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诽谤罪成立之宪法限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煜枫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诽谤罪是侵犯名誉权的犯罪,其基本行为方式就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论,因此诽谤罪的刑法适用必然对作为宪法权利的言论自由权形成一定的限制。同时,言论自由权对于公共权力之监督和民主政治之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 诽谤罪是侵犯名誉权的犯罪,其基本行为方式就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论,因此诽谤罪的刑法适用必然对作为宪法权利的言论自由权形成一定的限制。同时,言论自由权对于公共权力之监督和民主政治之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其充分实现,必须对诽谤罪的成立进行合理限制。这种限制是在引入宪法规范和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作限制解释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言论自由权 宪法限制 限制解释
下载PDF
“无题”之非功利的创作自由与开放性的阐释自由——论李商隐诗歌之无题与唐宋词之无题的相似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英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唐宋词的大部分词作只有词牌子没有词题,因此,与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相似性。中国古代诗歌的题目与创作的功利性目的有密切关系,而李商隐诗歌和唐宋词的"无题"则否定了这种功利性,不为宣扬政治教化,不为科举考试、行卷、温卷,... 唐宋词的大部分词作只有词牌子没有词题,因此,与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相似性。中国古代诗歌的题目与创作的功利性目的有密切关系,而李商隐诗歌和唐宋词的"无题"则否定了这种功利性,不为宣扬政治教化,不为科举考试、行卷、温卷,不为显示才华,甚至不为流传后世,因此,达到了创作的自由。作品的意义来自于三个方面:作者的意图、文本的语言和结构、读者的在批评性阅读中的再创造。"无题"造成了作者意图的缺失和模糊,从而增强了文本的开放性,使读者的阐释自由加大,造成众解纷纭的情况。非功利的创作自由与开放性的阐释自由使"无题"的诗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 唐宋词 非功利 阐释自由
下载PDF
诽谤罪的合宪性解释
3
作者 徐歌旋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为防止"诽谤罪"沦为某些官员扼杀言论自由的利器,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合宪性解释。诽谤罪的实行行为是"散布虚假事实";当关涉公共事务时,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关涉个人隐私时,则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行... 为防止"诽谤罪"沦为某些官员扼杀言论自由的利器,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合宪性解释。诽谤罪的实行行为是"散布虚假事实";当关涉公共事务时,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关涉个人隐私时,则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行为人批评政府机构而没有具体指明某人时,控方必须承担言论指涉到某人、言论内容虚假、行为人有直接故意等举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刑法保护 合宪性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