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6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8,78,共6页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论文对九寨沟藏族民俗和江苏吴民俗进行了实例比较研究,讨论了其形成与地理环境背景的关系、各自特征、现状及开发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文化 旅游资源 九寨沟 藏文化 江苏 吴文化
下载PDF
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关于民俗旅游“本真性”的认知中,专家、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本真性的认知并不全是相同的:专家关注的是文化环境的“本体真实”的保存,对本真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点及面的过程;当地居民更关注本地经济的发展和自己生活... 在关于民俗旅游“本真性”的认知中,专家、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本真性的认知并不全是相同的:专家关注的是文化环境的“本体真实”的保存,对本真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点及面的过程;当地居民更关注本地经济的发展和自己生活的改变;游客关注的是旅游经历的真实感受。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是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全面解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本真性 真实性
下载PDF
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明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多哈宣言"列举的一系列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议题当中,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保护的关系是其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对植物新品种提供一种不同于专利制度的保护方式,TRIPS协议与《保护植物新品种... "多哈宣言"列举的一系列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议题当中,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保护的关系是其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对植物新品种提供一种不同于专利制度的保护方式,TRIPS协议与《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均考虑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上的特殊之处;在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公约》也应该不存在冲突;对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保护,仅从知识产权制度的角度分析,存有一定障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S协议 传统知识 植物新品种保护 国际公约 多哈宣言 知识产权制度 保护方式 生物多样性公约 多边贸易谈判 角度分析
下载PDF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论纲 被引量:36
4
作者 钟敬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54-61,共8页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以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民俗学在中国已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以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民俗学在中国已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设民俗学的中国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民族意识与感情 ,资助国家新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 ,丰富世界人类文化史与民俗学的宝库。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结构体系应包括理论民俗学 ,记录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等方面。今后的工作也应围绕着建设机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记录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下载PDF
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二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6,62,共5页
区域民俗文化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组成因子。有关其专项定量评价目前尚不完善。本文以九寨沟藏族民俗及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为例,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评价进行尝试。针对已有固定结构权重评价模型适应性较弱的现状,本文尝试了具有能... 区域民俗文化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组成因子。有关其专项定量评价目前尚不完善。本文以九寨沟藏族民俗及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为例,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评价进行尝试。针对已有固定结构权重评价模型适应性较弱的现状,本文尝试了具有能够反映主导民俗类型的可变权重的主成分优先法对两个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同时,本文利用游客态度调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 评价 主成分优先法 公众体验性评价 九寨沟
下载PDF
中国民俗体育学探略 被引量:30
6
作者 柯玲 邵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0-762,共3页
民俗体育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民俗体育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体育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 民俗体育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民俗体育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体育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学 民俗体育 民俗学 体育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万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9,共5页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之一,其产生和传播明显依附于某些物质形态,缺少“物质”的客观基础,传说便无从生发和建构。因此,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不能绝对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之一,其产生和传播明显依附于某些物质形态,缺少“物质”的客观基础,传说便无从生发和建构。因此,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不能绝对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象、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和非物质两者之间同构的互动关系,透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 物质 非物质
下载PDF
“庙会”界说 被引量:20
8
作者 小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庙会是以祠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
关键词 庙会 祠庙 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下载PDF
民俗与生活世界 被引量:31
9
作者 户晓辉 《文化遗产》 2008年第1期53-60,共8页
在近年对"生活世界"概念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民俗学者们仍然大多把"生活世界"理解为直接存在于我们周围或者我们直接生活在其中的客观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不仅隐含着对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误解,更... 在近年对"生活世界"概念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民俗学者们仍然大多把"生活世界"理解为直接存在于我们周围或者我们直接生活在其中的客观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不仅隐含着对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误解,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这一概念给当代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研究可能带来的重要革新作用。本文在胡塞尔的意义上把"生活世界"理解为非现成的、非物的、纯粹主(直)观的意义世界,认为民俗学真正惟一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一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间文学 生活世界 主观构造
下载PDF
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 被引量:24
10
作者 余江玲 陈月华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植物是造园要素之一,在中国园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植物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试从农耕、文人、士大夫、宗教及民俗中探悉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背景.
