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海遗珠 民俗瑰宝——从长沙窑器表诗文看唐代民间诗歌文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军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6-8,共3页
瓷与诗是两种别具中国特质的文化产物,唐代长沙窑开创的器表题诗艺术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瓷诗文化”。这些诗歌大多不为唐诗典籍记录,属于民间原创作品,它们率真质朴地反映了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和民生状态,为我们了解唐代民... 瓷与诗是两种别具中国特质的文化产物,唐代长沙窑开创的器表题诗艺术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瓷诗文化”。这些诗歌大多不为唐诗典籍记录,属于民间原创作品,它们率真质朴地反映了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和民生状态,为我们了解唐代民俗,研究诗史发展,特别是分析唐代民间诗歌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沙窑 民间诗歌
下载PDF
凉山彝族民间诗歌的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正华 沈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凉山彝族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大众中有广泛的流传和影响。从类型来说,大致有"克智"、"史诗"、"哲理诗"、"抒情诗"四种。每一种诗歌都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尤其长于叙事和抒情。这些民... 凉山彝族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大众中有广泛的流传和影响。从类型来说,大致有"克智"、"史诗"、"哲理诗"、"抒情诗"四种。每一种诗歌都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尤其长于叙事和抒情。这些民间诗歌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为研究凉山社会、历史文化和凉山彝族思想意识等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民间诗歌 “克智” “尔比尔吉”
下载PDF
论民间诗歌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广泛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永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民间诗歌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小说整体构建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小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民间立场,深刻地表现民族精神和再现历史内涵,更好地凸显地域特色和提升语言韵味作出了贡献。这一文学现象的形成,...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民间诗歌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小说整体构建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小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民间立场,深刻地表现民族精神和再现历史内涵,更好地凸显地域特色和提升语言韵味作出了贡献。这一文学现象的形成,既是文学雅俗互动的一种必然规律,又是文学回归民间传统的一种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诗歌 新时期小说创作 雅俗互动 民间传统
下载PDF
游仙题材之汉乐府论略
4
作者 杜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1-134,共4页
游仙题材的汉乐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初至武帝时以贵族乐府为主,其游仙题材的表现主要同祭祀相联系,语言古奥典雅,是武帝大一统的君权与渴望升仙的愿望的集中表现。游仙题材的民间乐府绵延两汉,通过对"列仙... 游仙题材的汉乐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初至武帝时以贵族乐府为主,其游仙题材的表现主要同祭祀相联系,语言古奥典雅,是武帝大一统的君权与渴望升仙的愿望的集中表现。游仙题材的民间乐府绵延两汉,通过对"列仙之趣"的描述表达普通民众的一种超越生死、丰衣足食的理想生活状态。而文人乐府游仙诗重在寄寓,往往借游仙以抒怀,成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寻求济世理想破灭后的心灵慰藉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游仙 贵族乐府 民间乐府 文人乐府
下载PDF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焕玉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音乐与乐府诗的联系十分密切,文人为了音乐的需要而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开始了文人乐府诗创作的源头,又因乐曲的失传而开始了脱离了与音乐的联系的诗歌创作,使得乐府诗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文人乐府诗虽然渐渐远离了音乐的束缚,但相互... 音乐与乐府诗的联系十分密切,文人为了音乐的需要而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开始了文人乐府诗创作的源头,又因乐曲的失传而开始了脱离了与音乐的联系的诗歌创作,使得乐府诗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文人乐府诗虽然渐渐远离了音乐的束缚,但相互间的潜在联系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乐府诗 影响 联系
