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亚东 张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4例3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施行3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8眼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 ...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4例3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施行3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8眼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 d视力≥0.8者12眼,0.4~0.6者22眼,视力≤0.3者4眼,术后2周视力≥0.8者15眼,0.4~0.6者21眼,视力≤0.3者2眼.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切口手术,具有许多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术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小瞳孔白内障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小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55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视力4.6±0.3,与术前的4.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55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视力4.6±0.3,与术前的4.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7,P<0.05)。术后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位置基本居中,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主要并发症:3眼术中出现前房出血;5眼前囊破裂并延及后囊,少量玻璃体残留瞳孔区;6眼术中表现为典型的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9眼术后前房反应较重(++~+++),其中7眼为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ASS),2例为葡萄膜炎复发,均经激素局部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8眼术后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瞳孔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余涛 阴正勤 +1 位作者 李灿 杨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 目的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程均使用前房维持器。患者平均年龄为(7.62±2.02)岁(5~11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5±0.24,患儿平均眼压为(13.14±0.33)mmHg(1kPa=7.5mmHg),其中10眼有角膜瘢痕。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56±5.73)个月。结果术后早期原发病为眼内炎者有5眼出现低眼压,平均为(6.02±1.34)mmHg,一般在术后7d恢复正常眼压。末次随访时,尚未出现缝线暴露、人工晶状体脱位与偏斜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9±0.2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05者2眼,0.05~0.3者5眼,≥0.3者9眼。结论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矫正儿童单侧无晶状体眼的较好方法,但如何预防和处理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以及对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评价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玻璃体切割 眼内炎 折叠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 低眼压 前房维持器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姜皓 廖奇志 +1 位作者 郁丽娟 刘存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5例(25只眼)因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5例(25只眼)因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25只眼均一次悬吊成功。术中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术后发生眼内出血,经药物治疗后于15d内吸收。术后第1天的裸眼视力0.3—0.8者占72.00%,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0.3—0.8者分别占80.00%,92.00%和96.00%。术后3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t=1.8912,P〉0.05)。结论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同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折叠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
原文传递
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黄瑶 陆晓丹 张平 《实用防盲技术》 2013年第4期170-171,184,共3页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周视力。结果术后1周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88.78%及66.96%。结论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视力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近期(1周)效果与超声乳化近期(1周)效果相近,在缺少设备、缺少投入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微小切口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眼外伤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姜皓 刘鹏飞 +5 位作者 于迎娟 侯长军 李峰 张军 张怀强 廖奇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矫正视力〉0.1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2例(32只眼),因复杂性眼外...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矫正视力〉0.1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2例(32只眼),因复杂性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2±0.5)个月。结果32只眼一次悬吊成功。术中前房维持正常,眼压稳定,无驱逐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发生。术后2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23只眼的裸眼视力为0.1~0.8,占71.88%(23/32),术后1周、3、6个月裸眼视力0.1-0.8者分别为27只眼(84.38%,27,32),30只眼(93.75%,30/32)和31只眼(96.88%,31/3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0,P〉0.05)。结论硅油取出联合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因眼外伤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屈光矫正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术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眼外伤
原文传递
人工晶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洋 韩宏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4745-4750,共6页
背景: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材料人工晶体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有所不同,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材料是研究的关键。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材料的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方法:按人工晶体的硬度和植入后不同位置将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各种人工晶... 背景: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材料人工晶体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有所不同,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材料是研究的关键。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材料的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方法:按人工晶体的硬度和植入后不同位置将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各种人工晶体的优缺点,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目前常用的人工晶体生物材料的特征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是硬性材料的首选,但不能耐受高温高压消毒。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具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似的光学和生物学特性,属于软性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并发症较少。后囊膜混浊是最重要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与人工晶体的材料和设计有关,人工晶体在囊袋的稳定性也是生物相容性的体现指标。在人工晶体材料的设计和选择上应充分的考虑材料的特性、生物相容性、植入后视功能等方面性能。保证人工晶体植入后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白内障患者获得视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人工晶体 生物相容性 丙烯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硅胶 水凝胶 折叠式人工晶体 囊膜混浊
下载PDF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景美 徐冰 刘金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硅油充填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 目的探讨硅油充填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眼前数指者2眼,0.02-0.1者5眼,〉0.1-0.2者11眼,≥0.3者8眼。1眼因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手术硅油充填后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硅油残留等。结论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提高视力,减少手术次数,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倩 高永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2例(共45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2例(共45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折叠型人工晶体 高度近视白内障
下载PDF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子君 李景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75-476,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平均9)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数指/眼前者3眼,0.02~0.1者10眼,>0.1~0.2者12眼,≥0.3者7眼。所有患者均无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硅油残留等。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皓 刘华 +2 位作者 解鹏亮 廖奇志 郁丽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改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21例(21只眼)因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 目的探讨利用改良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21例(21只眼)因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应用改良方法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4±0.5)个月。结果21只眼一次悬吊成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1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15只眼的裸眼视力为0.3~0.8,占71.43%(15/21),术后1周、3、6个月裸眼视力0.3~0.8者分别为17只眼(80.95%,17/21),19只眼(90.48%,19/21)和20只眼(95.24%,20/21)。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9,P=0.2936)。同一术者改良前、后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所用平均时间分别为(90.5600±7.2404)min和(69.6190±3.9934)min,手术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8166,P〈0.01)。结论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改良方法使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折叠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 改良手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割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正培 李甦雁 +1 位作者 季苏娟 刘海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例(9只眼)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行玻璃体切割和晶状体切割或晶状体超声粉碎取出术,同时行I期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例(9只眼)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行玻璃体切割和晶状体切割或晶状体超声粉碎取出术,同时行I期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其中2例联合小梁切除与丝裂霉素应用。