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斑马鱼毒/代同步进程法分析巴戟天配伍淫羊藿减毒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凌洁 王茉 +6 位作者 陈颖 宋捷 孙娥 石子琪 封亮 贾晓斌 韦英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3,共10页
基于体内转化的毒性研究至关重要,但难以实时动态观察,本文提出斑马鱼毒/代(毒性/代谢)同步进程法,并用于揭示淫羊藿中毒及其配伍巴戟天后的减毒作用。将受精后1天(1 dpf)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淫羊藿水煎液(YYH)、淫羊藿黄酮组... 基于体内转化的毒性研究至关重要,但难以实时动态观察,本文提出斑马鱼毒/代(毒性/代谢)同步进程法,并用于揭示淫羊藿中毒及其配伍巴戟天后的减毒作用。将受精后1天(1 dpf)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淫羊藿水煎液(YYH)、淫羊藿黄酮组分(YTF)、代表黄酮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及分别配伍巴戟天水煎液(BJT)的供试液中,同时设置空白溶媒(0.4%DMSO)对照组,观察记录给药后1~5天(2~6 dpf)的鱼中毒和死亡情况,显微镜观察3 dpf斑马幼鱼形态,用SPSS16.0计算不同供试液在2~6 dpf的鱼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分别选取各样品的一个相对安全浓度,每天同步取药液分析淫羊藿代表黄酮成分动态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淫羊藿中主要黄酮成分朝藿定A/B/C和淫羊藿苷经斑马鱼作用后动态转化为以箭藿苷C和宝藿苷I为主的代谢物,其中宝藿苷I主要来自朝藿定A/B和淫羊藿苷,原形和代谢物均不会致鱼中毒;而箭藿苷C主要来自朝藿定C,箭藿苷C的动态增加与YYH、YTF及朝藿定C的毒性产生密切相关;配伍BJT后,淫羊藿主要黄酮成分(如朝藿定C)代谢速度减慢,伴随产生的毒性也减缓。斑马鱼毒/代同步进程法揭示淫羊藿中朝藿定C代谢转化为箭藿苷C后增加毒性,是淫羊藿潜在致毒关键黄酮成分,巴戟天通过减缓朝藿定C代谢速度而减毒。研究为中药毒性物质发现及配伍减毒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淫羊藿 巴戟天 毒性 代谢
原文传递
淫羊藿(箭叶淫羊藿)与其同属混淆品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燕明 康帅 +3 位作者 李君瑶 马双成 王淑红 郑玉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0-1988,共9页
目的:研究建立淫羊藿(箭叶淫羊藿)与其同属混淆品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深入产区调研,收集准确基原的植物标本和样品,整理基原鉴定特征及商品现状,综合应用体式荧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等技术对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目的:研究建立淫羊藿(箭叶淫羊藿)与其同属混淆品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深入产区调研,收集准确基原的植物标本和样品,整理基原鉴定特征及商品现状,综合应用体式荧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等技术对淫羊藿(箭叶淫羊藿)与其混淆品进行了鉴别比较。结果:箭叶淫羊藿来源药材与其混淆品在叶片下表面非腺毛及突起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与箭叶淫羊藿显微特征接近的粗毛淫羊藿,在体式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也可实现有效区分。结论:本文研究归纳了淫羊藿(箭叶淫羊藿)与其同属混淆品较为专属且实用的鉴别特征,从而为临床用药、市场监督、日常检验、标准起草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同属混淆品 生药学 性状 多重显微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