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 被引量:59
1
作者 肖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演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演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在"润腔"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重点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传统戏曲 演唱技巧 《梅兰芳》
下载PDF
秧歌剧:被政治所改造的民间 被引量:12
2
作者 文贵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20世纪 4 0年代延安根据地秧歌剧的改造 ,是民间被政治的改造 ,这种改造成为当时话语建构的一种具体形式。秧歌剧的改造有四个特色 :当下日常化、文化符号的意识形态化、集体化运作、民间方言和意识形态语词的相互渗透。
关键词 秧歌剧 民间方言 意识形态语词 文化符号 集体化运作 政治权力
下载PDF
论曲艺在抗战中的宣传动员作用——以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飞 《陇东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4-77,共4页
中共在陇东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利用一切方法,向民众宣传中共政策,而民间曲艺的宣传动员在调动民众的抗战热情、提高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民众积极参与中共的组织系统,使中共和民众在政治上保持了高... 中共在陇东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利用一切方法,向民众宣传中共政策,而民间曲艺的宣传动员在调动民众的抗战热情、提高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民众积极参与中共的组织系统,使中共和民众在政治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中共权威在民众中得以牢固树立。因此,陇东抗日根据地的曲艺宣传动员实现了民众与中共乡村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抗日根据地 民间曲艺 政治动员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文艺——重建民间文学学科版图中的说唱与戏曲
4
作者 陈泳超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158,共14页
民间文学概论体系中一向包含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但在实际研究中这两类却鲜有问津,如此反差显示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尚未完善。现代学术史告诉我们,这两类从一开始就处于多学科之间,并非民间文学所专有。1949年之后,随着国家文艺政策的变... 民间文学概论体系中一向包含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但在实际研究中这两类却鲜有问津,如此反差显示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尚未完善。现代学术史告诉我们,这两类从一开始就处于多学科之间,并非民间文学所专有。1949年之后,随着国家文艺政策的变动,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均有重大调整,民间文学界将“曲艺”和“民间小戏”等国家话语转换成了学科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仪式活动的解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以仪式为主的实用功能引起了充分关注,民间文学界理应站在考察民众日常生活的基本立场上,展开与曲艺学、戏曲学既有交叉又有自身特质的专业研究,并可在“民间表演文艺”的概念统摄下,将它们安置于民间文学学科版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 民间戏曲 民间小戏 仪式文艺 表演文艺
原文传递
民俗文化传承视角下泗州戏的社会功能变迁探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钦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5-78,130,共5页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所表现的世俗民情、审美意趣和价值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大放异彩。以安徽泗州戏为例,讨论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娱乐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从民俗文化传承视角出发,探究泗州...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所表现的世俗民情、审美意趣和价值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大放异彩。以安徽泗州戏为例,讨论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娱乐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从民俗文化传承视角出发,探究泗州戏在演出、传承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变迁,有助于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社会功能 保护与传承 泗州戏
下载PDF
5G时代民间小戏保护与传承的数字记忆建构研究——以山西临猗锣鼓杂戏为例
6
作者 任占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5G时代,民间小戏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均已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高校与研究机构主导的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数字记忆理论为山西临猗锣鼓杂戏等民间小戏保护提供新的机遇与可能,可将资源数字化转换作为起点,... 5G时代,民间小戏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均已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高校与研究机构主导的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数字记忆理论为山西临猗锣鼓杂戏等民间小戏保护提供新的机遇与可能,可将资源数字化转换作为起点,研究数字化转向作为动力,新媒体传播矩阵建设作为关键,数字资源开发作为终点,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与高校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搭建各类民间小戏资源数据库,打造基于移动终端的民间小戏新媒体传播矩阵,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间小戏保护与传承新模式等措施,构建属于民间小戏的数字记忆、开辟民间小戏保护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代 民间小戏 保护与传承 数字记忆
下载PDF
活态保护视域下民族民间戏剧的隐性知识研究——以湘西苗族蚩尤戏为例
7
作者 刘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2,156,共11页
通过对湘西苗族蚩尤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隐性知识,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生活哲学等。这些隐性知识在蚩尤戏的表演中得以体现,并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得以流传。通过挖掘蚩尤戏所承载... 通过对湘西苗族蚩尤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隐性知识,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生活哲学等。这些隐性知识在蚩尤戏的表演中得以体现,并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得以流传。通过挖掘蚩尤戏所承载的隐性知识,可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戏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剧 苗族 活态保护 蚩尤戏 隐性知识
