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思远 张增祥 +2 位作者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宗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 ,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近 5a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 ,...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 ,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近 5a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土地利用格局主要由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其中 ,草地面积最大 ,林地与草地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的三度空间规律性变化 ;5a中林草地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耕地的增加主要以减少林草地为代价的 ,5a间林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 4km ,草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 2 .7km ;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增强是导致林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GIS技术 森林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29
2
作者 叶瑜 方修琦 +1 位作者 张学珍 曾早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144,共8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草场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300年来,耕地扩张、森林砍伐、草地退化等所导致的显著土地覆盖变化会通过对陆-气之间碳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改变,进而对气候系统产生影响。该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原始潜在植被恢复...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草场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300年来,耕地扩张、森林砍伐、草地退化等所导致的显著土地覆盖变化会通过对陆-气之间碳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改变,进而对气候系统产生影响。该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原始潜在植被恢复等方法,结合驱动力分析,重建了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自然覆盖变化状况。可提供空间分辨率至县、时间分辨率约为100年的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覆盖数据,为气候模拟、碳排放估计等相关研究提供真实的历史数据;得到对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覆盖变化特征的认识: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草地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约15%、10%;18—19世纪,东北的天然植被覆盖几乎处于原始状态,林地、草地减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东、辽西等农垦区;1900—1950年为林地、草地减少最为迅速的时期,辽东、辽西的天然植被几乎均被破坏殆尽,鸭绿江流域、长白山地区森林减少十分显著,草地界线已明显向西退缩;20世纪后半期,林地覆盖在空间上呈扩张趋势,局部地区仍在减少,而草地覆盖在空间上则一直呈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变化 气候效应 东北地区 林地 草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林草恢复进程中土壤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文媛 张少妮 +1 位作者 华瑞 徐学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9,共8页
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能力,植被恢复方式不同及恢复进程中其土壤性质的改善对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程度也将影响到植被恢复的格局。为确定林地、草地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西部官山林场退耕后栽植的刺... 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能力,植被恢复方式不同及恢复进程中其土壤性质的改善对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程度也将影响到植被恢复的格局。为确定林地、草地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西部官山林场退耕后栽植的刺槐林地、撂荒草地为对象,选取退耕年限为9年、15年、25年的林地、草地。于2014年5月对各样地的原状土土柱进行定水头入渗,比较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的入渗性能和湿润锋穿透60 cm土柱的时间,并分析影响入渗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退耕年限为25年林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前120 min累积入渗量、湿润锋到达60 cm土柱的时间分别为1.86,2.60 mm/min,387.82 mm,23.00 min;退耕年限为15年林地分别为1.38,1.90 mm/min,288.88 mm,35.33 min;退耕年限为9年林地分别为0.35,1.03 mm/min,194.50 mm,40.00 min;退耕年限为25年草地分别为3.17,3.17 mm/min,386.43 mm,24.00 min;退耕年限为15年草地分别为1.86,2.60 mm/min,387.82 mm,34.33 min;退耕年限为9年草地分别为1.86,2.60 mm/min,387.82 mm,38.33 min。6种样地的土壤入渗过程均能用通用模型进行高精度拟合。各样地土壤入渗速率与土壤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入渗能力随退耕年限增加而增强,退耕还草比退耕还林更有利于土壤入渗能力增强。因此建议在水资源有限的黄土区以退耕还草为主以促进更多的降雨就地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年限 林地 草地 入渗性能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林地、草地与农田土壤干燥化效应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军 陈兵 +4 位作者 李小芳 赵玉娟 次仁央金 蒋斌 胡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9,共10页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和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和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53类林地、草地和农田深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分析比较了各类型区各类林地、草地...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和旱作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和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53类林地、草地和农田深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分析比较了各类型区各类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过耗量、土壤干燥化指数、土壤干层厚度等土壤干燥化效应指标。