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的生命观与西方现代心理学 被引量:30
1
作者 凌 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6,共7页
下意识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创作中常见的节目。弗洛伊德心理学对沈从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在以生命观为核心的人生观及其创作的主体走向上,沈从文没有走向弗洛伊德主义。他对“生活”与“生命”的诠释以及对乡村各种生命形式的... 下意识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创作中常见的节目。弗洛伊德心理学对沈从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在以生命观为核心的人生观及其创作的主体走向上,沈从文没有走向弗洛伊德主义。他对“生活”与“生命”的诠释以及对乡村各种生命形式的探寻与发现,显示出他对人生的心理学观察角度,并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取同一立场。只有全面理解沈从文的人生观及其创作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关系,才能对沈从文的人生观及其创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意识 弗洛伊德 生活 生命 马斯洛心理学 沈从文
原文传递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2
2
作者 林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简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并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 :一是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 ;二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三是倡导儿童游戏 ,重视情绪疏导 ;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游戏 道德观念 情绪疏导
下载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被引量:23
3
作者 郝敬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人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人性观
下载PDF
伊莉莎·阿兰的心路历程——解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璘 冯瑞贞 《镇江高专学报》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是作者关注平民生活、抒发底层人民心理感受的一篇名著。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心理分析法为基础来解读斯坦贝克的这篇名著,可使我们对其小说的象征意义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 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是作者关注平民生活、抒发底层人民心理感受的一篇名著。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心理分析法为基础来解读斯坦贝克的这篇名著,可使我们对其小说的象征意义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莉莎·阿兰形象 斯坦贝克 《菊花》 美国 短篇小说 弗洛伊德 人格理论 心理分析 潜意识
下载PDF
《紫色》中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剖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薛小惠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本文从激进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对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中所反映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的成因、本质以及它与黑人女性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黑人女同性恋主义的出现是美国社会对黑人妇女进行... 本文从激进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对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中所反映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的成因、本质以及它与黑人女性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黑人女同性恋主义的出现是美国社会对黑人妇女进行种族歧视和男权压迫所产生的自然结果,也是美国黑人妇女为争取自由与幸福所采用的一种斗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紫色》 激进女权主义 弗洛伊德 黑人女同性恋主义
下载PDF
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凤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论,以对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为基础,以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文明批判为核心,以重建非压抑性文明、实现人的爱欲解放为目标;本质上是人性———爱欲解放论。它对于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 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论,以对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为基础,以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文明批判为核心,以重建非压抑性文明、实现人的爱欲解放为目标;本质上是人性———爱欲解放论。它对于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有重要启发意义;但本身也有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压抑性文明 马尔库塞 非压抑性文明
下载PDF
试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与和谐人格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兰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弗洛伊德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他从人格结构的"地形观"发展到"结构观",都强调了人格各层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了本我、自我、超我与和谐人格的问题,并对开展和谐教育... 弗洛伊德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他从人格结构的"地形观"发展到"结构观",都强调了人格各层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了本我、自我、超我与和谐人格的问题,并对开展和谐教育,构建和谐人格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和谐人格 和谐教育
下载PDF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被引量:15
8
作者 洪增流 郝燕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指出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艾米丽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丽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斯·茨威格与弗洛伊德——兼论弗洛伊德及其学说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荣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7-30,共4页
茨威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犹太血统 ,前者魂断巴西 ,后者客死伦敦 ,他们俩是好朋友 ,对社会、人生、文学艺术等有许多相似的看法。茨威格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 ,在其著作中对弗洛伊德一生的人品。
关键词 茨威格 弗洛伊德 影响 评价 意义
下载PDF
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自我——对《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分析解读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金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82,共4页
