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陈艳 郭云昌 +5 位作者 王竹天 刘秀梅 刘弘 戴月 唐振柱 闻剑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收集的2006年食源性疾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8个监测地区共上报594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13849人,死亡67人。在病因清楚的事件中,...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收集的2006年食源性疾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8个监测地区共上报594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13849人,死亡67人。在病因清楚的事件中,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最多,分别占48.3%和63.3%;化学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24.8%和15.5%;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23.5%和17.7%。结论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仍然需要强化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疾病暴发 监测网
原文传递
2010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被引量:75
2
作者 林羡华 冉陆 +2 位作者 马莉 王子军 冯子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5.93/10万,与2009年比较呈上升趋势。≤5岁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53.5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46%,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65%,细菌性感染占7.18%。结论≤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应鼓励和促进对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报告至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的信息可作为全国临床就诊的食源性感染腹泻病病人的参考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监测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54
3
作者 刘雪杰 陈伟伟 +3 位作者 傅祎欣 叶玲清 李闽真 马群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 目的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选择原则、选取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因性食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7株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57.8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15.42%),共涵盖43个血清型;病因性食品以粮食及其制品为主(22.21%),其次是乳与乳制品(16.31%);在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3.39%),其次是四环素(68.53%)、头孢唑林(54.6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72%),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多。结论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同时加强食品监管力度,从源头预防控制食源性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病因性食品 耐药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陆湘华 崔昌 +1 位作者 王远萍 朱渭萍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蜡样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与人类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蜡样芽孢杆菌的病原学特征、致病性及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提出科学的防控措施来有效控制该菌在食品中的污染,保护公众健康。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食物中毒 毒素 生物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39
5
作者 徐方旭 刘诗扬 +2 位作者 兰桃芳 王月华 冯叙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热点,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主要论述...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热点,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主要论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这5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污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污染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郝瑞娥 姚素霞 +3 位作者 张秋香 杨红霞 王洋 韩吉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2-856,共5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学 药敏 分子分型
下载PDF
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何洁仪 李迎月 +2 位作者 邓志爱 林晓华 余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P食物中毒有逐... 目的研究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P食物中毒有逐年上升趋势;共发生97起,中毒人数2 201人,无死亡病例,VP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同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35.66%和35.51%,罹患率为18.40%;高发时间是第二、三季度(5—10月份);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生熟交叉污染;熟肉制品、水产品为主要中毒食物;潜伏期为7~23 h(平均15 h),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首发症状,继发腹泻、呕吐,小部分中毒者有轻中度发热;菌株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占66.67%)。结论 VP是广州市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必要完善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特征性分析
原文传递
2014—2019年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刁文丽 王凯琳 +1 位作者 宋蕴奇 谢韬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调查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收集辽宁省2014—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开展特定病原体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 目的调查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收集辽宁省2014—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开展特定病原体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171 21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25~4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33.38%,57 151/171 219);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65.35%,111 896/171 219);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检出率为4.37%(867/19 845);可疑暴露食品主要包括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6%,33 002/166 211)、水果类及其制品(14.58%,24 239/166 211)和肉与肉制品(12.59%,20 929/166 211),加工或包装方式以散装(41.79%,70 941/169 743)为主,家庭是主要进食场所(70.65%,119 517/169 157);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98.55%,168 735/171 219)为主,腹泻最多见。结论辽宁省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避免缺报漏报,加大对重点高危人群的监测力度,针对海产品食用安全,尤其是在夏季、家庭中制作散装海产品时要注重选购、加工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监测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大肠埃希菌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邱正勇 张濛 +2 位作者 吴玲玲 炊慧霞 张秀丽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和分布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确定致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4 137份粪便标本有215份DEC阳性,阳性检出率为... 目的 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和分布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确定致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4 137份粪便标本有215份DEC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 2%,其中有4份标本是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共分离DEC菌株219株,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 156株,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 2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28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2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5株。215例阳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有95例,占比为44. 2%。DEC病例在6月和10月有一个发病的高峰,在其他月份均有检出。可疑暴露食品中,由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的病例分别为34和31例,占比分别为17. 3%(34/196)和15. 8%(31/196)。结论 河南省食源性疾病DEC基因型中,EAEC占比最高,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检出,夏秋季多发,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病例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暴露食品