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湿度平均值依次为6.46%~12.57%、6.49%~11.52%和9.32%~16.00%,均以半湿润区最高,半干旱区居中,半干旱偏旱区最低,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水分过耗量平均值分别为521mm、491mm和30mm,林地土壤水分过耗量以半干旱区最高,草地以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高,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高;(2)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依次为39%、42%和96%,分别属于严重干燥化、严重干燥化和轻度干燥化强度,林地土壤干燥化程度以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草地以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严重,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干层厚度平均值依次为881cm、836cm和336cm,林地土壤干层厚度以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最厚,草地和农田以半干旱偏旱区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地 草地 农田 土壤湿度 土壤干燥化 土壤干层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林草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华瑞 徐学选 +1 位作者 张少妮 赵传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6-209,共4页
选用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各3块,对0—60cm土壤进行土壤机械组成及分形维数研究,分析土壤颗粒特征与土壤基本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粘粒含量与颗粒分形维数有增长趋势,林地较草地变化显著;林、草地中... 选用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草地各3块,对0—60cm土壤进行土壤机械组成及分形维数研究,分析土壤颗粒特征与土壤基本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粘粒含量与颗粒分形维数有增长趋势,林地较草地变化显著;林、草地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土层加深均降低,林地较草地降低明显;随着年限的增加,土壤基本性质得到改善,饱和含水率、总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质尤为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水稳性团聚体、饱和含水率、总孔隙度、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可改善土壤基本性质,土壤质地有向粘性发展的趋势,土壤分形维数提高,其中以林地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年限 林草地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永 宋西德 +2 位作者 叶彦辉 曾德慧 尤文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得出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为林内4 m到林外12 m之间,宽度16 m,为渐变型界面,由此可将刺槐林—草地景观划分为3个... 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得出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为林内4 m到林外12 m之间,宽度16 m,为渐变型界面,由此可将刺槐林—草地景观划分为3个区域:草地区、界面区和刺槐林区。经典统计分析表明,历经3个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界面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最为显著。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可将草地和林地区域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4层,界面区域划分为3层。3个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基本一致的“高-低-高”规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4~5月中旬为土壤水分贮存期,6~7月中旬为土壤水分消耗期,8~10月中旬土壤水分恢复期。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变化主要受植被类型、根系分布、降水资源再分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地 景观界面 界面影响域 移动窗口法
下载PDF
基于NDVI的2009—2018年黄河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郝家田 胡云云 +2 位作者 杜一尘 侯晓巍 向安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2009—2018年间林草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预测林草植被覆盖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流域林草植被科学保护和精准修复、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9-2018年SPOT/VEGETATION的NDVI时间序列...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2009—2018年间林草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预测林草植被覆盖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流域林草植被科学保护和精准修复、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9-2018年SPOT/VEGETATION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为数据源,采用年均值法、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黄河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Hurst指数方法分析林草植被覆盖的可持续性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黄河流域林草地面积中,高植被覆盖度(NDVI≥0.7)面积占42.34%,呈聚集状分布于流域上游的祁连山、三江源东部、若尔盖草原,中游的秦岭北麓、黄土高原胡焕庸线以南地区,以及下游的济南市区周边区域;中植被覆盖度(0.3<NDVI<0.7)面积占44.92%,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的三江源西部和中游的宁夏、内蒙、陕西3省(区)交界处;低植被覆盖度(NDVI≤0.3)面积占12.74%,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的毛乌素沙地、陇中黄土高原、阴山南麓。2009—2018年间黄河流域林草地年均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0074 a^(-1);10年间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改善区域面积占81.62%,其中显著改善面积占33.36%,集中分布在林草高植被覆盖度区域;林草植被覆盖退化区域面积占13.86%,集中分布在林草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未来林草植被覆盖良性发展区域面积占林草地总面积的61.89%,恶性发展区域面积占33.60%,发展方向稳定不变和不确定区域面积占4.51%。【结论】黄河流域林草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东南部和西北高山地区高、北部低的特征。