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3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31
1
作者 刘树根 马文辛 +3 位作者 LUBA Jansa 黄文明 曾祥亮 张长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39-2252,共14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和向东砂质和钙质含量增加,演变为浅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主要由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粒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8种岩相组成。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6.7%。有机质以II型干酪根为主,Ro为2.4%~3.6%。页岩中石英矿物含量在2%~93%,主要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主要为陆源碎屑外源成因。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58%~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0.93×10-3μm2。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页岩微孔隙度为2%左右,主要包括晶间孔和粒内孔,孔隙直径为100nm~50μm。页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矿物组合、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裂解作用。龙马溪组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热演化程度较高、含气量较低、储层较致密、以陆源成因石英为主。对于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而言,今后须重点加强针对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硅质岩系石英成因、成熟度、埋藏史、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进行详细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被引量:195
2
作者 周新源 王招明 +2 位作者 杨海军 王清华 邬光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凸起 奥陶纪 凝析气田 海相地层 生物礁相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77
3
作者 崔鹏 庄建琦 +2 位作者 陈兴长 张建强 周小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9,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达28×108m3,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流域微地貌突变特别是严重的沟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的增大;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大面积毁坏植被,改变了地表水入渗、产流和汇流条件,利于侵蚀和洪峰形成。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震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泥石流沟谷数量增加,大量震前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激发泥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暴发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性与群发性;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量普遍增大,大致可增加约50%~100%,现有规范中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小,需要修正。震后泥石流演变趋势为: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第1个泥石流活跃期可能会持续约15年左右;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一些松散土体丰富且尚未发生泥石流的面积大于5km2流域,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演化趋势和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适应震区超常规模泥石流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形成条件 活动特征 灾害防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六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107
4
作者 马永生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2期35-40,共6页
普光气田是一个储量规模大、埋藏深、资源丰度高的整装海相气田。气田发现于2003年,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510.7×108m3。普光背斜构造的气藏圈闭面积为45.6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烃... 普光气田是一个储量规模大、埋藏深、资源丰度高的整装海相气田。气田发现于2003年,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510.7×108m3。普光背斜构造的气藏圈闭面积为45.6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烃源岩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和页岩。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过程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它对我国碳酸盐岩和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 海相地层 飞仙关组 长兴组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被引量:97
5
作者 廖纪佳 朱筱敏 +2 位作者 邓秀芹 孙勃 惠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9,共11页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物可分为浊积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滑塌岩。其中,浊积岩发育正粒序;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以冻...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物可分为浊积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滑塌岩。其中,浊积岩发育正粒序;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以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泥质碎屑流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内部含少量砂质颗粒和砂质团块;滑塌岩发育包卷层理等液化构造。不同重力流沉积物发育程度差异明显,浊积岩和砂质碎屑流沉积物的钻遇井数最多,泥质碎屑流沉积物最少。在重力流单期沉积厚度方面,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单期沉积厚度平均为0.986m,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浊流沉积厚度最低,平均厚度为0.414m。本区重力流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失稳滑塌所致,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浊积岩是主要的重力流沉积类型,其次为滑塌岩和泥质碎屑流沉积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主要发育于北东向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前方的深水区;浊积岩主要发育于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方的深水区域;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富含泥砾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在平面分布极少,且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重力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段白云岩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90