关键词 植物文化 农耕 宗教 民俗
下载PDF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建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1-35,共5页
生活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向来吃苦耐劳、聪颖贤慧,其民俗亦奇特。尤其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特色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婚俗上至今沿袭“从一而终”的婚嫁观,又保持长住娘家的生活习俗。不过,随着现代化... 生活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向来吃苦耐劳、聪颖贤慧,其民俗亦奇特。尤其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特色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婚俗上至今沿袭“从一而终”的婚嫁观,又保持长住娘家的生活习俗。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惠安女的生活习俗尤其婚俗正在发生种种变化,如何保护惠安地区富有海洋民俗特色的优良的传统文化,需要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安女 民俗 婚嫁
下载PDF
关于"时间"的民俗与文化 被引量:25
12
作者 周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39,共19页
本文以生动的实例和田野调查材料,论述了从时间民俗的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的结构、认识中国文化的特征以及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时间 民俗 文化
原文传递
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被引量:20
13
作者 申载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民俗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存,孕育并滋润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通过复制式、点缀式、点化式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在点缀式作品中,民俗只作为陪体而存在,为叙述故事、渲染环境、塑造人物服务,表明民俗意识尚处于萌生状态。而在点化式作品... 民俗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存,孕育并滋润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通过复制式、点缀式、点化式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在点缀式作品中,民俗只作为陪体而存在,为叙述故事、渲染环境、塑造人物服务,表明民俗意识尚处于萌生状态。而在点化式作品中,民俗已成为影视表现的主体和中心,表明民俗意识的高度自觉。从点缀式到点化式的演进,影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改变了影视的叙事机制,突出了影视艺术的影像性;二是削弱了影视的理性成份,提升了审美娱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影视 整合 复制式 点缀式 点化式
下载PDF
浙闽木拱廊桥的人居文化特殊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毕胜 赵辰 《东南文化》 2003年第7期52-56,共5页
依然流传在我国浙南、闽北山区的一种特殊的木构拱桥,以其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形成独特的山地人文景观。作为具有强烈的原生性(indigenous)的山地建筑文化遗产,它所具有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木拱桥的地理环境介绍以及历... 依然流传在我国浙南、闽北山区的一种特殊的木构拱桥,以其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形成独特的山地人文景观。作为具有强烈的原生性(indigenous)的山地建筑文化遗产,它所具有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木拱桥的地理环境介绍以及历史、民俗的研究,试图将木拱桥作为一种特殊的山地人居文化遗产,进行相关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拱桥 山地 木构 人居 文化 民俗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22
15
作者 严永和 李帅通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4,共14页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供给与理论储备,传统手工艺资源在市场化利用中利益分配秩序颇为混乱。因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对其保护的空间与力度极为有限,修改实体和程序规则缺乏科学性,创设特别权利制度具有必要性且具备理论与实践基础,我国应当选...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供给与理论储备,传统手工艺资源在市场化利用中利益分配秩序颇为混乱。因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对其保护的空间与力度极为有限,修改实体和程序规则缺乏科学性,创设特别权利制度具有必要性且具备理论与实践基础,我国应当选择构建传统手工艺权制度的路径。具体制度设计为:权利客体是手工技艺、技艺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符号性要素;权利主体采用二分法:群体享有精神权利,现世正在从事传承活动的传承人享有财产权利;授权方式为自动保护;权利内容为"标示来源权""公开权""维持同一性权""经济补偿权""排除妨害权";"禁止转让、赠与、质押、强制执行""合理使用""有条件的无限期保护"共同构成权利限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民间文艺 传统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特别权
原文传递
一个被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 被引量:19
16
作者 乔晓光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
我们有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一个文人精英的传统;一个王朝更迭的传统;但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中还有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正象联合国教科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 我们有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一个文人精英的传统;一个王朝更迭的传统;但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中还有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正象联合国教科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口传 民俗 传统
下载PDF
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荣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8,225,共9页
民俗是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活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类别中,民俗属于基础文化,保护传承好民俗文化是进行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民俗不断变异、演化和发展,且生生不息... 民俗是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活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类别中,民俗属于基础文化,保护传承好民俗文化是进行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民俗不断变异、演化和发展,且生生不息。如何使民俗类非遗在当代更好地保护传承,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科学辨析民俗事象,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观;遵循民俗文化的演化规律,在保护中传承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复兴民俗文化;盘活民俗资源,发展有特色的民俗旅游四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探讨了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类非遗 保护传承 复兴民俗文化
下载PDF
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贾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103,共6页
民俗文化在民族精神构建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决定了它对人们认识民族文化传统包括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中,中国民俗文化课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都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也还留... 民俗文化在民族精神构建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决定了它对人们认识民族文化传统包括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中,中国民俗文化课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都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也还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民俗与社会性别认同——以传统汉人社会为对象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晓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传统汉人社会中, 女性生活在男权制度控制下的边缘地带, 她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精神世界等领域与民俗及社会性别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习俗惯例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话语, 它无所不在, 贯穿于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甚... 传统汉人社会中, 女性生活在男权制度控制下的边缘地带, 她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精神世界等领域与民俗及社会性别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习俗惯例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话语, 它无所不在, 贯穿于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甚至潜入女性隐秘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 民俗 社会性别 认同
下载PDF
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铁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12,共10页
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目前大体有两种趋势:一是村民离开了家乡和土地,造成村庄的消失或者空心化;二是村民从事市场环境下的农、工、商和旅游等行业,促使村庄利用土地升值的红利进行公司化体制的转型。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情感纽带和生... 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目前大体有两种趋势:一是村民离开了家乡和土地,造成村庄的消失或者空心化;二是村民从事市场环境下的农、工、商和旅游等行业,促使村庄利用土地升值的红利进行公司化体制的转型。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情感纽带和生活文化传统正面临断裂的可能,因此当前有很多村庄在文化发展中都十分重视关于村史与个人生活史的记述,体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精神。民俗学作为感受生活的学问,应该通过实地访谈等交流方式,参与、促进和强化这种"村庄记忆"的文化实践。我们还发现,这种文化实践将有可能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并持续下去,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情感力量,这也要求旅游业必须承担起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记忆 民俗学 文化发展 乡村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