2009—2018年间林草植被覆盖改善区域面积远大于退化区域面积,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祁连山林区、若尔盖草原,中游的六盘山林区、子午岭林区、黄龙山林区、吕梁林区及秦岭北麓,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林草低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林地和草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面林-草边界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尤文忠 曾德慧 +1 位作者 刘明国 宋西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边界上旱季和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季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都小于草地,林地内各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草地内各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别较大;雨季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都大于草地... 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边界上旱季和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季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都小于草地,林地内各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草地内各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别较大;雨季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都大于草地,林地内各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别较大,而草地内各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林-草边界各个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为弱变异或中等变异.林-草边界在旱季和雨季具有不同的影响域,旱季边界影响域为从林外0·4倍树高距离到林内0·4倍树高距离;雨季边界影响域为从林外0·4倍树高距离到林内0·8倍树高距离.因此,可将林-草景观划分为3个区草地区,即由距林缘0·4倍树高距离处向草地方向延伸;林缘区,即由林外0·4倍树高距离到林内0·4倍树高距离(旱季)或0·8倍树高距离(雨季);林地区,即由林内0·4倍树高距离(旱季)或0·8倍树高距离(雨季)处向林内方向延伸.林-草边界水平方向上3个分区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而且旱季的规律特征与雨季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 生态边界 土壤水分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宁夏中南部干旱区林草植被生态需水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金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121,125,共7页
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区域由北至南的8县(区)为研究对象,估算了区域植被潜在蒸散量以及降水消耗性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分析了植被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植被生态需水与降水平衡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降水消耗性植被生态需水与水资源... 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区域由北至南的8县(区)为研究对象,估算了区域植被潜在蒸散量以及降水消耗性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分析了植被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植被生态需水与降水平衡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降水消耗性植被生态需水与水资源量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7月植被潜在蒸散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8—12月呈逐月下降趋势,植被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中部干旱带生态缺水较南部山区严重,缺水最严重的是盐池县,而位于最南端的泾源县植被生态需水在整个生长季均处于盈余状态;位于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以及南部山区较为干旱的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存在一定量的水资源无效蒸发量,为区域植被建设留有适当空间,位于南部山区降水相对丰富的隆德县、泾源县增加林草植被种植面积的空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水资源 降水资源 林地 草地 宁夏中南部
下载PDF
西南山地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评价研究——以贵州赤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东亚 李旭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8-335,共8页
根据贵州境内赤水河流域DEM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分类提取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相等间隔分类后,将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 根据贵州境内赤水河流域DEM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分类提取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相等间隔分类后,将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5个等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赤水河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综合评价得分为1.20~4.69。(2)贵州赤水河流域中上段林地和草地Ⅴ类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大,下段Ⅰ类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大。(3)贵州赤水河流域Ⅰ类保护区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南北方向,Ⅱ类保护区基本无空间方向,Ⅲ—Ⅴ类保护区基本呈现东北—西南方向。(4)相等间隔分类后,贵州赤水河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保护区占比分别为10.34%,31.83%,24.25%,27.02%,6.57%。(5)贵州赤水河流域七星关和仁怀林地和草地保护压力较大,赤水林地和草地保护压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和草地 贵州赤水河流域 西南山地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土壤养分、水分和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西德 叶彦辉 +2 位作者 张永 曾德慧 韩艳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60,共6页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包括林地、草地和林-草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含量、水分含量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养分、水分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草景观界面...