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本无华 相荡乃生涟漪——冯友兰翻译思想的当代价值诠释 被引量:15
1
作者 谷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其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以及英译本《庄子》的序言中提出诸多融贯中西并且具有前瞻性的翻译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译学理论的丰富和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从冯友兰的翻译本质观、翻译伦理观、翻...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其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以及英译本《庄子》的序言中提出诸多融贯中西并且具有前瞻性的翻译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译学理论的丰富和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从冯友兰的翻译本质观、翻译伦理观、翻译意识形态观和翻译"名实"观对其翻译思想进行总体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翻译思想 翻译本质 翻译伦理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哲学家视野和致用型翻译--冯友兰英译《庄子》的副文本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殷燕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30,191,192,共13页
冯友兰译本作为中国本土首部《庄子》译本意义非凡,但其评介却鲜少见诸期刊。本文通过副文本分析与译文分析的相互印证,考察了哲学家冯友兰英译《庄子》的历史语境、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冯友兰的《庄子》英译是“以西释中哲... 冯友兰译本作为中国本土首部《庄子》译本意义非凡,但其评介却鲜少见诸期刊。本文通过副文本分析与译文分析的相互印证,考察了哲学家冯友兰英译《庄子》的历史语境、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冯友兰的《庄子》英译是“以西释中哲学格义”的致用型翻译,他以“格义法”英译《庄子》是历史语境介入和译者学术视野介入的结果,我们不宜简单地将其译本定性为“西化的《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庄子》 副文本 哲学家视野 致用型翻译 格义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逻辑进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向清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指促使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逐渐展开的逻辑进程,包括胡适的初创、冯友兰的推进、金岳霖的拓展、张岱年的创新、冯契的突破等...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指促使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逐渐展开的逻辑进程,包括胡适的初创、冯友兰的推进、金岳霖的拓展、张岱年的创新、冯契的突破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现代哲学 转型 胡适 冯友兰 冯契
下载PDF
朱子的境界论思想简论 被引量:3
4
作者 乔清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3,共6页
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朱子哲学研究的范式采用的主要是西方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他的格物说,且把它作为主客体的认识关系问题,忽视了朱子哲学的中国特点。文章打破主客分离的思维模式,运用冯友兰的境界论思想来研究朱子哲学... 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朱子哲学研究的范式采用的主要是西方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他的格物说,且把它作为主客体的认识关系问题,忽视了朱子哲学的中国特点。文章打破主客分离的思维模式,运用冯友兰的境界论思想来研究朱子哲学,指出朱子关于道体流行、仁、孔颜乐处的论述,以及人在功夫纯熟后达到的心纯是理,发即中节的超自律道德思想,都是天地境界的内容。天地境界在朱子哲学中是人与自然的审美性统一,显示了朱子哲学高超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冯友兰 哲学 境界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春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论述"中国哲学"进入中国高等学堂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治学方法之对比。回顾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立基于本人所熟悉的台湾学界,针对当前台湾各大学之中文系和哲学系在中国哲学之教学和发展中... 论述"中国哲学"进入中国高等学堂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治学方法之对比。回顾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立基于本人所熟悉的台湾学界,针对当前台湾各大学之中文系和哲学系在中国哲学之教学和发展中所各具之优势和不足处提出交叉性的评比,对中国哲学研究发展之未来提出四项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概念范畴研究法 冯友兰 张岱年 方东美 罗光 机体主义
下载PDF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7,共8页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哲学 并置派 中华哲学史 知识社会学 张东荪 冯友兰
下载PDF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哲学术语翻译研究
7
作者 冯全功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7,共11页
冯友兰的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在西方颇有影响力,其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至今具有借鉴意义。总体而言,在其“翻译即解释”翻译观的指导下,冯友兰对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即音译加解释法、译意法(用日常英语词汇翻... 冯友兰的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在西方颇有影响力,其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至今具有借鉴意义。总体而言,在其“翻译即解释”翻译观的指导下,冯友兰对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即音译加解释法、译意法(用日常英语词汇翻译中国哲学术语)和反向格义法(用西方哲学术语翻译或类比中国哲学术语)。其中,音译加解释是其主导翻译方法,解释信息包括英语中其他的对应词汇(翻译)、作者对相关术语的理解、对术语翻译本身的探讨等。三种翻译方法共同实现了“求真”与“喻俗”的双重目的,为英语读者营造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哲学术语 翻译方法
原文传递
试析毛泽东“立理限事”的思维特点及其局限性——以1958年大跃进运动为例
8
作者 罗越媚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冯友兰认为毛泽东在建国以后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用王夫之的话来概括,认为毛泽东从"因事求理"转向"立理限事"了。从冯友兰的这种评价来分析大跃进运动,指出大跃进运动中"政治挂帅"、"以粮为纲... 冯友兰认为毛泽东在建国以后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用王夫之的话来概括,认为毛泽东从"因事求理"转向"立理限事"了。从冯友兰的这种评价来分析大跃进运动,指出大跃进运动中"政治挂帅"、"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等等,其实就是"立"政治之"理""限"业务之"事",是"立理限事"的具体表现,也是理论对实践的一种僭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毛泽东 大跃进运动 立理限事
下载PDF
从西南联大呈常委会函看冯友兰的大学理念
9
作者 王楷楠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作为中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的教育思想历经60多年的积淀,其大学理念洋洋大观。本文从西南联大呈常委会函入手,按时序进行研究,对《怎样办现在的中国大学》等文献进行了内容梳理,分析了冯友兰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并就其中学... 作为中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的教育思想历经60多年的积淀,其大学理念洋洋大观。本文从西南联大呈常委会函入手,按时序进行研究,对《怎样办现在的中国大学》等文献进行了内容梳理,分析了冯友兰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并就其中学术独立这项重要内容进行了含义阐释,提出了启示、借鉴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教育 大学理念