原文传递
2013—2018年十堰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艳丽 程时秀 +3 位作者 杨康 高景枝 李玉芳 郑向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了解十堰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2018年十堰市太和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共分析1742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全年发病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5~8月及1... 目的了解十堰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2018年十堰市太和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共分析1742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全年发病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5~8月及10~11月;学龄前期儿童(≤6岁)为高发病人群,病例职业以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可疑暴露食物中以粮食类及其制品占比最高,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共检测样品1217例,检出阳性92例,其中沙门氏菌检出71株,占比最高;学龄前期儿童及老年人(≥66岁)为高检出率人群;可疑暴露食品中婴幼儿食品检出率最高。结论应根据十堰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加强食品安全宣教并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
原文传递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现状与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9
11
作者 赵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食品种类的丰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相应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有近30%的人口患食源性疾病,并且全球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在近十年...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食品种类的丰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相应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有近30%的人口患食源性疾病,并且全球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在近十年内一直表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公共卫生的热点话题。食源性疾病主要由食源性致病菌导致,该病菌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同时食源性疾病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消失。笔者即从食源性疾病现状入手,就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现状和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发表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检测现状 食品微生物 危险性评估 检测网络
下载PDF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翟前前 赵勇 +6 位作者 尹菲 寇泊洋 张丽薇 吕乐 金英 修佳祺 白光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2 049例,其中11 497例患者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测,807例患者检出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02%;诺如病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63%(389/2 489)、2.54%(283/11 141)、1.32%(147/11 167)、0.08%(9/11 153)、0.06%(6/9 410),未检出小肠耶尔森菌(0/201)。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与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小肠耶尔森菌相比是吉林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P<0.05)。诺如病毒在第一季度检出率(31.00%)高于其他三个季度;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第二、三季度检出率(3.78%、3.12%;1.32%、1.69%)高于第一、四季度;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均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0.14%、0.15%)。诺如病毒在80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20.00%、18.90%),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3.38%、1.75%)。2015年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2013年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季度的检出率低于前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商业服务人员、城市居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检出率逐年升高,第一、二、三季度检出率高于第四季度,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是主要流行的病原体,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易受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食源性致病菌 诺如病毒 吉林 特征
原文传递
2017-2019年武汉市监测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馨月 曾敬 +2 位作者 李敏 梁韡斌 郭建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1-635,共5页
目的析2017-2019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武汉市2017-2019年50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数据,按要求采集粪便/肛拭样本做病原学检测。结果武汉市2017-2019年... 目的析2017-2019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武汉市2017-2019年50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数据,按要求采集粪便/肛拭样本做病原学检测。结果武汉市2017-2019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 884例,采集样本1 025例,采样率为54.41%,阳性检出108例,检出率为10.54%。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90%),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3.51%)和沙门氏菌(2.44%),不同病原菌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884例监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03,不同年龄分布中,≥60岁病例数占比最高(34.08%),其次为20~29岁(17.99%)和30~39岁(17.57%);5~8月病例报告最多,6~7月达高峰,8月以后病例报告数逐渐减少;不同职业人群分布中,离退休人员占比最高(38.75%),其次为干部职员(21.92%)和工人(9.13%);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为主,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为腹泻1 872例(99.36%)、腹痛912例(48.41%)、恶心415例(22.03%),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167例(8.86%)和口渴113例(6.00%);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5.21%),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0%)和未知食品(16.99%),可疑暴露食品的主要场所为家庭(71.97%),其次为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8.01%)和宾馆饭店(6.00%)。结论武汉市2017-2019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60岁和20~39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主要为离退休人员和干部职员,多伴消化系统症状,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场所为家庭和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报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 感染
原文传递