6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2 位作者 张锦泉 刘小丽 付锁堂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1,47,共5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马五段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白云岩成因,并建立了本地区白云岩的形成模式。区内马五期沉积环境为陆表海潮下—潮间坪碳酸盐沉积,白云岩产状呈透镜体状,具有穿层、爬坡特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马五段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白云岩成因,并建立了本地区白云岩的形成模式。区内马五期沉积环境为陆表海潮下—潮间坪碳酸盐沉积,白云岩产状呈透镜体状,具有穿层、爬坡特征,岩性以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微量元素表现为低锰、低锶、低钠;碳、氧同位素特征为:δ13C值在零值附近,而δ18O值偏负。该地区的白云岩成因为潮间—潮下环境下的准同生期—成岩早期海水—淡水混合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白云岩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化作用模武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四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88
7
作者 康玉柱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部,目前井控含油气面积约1800km2。它发现于1990年,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陆上古生代海相大油田。2004年探明石油储量为5.3×108t,原油年产量为358×104t。油田的主要产层为奥陶系浅...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部,目前井控含油气面积约1800km2。它发现于1990年,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陆上古生代海相大油田。2004年探明石油储量为5.3×108t,原油年产量为358×104t。油田的主要产层为奥陶系浅海台地—斜坡相碳酸盐岩,其盖层为下石炭统区域性泥岩和膏盐岩,油源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岩溶储集体发育,油气藏圈闭类型多样。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油藏的地质特征、油气分布规律,以及寻找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早古生代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与演替特征概述 被引量:91
8
作者 张元明 王雪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84-4492,共9页
土壤表面结皮是世界范围内干旱沙漠地区土壤表面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包括物理结皮和生物土壤结皮两大类型。其中,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沙漠地区特殊环境的产物,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 土壤表面结皮是世界范围内干旱沙漠地区土壤表面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包括物理结皮和生物土壤结皮两大类型。其中,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沙漠地区特殊环境的产物,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成使土壤表面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均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具有较强的抗风蚀功能和重要的生态效应,成为干旱沙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随着形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更替,维持结皮结构的主要胶结方式亦随之发生变化,即由胞外多糖的粘结作用逐渐转变为蓝藻和荒漠藻的藻丝体、地衣菌丝体以及苔藓植物假根的缠绕和捆绑作用,物种更替是结皮微结构和胶结方式转化的生物基础。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生物土壤结皮的早期阶段(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藻结皮阶段、地衣结皮阶段和苔藓结皮阶段。即随着土壤微生物在沙土表面的生长,随后出现丝状蓝藻和荒漠藻类植物,形成以藻类植物为主体的荒漠藻结皮;当土壤表面得到一定固定后,便开始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形成以地衣和苔藓植物为优势的生物结皮类型。其中,前一阶段的完成又为后一阶段的开始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土壤结皮也可以不经历其中某个阶段而直接发育到更高级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形成过程 演替特征 微结构 荒漠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86
9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4 位作者 陈洪德 方艳兵 陈志华 郑超 李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1,共6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物性、孔隙结构和声发射、岩心和测井分析和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组合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微...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物性、孔隙结构和声发射、岩心和测井分析和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组合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孔隙渗透性贡献不大;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细,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由三角洲前缘滑塌形成的内-中扇较粗粒水道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成岩早期碳酸盐矿物和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有利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6砂岩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滑塌浊积扇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7
10
