asiaticum,46株为F.gra-minearum,说明中国目前冬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主要致病菌仍为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以F.asiaticum菌株为主,黄淮流域及以北地区以F.graminearum菌株为主。利用PCR的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化学型。在291株菌株中,255株为DON化学型(I),36株为NIV化学型(II)。在255株DON化学型菌株中,207株为3-AcDON化学型(IA),48株为15-AcDON化学型(IB)。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3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占84.5%,其次为NIV化学型菌株,占14.7%,15-AcDON化学型菌株只占1.1%。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其中257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菌株群体之间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DON化学型菌株群体的致病力明显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产3-AcDON化学型与产15-Ac-DON化学型菌株群体对小麦的致病力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化学型 致病力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瑶 赵月菊 +2 位作者 邢福国 王龑 刘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8-1136,共9页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能够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降低和品质的严重损失。为探索赤霉病生物防治方法,本试验从扬花期被禾谷镰刀菌侵染的麦穗上分离得到28株芽孢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其中20株菌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明显的...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能够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降低和品质的严重损失。为探索赤霉病生物防治方法,本试验从扬花期被禾谷镰刀菌侵染的麦穗上分离得到28株芽孢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其中20株菌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这20株拮抗菌分别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1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2株)、枯草芽孢杆菌(2株)、暹罗芽孢杆菌(3株)和特基拉芽孢杆菌(2株)。这些菌株能够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其中菌株JS62N、JS15E和JS29I能够将赤霉病发病率降低80%以上;菌株JS29I、JS62N、JS39C和JS39D能够将赤霉病发病程度降低80%以上。16株菌能将病情指数降低80%以上;所有菌株均能极显著增加小麦的百粒重,JS12Q效果最好(+101.4%)。本研究结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生物防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禾谷镰刀菌 赤霉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7
15
作者 孙华 张海剑 +3 位作者 郭宁 石洁 陈丹 马红霞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6-802,共7页
为明确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群及虫害、年度、省份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15年随机采自河南、河北、山东3省的155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 为明确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群及虫害、年度、省份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15年随机采自河南、河北、山东3省的155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Fusarium spp.,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及藤仓镰孢F.fujikuroi,分离频率分别为49.7%、28.4%、12.3%、3.9%和1.3%;其次为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包括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分离频率分别为8.4%、3.2%和5.2%;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较低,为14.2%;曲霉菌Aspergillus spp.包括黑曲霉A.niger和黄曲霉A.flavus,分离频率分别为2.6%和1.9%。研究表明,黄淮海主产区玉米穗腐病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和木霉菌,不同省份不同年度间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虫害能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腐病 镰孢菌 拟轮枝镰孢 禾谷镰孢 木霉菌
原文传递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雨 张文芝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烯菌酯能够强烈地抑制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EC50值分布在0.092~0.141μg/mL之间;并可降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以及影响其萌发的方式,使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萌发的比率增加;同时氰烯菌酯使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并使其芽管肿胀、扭曲,明显抑制其芽管的伸长生长;但对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孢子萌发 致畸作用
下载PDF
12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树桐 张凤巧 +4 位作者 高瑞平 甄文超 鲍时翔 蒋继志 曹克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65,共4页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供试菌种,中草药提取物样品供试质量浓度为0.01g/ml,用生长速率法对126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6种中草药提取物中,16...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供试菌种,中草药提取物样品供试质量浓度为0.01g/ml,用生长速率法对126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6种中草药提取物中,16种提取物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大于50%,甘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达86.99%。将这16种抑菌活性较好的提取物稀释200倍进一步测试,有7种提取物抑菌作用大于50%。供试的126种中草药提取物中有23种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大于50%,鸡冠花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100%。二次筛选后仍有8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大于60%,其中鸡冠花提取物的抑菌率仍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禾谷镰刀菌 立枯丝核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研究——Ⅱ.抗性检测和诱导 被引量:19
18
作者 顾宝根 刘经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61,共5页
江苏、福建、湖北和黑龙江等省的609个菌株在1ppm 多菌灵(MBC)的 PDA 平板上不能生长或生长严重受阻,其 ED_(50)都小于1ppm,说明无抗性菌株存在。ED_(50)分别为福建0.32ppm,湖北0.54ppm,江苏0.45ppm,黑龙江0.65ppm。经多次抗性诱导,获... 江苏、福建、湖北和黑龙江等省的609个菌株在1ppm 多菌灵(MBC)的 PDA 平板上不能生长或生长严重受阻,其 ED_(50)都小于1ppm,说明无抗性菌株存在。ED_(50)分别为福建0.32ppm,湖北0.54ppm,江苏0.45ppm,黑龙江0.65ppm。经多次抗性诱导,获得能抗10ppmMBC 的菌株 J-8,但未得到高抗菌株。几种镰孢菌(Fusarium spp.)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抗性诱导和驯化结果说明,镰孢菌较灰葡萄孢不易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菌 抗药性 多菌灵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钱恒伟 迟梦宇 黄金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5,共7页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危害人、畜的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赤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以及对抗药性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抗药性 抗性机制 抗药性治理
原文传递
竹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操海群 岳永德 +2 位作者 彭镇华 花日茂 汤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毛金竹、毛竹、青皮竹、短穗竹等竹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作用,72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中,毛竹提取物在96h后的菌丝抑制率仍达100.0%。毛竹的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小... 研究结果表明,毛金竹、毛竹、青皮竹、短穗竹等竹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作用,72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中,毛竹提取物在96h后的菌丝抑制率仍达100.0%。毛竹的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100%;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小,96h内菌丝抑制率不超过25%。用索氏抽提法得到的毛竹乙醚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用间歇振荡提取物,前者EC_(50)为0.5178g/L(Y=1.2491X+4.1079,r=0.9860),后者为1.3046g/L(Y=2.2590X+2.4801,r=0.9949)。毛竹乙醚粗提物经初步分离,其中酸性组分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碱性及中性组分,有关抗菌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正在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提取物 抗真菌作用 菌丝抑制率 植物源农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