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1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46
1
作者 陈振金 陈春秀 +3 位作者 刘用清 吴瑜端 杨孙楷 卢昌义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0-75,共6页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建省土壤中硒、钼元素背景值分别为0.55、5.14mg/kg,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倍和4.3倍。文中还探讨了影响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福建省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壤元素 环境背景值
下载PDF
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39
2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1 位作者 蟹泽聪史 BrentI A McInnes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21,共9页
:以乌山、金刚山和新村三个典型岩体为例 ,系统研究了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铝质A型花岗岩常含有锰铝榴石、富锰白云母等特征的富铝矿物 ,化学成分上相对富铝 ,为一套准铝到弱过铝的岩石组合 ,并... :以乌山、金刚山和新村三个典型岩体为例 ,系统研究了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铝质A型花岗岩常含有锰铝榴石、富锰白云母等特征的富铝矿物 ,化学成分上相对富铝 ,为一套准铝到弱过铝的岩石组合 ,并具有贫磷、贫钛 ,氧化指数较低等特征。与碱性花岗岩相比 ,其Nb、Ta、Zr、Hf、Ga、Y和Zn等元素的含量及稀土总量和Ga/Al比值均偏低 ,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尤其是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高。两类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 ,并具有相似的钕同位素组成 ,εNd (t)值分别变化于 -4 28~ -6 12和 -3 45~ -5 21之间 ,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 ,均为壳幔物质混熔的产物。根据对两类岩石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推测岩浆体系中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论
下载PDF
福建省土地利用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96
3
作者 邱炳文 王钦敏 +1 位作者 陈崇成 池天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20,I0001,共11页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论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Moran's I系数的自相关图来表示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的空间自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空间自相关性与研究尺度密切相关,空间自相关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比经典统计回归模型略强,并且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残差较小、空间模式不明显,而经典回归模型的残差比较大,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回归模型 多尺度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96
4
作者 黄远水 陈钢华 伍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5-1199,共5页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类型 影响因素 旅游景区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性与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89
5
作者 魏燕茹 陈松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14-5824,共11页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造成全球大气中含碳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且土地在利用过程中碳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视角研究福建省碳排放量,采用基尼...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密不可分,在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造成全球大气中含碳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且土地在利用过程中碳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视角研究福建省碳排放量,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福建省各设区市碳收支的空间差异,探索区域内土地利用碳收支规模和空间分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和设区市在网络结构中的角色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基础层面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结果表明:2006-2018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而林地起到主要碳汇的作用;区域内碳补偿率逐年递减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碳补偿率低于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生态承载系数东西差距不断加强,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比例明显超过了碳吸收的比例;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越来越复杂、稳定,各设区市在网络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厦门市在整个碳排放网络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他城市的碳影响力在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随着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正在逐步提高;对网络空间聚类发现,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对模块内外均有溢出效应且密度值较大,属于“双向溢出模块”,其余第二、四模块均属于“净收益模块”。在研究的基础上将福建省各设区市分为3类区域:低碳优化区、碳总量控制区和碳汇功能区,并提出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 碳平衡分区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福建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被引量:87
6
作者 李胜鹏 柳建玲 +1 位作者 林津 范胜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80-4090,共11页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以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素...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以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福建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福建省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林地转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草地转为林地,分别占总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的8.4%、14.5%、7.6%、17.1%、6.4%和31.7%。1980—2018年,福建省总体生境质量处于较高级别(0.6~0.8),局部区域呈现生境退化和生境质量降低的趋势。影响福建省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第一主导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对沿海县市生境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全域及内陆县市生境质量的影响。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快速侵占周边的林草地,使得生境加速退化,且这个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内陆地区中心城区的生境退化会经历相似的过程,只是在速度和规模上可能低于沿海地区。从长远来看,可通过控制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生态绿化及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减缓生境退化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 被引量:75
7
作者 王强 伍世代 +2 位作者 李永实 汤晓华 陈国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5-735,共11页