作者 邱欣卫 刘池洋 +2 位作者 李元昊 毛光周 王建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通过众多凝灰岩夹层的实际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凝灰岩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表现为具有相对低电位、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值的特征,并且高值常略低于致密泥岩段;单井分析凝灰岩夹层与上...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通过众多凝灰岩夹层的实际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凝灰岩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表现为具有相对低电位、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值的特征,并且高值常略低于致密泥岩段;单井分析凝灰岩夹层与上、下部岩石整合接触,较少发育同沉积构造,以典型的火山尘灰大气降落沉积产物为主,但也偶见凝灰岩与砂泥岩一起发育扰动构造,明显经受了水动力改造;连井剖面分析说明延长组长1—长9皆有凝灰岩分布,横向上可对比性凝灰岩主要有4套,分别为长91、长73底、长72、长71期,以盆地西南部长73期最发育;凝灰岩平面展布特征整体呈北西向展布,由南西—北东向凝灰岩厚度逐渐变薄,并且与烃源岩、放射性异常展布形态一致,因此认为凝灰岩的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元素迁移和古环境变化,可能对延长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凝灰岩夹层 展布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87
11
作者 陈文玲 周文 +4 位作者 罗平 邓虎成 李沁 单蕊 戚明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3-1086,共14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岩为主,其石英、长石和黄铁矿总量平均51.9%,粘土矿物含量平均24.7%,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平均23.4%,与美国典型页岩储层有相似性。总有机碳含量底部为3.9%~6.7%,上部为1.0%~2.1%。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平均孔隙度为5.68%,平均渗透率为5.96×10-3μm2,与孔隙度成明显正相关。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泥(页)岩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溶)孔、晶间隙、晶内孔,有机质内微孔和微裂缝等。根据压汞分析,泥(页)岩孔喉中值半径最大为33nm,平均为10nm。研究表明,长芯1井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微孔隙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岩性、成岩演化程度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物性好于粉砂质泥(页)岩和钙质泥(页)岩;成岩阶段晚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孔隙度;TOC是控制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长芯1井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特征与“建造—改造”评价思路 被引量:81
12
作者 何治亮 胡宗全 +2 位作者 聂海宽 李双建 许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中国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之一,已发现了涪陵、威远、长宁和昭通等页岩气藏。通过页岩气藏的详细解剖,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龙一段页岩气富集特征概括为"高、帅、富"... 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中国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之一,已发现了涪陵、威远、长宁和昭通等页岩气藏。通过页岩气藏的详细解剖,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龙一段页岩气富集特征概括为"高、帅、富":"高"主要指页岩层系形成页岩气的原始物质基础条件优越,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帅"主要表现为构造变形较晚、变形强度较弱、变形方式与构造样式有利、抬升幅度以及现今埋深适中;"富"表现为含气量高、地层压力系数大、储层物性好、有利于储层规模改造、初始产量高、最终产出量大,开发难度相对较小,经济效益明显。优越的原始沉积条件与成岩过程(地质建造作用)与后期适度的构造变形改造与抬升剥蚀(地质改造作用)的有机组合,是页岩气的富集高产前提与关键。基于"建造"(生—储演化序列)的评价内容包括层序地层与沉积、生烃和储层孔隙形成3个方面内容,基于"改造"(储—保演化序列)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构造变形、储层裂缝形成和页岩气保存2个方面。"建造—改造"的评价思路就是沿着页岩气形成与保存的全过程,既分析页岩气形成的建造条件优劣,又评价构造改造方式、程度的正面、负面影响。基于这种评价思路所建立的各种评价要素的组合模型,更符合页岩气形成与富集规律,也能更有效地消除简单将各种要素不作区别地统一纳入评价体系所带来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涪陵页岩气田 富集特征 地质建造 地质改造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78
13
作者 张江伟 李小军 +1 位作者 迟明杰 卢滔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9,共8页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云南德昌滑坡和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特征,搜集总结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滑坡事件,并对滑坡的类型、地质条件、诱因等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边坡发生滑坡现象是内...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云南德昌滑坡和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特征,搜集总结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滑坡事件,并对滑坡的类型、地质条件、诱因等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边坡发生滑坡现象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即边坡本身岩土体性质的弱化以及外部所施加的荷载;(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所有外部因素中,降雨、地震首当其冲;(3)对于二元结构或者含有软夹层的边坡来说,当地质条件恶劣时,在降雨、地震等外因的激发下,极其容易发生滑坡;(4)含软夹层的边坡发生滑坡时,滑动带多是由软夹层演化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 地震 成因机制 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74
14
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9 位作者 罗平 QING Hairuo 林彤 孙玮 李智武 王浩 彭瀚霖 余永强 龙翼 万元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52,共24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灯影组 雷口坡组 凝块石 叠层石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海底浅层气的成因、赋存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 被引量:66
15
作者 叶银灿 陈俊仁 +1 位作者 潘国富 刘奎 《东海海洋》 2003年第1期27-36,共10页
利用1986~1992年珠江口盆地灾害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2000~2001年亚太光缆网络系统路由调查等获得的资料,对海底浅层气的分布与赋存特征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海底浅层气主要分布于河口与陆架地区,以层状、团(块)状、高压气囊及气底辟等4... 利用1986~1992年珠江口盆地灾害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2000~2001年亚太光缆网络系统路由调查等获得的资料,对海底浅层气的分布与赋存特征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海底浅层气主要分布于河口与陆架地区,以层状、团(块)状、高压气囊及气底辟等4种形态赋存于海底,在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等图像中有4种主要识别标志。海底浅层气常常会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其给工程带来的影响及危害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浅层气 成因 赋存特征 工程危害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被引量:69
