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8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坡滚石运动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112
1
作者 吕庆 孙红月 +2 位作者 翟三扣 汪会帮 尚岳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4,共6页
边坡滚石是在山区基本建设中常遇到的一种工程灾害 ,其防护结构的设计依据主要是边坡滚石的运动轨迹 ,因而要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 ,首先要确定滚石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几种主要形式的边坡滚石运动 ,考虑控制滚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工... 边坡滚石是在山区基本建设中常遇到的一种工程灾害 ,其防护结构的设计依据主要是边坡滚石的运动轨迹 ,因而要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 ,首先要确定滚石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几种主要形式的边坡滚石运动 ,考虑控制滚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工程的角度建立了一套计算边坡滚石运动轨迹的计算公式 ,并对影响滚石运动的碰撞恢复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滚石运动 计算模型 防护结构 工程灾害 恢复系数 摩擦系数 运动轨迹
下载PDF
饱水对煤系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7
2
作者 熊德国 赵忠明 +1 位作者 苏承东 王耕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8-1006,共9页
为研究饱水对煤系地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在自然和饱水状态下,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系统对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进行巴西劈裂、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岩石的平均吸水率为0.241%~0.482%,吸水率与时间的关系可... 为研究饱水对煤系地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在自然和饱水状态下,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系统对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进行巴西劈裂、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岩石的平均吸水率为0.241%~0.482%,吸水率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函数进行拟合;饱水后对3种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泥岩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砂质泥岩和砂岩,抗拉强度的软化系数为0.40~0.92;单轴抗压强度的软化系数为0.58~0.94,弹性模量的降低系数为0.58~0.95,变形模量的降低系数为0.68~0.94,泊松比的降低系数为1.08~1.11;三轴压缩峰值强度的软化系数K与围压σ3大致成正相关,表明饱水状态下试样峰值强度对围压的敏感度大于自然状态下试样峰值强度对围压的敏感度;饱水对3种岩石试样的黏聚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低幅度为20.6%~67.0%,而摩擦因数大致保持不变,表明黏聚力是一个结构参数,摩擦因数是一个材料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饱水试样 单轴压缩 三轴压缩 软化系数 摩擦因数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面摩擦系数的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56
3
作者 和松 夏礼秀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15,共5页
描述国内外测试路面摩擦系数的几种主要设备 ,论述高速公路路面摩擦系数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同时对我国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涉及摩擦系数测试和评价的有关规定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 抗滑 摩擦系数 测试 评价 高速公路 路面
下载PDF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被引量:71
4
作者 霍丽丽 孟海波 +2 位作者 田宜水 赵立欣 侯书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9-195,共7页
为分析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物理特性,该文选取自然晾晒后(全水分8%左右)的6种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5种不同种类秸秆,细粉(粒度0~10mm)后进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范围分别在37.43~140和48.40~200kg/m3之... 为分析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物理特性,该文选取自然晾晒后(全水分8%左右)的6种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5种不同种类秸秆,细粉(粒度0~10mm)后进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范围分别在37.43~140和48.40~200kg/m3之间,静态和动态堆积角分别在44°~51°和17°~31°之间,与金属、橡胶材料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分别在0.45~0.55和0.51~0.62之间,内摩擦系数在0.53~0.73之间。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不同种类秸秆的堆积密度和堆积角均不同,秸秆品种和原料的均匀度对堆积密度有影响,不同种类秸秆堆积密度差异较大。原料的全水分越高,堆积角越大。摩擦特性和流动特性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在秸秆原料的压缩、输送、储存等相关装备及工艺路线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秸秆原料堆积特性的差异性。该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物理特性 试验 堆积密度 堆积角 摩擦系数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西北旱区农田土壤颗粒接触模型和参数标定 被引量:62
