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民间歌谣看徽州商业生活习俗 |
何根海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海南羊山地区“黎话”珍稀文献《俗语民谣》的学术价值及语言特色 |
符雪喜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3
|
《聊斋俚曲集》方俗词语选释 |
李登桥
|
《铜仁学院学报》
|
2008 |
2
|
|
4
|
《粤风续九》近百年研究成果概述 |
邓青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9 |
0 |
|
5
|
民间歌诗与齐梁文论 |
翟景运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8 |
0 |
|
6
|
20世纪60年代之前延边朝鲜族民间歌谣文化意义的理解 |
杨祖欣
|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7
|
五句子歌谣在县域流布的当代文本记录——《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述评 |
王作栋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8
|
《聊斋俚曲集》点校献疑 |
丁治民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3
|
|
9
|
文化交响合鸣曲——中国民间歌谣形式及繁荣原因寻绎 |
王丹
王卉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0
|
大调曲《李豁子离婚》的艺术魅力 |
吴金宝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1 |
1
|
|
11
|
论越地民间歌谣的语言风格 |
王敏红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2
|
杨慎《廿一史弹词》版本源流及其蜀中传播——兼论是书作于云南 |
赵永康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3
|
徽州民间歌谣的保护与创新 |
汪恭艳
程音娟
|
《黄山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传统民谣中“父位”角色缺失及原因——基于鲁西南传统民谣的研究 |
刘艳梅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5
|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长沙民间歌谣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及其策略 |
张卫民
曾虹
刘贺佳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6
|
|
16
|
《荀子·成相》篇名新探 |
邹朝斌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7
|
宋代民谣传播与社会政治变革 |
田志光
孙朋朋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8
|
解读歌谣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
朱晓燕
宋兰安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9
|
论侗族民间叙事歌的社会记忆——以《珠郎娘美》为中心 |
梁宏信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4 |
1
|
|
20
|
托于歌谣以喻意 藉于传唱以教化 论说唱文学之祖——荀子《成相篇》 |
黎传绪
|
《南昌高专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