下载PDF
论皇甫汸的乐府诗
6
作者 王晨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44-47,共4页
皇甫汸现存乐府诗40余首。其乐府诗题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闺怨和征戍;二是歌功颂德。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带有明显的承袭与仿制前代诗歌的痕迹,同时继承了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抒情传统。皇甫汸虽然拟古却能以古题... 皇甫汸现存乐府诗40余首。其乐府诗题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闺怨和征戍;二是歌功颂德。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带有明显的承袭与仿制前代诗歌的痕迹,同时继承了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抒情传统。皇甫汸虽然拟古却能以古题写新意,并在诗作中融入江南元素,做到不落窠臼、融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汸 乐府诗 题材和分类 沿承和创新
下载PDF
也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当乐府的非乐府
7
作者 牟德余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65-69,110,共5页
张若虚作为"吴中四士"之一,其才情在当时应是高妙的。但是,张若虚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作品只有《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两篇,这不免有些遗憾,然而有"孤篇压全唐"之作也应是遗憾中的一丝欣慰。文章从"乐府&... 张若虚作为"吴中四士"之一,其才情在当时应是高妙的。但是,张若虚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作品只有《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两篇,这不免有些遗憾,然而有"孤篇压全唐"之作也应是遗憾中的一丝欣慰。文章从"乐府"、"横纵比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得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其"诗心、诗情、诗才"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首独立的,纯粹的,高妙的写景抒情诗而不是乐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乐府 抒情诗
下载PDF
十三辙与现代北京歌谣的押韵分部:定量分析的证据
8
作者 王韫佳 崔叶子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2期209-236,共28页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官话地区的民间韵文押韵系统,它是否能够代表现代北京话的押韵分辙,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的一七、坡梭、人辰、中东是否应该拆分成更多韵辙是争议的焦点。本文借鉴并改造了前人提出的统计学方法,以晚清以来近10...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官话地区的民间韵文押韵系统,它是否能够代表现代北京话的押韵分辙,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的一七、坡梭、人辰、中东是否应该拆分成更多韵辙是争议的焦点。本文借鉴并改造了前人提出的统计学方法,以晚清以来近100年间的2600多首北京民间歌谣为语料,以十三辙为对照体系,定量考察韵母和韵辙之间的押韵亲疏关系。本文以辙离合指数确定任意两个韵母是否应该并人同一辙,以韵离合指数确定一.辙之内的韵母是否有分小辙的倾向。统计学的结果表明,北京现代民间歌谣的押韵实践基本上与十三辙相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七辙的四个韵母有分为齐鱼和支思两辙的趋势。除一七辙以外,所有韵辙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再分小辙的倾向。论文基于统计结果分析了押韵与音位和音值之间的缠结关系,也讨论了目前所用统计方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北京话 押韵 民谣
原文传递
白居易钦佩刘禹锡之我见
9
作者 陈文新 方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81,128,共11页
同样是向民间诗学习,刘禹锡所达到的境界是委婉含蓄,白居易却流于直露。而就通俗哲理诗而言,白诗缺少锤炼,风格俚俗,比较而言,刘诗却多了几分锤炼和雅驯。白知己之短,推人之长,这是真正艺术家的态度。他特别钦佩刘禹锡的"雪里高山... 同样是向民间诗学习,刘禹锡所达到的境界是委婉含蓄,白居易却流于直露。而就通俗哲理诗而言,白诗缺少锤炼,风格俚俗,比较而言,刘诗却多了几分锤炼和雅驯。白知己之短,推人之长,这是真正艺术家的态度。他特别钦佩刘禹锡的"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刘禹锡 民间诗 哲理诗
下载PDF
论陈樵的乐府诗
10
作者 吕国喜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陈樵乃元代东阳乡贤,家遭兵燹,其所著书二百余卷大多无存,今仅见诗赋集《鹿皮子集》四卷,笔者搜罗其乐府诗计得13题15首,按内容可分为7类,即征戍类、怨思类、人物类、时景类、道路类与咏史类,其诗题因革、用韵、用字及设色、咏史等方面... 陈樵乃元代东阳乡贤,家遭兵燹,其所著书二百余卷大多无存,今仅见诗赋集《鹿皮子集》四卷,笔者搜罗其乐府诗计得13题15首,按内容可分为7类,即征戍类、怨思类、人物类、时景类、道路类与咏史类,其诗题因革、用韵、用字及设色、咏史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成就。陈樵与当时杨维桢所倡导的"铁崖体"诗相呼应,成为铁崖诗派的中坚力量。杨维桢对陈樵的乐府诗给与高度评价,邓绍基的《元代文学史》更将陈樵列为元代浙东诗派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樵 乐府诗 内容 风格 铁崖体 浙东诗派