术后随访3~42月(平均12个月)。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发生视网膜损伤,随访期间眼压均正常、无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束时裸眼视力0.2~0.4者5只眼;0.5者3只眼;1.0者1只眼;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期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安全有效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缝襻术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残余囊膜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皓 于迎娟 +3 位作者 董如娇 刘华 廖奇志 郁丽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的复杂性眼外伤Ⅱ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因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并残余部分晶状体囊膜的32只眼,于术后3-...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的复杂性眼外伤Ⅱ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因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并残余部分晶状体囊膜的32只眼,于术后3-6个月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2.5)个月。结果32只眼均顺利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最后一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7412,P〉0.05)。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囊膜残余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改善视力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残余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折叠型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小切口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芳 祁华 +1 位作者 沈枫 张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行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用RAYNER(570C)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小切口两点固定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患...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行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用RAYNER(570C)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小切口两点固定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5眼(46%),0.3~0.5者4眼(36%),2眼(18%)为0.2。术后1,3,6mo视力均达到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治疗无囊膜无晶状体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悬吊术 小切口 无晶状体眼
下载PDF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云峰 何伟 +3 位作者 雷琼 徐玲 吴宪巍 聂素珍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 :评价 3 .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演变情况。方法 :对 5 9例 6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 3 .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 ,分别于术后 3d、1周、1个月及 3个月行角膜... 目的 :评价 3 .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演变情况。方法 :对 5 9例 6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 3 .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 ,分别于术后 3d、1周、1个月及 3个月行角膜曲率和自动验光仪检测 ,应用Jaffe/Clayman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 结果 :术后不同时期平均散光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1个月后趋于稳定 ,平均SIA度数术后 1周与术后 3d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 1个月与术后 1周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 3个月与术后 1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度数小、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折叠人工晶体 角膜散光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西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晶体及折叠式晶体的患者87例和93例。对两组患者术后7d、14d以及1个月时的视...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晶体及折叠式晶体的患者87例和93例。对两组患者术后7d、14d以及1个月时的视力进行统计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7d和1个月时的角膜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7d、14d、1个月时视力>0.8者分别占11.83%、18.28%以及19.35%,均明显优于A组3.45%、5.575%和1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分别为(1.20±0.18)D和(0.95±0.21)D,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散光为(0.98±0.29)D,仍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角膜散光为(0.75±0.33)D,与术前相比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折叠晶体的应用有利于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如经济状况允许,建议患者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人工晶体 折叠晶体
下载PDF
小切口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涛 杨秀梅 梁晓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46-2148,共3页
目的:探讨2.4mm小切口改良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的的疗效。方法:选择由外伤、先天、手术等原因造成晶状体后囊破损或悬韧带离断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37例37眼,制作角膜缘垂直的“钱包样冶... 目的:探讨2.4mm小切口改良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的的疗效。方法:选择由外伤、先天、手术等原因造成晶状体后囊破损或悬韧带离断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37例37眼,制作角膜缘垂直的“钱包样冶板层巩膜瓣,采用博士伦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利用瑞士产VE2200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经过透明角膜缘内2.4mm小切口,由双针各带有环形10/0的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睫状沟,埋藏式结扎缝线于板层巩膜瓣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居中,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mo视力逸0.8者3眼(8%);〉0.4-臆0.6者18眼(49%);臆0.4者16眼(43%)。术前、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73±1.22、1.62±1.3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除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角膜水肿外,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固定线结暴露。结论:2.4mm微创小切口行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手术切口小、晶状体悬吊稳固、居中性好、视力恢复满意、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小。固定线结扎方法具有线结埋藏无暴露并同时关闭巩膜瓣切口的特点,操作步骤简捷、手术并发症少、实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固定术 小切口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升 王引侠 +2 位作者 陈小瑾 王敏 张娟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350-1351,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分切口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原位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分切口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原位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0.5者26眼(60%),0.1~0.5者17眼(40%)。4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wk平均眼压15.4±3.8mmHg,较术前眼压降低10~30mmHg,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2眼(98%)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分切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同时提高患者的视力,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 折叠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无晶状体硅油眼硅油取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仕先 孙丹宇 黄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硅油眼硅油取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无晶状体硅油眼行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0只眼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26只眼行非折叠...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硅油眼硅油取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无晶状体硅油眼行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0只眼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26只眼行非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分别对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观察,所有术眼切口完全闭合,未发现晶状体移位,术后出血及眼压升高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无晶状体硅油眼硅油取出与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临床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折叠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摘除和低或负度数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震 喻晓兵 +2 位作者 卢光 夏群 高岩 《伤残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例(50眼)均采用表麻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眼轴长平均29.64mm.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 目的:探讨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例(50眼)均采用表麻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眼轴长平均29.64mm.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度及角膜内皮计数,随访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前BCVA低于0.3的37只患眼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SLO)的微视力软件,检查微视力,评估术后潜在视力.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7只眼,均行氩激光周边变性区光凝.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4月.BCVA由术前0.20±0.19,术后提高到0.61±0.24,其中≥0.5的由术前4只眼(8%)增加到34只眼(68%)。手术前后平均散光度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1).手术后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有5只眼发生后发障,均行YAG激光治疗.角膜内皮计数术后平均损失207个/mm2±96个/mm2.且SLO作为术后潜在视力预测手段拥有很高的准确度(94.6%).结论: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是少数屈光矫正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较好的术后BCVA.但是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手术操作及采取术前积极的预防性治疗是开展此项技术的根本和关键,且需进行长期的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人工晶体 高度近视 视力 术后 超声乳化摘除 手术前后 角膜内皮 少数 根本 情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