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高度遥感估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志强 岳彩荣 +2 位作者 徐天蜀 李毅 王晓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198-199,203,共3页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树高是最重要的测树因子之一。该文在总结森林高度地面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森林高度的方法,分别讨论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其不确定性,以为选择估算森林高度的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高度 遥感估测 方法
下载PDF
干涉、极化干涉SAR技术森林高度估测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王菲 陈尔学 +2 位作者 李增元 赵磊 姬永杰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3-997,共15页
在干涉、极化干涉SAR森林高度估测中,估测算法对结果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现有森林高度干涉、极化干涉SAR研究的系统性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森林高度估测算法的基本原理、模型假设及其应用局限性,并对这些算法在区域和全球尺度... 在干涉、极化干涉SAR森林高度估测中,估测算法对结果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现有森林高度干涉、极化干涉SAR研究的系统性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森林高度估测算法的基本原理、模型假设及其应用局限性,并对这些算法在区域和全球尺度森林高度反演中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基于干涉SAR技术的DSM-DEM差分法在森林高度反演中精度较高,与极化干涉SAR算法相比,受到森林类型、结构的影响较小,在区域和全球尺度森林高度反演中具有很大潜力。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是否能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DEM;极化干涉SAR技术利用了森林的极化散射特点,不受DEM的限制,可以大范围地进行森林高度反演,但是在森林异质性大的区域,仍然需要进一步分析森林特征对不同波长相位及相干幅度的影响,根据森林的微波散射原理拓展微波散射模型,才能进一步提高估测结果和精度。此外,由于单基线干涉SAR、极化干涉SAR对森林垂直结构可见性差,因此,发展多维度、多基线SAR及其相应算法并朝这个方向拓展是未来采用干涉SAR、极化干涉SAR进行森林高度反演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SAR 极化干涉SAR 森林高度 估测 反演
原文传递
基于机载大光斑激光雷达的森林冠层高度估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忠秋 吴发云 +2 位作者 高显连 高金萍 胡杨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卫星林业应用中心设计研发的机载林业探测大光斑激光雷达回波数据,基于Matlab2014a软件对光斑数据进行数据读取、背景噪声估计、信号起始位置判断、地面回波位置确定,从而估测光斑位置下森林冠层高度。通过选取样... 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卫星林业应用中心设计研发的机载林业探测大光斑激光雷达回波数据,基于Matlab2014a软件对光斑数据进行数据读取、背景噪声估计、信号起始位置判断、地面回波位置确定,从而估测光斑位置下森林冠层高度。通过选取样地位置附近连续10组大光斑回波波形对森林冠层高度进行估测,并与样地实测森林冠层高度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机载林业探测大光斑回波波形对7种森林冠层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估测能力,其中以胸高断面积加权平均高、优势树种平均木平均高估测效果最好,相对误差分别为4.36%和8.29%,RMSE(均方根误差)为1.40 m和1.55 m;对优势木平均高H、优势木平均高D估测能力最差,相对误差为19.81%和22.00%,RMSE为2.99m和3.3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机载 大光斑激光雷达 森林冠层高度 估测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卫星(GEDI)的广东省森林冠层高度和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贞江 张佳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森林冠层高度和生物量估算对估算森林碳收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广东省森林为研究对象,以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激光雷达卫星为数据源,分别采用回归树和克里金插值算法,对广东省的森林冠层高度和生物量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冠层高度和生物量估算对估算森林碳收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广东省森林为研究对象,以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激光雷达卫星为数据源,分别采用回归树和克里金插值算法,对广东省的森林冠层高度和生物量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树木高度普遍在10~20 m,占比超过50%。树高高值出现在粤北的韶关、肇庆等市,树高普遍在15~20 m;而湛江市的平均树高最低,普遍不足10 m。广东省森林生物量最大值为335.85 t/hm^(2),最小值为5.25 t/hm^(2),平均值为98.27 t/hm^(2)。森林生物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粤东山区和粤西山区,而广东省平原和城市化地区森林生物量则较低。本文结果为估算广东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吸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卫星 广东省 森林冠层高度 生物量 估算方法
下载PDF
星载X波段InSAR数据森林高度估测及反演研究
5
作者 张永鑫 张王菲 +1 位作者 姬永杰 赵含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9-2289,共11页
基于TerraSAR/TanDEM-X星载单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数据,研究森林高度估测算法选择、相干系数计算方法对估测结果在不同尺度下的影响。采用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 基于TerraSAR/TanDEM-X星载单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数据,研究森林高度估测算法选择、相干系数计算方法对估测结果在不同尺度下的影响。采用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差分法(DSM-DEM差分法)和基于sinc函数的sinc模型法进行森林高度反演,分析X波段穿透性和不同相干性计算方法对估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高度估测算法在不同尺度下的结果,分析算法选择与尺度对估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SM-DEM差分法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森林高度;相干性计算方法对sinc模型的森林高度估测结果影响显著,由传统方法计算的相干性得出的估测结果严重高估了森林高度,而由仅考虑相位方法计算的相干性得出的估测结果与激光雷达获取的冠层高度模型一致性较好;随着尺度的增大,两种森林高度估测算法的精度均呈稳步提升。因此,参数的修正、参数计算方法的选择等均会明显引起森林高度估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两种估测算法均能得到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森林高度,但是基于相干性的sinc模型法不需要实测数据标定,也不依赖于高精度DEM,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价值;由仅考虑相位方法计算的相干性得出的森林高度估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更适用于sinc模型的森林高度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高度反演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相干性 sinc模型