下载PDF
婺剧徽戏生角唱法对民族男高音训练的借鉴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子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徽戏是浙江省代表性地方剧种——婺剧中应用最广泛的声腔体系。对徽戏中生角行当唱法在用嗓特点、发声方法、咬字、共鸣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现代民族男高音演唱的提高,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民族男高音作... 徽戏是浙江省代表性地方剧种——婺剧中应用最广泛的声腔体系。对徽戏中生角行当唱法在用嗓特点、发声方法、咬字、共鸣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现代民族男高音演唱的提高,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民族男高音作为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的演唱技法,要想真正体现本民族特色,展现地域文化魅力,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同时,更应该从本土的传统戏曲唱法中吸取养料和精华。与此同时,这也必将推动传统戏曲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整理和研究保护工作,实现戏曲塑造民歌灵魂,民歌反哺戏曲提升的良好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剧 民族男高音 徽戏 声乐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贡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为主要讨论对象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2-9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间小戏基本命题、理论范畴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且从创作主体、表演特点上界定了民间小戏概念内涵;再次,形成了具有"自上而下"特点的研究范式。由此提升了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品格,为民间小戏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后来民间小戏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戏 民间文学 研究范式 理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
下载PDF
民声:孟姜女话语民间化“言路”
10
作者 陈忠猛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43-51,共9页
孟姜女故事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历经了由顾颉刚为代表的历史、地域文化系统的考据到地方化、主题化话语涵义、形式再呈现的过程,孟姜女故事的意义空间由此而得以拓展、延伸。然而,由于在地化的文化殊相各异,孟姜女故事的体系化研究并未... 孟姜女故事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历经了由顾颉刚为代表的历史、地域文化系统的考据到地方化、主题化话语涵义、形式再呈现的过程,孟姜女故事的意义空间由此而得以拓展、延伸。然而,由于在地化的文化殊相各异,孟姜女故事的体系化研究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事实上,作为一种民间文学现象,孟姜女话语一直都以各种声音形式繁衍着、延续着。在古代礼乐传统中,声音是沟通官方与民间的传统渠道,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天然媒介,感应人与自然的神秘力量。同样,“民声”是孟姜女话语体系联系化、关联化的重要现象。发源于《左传》的史实,汇流于《列女传》等文学,散布于各地民间传说、歌谣、说唱以及民间戏曲等,孟姜女话语经历了由官方正声(音)而走向民众俗声的传播路径。民间变化多样的体裁赋予了作者、讲述者、表演者更多自由的话语空间,跨越文体边界,不断容纳更多发自于民众的声音,传递了他们的生活生产经验认知、情感想象,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愿望、渴求以及生命意志,彰显了民众自由表达的实践主体性;声音机制的演变、交融成为孟姜女话语传播的主要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话语 民声 民间戏曲 民间文学
下载PDF
二人台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路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二人台是一种在黄河上游区域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包含多种音乐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戏曲剧种。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二人台具有“群众性”和“融合性”的精神文化内核。其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融合了蒙、汉民... 二人台是一种在黄河上游区域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包含多种音乐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戏曲剧种。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二人台具有“群众性”和“融合性”的精神文化内核。其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融合了蒙、汉民族的音乐文化,其题材和内容体现了群众的智慧和人民群体的审美。在展现二人台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指导性理论和内涵,分析该曲种在当代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探索二人台艺术在当代音乐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戏曲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对松阳高腔之源的初步梳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建武 《丽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8-69,共2页
松阳高腔是古老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松阳高腔是继承南戏的传统、吸收并融化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并揉合了道教音乐而逐渐衍变为戏曲音乐的。
关键词 松阳高腔 民间音乐 南戏
下载PDF
植生于农耕文化的地方戏曲研究——以南通童子戏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辉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童子戏是流行于南通农村地区的民间祭祀仪式戏曲,据考证其历史可以推溯到先秦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当地学者的研究和推动,南通童子戏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对童子戏历史进行了追溯并指出了与农耕文化的关系,通过童... 童子戏是流行于南通农村地区的民间祭祀仪式戏曲,据考证其历史可以推溯到先秦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当地学者的研究和推动,南通童子戏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对童子戏历史进行了追溯并指出了与农耕文化的关系,通过童子戏的形式表现、演出场所的草根性体现以及内容的农耕情节反映,印证了南通童子戏植生于农耕文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童子戏 农耕文化 民间艺术 地方戏曲