5
作者 石林榕 赵武云 孙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1-187,共7页
为了解决利用离散元法模拟土壤作业过程在预测农具阻力和土壤动态运动时存在失真等问题,整合延迟弹性模型(hysteretic spring contact model,HSCM)和线性内聚力模型(liner cohesion model,LCM)优势建立西北旱区农田土壤模型,以不同参数... 为了解决利用离散元法模拟土壤作业过程在预测农具阻力和土壤动态运动时存在失真等问题,整合延迟弹性模型(hysteretic spring contact model,HSCM)和线性内聚力模型(liner cohesion model,LCM)优势建立西北旱区农田土壤模型,以不同参数(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和内聚强度)组合下仿真得到的土壤仿真堆积角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试验法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该回归模型进行了参数预测并验证,对17组土壤仿真堆积角方差分析表明: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和抗剪强度的交互项、动摩擦系数的二次项对仿真堆积角的影响极显著;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交互项、静摩擦系数的二次项对仿真堆积角的影响显著。使用预测的参数进行6种不同含水率土壤直接剪切仿真和试验对比可知,当含水率为1%~20%时,仿真与试验间的抗剪强度相对误差为1.18%~9.31%,仿真与试验间的内摩擦角相对误差为0.55%~4.07%。对仿真和试验鸭嘴插入阻力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仿真与试验曲线在入土距离处于0~50 mm期间时,但仿真入土阻力曲线波动较大,仿真和试验阻力走势基本一致,玉米直插穴播最深处50 mm处的仿真和试验入土阻力相对误差为0.928%,可利用此时的入土阻力分析直插鸭嘴结构对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离散元法 摩擦系数 参数 标定
下载PDF
摩擦摆隔震支座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龚健 邓雪松 周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56-62,共7页
介绍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构造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模型,并探讨了该支座的自回复能力,得到了其最大残余位移计算... 介绍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构造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模型,并探讨了该支座的自回复能力,得到了其最大残余位移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实体单元建模,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该支座的滞回特性与回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提出的滞回模型和最大残余位移计算公式的正确性;②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③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与球面半径成反比,可能的最大残余位移为摩擦系数和球面半径的乘积;④该支座的最大应力出现在支座处于设计位移的时刻,且一般位于滑块或支座板球铰面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隔震支座 低周反复 滞回特性 回复能力 摩擦系数 球面半径
下载PDF
往复条件下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马晨波 朱华 +1 位作者 张文谦 姬翠翠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研究往复运动条件下织构表面的润滑减摩性能,选取销-盘式摩擦副,考察了0%、7%、11%和20%4种织构密度在不同的速度下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织构的引入使摩擦副在较低的速度下进入流体润滑区域,扩大了流体润滑区域的范围,... 为研究往复运动条件下织构表面的润滑减摩性能,选取销-盘式摩擦副,考察了0%、7%、11%和20%4种织构密度在不同的速度下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织构的引入使摩擦副在较低的速度下进入流体润滑区域,扩大了流体润滑区域的范围,这与摩擦副在相对转动条件下的结论一致;处于流体润滑区域的织构表面的摩擦系数不一定小于同等工况条件下处于混合润滑区域的无织构表面的摩擦系数;当无织构表面处于流体润滑区域时,试验所涉及的同等工况条件下的不同织构密度表面反而增大了摩擦系数.研究结果也说明了在对表面织构进行摩擦学设计时,应当考虑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往复运动 润滑区域转变 摩擦系数
下载PDF
振动工况下螺栓连接自松弛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崴 徐浩 +1 位作者 马跃 刘海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98-202,共5页
为研究振动工况下螺栓连接自松弛机理,利用ANSYS参数化语言建立考虑螺纹的三维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用降温法加载预紧力,进行螺栓连接横向振动瞬态分析;研究横向激励幅值、初始预紧力、螺纹啮合面、螺栓头及螺母承压面以及连接物之间结... 为研究振动工况下螺栓连接自松弛机理,利用ANSYS参数化语言建立考虑螺纹的三维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用降温法加载预紧力,进行螺栓连接横向振动瞬态分析;研究横向激励幅值、初始预紧力、螺纹啮合面、螺栓头及螺母承压面以及连接物之间结合面的摩擦因数等对螺栓连接自松弛影响。结果表明,横向振动时完全滑移先发生于螺纹啮合面处;横向激励幅值越小、初始预紧力越大、螺纹啮合面及螺栓头、螺母承压面摩擦因数越大,螺栓连接自松弛越不易发生;激励幅值一定时连接物间结合面摩擦因数对自松弛无影响,但摩擦因数越大,发生横向振动所需剪切载荷越大。研究结果对理解螺栓连接自松弛、指导防松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振动 瞬态分析 预紧力 摩擦因数
下载PDF