原文传递
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数据估计林高的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白璐 洪文 曹芳 《电子测量技术》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虽然ESPRIT方法可从单基线极化干涉SAR数据中区分森林冠层、地面对应的散射中心,但它未能提供散射中心间的绝对干涉相位差,造成林高估计精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数据的林高估计方法。基于绝对相位差... 虽然ESPRIT方法可从单基线极化干涉SAR数据中区分森林冠层、地面对应的散射中心,但它未能提供散射中心间的绝对干涉相位差,造成林高估计精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数据的林高估计方法。基于绝对相位差与基线的联系,双基线方法通过最小化代价函数获得绝对干涉相位差有效估计,从而改善了林高估计性能。L波段ESAR数据结果表明,双基线林高估计方法优于单基线ESPRIT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ESPRIT方法 相干最优 森林高度估计
下载PDF
Models and form factors for stand volume estimation in natural forest ecosystems: a case study of Katarniaghat Wildlife Sanctuary (KGWS), Bahraich District, India 被引量:1
7
作者 V. A. J Adekunle K. N. Nair +1 位作者 A. K. Srivastava N. K. Singh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stand volume estimation in natural forests, we derived real form factors and models for volume estimation in these types of forest ecosystems, using Katarniaghat Wildlife Sanctuary as a ...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stand volume estimation in natural forests, we derived real form factors and models for volume estimation in these types of forest ecosystems, using Katarniaghat Wildlife Sanctuary as a case study. Tree growth data were obtained for all trees (dbh 〉10 cm) in 4 plots (25 × 25 m) randomly located in each of three strata selected in the forest. The form factor calculated for the stand was 0.42 and a range of 0.42 0.57 was estimated for selected species (density 〉10). The parameters of model variables were consistent with general growth trends of trees and ea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predicted volumes for all models and there was very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volumes. The output of the performance statistics and the logical signs of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s demonstrated that they are useful for volume estimation with minimal error. Plotting the biases with respect to considerable regressor variables showed no meaningful and evident trend of bias values along with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is showed that the models did not violate regression assumptions and there were no heteroscedacity or multiculnarity problems. We recommend use of the form factors and models in this ecosystem and in similar ones for stand and tree volume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forest tree volume estimation BIODIVERSITY tree height forest inventory
下载PDF
On the potential to predetermine dominant tree species based on sparse-density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data for improving subsequent predictions of species-specific timber volumes 被引量:1
8
作者 Janne Raty Jari Vauhkonen +1 位作者 Matti Maltamo Timo Tokola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95-111,共17页
Background: Tree species recognition is the main bottleneck in remote sensing based inventories aiming to produce an input for species-specific growth and yield models. We hypothesized that a stratification of the ta... Background: Tree species recognition is the main bottleneck in remote sensing based inventories aiming to produce an input for species-specific growth and yield models. We hypothesized that a stratification of the target data according to the dominant species could improve the subsequent predictions of species-specific attributes in particular in study areas strongly dominated by certain species. Methods: We tested this hypothesis and an operational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s of timber volumes, stratified to Scots