婴幼儿奶粉和米粉中蜡样芽胞杆菌及其毒素、毒力基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章乐怡 张秀尧 +2 位作者 李毅 蔡欣欣 王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了解婴幼儿奶粉及米粉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及其毒素、毒力基因的携带特点。方法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计数)法分离蜡样芽胞杆菌,采用PCR技术检测10种蜡样芽胞杆菌的腹泻毒素及呕吐毒素基因,在流动相A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 目的了解婴幼儿奶粉及米粉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及其毒素、毒力基因的携带特点。方法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计数)法分离蜡样芽胞杆菌,采用PCR技术检测10种蜡样芽胞杆菌的腹泻毒素及呕吐毒素基因,在流动相A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0.2 mmol/L乙酸铵溶液条件下,用Acquity BEH300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对样品进行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样品中的呕吐毒素(cereulide)。结果本研究共监测39份样品,28份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71.79%(28/39);2份检出呕吐毒素,检出率为5.13%(2/39)。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大多属于携带复合型毒素的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的腹泻毒素基因,非溶血性的肠毒素nhe基因(nhe A、nhe B和nhe C)和肠毒素FM基因(ent FM)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其中nhe ABC基因携带率为100%,ent FM基因携带率为35.71%(10/28),cyt K基因是检测到的最少的一种毒力基因。结论应加强婴幼儿奶粉及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监测及其毒力基因致病性研究,以科学评估蜡样芽胞杆菌对婴幼儿食品可能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食源性疾病 呕吐毒素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婴幼儿奶粉 米粉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任亚萍 沈惠平 +1 位作者 瞿凤 柏品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5—2018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数据,2家哨点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感染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5—2018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数据,2家哨点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感染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和诺如病毒检验,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结果共监测和采集2871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23.55%(676/2871),其中,诺如病毒为20.04%(97/484)、致泻大肠埃希菌为11.84%(340/2871)、空肠弯曲菌为7.21%(68/943)、副溶血性弧菌为4.01%(115/2871)、沙门菌为3.27%(94/2871)、志贺菌为0.28%(8/2871);第三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呈现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可疑食物主要是混合/多种食品(41.12%,278/676),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2.19%,150/676)和肉与肉制品(10.95%,74/676)。结论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对特定病原体阳性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体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梅基 张小梅 +5 位作者 强丽红 陈安明 张景辉 王彦博 卢旭升 仇文轩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DEC 4种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从1003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0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9.9%。DEC的检出率最高(29.1%,292/1003),其次是沙门菌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10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女性患者致病菌检出率(31.8%,136/428)高于男性(28.5%,164/575);19~59岁和≤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5%(76/241)和30.6%(188/615)。致病菌的检出主要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7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分为6种带型,存在1次聚集。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5.7%(6/7),多重耐药株有6株;1株福氏志贺菌2a型是七重耐药菌株;292株D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8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0.8%,236/292),多重耐药菌株占75.3%(220/292)。结论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DEC检出率最高,19~59岁年龄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主要流行季节,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致病菌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特征 沙门菌 志贺菌 副溶血性弧菌 致泻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慧中 刘博 +1 位作者 刘丰瑜 刘雪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 目的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体
原文传递
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负担估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苏涛 毛永杨 +1 位作者 李智高 田金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5940-5946,共7页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开展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评估和对比不同病原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和危害程度,可以指导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和...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开展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评估和对比不同病原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和危害程度,可以指导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和主动干预措施实施。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损失衡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负担估计和主动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负担估计 监测分析
下载PDF
2005~2007年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洋 江晓 马连凯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811-3813,3815,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力。[方法]2005~2007年采集8大类食品,共计373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力。[方法]2005~2007年采集8大类食品,共计373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6种致病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TB细菌鉴定仪,肠毒素检测采用minVIDAS测试系统。[结果]2005年150份食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0.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0.7%,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0.7%,空肠弯曲菌未检出;2006年14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5.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8.3%,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3%,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2007年83份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7.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10.0%,沙门氏菌检出率3.6%,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论]2005~2007年373份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说明这4种致病菌可能是近年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高检出率,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品污染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褚添 吕秋艳 +1 位作者 赵香菊 王志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12月两家哨点医院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检测细菌标本389件,共分离出致病菌81株,检出率为20.82%,其中最主要的致病菌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12月两家哨点医院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检测细菌标本389件,共分离出致病菌81株,检出率为20.82%,其中最主要的致病菌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9.51%、8.23%。检测病毒标本123件,检出病毒阳性34件,检出率为27.64%,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4.63%,诺如病毒为13.01%。致病菌检出主要集中在5月-9月,病毒检出高峰在1月-4月、12月。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年龄组为0岁~10岁、21岁~30岁。结论基本掌握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重点关注0岁~10岁、21岁~30岁年龄组发病状况,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需要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