以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研究命题,着重探讨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与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分异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以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研究命题,着重探讨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与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分异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县域内交通指向主导经济布局的省域,在划分主体功能区时,应考虑综合应用县域单元、乡镇单元两种尺度,规避"一刀切"的错误论断。为此,我们提出山地省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开展思路:①以各类保护区为主体,首当划分出禁止开发区域;②以县域为单元进行国土开发综合评价,甄别出平原地区开发类区域,并应用现有开发强度指标逐级划分出优化开发区域;③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国土开发综合评价,遴选出内陆山地地区重点乡镇;④根据两种空间尺度划分结果,整合各类主体功能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划分尺度 指标体系 开展思路 福建省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被引量:76
8
作者 张雪飞 王传胜 李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0-2446,共17页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的载体。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基础,对福建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求的陆上全域生态保护等级和保护优先序评价,探讨和实践省级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方法,以期为沿海多山省份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福建省生态空间陆域占比为78.76%,涵盖了88.07%的森林、71.23%的草地、64.44%的水域和47.72%的裸地;生态保护红线陆域占比为20.90%,以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及水源涵养红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等级 生态保护优先序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福建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福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73
9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1 位作者 吕晞 刘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1995年以来福建省耕地、林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而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由于前者大于后者,因而导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②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压力和负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代价而获得的,1995—2005年其大小平均为0.697×10^8元/年;③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3个因素均缺乏敏感性;结合系统科学的观点,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生态环境是复合系统的序参量,对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予以更大的重视。相对来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最为敏感,其次为城市扩展,而对经济发展的敏感性最弱。11年来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总人口、GDP、城市化水平的敏感性程度分别增加了24.45倍、39.67倍和23.67倍,表明在获取相同社会经济发展份量时,逐年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在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变化 敏感性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基于福建省的思考 被引量:75
10
作者 陈振明 李德国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本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实践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有效供给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 被引量:71
11
作者 张星 郑有飞 周乐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8-421,共4页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为旱灾>冻害>风、雹灾>水灾,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5a的农业年景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到了总数的88%,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99年,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84年;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而且波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灾面积 灰色关联分析 农业气象灾害 年景评估 福建
下载PDF
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 被引量:57
12
作者 王春菊 汤小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4,共4页
该文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福建省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道路网密度以及与海岸线的距离和居民点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以GI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为工具,通过较为客观的方式赋予各影响... 该文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福建省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道路网密度以及与海岸线的距离和居民点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以GI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为工具,通过较为客观的方式赋予各影响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权重,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福建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人口统计 空间化 福建
下载PDF
福建省大黄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5
13
作者 张彩兰 刘家富 +1 位作者 李雅璀 陈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福建 大黄鱼 养殖现状 产业发展
下载PDF
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66
14
作者 黄大全 洪丽璇 梁进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6,共8页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研究多采用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但缺少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具体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局限性较大。结合中国福建省案例,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来分析和度量之,既能测算土地集约度,也能说明要素的利用效率,具有简单可操作的优势。文中不知劳动所得比重值情况下的用地效率和集约评价方法也是有效可行的,虽不能排列出要素利用效率的顺序,但可同时给出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结构以及对它们利用的效率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案例研究还表明,福建其他地区随着与厦门和福州距离的增加,其投入和产出总的趋势在下降。福州与厦门可与杜能孤立国中的城市类比,而其他地区类似于孤立国中的郊区。因此要考虑土地区位对集约度的影响,但找出其参考点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集约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地壳——上地幔结构及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 被引量:63
15
作者 王培宗 陈耀安 +2 位作者 曹宝庭 潘金滇 王长炎 《福建地质》 1993年第2期79-158,共80页