pine, Norway spruce and deciduous trees, in a conifer forest dominated by the pine species. We derived predictor features from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 data and used Most Similar Neighbor (MSN) and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SUR) as examples of non-parametric and parametric predic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LS features and the volumes of the aforementioned species we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dominant species. Incorporating the observed dominant species inthe predictions improved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s by 13.3-16.4 % and 12.6-28.9 % based on MSN and SUR, respectively, depending on the species. Predicting the dominant species based on 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had an overall accuracy of only 76 % at best, which degraded the accuracies of the predicted volumes. Consequently, the predictions that did not consider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refined with the predicted species. The MSN method gave slightly better results than models fitted with SUR.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on the dominant species has a clear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subsequent predictions of species-specific forest attributes. Determining the dominant species based solely on ALS data is deemed challenging, but important in particular in areas wher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is otherwise seemingly homogeneous except being dominated by certain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inventory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Area-based approach Nearest neighbor estimation Crown base height Intensity Volume model
下载PDF
我国一元立木材积表基本现状分析与估计误差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曾伟生 杨学云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重要基础数表。一元立木材积表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已经应用了40多年,目前的适用性如何一直未进行过系统检验。对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的基本现状,从数量、分区、树种及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重要基础数表。一元立木材积表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已经应用了40多年,目前的适用性如何一直未进行过系统检验。对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的基本现状,从数量、分区、树种及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138911株测高样木数据对大部分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总数达到707个,按省级行政区分布数量相差悬殊,从3~171个不等;有18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了若干个编表总体,而其它省级行政区则是以行政区范围为总体;各省级行政区编表树种组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少的才3个,最多的达到31个;编表所用模型达到25个,但近九成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是基于其中5个模型编制的;全部一元立木材积表约七成超出了±5%的允许误差限,31个省级行政区及四大森工集团的材积估计误差有10个超出了±10%的范围,其中负偏最大的为-14.86%,正偏最大的为23.22%。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在本次清查期末对现行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适用性检验,并对已存在显著偏差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统一修订,从编表总体划分、树种分组、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材积估计方法从一元表向二元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立木材积表 森林连续清查 树高曲线 材积估计误差
下载PDF
基于极化干涉互相关矩阵的林高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璐 曹芳 洪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1-845,共5页
基于噪声影响较小的极化干涉数据的互相关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林高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互相关矩阵的奇异值分解代替ESPRIT方法中相干矩阵的特征分解,获取森林散射中心的干涉相位信息,再由森林散射中心的干涉相位差估计森林高度.该方法... 基于噪声影响较小的极化干涉数据的互相关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林高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互相关矩阵的奇异值分解代替ESPRIT方法中相干矩阵的特征分解,获取森林散射中心的干涉相位信息,再由森林散射中心的干涉相位差估计森林高度.该方法不但能抑制噪声对森林散射中心干涉相位估计的影响,还提高了运算效率.L波段松树林极化干涉仿真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互相关矩阵 林高估计 散射中心
下载PDF
极化干涉SAR森林高度估计性能仿真研究
11
作者 周勇胜 洪文 曹芳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7,401,共5页