下载PDF
梅尧臣的民俗诗歌类型及意蕴
11
作者 吴宗平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12,共4页
北宋民俗诗歌的创作题材、方法、内容源于前朝,但又有自己的创新。梅尧臣的民俗诗歌主要反映了北宋的节日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和农业生产民俗。他把民风民俗的内容融入咏物诗、唱和诗、悼亡诗、咏怀诗、送别诗、山水纪游诗等诗歌... 北宋民俗诗歌的创作题材、方法、内容源于前朝,但又有自己的创新。梅尧臣的民俗诗歌主要反映了北宋的节日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和农业生产民俗。他把民风民俗的内容融入咏物诗、唱和诗、悼亡诗、咏怀诗、送别诗、山水纪游诗等诗歌题材中,发展并丰富了这些诗歌的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民俗诗歌 类型 意蕴
下载PDF
诗歌民刊与网络诗歌的“崛起”——诗歌传播方式变化之于新世纪诗歌的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士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454-457,共4页
新世纪之初,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中国新诗在传播方式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诗歌民间刊物和网络诗歌悄然"崛起",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为诗歌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且对于诗歌的精神面貌、思想质... 新世纪之初,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中国新诗在传播方式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诗歌民间刊物和网络诗歌悄然"崛起",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为诗歌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且对于诗歌的精神面貌、思想质地、艺术品质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推动和加速了诗歌艺术的变化与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革命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民刊 网络诗歌 新世纪诗歌 诗歌传播方式
下载PDF
宋孝武帝与大明诗坛“尚谣俗”
13
作者 刁丽丽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大明诗坛“尚谣俗”的新趋向与宋孝武帝的多方面推动关系密切。孝武帝通过政治威力将俗乐置于朝堂,并亲自创制谣辞以示范时人,终使谣俗地位大大提高,以至大明中“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孝武帝及大明诗人的民歌拟作体式轻巧,艺术风格既... 大明诗坛“尚谣俗”的新趋向与宋孝武帝的多方面推动关系密切。孝武帝通过政治威力将俗乐置于朝堂,并亲自创制谣辞以示范时人,终使谣俗地位大大提高,以至大明中“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孝武帝及大明诗人的民歌拟作体式轻巧,艺术风格既真朴又兼具文人气息,格调明朗健康。这些拟作在大明诗坛的集中出现为新的诗乐结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促使生活化、趣味性诗歌观念初步确立,这使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孝武帝 大明诗坛 尚谣俗 民歌拟作
原文传递
从民间出版到独立出版——以近年民间诗歌传播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思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面对风起云涌的诗歌民刊,我们应该思考"民间出版"与"独立出版"现象,因为这或许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这也是为民刊寻找合法性的最后依据。杨克版《中国新诗年鉴》和民间出版人潘洗尘等个案透视出民间出版在传统的体制... 面对风起云涌的诗歌民刊,我们应该思考"民间出版"与"独立出版"现象,因为这或许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这也是为民刊寻找合法性的最后依据。杨克版《中国新诗年鉴》和民间出版人潘洗尘等个案透视出民间出版在传统的体制化出版与现代独立出版之间的文化境遇,同时也预示了真正意义的独立出版已经绽放萌芽。而汉语诗歌资料馆、不是出版基金(The Atypical)、黑哨诗歌出版计划、坏蛋出版计划等层出不穷的民间印行机构,则已经形成了崛起的"独立出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诗刊 民间出版人 独立出版
下载PDF
德意志民族诗学重塑与诗人功能——歌德叙事谣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懿玲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3期44-56,共13页