下载PDF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解释学方法论
10
作者 王向清 黄玉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不但继承了儒家经典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对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儒学经典解释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冯友兰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解释学思想...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不但继承了儒家经典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对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儒学经典解释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冯友兰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的转变。对孟子"知人论世"历史解释学方法论和"以意逆志"的心理解释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冯友兰的具有"设身处地"之了解及哲学史家之见的"释古"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解释学
下载PDF
论冯友兰“天地境界”的儒教特征
11
作者 梁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90-95,共6页
冯友兰"新理学"表面上褒扬哲学,贬抑宗教,并力图以哲学代替宗教信仰。然而,在冯友兰关于"以哲学代宗教"的表述中,却透露出冯友兰"新理学"潜藏的宗教内蕴,并在对天地境界的"安身立命"、"... 冯友兰"新理学"表面上褒扬哲学,贬抑宗教,并力图以哲学代替宗教信仰。然而,在冯友兰关于"以哲学代宗教"的表述中,却透露出冯友兰"新理学"潜藏的宗教内蕴,并在对天地境界的"安身立命"、"事天乐天"功能的论述中,以及对命、运观念的诠释中,也体现出鲜明的宗教特征。这些特征本质上可以归宗于儒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儒教特征使得"天地境界"本身成为儒教发展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天地境界 儒教 冯友兰
下载PDF
冯友兰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12
作者 邱培彪 周炽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3,26,共5页
哲学家冯友兰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客观地看到了在现代化(工业化、产业化)背景下教育的集中性、批量性和分工性,看到了现代化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肯定了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不能也不必对教师有太高的道德上的要求。他的教育为学术服... 哲学家冯友兰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客观地看到了在现代化(工业化、产业化)背景下教育的集中性、批量性和分工性,看到了现代化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肯定了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不能也不必对教师有太高的道德上的要求。他的教育为学术服务、教育独立、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等思想对于克服中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左"的做法,对于教育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虽然这些思想曾经遭到批判,但是,它们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教育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冯友兰新理学美学艺术论刍议
13
作者 董龙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4-47,57,共4页
冯友兰在其哲学言述过程中,对艺术时有论及。他对艺术诸多问题的论述不仅涉及到艺术的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反映出冯友兰美学在学术立场上融合中西的价值取向,也构成其境界论的先导,表现在论艺术的"文"与"质"和艺术的... 冯友兰在其哲学言述过程中,对艺术时有论及。他对艺术诸多问题的论述不仅涉及到艺术的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反映出冯友兰美学在学术立场上融合中西的价值取向,也构成其境界论的先导,表现在论艺术的"文"与"质"和艺术的功用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美学 “文”与“质” 艺术功用
下载PDF
现代人生的境界形上学反思——论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现实意义
14
作者 李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0,共6页
面对当今中国人群特别是青年人当中日益深重的精神危机,以高扬儒家人文精神、拓显生命的精神空间、成就精神的内在超越、规划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主义等为理论宗趣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有助于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状况、生... 面对当今中国人群特别是青年人当中日益深重的精神危机,以高扬儒家人文精神、拓显生命的精神空间、成就精神的内在超越、规划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主义等为理论宗趣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有助于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状况、生命价值和人生方向等问题给予人文性反思、批判和导引。这一理论启示当代人应当凸显生存世界的人文性、提撕生命存在的精神性、激发心灵境界的超越性、葆养现实人格的完整性、开启生活理性的自觉性、重视社会生活的道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人生境界说 冯友兰 方东美 唐君毅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历程及其文化意义
15
作者 王士良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在近代中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梁启超开辟了新的学术视野,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驱;胡适、冯友兰确立以西解中的哲学史范式。他们在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还注重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 在近代中国,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梁启超开辟了新的学术视野,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驱;胡适、冯友兰确立以西解中的哲学史范式。他们在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还注重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以哲学"史"的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观念和文化关怀,这正是近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研究 梁启超 胡适 冯友兰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冯友兰的王国维研究述评
16
作者 周锡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96-100,共5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 69章专论王国维 ,对王国维忠实输入西方哲学、美学 ,真正读懂康德并以之为自己的主要学术根基 ,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成就 ,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精辟分析王国维的两个美学纲领之理论价值及其与...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 69章专论王国维 ,对王国维忠实输入西方哲学、美学 ,真正读懂康德并以之为自己的主要学术根基 ,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成就 ,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精辟分析王国维的两个美学纲领之理论价值及其与柏拉图、康德、叔本华之关系 ;正确指出王国维自杀之因为殉清。冯氏此章对王国维的评价全面、正确 ,其识见远高于当代诸多论者如钱钟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冯友兰 王国维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