本文主要根据区域、深部物探资料成果,结合地质特征,综合论述了与福建省地壳—上地幔及深部构造背景有关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本省地壳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内有七个速度层,壳—幔分为七个电性层,据此建立了地壳—上地幔综合柱状图及圈... 本文主要根据区域、深部物探资料成果,结合地质特征,综合论述了与福建省地壳—上地幔及深部构造背景有关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本省地壳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内有七个速度层,壳—幔分为七个电性层,据此建立了地壳—上地幔综合柱状图及圈层结构综合模式;省内断裂分为岩石圈、地壳、基底、盖层四种类型,最重要的断裂有七条,总结出本省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从东到西地幔具有陡坡带—坳陷带—缓隆带及岩石圈顶面具有深凹陷—狭窄隆起带—隆起的分区特点;提出松溪—长汀、滨海两条古俯冲带,将本省及邻区划分为武夷、戴云、台湾三个古板块及四个相应大地构造单元;提出在同安—莆田—带深凹陷上存在印支期古俯冲事件残迹,并探索了与其有关的四个大型推覆构造、三个环状构造,以及东部火山岩区存在古裂堑构造等;将省内花岗岩类成因划分为 I、S 及过渡型,探讨了它与深部构造及与板块活动关系等;论述了深部构造与内生金属矿床分布的关系,总结出了控制本省矿床形成的七种基本要素,圈出了三条主要成矿远景带及17个远景区,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地勘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结构 福建 深部构造
下载PDF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4
16
作者 李蕊蕊 赵伟 陈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2,共6页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为主;空间结构特征在数量上,以闽南地区为主,闽中地区次之,闽东、闽北、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较少。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区位熵福州比较高,曲艺则是高度集中于厦门,民间文学集中分布于泉州,传统舞蹈与传统音乐则分别集中于三明和龙岩;在密度上表现为厦门、莆田、泉州三地市较高。此外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有流域指向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和保护名录体系,强化文化空间的保护,适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创新途径,将是未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位熵 空间分布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地区中生代构造环境转换的岩浆岩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1
17
作者 张德全 佘宏全 +1 位作者 阎升好 徐文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8-616,共9页
紫金山地区的中生代岩浆岩主要由晚侏罗世花岗岩和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构成,其中后者与该地区大规模的铜金成矿作用有关。此外,该区的才溪二长花岗岩岩枝是在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体定位之后,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形成之前侵位的。... 紫金山地区的中生代岩浆岩主要由晚侏罗世花岗岩和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构成,其中后者与该地区大规模的铜金成矿作用有关。此外,该区的才溪二长花岗岩岩枝是在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体定位之后,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形成之前侵位的。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是印支期—燕山早期陆内叠复造山过程中,陆壳岩石在相对低压条件下的熔融产物。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以高Al和Ti、富集轻稀土、Eu负异常不明显、相对富Sr、Cr、Ni、Zr、Cu、Au、Ag,以及较低的Sn、W、Rb/Sr值和较低的锶氧同位素初始比值,区别于晚侏罗世花岗岩;它们的Sr/Y-Y和Ni-Cr关系与残余10%榴闪岩或榴辉岩的MORB熔融曲线大致吻合,表明它们是地幔上隆、区域拉伸环境下洋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岩浆产物。才溪二长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介于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与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之间,它是区域挤压向区域拉伸转换的标志性产物。岩浆岩地球化学证据显示,紫金山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形成于区域挤压转换到拉伸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中生代 岩浆岩 构造转换 紫金山 福建
下载PDF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64
18
作者 王成超 杨玉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62-1367,共6页
针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358户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非农化与耕地流出之间是一种正反馈关系,农户生计非农化有效促进了农户耕... 针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358户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非农化与耕地流出之间是一种正反馈关系,农户生计非农化有效促进了农户耕地的流出;②生计非农化诱致的农业劳动力缺乏以及较高的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流出的直接原因;③生计非农化总体上对耕地流入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流入起到主导的抑制作用,而地租下降等因素对耕地流入起到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务农机会成本对耕地流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非农化 耕地流转 LOGISTIC模型 福建
下载PDF
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杨秀成 宋立中 +1 位作者 钟姚越 王东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从福建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及媒体资讯等门户网站搜集康养旅游资源文献,并按照资源性质将其分为森林类、海滨类、温泉类、茶品类、宗教类、运动类以及中医药类等共计426项.借助GIS空间处理方法,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 从福建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及媒体资讯等门户网站搜集康养旅游资源文献,并按照资源性质将其分为森林类、海滨类、温泉类、茶品类、宗教类、运动类以及中医药类等共计426项.借助GIS空间处理方法,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法和规模度指数等方法探讨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东部沿海从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模式,各设区市内康养旅游资源则呈非均匀分布.分析福建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交通条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医疗水平等为福建省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康养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20
作者 郑晶 于浩 黄森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91-4398,共8页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研究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研究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建了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福建省2000—2015年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和障碍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贴近度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0.09981上升到2015年的0.89625,表明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从分类指标来看,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评价指数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而压力子系统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压力相对减小;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就分类指标而言,响应子系统承载力是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系统.就主要障碍因素而言,在研究期内,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等.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DIPSIR-TOPSIS模型 障碍度 福建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