含纳米铜的减摩修复添加剂摩擦学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乔玉林 徐滨士 +1 位作者 马世宁 刘维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4-38,共5页
在不同条件、不同接触形式下考察了含钠米铜的减摩自修复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对不同油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剂NFR2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用于液体石蜡、16号坦克油和15W/30油中,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42%、56%和19%,摩擦... 在不同条件、不同接触形式下考察了含钠米铜的减摩自修复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对不同油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剂NFR2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用于液体石蜡、16号坦克油和15W/30油中,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42%、56%和19%,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50%、49%和33%。其修复性能试验后,出现了负增重现象。而添加剂NFR1具有良好的高温抗磨减摩性能,用于16号坦克油中,磨损降低了56%,摩擦系数降低了27%。其热管氧化情况与16号坦克油空白试验相似。XPS、SEM等表面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生成含Mo、S、P和O等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其中Mo主要以+6价形式存在,元素S主要以-2价和+6价形式存在,元素P主要以+5价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纳米铜 减摩修复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油品添加剂 作用机理 研究
下载PDF
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熊源泉 赵兵 沈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48-251,共4页
该文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存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周建刚的垂直管附加压损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经试验研究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 该文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存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周建刚的垂直管附加压损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经试验研究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而垂直管段的单位压损随固气比增加而增大。引起垂直管段压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输送煤粉浓度。通过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较,发现理论计算 值与试验值吻合得非常好,说明基于Barth附加压降法对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阻力特性的计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阻力特性 密相气力输送垂直管 压力损失 高压 燃烧
下载PDF
接触载荷对钢丝微动磨损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沈燕 张德坤 +1 位作者 王大刚 许林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以6×19点接触式提升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钢丝微动磨损的实验研究,考察在不同接触载荷下钢丝的微动磨损行为,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钢丝的磨损形貌并分析其微动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接触载荷为9... 以6×19点接触式提升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钢丝微动磨损的实验研究,考察在不同接触载荷下钢丝的微动磨损行为,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钢丝的磨损形貌并分析其微动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接触载荷为9~29 N范围内,微动摩擦力(Ft)-位移幅值(D)曲线随循环周次的变化表明钢丝运行于混合区,并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加,钢丝间接触应力增加;在微动磨损初期钢丝间的摩擦系数均较低,之后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其稳定摩擦系数随着钢丝间接触载荷的增加而降低,接触载荷为9 N时的摩擦系数最大,约为1.25,而29 N的摩擦系数约为0.57;钢丝间的接触载荷增加,钢丝表面接触疲劳的几率增大,出现磨屑疲劳脱落的痕迹和疲劳微裂纹,其损伤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摩擦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 接触载荷 微动磨损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不同路面状况对路面摩擦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长城 刘小明 荣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2,共6页