下载PDF
民间戏曲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明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1-23,37,共4页
赵树理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其所酷爱的民间戏曲上党梆子则关注不够。其实,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在文本框架安排以及叙事方式上,上党梆子等民间戏曲都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赵树理 民间戏曲 上党梆子 小说创作
下载PDF
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泗州戏的“活态”理念传承研究
15
作者 冯姗姗 王善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2期75-79,共5页
皖北民间音乐泗州戏具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唱腔、节奏律动、伴奏等方面越来越成熟。但是在网络时代下,民间音乐泗州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当下环境的疏离及其在物欲化时代所遭遇的文化失语。为了重振民间音乐泗州... 皖北民间音乐泗州戏具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唱腔、节奏律动、伴奏等方面越来越成熟。但是在网络时代下,民间音乐泗州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当下环境的疏离及其在物欲化时代所遭遇的文化失语。为了重振民间音乐泗州戏的艺术活力,本文从非遗传承的视野出发,结合“活态”理念,以民间音乐泗州戏为研究对象,就民间音乐泗州戏的传承进行分析阐释,深入探寻激活地方戏曲的有效策略和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泗州戏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民间戏曲与多重话语的影像构建——以赵冬苓《北方有佳人》为例
16
作者 董艳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99,107,共6页
电视剧《北方有佳人》出自“主旋律”大户金牌编剧赵冬苓之手。此剧不仅用镜头艺术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戏曲艺术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展示出来,而且将主流话语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精英文化所探求的人类灵魂与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考,连... 电视剧《北方有佳人》出自“主旋律”大户金牌编剧赵冬苓之手。此剧不仅用镜头艺术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戏曲艺术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展示出来,而且将主流话语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精英文化所探求的人类灵魂与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考,连同遵循大众话语的快乐叙事原则有机融合,努力实现一种和谐的叙事平衡,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冬苓 《北方有佳人》 民间戏曲 多重话语
下载PDF
非遗保护进程中民间戏曲保护传承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苟晓飞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6-21,F0003,共7页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关于戏曲保护传承一系列政策和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推动下,包括甘肃华亭曲子戏在内的一些濒危民间戏曲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其传承发展之路还存在着一些困境和瓶颈性的问题,应引起重视。按照“保护为主、抢...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关于戏曲保护传承一系列政策和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推动下,包括甘肃华亭曲子戏在内的一些濒危民间戏曲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其传承发展之路还存在着一些困境和瓶颈性的问题,应引起重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工作方针的工作原则,本文提出了做好民间戏曲传承发展工作、适应性创新和传承发展的思路,以及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曲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从民间小戏到经典折子戏——以《思凡》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晴帆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6,共9页
中国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折子戏是戏剧艺术真正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中国戏剧的折子戏大多是从全本戏中脱落而出,但也有一些是从民间小戏演变而来,数百年来影响甚广的《思凡》正是后一途径的典型。探讨《思凡》由民间小戏到经典折子... 中国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折子戏是戏剧艺术真正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中国戏剧的折子戏大多是从全本戏中脱落而出,但也有一些是从民间小戏演变而来,数百年来影响甚广的《思凡》正是后一途径的典型。探讨《思凡》由民间小戏到经典折子戏的历史进程,或能为我们重新认识《思凡》、认识折子戏,提供另一种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戏 《思凡》 全本戏 折子戏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传奇、昆剧、乱弹关系新说
19
作者 路应昆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67-75,共9页
传奇、昆剧、乱弹是明清戏曲的三个主要种类。传奇完全按文人的旨趣打造,定位于"高雅",是文人戏曲的典型形式(传奇并非只是剧本)。乱弹完全由艺人创作,定位于"通俗",体现的是普通人的欣赏需求。昆剧主要指民间昆班... 传奇、昆剧、乱弹是明清戏曲的三个主要种类。传奇完全按文人的旨趣打造,定位于"高雅",是文人戏曲的典型形式(传奇并非只是剧本)。乱弹完全由艺人创作,定位于"通俗",体现的是普通人的欣赏需求。昆剧主要指民间昆班的演唱,其主体来自传奇,但服务对象已从文人转变为公众戏场上的"广大观众",故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向"通俗"。乱弹曾得到昆剧的很多滋养,故昆剧也可说是传奇与乱弹之间的"过渡"。昆剧主体是在传奇从文人圈子流入普通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把昆剧的创始远推到元末顾坚的做法不尽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史 传奇 昆剧 乱弹 文人戏曲 民间戏曲
下载PDF
论民间戏曲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费团结 赵海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曲 贾平凹 长篇小说 叙事节奏 文体 民间世界观 民间立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