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景观界面(包括林地、草地和林-草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含量、水分含量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其养分、水分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草景观界面3种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在0~40 cm土层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林-草界面;全磷平均含量为林地>林-草界面>草地;速效磷平均含量为草地>林地>林-草界面;全钾平均含量和pH为林-草界面>草地>林地;各种养分含量在各生态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基本上高于20~40 cm土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草地和林地内水分变化不显著,而在林-草界面内不同距离梯度上的含水量变化极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在草地区逐渐升高,在刺槐林地中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林-草界面区域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林草景观界面下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总体数量上均以细菌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98%以上,微生物总数量为林-草界面>草地>刺槐林地;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动态明显,林-草界面和草地0~20 cm土层数量较20~40 cm土层显著增多,而林地0~2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少于20~4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界面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FY3B-MWRI数据新疆区域积雪深度反演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长春 徐轩 +2 位作者 包安明 刘雪峰 杨文攀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0-1036,共7页
积雪深度不仅用于研究地表辐射平衡,还可以研究积雪的水文效应,是天气和水文模型运行的必要参数,同时,积雪深度监测在融雪径流预报、水资源管理以及洪水控制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有积雪深度反演算法所依据的站点数据主要分布在我... 积雪深度不仅用于研究地表辐射平衡,还可以研究积雪的水文效应,是天气和水文模型运行的必要参数,同时,积雪深度监测在融雪径流预报、水资源管理以及洪水控制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有积雪深度反演算法所依据的站点数据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东部、南部,而在西北的新疆地区站点数据相对较少,因此造成了现有算法在新疆地区的雪深反演精度较差。选择新疆地区作为研究区,以FY3B-MWRI为数据源,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地面土地覆盖类型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内林地、农田和草地3种土地覆盖类型的积雪深度反演算法,并结合地面实测积雪深度数据,对算法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林地、农田和草地3种土地覆盖类型的雪深反演结果的R2与RMSE分别为0.758,2.58、0.729,3.21、0.854,5.70,表明该算法对新疆地区积雪深度反演得到了较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积雪深度反演 FY3B-MWRI 林地 耕地 草地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土壤水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立俞 邸利 +6 位作者 任艺彬 黄海霞 倪帆 吴贤忠 王安民 汝海丽 刘俊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9-164,170,共7页
为了分析林草地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和时间的变化及林分密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以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林地和草地以及不同林分密度的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从2018年4月—10月,对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林草地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和时间的变化及林分密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以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林地和草地以及不同林分密度的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从2018年4月—10月,对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近地表(0—60 cm),不同密度的林地和不同地形部位的林草地多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大于深层,并在0—60 cm范围内变幅最大。(2)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低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但中、低密度刺槐林土壤水分在0—60 cm范围内差异很小,并在7—8月份2个密度等级林地的含水量非常接近,建议该区域造林密度选择2000~4000株/hm 2的中密度。(3)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不一,塬面表现为林地>草地;梁坡表现为0—40 cm土壤范围内林地>草地,40 cm以下二者差异很小,草地略高于林地;沟台表现为0—20 cm土壤范围内林地>草地,20 cm以下草地>林地。故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与梁坡适宜种树,沟台则适合种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林分密度 林地 草地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省域尺度园、林、草地占用税征收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子良 张蕾娜 +2 位作者 孔祥斌 史婧然 程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161,共17页
为完善农用地占用税税收体系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成果基础,促进农用地资源、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以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数据和全国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出一套省域尺度的园、林、草地占用税征收等别和标准,从生产能力、稀缺性、经济发展水平和... 为完善农用地占用税税收体系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成果基础,促进农用地资源、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以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数据和全国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出一套省域尺度的园、林、草地占用税征收等别和标准,从生产能力、稀缺性、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性4个角度出发,构建园、林、草地占用税征收等别指标,用AHP法和Delphi法综合得到各指标权重,再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得出全国不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园、林、草地占用税综合分值,然后根据既定规则确定园、林、草地占用税综合分数对应的征收等别(园地和草地占用税均为5个等别、林地占用税为10个等别),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法和修正系数法综合测算出不同征收等别对应的征收标准。建议各地区在执行时,根据实际情况,以测算税额为基础,乘以适当的系数(园地占用税可按其基础征收标准的1.50、2.00、2.50或3.00倍计征;林地占用税可按其基础征收标准的1.50、2.00或3.00倍计征;草地占用税可按其基础征收标准的1.25、1.50、1.75、2.00或3.00倍计征)。通过测算的园、林、草地占用税征收标准与现行税额对比,表明园、林、草地占用税征收标准的测算结果符合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地 林地 草地 占用税 征收标准