研究人员利用摆式仪测量了不同路面类型(新、旧两种AC-16沥青路面,以及SMA-16和OGFC-13两种沥青路面试块),在不同路面温度(-30~35℃)、不同湿滑情况(干燥、潮湿、湿润、结冰)、不同污染物覆盖(砂粒、泥土),及其组合状况下的摩擦系数,... 研究人员利用摆式仪测量了不同路面类型(新、旧两种AC-16沥青路面,以及SMA-16和OGFC-13两种沥青路面试块),在不同路面温度(-30~35℃)、不同湿滑情况(干燥、潮湿、湿润、结冰)、不同污染物覆盖(砂粒、泥土),及其组合状况下的摩擦系数,深入分析了不同路面状况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认为:路面温度、水膜、砂粒(泥土)等路面状况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路面摩擦系数的显著变化。温度的下降会使干燥路面的摩擦系数随着下降;路面摩擦系数会随着水膜的出现而显著下降;路面湿润条件下,路面出现泥土将使摩擦系数大幅下降;在冰面铺撒适量砂粒能够显著的增加路面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摩擦系数 摆式仪 路面状况
原文传递
波、流共存时的床面剪切力 被引量:32
13
作者 曹祖德 唐士芳 李蓓 《水道港口》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利用边界层理论 ,导出了波、流共存时的床面剪切力 ,得出综合摩阻系数。
关键词 泥沙运动 河口海岸地区 波浪 水流 边界层 床面剪切力 摩阻系数
下载PDF
微凹坑形状对试件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于海武 袁思欢 +1 位作者 孙造 王晓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0,123,共6页
在试件表面分别加工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微凹坑阵列,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法研究了微凹坑形状对试件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的微凹坑面积及深度下,每种形状的微凹坑表面织构都存在一个最优的面积率,使得摩擦面具有最低的... 在试件表面分别加工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微凹坑阵列,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法研究了微凹坑形状对试件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的微凹坑面积及深度下,每种形状的微凹坑表面织构都存在一个最优的面积率,使得摩擦面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通过比较各形状微凹坑最优面积率下的减摩效果,发现椭圆形微凹坑具有最好的减摩效果,在试验载荷200N、转速400r/min时,与无织构表面相比可降低摩擦26.3%;随着试验载荷的增大,每种形状微凹坑表面织构的减摩效果明显减弱,说明在高载荷条件下利用表面织构降低摩擦的难度要高于低载荷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面接触 微凹坑形状 摩擦系数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文龙 吴军华 张国定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178-1182,共5页
在制动试验条件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铸铁材料相比,铝基复合材料能大大地降低摩擦表面温度,其摩擦系数可在较大载荷、较高转速下保持稳定,有利于制动性能的提高复合材料在不同摩擦试验后的磨损量与Si... 在制动试验条件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铸铁材料相比,铝基复合材料能大大地降低摩擦表面温度,其摩擦系数可在较大载荷、较高转速下保持稳定,有利于制动性能的提高复合材料在不同摩擦试验后的磨损量与SiC含量和基体种类有关.在相同摩擦条件下,磨损量随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少.与铸铁材料相比,它具有重量轻、导热快、摩擦系数稳定,不产生热裂,是较适宜的制动盘(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 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量
下载PDF
液压封隔器胶筒座封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杨秀娟 杨恒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87,共4页
液压封隔器是通过水力作用使胶筒在套管环空内鼓胀 ,而与套管内壁接触并产生一定接触压力 ,克服了封隔器上、下套管环空液流产生的压差 ,达到分层目的。在座封过程中 ,胶筒产生较大的几何变形 ,此时橡胶材料特性是非线性的 ,胶筒与套管... 液压封隔器是通过水力作用使胶筒在套管环空内鼓胀 ,而与套管内壁接触并产生一定接触压力 ,克服了封隔器上、下套管环空液流产生的压差 ,达到分层目的。在座封过程中 ,胶筒产生较大的几何变形 ,此时橡胶材料特性是非线性的 ,胶筒与套管内壁的接触过程也是一个状态非线性问题 ,即封隔器胶筒的座封过程是一个兼有状态、几何和材料的三重非线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封隔器胶筒压缩过程、座封后胶筒与套管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及胶筒与套管内壁之间摩擦系数对接触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封隔器座封完成以后 ,上胶筒与套管的接触压力最小 ,中胶筒和下胶筒的接触压力依次增大 ,整体分布呈二次曲线形式。从单个胶筒来看 ,3个胶筒与套管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规律并不相同。上胶筒表面的接触压力呈拱形分布 ,而中间胶筒和下胶筒的接触压力呈鞍形分布。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 ,3个胶筒的接触压力都将降低 ,同时摩擦系数的变化也改变了 3个胶筒与套管接触压力的整体分布格局。当摩擦系数为 0 .3时 ,3个胶筒与套管接触压力最大值的变化梯度基本相等 ;当摩擦系数大于 0 .5时 ,只有下胶筒维持较高的接触压力。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封隔器 胶筒 数值分析 压力分布 摩擦系数 接触压力 材料特性 套管 采油设备
下载PDF
管内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弥康 林日亿 张毅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2-26,共5页
以莫迪图线和鲁克—怀特方程为基准,从众多关系式中筛选出单相流体的圆管内各流动区沿程摩阻系数的一整套计算公式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区分界限。按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λ与雷诺数Re、相对粗糙度ε的关系分为五种流型区域:层流区、层流与... 以莫迪图线和鲁克—怀特方程为基准,从众多关系式中筛选出单相流体的圆管内各流动区沿程摩阻系数的一整套计算公式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区分界限。按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λ与雷诺数Re、相对粗糙度ε的关系分为五种流型区域:层流区、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紊流光滑区、紊流混合摩擦区和紊流粗糙区。除小范围的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流动较复杂,目前尚无充分认识外,其它四个区都有建议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单相流体 摩擦系数