18世纪后半叶,德意志文学界掀起一阵回溯古代日耳曼传统的浪潮,以期焕发德意志文学的新生。歌德在该时期的叙事谣曲创作多次采用德意志本土民间传说作为文学素材,回溯古代日耳曼民族的神话形象,以凝聚德意志民族身份认同,传达新时代民... 18世纪后半叶,德意志文学界掀起一阵回溯古代日耳曼传统的浪潮,以期焕发德意志文学的新生。歌德在该时期的叙事谣曲创作多次采用德意志本土民间传说作为文学素材,回溯古代日耳曼民族的神话形象,以凝聚德意志民族身份认同,传达新时代民族精神。歌德一方面赋予逐渐没落的日耳曼神话形象新的生命,以诗的形式展现个人宗教观念;另一方面强调诗人作为沟通传说与童话、人性与神性,以及市民与道德的连接媒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叙事谣曲 德意志民族诗学 诗人功能
原文传递
乐府题解与四本的关系
16
作者 王辉斌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
乐府题解是"题解类批评"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乐府诗批评方式。与乐府题解始终相伴而行的是"四本"。"四本"是指存在于旧题乐府(古乐府)中的"本事""本题""本文""本... 乐府题解是"题解类批评"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乐府诗批评方式。与乐府题解始终相伴而行的是"四本"。"四本"是指存在于旧题乐府(古乐府)中的"本事""本题""本文""本义",前三者均是为"本义"服务的,"本事"则为弄清楚一首乐府诗题旨的关键所在,故而,大凡从事"题解类批评"者,都在探讨"本事"上下功夫。但从总的方面言,"四本"是各有其功能而又各具特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题乐府 乐府题解 四本特点
下载PDF
浅析越语歌谣中的六八体歌谣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彩琼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6期77-80,共4页
六八诗体是越语歌谣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诗体,它独特的押韵规律所表现的语言特色使歌谣更易于吟 唱和记忆,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六八诗体歌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理想愿望,是越 南民间文学艺术的一大... 六八诗体是越语歌谣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诗体,它独特的押韵规律所表现的语言特色使歌谣更易于吟 唱和记忆,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六八诗体歌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理想愿望,是越 南民间文学艺术的一大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语歌谣 六八体歌谣 押韵规律 文化内涵 诗体 语言特色 越南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吴越农事民俗对苏轼诗歌的影响
18
作者 杨潇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用诗歌记录地域民俗的重要诗人,他曾多次在吴越地区做官,深受吴越民俗文化的浸染。苏轼反映吴越农事民俗的诗歌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题材,而且成为其批判时政的载体。吴越民俗文化对苏轼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 苏轼是北宋时期用诗歌记录地域民俗的重要诗人,他曾多次在吴越地区做官,深受吴越民俗文化的浸染。苏轼反映吴越农事民俗的诗歌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题材,而且成为其批判时政的载体。吴越民俗文化对苏轼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刚柔并济的诗歌风格的形成与民歌体的诗歌创作的出现。苏轼之所以接受吴越民俗文化,是因为受重风俗与儒家仁政爱民思想以及“以俗为雅”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吴越 农事民俗诗 创作 影响
下载PDF
北京现代歌谣押韵的定量分析——以一七、梭波和中东辙为例
19
作者 崔叶子 王韫佳 《中国语音学报》 2018年第1期8-18,共11页
十三辙是近现代北京话韵文的一种押韵分部方法,本文基于现代北京民间歌谣,考察其中的一七、梭波、中东辙是否与押韵实践相符。使用辙离合指数计算两个韵母的押韵倾向,以确定押韵实践中的韵辙划分。使用韵离合指数计算同韵辙内韵母押韵... 十三辙是近现代北京话韵文的一种押韵分部方法,本文基于现代北京民间歌谣,考察其中的一七、梭波、中东辙是否与押韵实践相符。使用辙离合指数计算两个韵母的押韵倾向,以确定押韵实践中的韵辙划分。使用韵离合指数计算同韵辙内韵母押韵的亲疏关系,以确定一个韵辙是否有分为更多小辙的倾向。结果表明,在押韵实践中,韵母e和uo的关系、韵母eng、ing、ueng/ong、iong的关系基本符合梭波和中东辙的划分,且不存在进一步分组的倾向;一七辙中的i[i]、ü、-i[?,?]则倾向于分为两个韵辙,即两个舌面高、前元音合辙,而两个舌尖元音合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韵 十三辙 北京歌谣 辙离合指数 韵离合指数
原文传递
《贵州竹枝词集》补遗
20
作者 管新福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4期125-130,共6页
2019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的《贵州竹枝词集》,是目前为止收录贵州竹枝词最为全面的文献,但亦有诸多漏收之作。近来笔者从晚近地方志和报刊文献史料中检得四位作者以贵州为描写对象的竹枝词四十六首,可进一步补充《贵州竹枝词集... 2019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的《贵州竹枝词集》,是目前为止收录贵州竹枝词最为全面的文献,但亦有诸多漏收之作。近来笔者从晚近地方志和报刊文献史料中检得四位作者以贵州为描写对象的竹枝词四十六首,可进一步补充《贵州竹枝词集》的收目,以资竹枝词研究时的文献考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竹枝词集》 白泥竹枝词 贵阳杂诗 黔苗竹枝词 黔中竹枝词 补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