16
作者 杜金虎 王招明 +2 位作者 胡素云 王清华 谢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气区的有利条件:大型叠瓦冲断构造为大油气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圈闭基础;优越的烃源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深层发育大规模有效砂岩储集层,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巨厚膏盐岩为深层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盐下深层构造大气区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分布受构造圈闭控制,以构造气藏为主;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裂缝对油气富集高产有重要控制作用;油气分布具源-盖共控、叠置连片、整体含气的特点;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深层 盐下构造大气区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边水气藏水侵特征识别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67
17
作者 何晓东 邹绍林 卢晓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89,共3页
对于有水气藏,正确认识地层水活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正确判断边水气藏水侵特征,文章对一些边水气藏出水气井生产动态数据及其产层的物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研究了不同气井动、静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借助数学表达式对气井出水变化... 对于有水气藏,正确认识地层水活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正确判断边水气藏水侵特征,文章对一些边水气藏出水气井生产动态数据及其产层的物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研究了不同气井动、静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借助数学表达式对气井出水变化规律进行了描述,并根据数学表达式将出水类型分为线形型、二次方型及多次方型等3类。分析了3种出水类型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气井出水特征是井区储层物性展布特征的反映。在假设井区为正方形含气区域、1口生产井位于区域内偏向水侵方向一侧、井与水侵边之间有一相对高渗透带连通的基本模式下,研究了水侵机理,提出了边水气藏水侵特征分类及识别图版。通过实际出水气井生产史拟合检验,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和识别图版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正确地定量认识边水气藏地层水活动规律,为实际生产管理中制定相应的治水措施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地层水 水侵 特征 分类 识别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被引量:69
18
作者 王淑芳 董大忠 +2 位作者 王玉满 黄金亮 蒲泊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4,共8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环境,上部为氧化环境。有机碳含量与V/Cr和Ni/Co呈正相关关系,且生物生产力相关元素富集,说明有机质保存与缺氧环境有关。认为在对页岩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研究时,应将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综合起来得出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中美页岩气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差异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66
19
作者 李建忠 李登华 +1 位作者 董大忠 王社教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3,共8页
美国页岩气大多为海相热成因型,产气页岩主要分布在前陆和克拉通盆地的泥盆—石炭系,埋藏深度一般为1 500~3 500 m。我国页岩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与煤系、湖相三类,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发育在坳拉槽和克拉通盆地的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集中... 美国页岩气大多为海相热成因型,产气页岩主要分布在前陆和克拉通盆地的泥盆—石炭系,埋藏深度一般为1 500~3 500 m。我国页岩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与煤系、湖相三类,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发育在坳拉槽和克拉通盆地的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集中段分布稳定,热成熟度偏高,有较高的含气量,勘探前景最好;海陆过渡相与煤系页岩主要发育在大型坳陷和前陆盆地,层系以石炭系—侏罗系为主,没有明显的富有机质集中段,含气量差别较大,勘探潜力有待落实;湖相页岩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富有机质集中段厚度大,成熟度较高的凹陷中心区可能具有一定资源前景。预测我国页岩气勘探将经历较长的探索期,未来年产量可达500亿~600亿m3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富有机质页岩 中美对比 启示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古近系潜江组含盐岩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63
20
作者 张永生 杨玉卿 +2 位作者 漆智先 乔悦东 袁鹤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5,共7页
潜江组盐层间的层段(盐间段 )由砂岩和非砂岩两部分组成。其中非砂岩分布广泛 ,主要由单层厚度为毫米—厘米级、累积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几米的含盐韵律组成 ,并多为复成分的蒸发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陆源的粘土和细碎屑矿物组成的混积岩... 潜江组盐层间的层段(盐间段 )由砂岩和非砂岩两部分组成。其中非砂岩分布广泛 ,主要由单层厚度为毫米—厘米级、累积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几米的含盐韵律组成 ,并多为复成分的蒸发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陆源的粘土和细碎屑矿物组成的混积岩。过去 ,人们对盐间段非砂岩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岩性的认识 ,对于其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文中通过对潜江凹陷西北部王场构造 3口井共约 1 51m岩芯的精细研究 ,对盐间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潜江组盐间段湖盆环境为常年性较深水分层盐湖 ,大体可分为微咸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和盐湖 ,水体深度自下而上逐渐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江汉盆地 潜江组 含盐岩系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混积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