下载PDF
自润滑Ni-P-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及镀层性能 被引量:29
18
作者 仵亚婷 刘磊 +3 位作者 高加强 沈彬 胡文彬 丁文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研究了Ni-P-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筛选出氟碳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FC4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C10,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得粒子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悬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PTFE含量对镀速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 研究了Ni-P-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筛选出氟碳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FC4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C10,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得粒子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悬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PTFE含量对镀速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浓度提高,镀速下降,复合镀层中的粒子含量增加,镀层的硬度相应减小,其耐蚀性也有所下降.而PTFE粒子对Ni-P的晶化温度基本没有影响.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该复合镀层与GCr15对磨其摩擦系数低至0.1,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效果,而且耐磨性也较Ni-P镀层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自润滑 聚四氟乙烯 表面活性剂 摩擦系数
下载PDF
微表处路面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俊 彭彬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4-37,共4页
通过不同使用年限微表处路面、普通密级配混凝土路面等10个路段的试验,测试了各路段的路面构造程度、摩擦系数、病害类型以及行驶车辆内外噪音,得出了微表处路面路表特性和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路表构造深度有不同程... 通过不同使用年限微表处路面、普通密级配混凝土路面等10个路段的试验,测试了各路段的路面构造程度、摩擦系数、病害类型以及行驶车辆内外噪音,得出了微表处路面路表特性和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路表构造深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用3年后的微表处路面构造深度与采用AK-13的抗滑表层相当;摆值摩擦系数随年限的增长没有明显衰减;微表处路段的车内外噪音相比于普通路段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且车内噪音与路表的构造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接着,通过测试和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表面的磨耗损失、轻微程度的泛油、施工不均匀以及级配控制的不严格是导致微表处路面使用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原材料、施工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对微表处技术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调查 微表处 构造深度 摩擦系数 噪音
下载PDF
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邓雪松 龚健 周云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71-77,共7页
介绍了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从力学平衡原理出发对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分别构造了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在上下滑动面摩擦系数相同和不同情况下的滞回模型,并探讨了支座... 介绍了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从力学平衡原理出发对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分别构造了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在上下滑动面摩擦系数相同和不同情况下的滞回模型,并探讨了支座的回复特性,得到了其最大残余位移的计算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对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实体单元建模,数值模拟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在上下滑动面摩擦系数相同和不同情况下的滞回特性及其回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提出的滞回模型和最大残余位移计算公式的正确性;②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③该支座的刚度与上下滑动面的球面半径之和成反比,其隔震周期也仅与半径有关,与上部结构质量无关;④其最大残余位移为上下两滑动面的摩擦系数和球面半径的乘积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凹摩擦摆隔震支座 低周反复 滞回特性 回复能力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