19世纪中叶之前的男性作家作品中女性的自我通常是分裂的,但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形象逐渐走向完整,艾略特功不可没,她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来改变两极分化的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阐释了《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女主... 19世纪中叶之前的男性作家作品中女性的自我通常是分裂的,但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形象逐渐走向完整,艾略特功不可没,她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来改变两极分化的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阐释了《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 女性形象 弗洛伊德
下载PDF
弗洛伊德晚期三大理论述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泳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等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 本能说 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道德 文明 人性
下载PDF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8,共8页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主义 叔本华 尼采 弗洛伊德 生存意志 生命力 无意识 劳伦斯 小说
下载PDF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目的分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实质,以便了解精神领域中潜意识的活动。方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部分进行评论。结果梦是一种精神活动,但梦的工作充满着丰富的认知思维活动。结论释梦过程是解释分析做梦者在特定心境... 目的分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实质,以便了解精神领域中潜意识的活动。方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部分进行评论。结果梦是一种精神活动,但梦的工作充满着丰富的认知思维活动。结论释梦过程是解释分析做梦者在特定心境下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梦的解析 认知特征 评论
下载PDF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观念的理论性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秋丽 高申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精神分析无意识领域因为它的无意识性,是不可能在任何直观的意义上得到有效的论证的,弗洛伊德因此没有完成、事实上也不可能完成对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论证”;在弗洛伊德的体系中,作为理论主题的无意识观念和作为分析的实践主题的无意... 精神分析无意识领域因为它的无意识性,是不可能在任何直观的意义上得到有效的论证的,弗洛伊德因此没有完成、事实上也不可能完成对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论证”;在弗洛伊德的体系中,作为理论主题的无意识观念和作为分析的实践主题的无意识观念是相互分离的,对后者的讨论不能作为对前者的“论证”被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无意识领域 无意识观念
下载PDF
欲望与认同:二十世纪早期的群体传播思想——基于特洛特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重述与讨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百精 杨奕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76,共22页
20世纪早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因应大众社会的到来而起,勒庞及其《乌合之众》至今是学界重要的讨论、引述对象。本文试图完整呈现、重述这一时期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思想史,其主要目标有三个:以"被遗忘的先驱"特洛特及其... 20世纪早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因应大众社会的到来而起,勒庞及其《乌合之众》至今是学界重要的讨论、引述对象。本文试图完整呈现、重述这一时期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思想史,其主要目标有三个:以"被遗忘的先驱"特洛特及其群体观念为介绍重点和讨论中心,弥补勒庞及其相关研究垄断本领域学术话语的缺憾;对特洛特、勒庞、弗洛伊德、塔尔德等同时代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勾联和比较,以整体呈现20世纪早期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思想地图;展开必要的批判,以供今日群体研究资鉴。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特洛特与大众时代的到来、群体心理的形成、群体行为的发生、群体行为的后果及其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特 勒庞 弗洛伊德 塔尔德 群体心理 群体行为
原文传递
论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云龙 赵建新 《社会心理科学》 2013年第1期24-26,44,共4页
通过对弗洛伊德力比多(libido)概念的产生背景、具体含义的梳理,力比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使读者在头脑中构建清晰地力比多理论体系。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力比多理论
下载PDF
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敏 方江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7期110-111,共2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无意识
下载PDF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艳兵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 :一个是伟大的作家 ,一个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似乎给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例证 ,可惜弗洛伊德并不知道卡夫卡。卡夫卡虽然熟悉并阅读过弗洛伊德的著作 ,他的思想...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 :一个是伟大的作家 ,一个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似乎给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例证 ,可惜弗洛伊德并不知道卡夫卡。卡夫卡虽然熟悉并阅读过弗洛伊德的著作 ,他的思想和创作无疑也受到过弗洛伊德的影响 ,但是 ,卡夫卡并不完全认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尤其是在信仰和宗教问题上 ,卡夫卡更是坚决地抵制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对待弗洛伊德理论的矛盾复杂心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俄底普斯情结 奥地利
下载PDF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建文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5-97,共3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历经百年沧桑 ,影响甚巨 ,也积毁三尺。只是与文学相联系时 ,它开掘俄狄浦斯情结、死欲和白日梦之类 ,以反传统的崭新视角和突入文本无意识层的深度 ,长久地惠及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等。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文学 俄狄浦斯情结 死欲 白日梦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文本无意识
下载PDF
俄狄浦斯情结研究及其批判——兼评俄狄浦斯神话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丽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7-20,共4页
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期情结视为整个家庭的乱伦情结。阿尔弗莱德.克娄伯、马林诺夫斯基、罗海姆等人在对俄狄浦期情结的批判中进一步证明了“家庭情结”的存在及其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系。诸多学科对俄狄浦期情结的关注发展丰富了该研究... 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期情结视为整个家庭的乱伦情结。阿尔弗莱德.克娄伯、马林诺夫斯基、罗海姆等人在对俄狄浦期情结的批判中进一步证明了“家庭情结”的存在及其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系。诸多学科对俄狄浦期情结的关注发展丰富了该研究,其中,文学的研究方法将俄狄浦期情结研究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家庭情结 弗洛伊德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