原文传递
安家沟流域农林草地径流侵蚀模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生彩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7-18,共2页
尝试用置换法处理水样,测定分析了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农林草地径流侵蚀的有关数据及侵蚀模数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农地、草地和乔木林地的年均侵蚀模数和全流域的年均侵蚀模数都显著正相关,而灌木林和荒坡地为负相关。
关键词 农林草地 径流 侵蚀模数 相关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面林-草边界土壤温度分布特征
16
作者 尤文忠 云丽丽 +2 位作者 曾德慧 叶彦辉 张永 《辽宁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4,28,共5页
文章以夏季、春季两个季节对黄土丘陵区林-草边界不同层次深度土壤温度的水平梯度分布特征作了比较分析,并应用DEI(5%)法对边界进行定量判定。结果表明:林地各层次土壤温度一般都低于草地;土壤温度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6:00左右;边界不... 文章以夏季、春季两个季节对黄土丘陵区林-草边界不同层次深度土壤温度的水平梯度分布特征作了比较分析,并应用DEI(5%)法对边界进行定量判定。结果表明:林地各层次土壤温度一般都低于草地;土壤温度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6:00左右;边界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水平分布在日变化不同时间上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林-草边界土壤温度在夏季与春季具有不同形态的水平分布特征;林缘处土壤温度在夏季处于中等水平,而在春季处于最高水平;夏季林-草边界边缘效应的宽度为8~16m、边缘效应宽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2:00~16:00,春季林-草边界边缘效应的宽度为6~12m、边缘效应宽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0:00~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边界 土壤温度 边缘效应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陕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杨延征 赵鹏祥 +1 位作者 郝红科 常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97-1903,共7页
利用1998-2010年SPOT-VGT NDVI影像对陕北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陕北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季相变化明显,月均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月均值的变化幅度在0.14~0.46,NDVI月均值为0.28,其年均... 利用1998-2010年SPOT-VGT NDVI影像对陕北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陕北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季相变化明显,月均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月均值的变化幅度在0.14~0.46,NDVI月均值为0.28,其年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植被改善地区集中于陕北中南部,生态环境退化区域集中在长城以北风沙区;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重要气候因子,其与NDVI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58;植被改善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坡度15°~25°的地区,反映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NDVI 气候因子 退耕还林还草
原文传递
紫色砂岩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晓冰 张洪江 +4 位作者 李世友 张福明 程金花 魏虎伟 田香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42-49,共8页
以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四面山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法,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比研究紫色砂岩区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以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四面山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法,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比研究紫色砂岩区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优先流的主要发生区域不同,竹林和草地的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0~20 cm土壤表层,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10~40 cm土层;2)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路径数量较竹林和草地多,优先路径发育程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根系直径d影响土壤中优先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竹林 草地 优先路径 根系径级 土壤质地 土壤水力特性参数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与土壤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树 温雨金 刘鸿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3-145,149,共4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的内蒙古乌盟一带退耕还林还草有10余年的历史。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讨了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和年限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人为控制了苜蓿、沙打旺的种植周期的退耕还草工程使得退耕还草... 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的内蒙古乌盟一带退耕还林还草有10余年的历史。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讨了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和年限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人为控制了苜蓿、沙打旺的种植周期的退耕还草工程使得退耕还草后植物群落完全不同于自然群落的演替过程,退耕年限达到6年后严重退化指示植物才大量消失;(2)退耕还林与退耕还草均起到了阻沙作用。但退耕还草在降低土壤砂含量方面效果相对明显;(3)退耕还林还草所带来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性状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性状的改良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可为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恢复 植被 土壤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俞文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 ,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建设 退耕还林 传统农业改造 制度创新 内蒙古 退耕还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