研究森林高度精确估计问题,针对森林高度估计性能无法用系统误差直接解析表示的问题,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实现对森林高度的估计,将相干性作为中间参量引入仿真模型中。将系统误差用相干性的大小进行解析表征,接着以相干性的... 研究森林高度精确估计问题,针对森林高度估计性能无法用系统误差直接解析表示的问题,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实现对森林高度的估计,将相干性作为中间参量引入仿真模型中。将系统误差用相干性的大小进行解析表征,接着以相干性的大小作为输入仿真极化干涉SAR数据,利用数据估计出森林高度,并分析森林高度的估计性能,可将系统误差与森林高度估计性能建立联系。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系统误差,对森林高度可以准确做出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干涉 森林高度估计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广西速丰桉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岑巨延 李巧玉 +1 位作者 曾伟生 吕郁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7,共5页
以广西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776块样地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建模思想和方法,优选模型结构,研究建立了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桉树人工林合并树种建模和分树种建模的效果同样十分理想,模型用于林分蓄积估计的总相对误... 以广西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776块样地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建模思想和方法,优选模型结构,研究建立了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桉树人工林合并树种建模和分树种建模的效果同样十分理想,模型用于林分蓄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远小于规定的±3%;预估精度达98.5%以上,大于规定的97%;满足林业数表建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 桉树人工林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立木材积估计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蒙古栎林单木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姚丹丹 徐奇刚 +1 位作者 闫晓旺 李玉堂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贝叶斯统计法在提高参数稳定性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森林生长模型中的应用并不多见。研究贝叶斯方法在树高-胸径模型中的应用,改进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为蒙古栎天然林树高生长预测提供支持。【方法】以蒙古栎天然异龄林为对象,基... 【目的】贝叶斯统计法在提高参数稳定性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森林生长模型中的应用并不多见。研究贝叶斯方法在树高-胸径模型中的应用,改进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为蒙古栎天然林树高生长预测提供支持。【方法】以蒙古栎天然异龄林为对象,基于197块蒙古栎天然异龄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传统极大似然法、贝叶斯法估计树高-胸径基础模型,以及极大似然法与层次贝叶斯法估计树高-胸径混合效应模型。随机抽取80%的样地数据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20%用于检验模型,基于基础模型与混合效应模型,利用经典概率统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法和层次贝叶斯统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分析模型的表现和参数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通过绝对平均误差(MAE)、相对平均误差(RME)、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赤池信息准则(AIC)和偏差信息准则(DIC)指标来确定。【结果】对于基础模型,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参数可信区间集中。对于混合模型,层次贝叶斯法估计的固定效应参数可信区间较传统方法更为集中,但随机效应参数可信区间相较极大似然法的置信区间更为扩散。使用层次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决定系数R2为0.946。MAE、RMSE和RMSE%指标显示,层次贝叶斯法估计的模型精度最高,其次为极大似然估计的混合效应模型,贝叶斯法估计的基础模型以及极大似然估计的基础模型精度较低。【结论】层次贝叶斯统计法在拟合树高-胸径模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拟合效果最好,模型预估精度最高。此外,层次贝叶斯法能够以之前建立的模型结果作为先验信息而建立新的模型,是森林经营单位更新模型的可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天然异龄林 树高-胸径模型 最大似然法 层次贝叶斯统计
原文传递
基于地相位优化估计的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14
作者 罗洪斌 朱泊东 +3 位作者 岳彩荣 杨文俊 龙飞 徐婉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1-307,共7页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估测森林结构参数中,数据受基线长度、信噪比、环境地形以及雷达波长的影响,尤其在复杂森林环境条件下,会导致观测到的复相干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反演结果。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探讨了体相干选择对RVo...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估测森林结构参数中,数据受基线长度、信噪比、环境地形以及雷达波长的影响,尤其在复杂森林环境条件下,会导致观测到的复相干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反演结果。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探讨了体相干选择对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影响,以地相位为参考逐像素选择距离地相位最远的相干性作为体相干。其次改进了地相位估计方法,采用戴明回归(DMR)和正交回归(OGR)2种相干直线拟合方法来改进地相位的估计,并在DMR拟合方法中设置了不同的误差比(0.3和0.6)来比较地相位估计方法对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地相位为参考逐像素选择体相干的反演结果相较于直接使用HV极化通道的复相干γ_(HV)为体相干的反演精度有明显提升,决定系数(R^(2))由0.349增加到0.383,均方误差由7.097 m^(2)降低到5.755 m^(2)。在体相干优化选择的基础上,采用了戴明回归和正交回归对地相位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表明基于最小二乘回归(LSR)地相位估计的RVoG三阶段反演精度最低,采用DMR和OGR进行相干线拟合的反演精度相较于LSR均有一定提升,所有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R^(2))均在0.440左右,均方误差(MSE)均降低了2 m^(2)左右。研究结果说明采用RVoG三阶段方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时,在复相干存在误差的情况下,用传统最小二乘回归(LSR)估计地相位进行高度反演会对结果带来一定误差,通过其他相干直线拟合方法来克服复相干误差的影响能改善最终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结果,以地相位为参考选择体相干的反演方法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冠层高度 地相位估计 体相干选择 RVoG三阶段反演 POLINS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