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76
1
作者 王仲略 周刚 沈慧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17-1819,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危险因素,并对比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列为萎缩组,选取同期9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列为非萎缩组,对... 目的探讨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危险因素,并对比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列为萎缩组,选取同期9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列为非萎缩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将萎缩组5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进行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年龄、胆汁反流、胃癌家族史、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家族胃癌史、胆汁反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以叶酸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危险因素 叶酸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叶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
作者 杨玉柱 王储炎 焦必宁 《农产品加工(下)》 2006年第5期31-35,39,共6页
叶酸的开发与应用是当今世界强化食品研究与开发的新热点。介绍了叶酸的结构、特性、制备及其检测方法。重点讲述了叶酸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和需要量,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综述了叶酸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叶酸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的原理及进展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全霞 崔亚娟 +2 位作者 赵寅菲 姜菲菲 李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38-344,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微生物法的分析步骤,重点阐述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烟酸、泛酸、生物素、VB6、叶酸和VB12的方法原理、目前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以期为微生物法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法 水溶性维生素 烟酸 泛酸 生物素 叶酸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4
4
作者 陈旭梅 朱琪玥 +5 位作者 张伟 李雪 郝以辉 李幼辉 吕路线 宋学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90-993,共4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同期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60名,采用电化...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同期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60名,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测定受试者血清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入组时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患者入组时的认知功能.结果 患者组血清叶酸水平[(4.1 ±1.9) ng/ml]低于对照组[(7.5±1.9)ng/ml] (P <0.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组[(27 ±9)μmol/L]高于对照组[(18±6)μmol/L] (P =0.006);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叶酸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r=-0.38,P=0.002),患者组血清叶酸水平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r=-0.25,P<0.05),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连线测验分呈正相关(r=0.28),与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分、简易视觉记忆测验分、Stroop色词测验分和持续操作测验评分呈负相关(r=-0.38,r=-0.33,r=-0.30,r=-0.30,均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叶酸与宫颈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金桃 马晓晨 +2 位作者 程玉英 丁玲 周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膳食叶酸、血清叶酸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叶酸和人乳头瘤病毒(HPV)16在宫颈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癌新发病例和11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年龄、籍贯、居住地匹配... 目的探讨膳食叶酸、血清叶酸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叶酸和人乳头瘤病毒(HPV)16在宫颈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癌新发病例和11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年龄、籍贯、居住地匹配,在收集宫颈癌相关因素的同时,采用食物频数问卷(FFQ)调查膳食叶酸摄入情况,利用特异PCR检测HPV16 DNA,血清叶酸采用RIA定量测定。结果官颈癌组HPV16感染率(61.26%)显著高于对照组(28.83%),调整OR 值4.95(95%CI:2.49-9.83);病例组膳食叶酸摄入量(5.00μg/kcal±0.41 μg/kcal)和血清叶酸水平 (1.79 ng/ml±1.42 ng/ml)均低于对照组(5.14μg/kcal±0.35μg/kcal,2.59 ng/ml±2.8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随着血清叶酸水平的降低,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X2=17.37,P=0.000);血清叶酸水平较低同时伴有HPV16感染患宫颈癌的危险明显高于两者单独作用之和,交互作用检验有统计学意义(G=5.56,P=0.02)。结论叶酸缺乏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立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叶酸片进行...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叶酸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叶酸、维生素B1 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素(ET-1)各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而言,应用依那普利片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压,降低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炎性反应,若联合使用一定剂量的叶酸,临床疗效更佳,可将其作为H型高血压患者目前治疗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依那普利 叶酸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与妇科肿瘤关系 被引量:32
7
作者 许吉 徐惠民 +2 位作者 王毓明 皇甫照 李明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浆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与妇科肿瘤病人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 77名妇科肿瘤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时应用 96孔板微生物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清叶酸水平 ,其中子宫恶性肿瘤 18,卵巢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浆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与妇科肿瘤病人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 77名妇科肿瘤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时应用 96孔板微生物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清叶酸水平 ,其中子宫恶性肿瘤 18,卵巢恶性肿瘤 11例 ,子宫良性肿瘤 2 6例 ,卵巢良性肿瘤 14例 ,子宫内膜及宫颈癌前病变 8例。并同时测定 2 0名正常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卵巢和子宫的恶性与良性肿瘤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其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对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有一定帮助 ,若与其他测定方法联合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妇科肿瘤
下载PDF
叶酸与肿瘤 被引量:16
8
作者 缪小平 林东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8-671,共4页
叶酸是水果和蔬菜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甲基供体参与细胞内的甲基化反应和脱氧核糖核酸的从头合成。叶酸缺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联,这可能是因为叶酸缺乏影响DNA合成、修复和正常甲基化。叶酸在细胞内需要代谢转... 叶酸是水果和蔬菜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甲基供体参与细胞内的甲基化反应和脱氧核糖核酸的从头合成。叶酸缺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联,这可能是因为叶酸缺乏影响DNA合成、修复和正常甲基化。叶酸在细胞内需要代谢转化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是叶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MTHF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677C→T和1298A→C)使其编码的酶功能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叶酸的生物转化和功能。众多的研究表明,MTH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是一些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肿瘤 生物学功能 甲基化 单核苷酸多态 遗传易感性 MTHFR基因
下载PDF
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21
9
作者 柳时 徐喆 +1 位作者 罗智 项光亚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的壳聚糖纳米粒。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结果正交实验...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的壳聚糖纳米粒。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结果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比为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比大致为每个壳聚糖分子上偶联3个叶酸分子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316 nm,表面电位为(24.85±1.14)mV,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壳聚糖 纳米粒
下载PDF
不同针刺留针时间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丽萍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曾友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中医辨证属于髓海不足证的VCIN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头皮针留针30min)35例,治疗B组(头皮针留针1h)34例,治疗C组(头皮针留针10...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中医辨证属于髓海不足证的VCIN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头皮针留针30min)35例,治疗B组(头皮针留针1h)34例,治疗C组(头皮针留针10h)35例。均在针刺的基础上口服吡拉西坦片,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治疗8周,并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评测3组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MOCA评分,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含量。结果:认知功能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C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C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叶酸含量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C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刺能提高VCIND患者MOCA评分,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降低VCIN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提高叶酸含量。头皮针长时间久留针效果尤为明显。针刺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含量而起到治疗VCIND患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针刺疗法 留针时间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原文传递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秀梅 张卫群 +6 位作者 陈波 何玲 阿力木太 哈那提 李锋 杨磊 秦江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37-938,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蔬菜水果摄入量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92例食管癌患者和184名正常对照。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 目的探讨代谢叶酸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蔬菜水果摄入量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92例食管癌患者和184名正常对照。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结果在正常对照中,MTHFR677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7%,24.5%,4.7%,而在食管癌组中分别为52.2%,43.5%,4.3%(χ2=10.492,P=0.005)。等位基因T携带者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为C基因型的1.709倍(95%CI=1.115~2.167)。多因素分析发现,携带677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为C/C基因型的7.216倍(95%CI=1.552~33.554);偶尔、经常食用蔬菜水果(叶酸摄入量)均为食管癌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61(95%CI=0.263~2.202),0.245(95%CI=0.070~0.850)。交互作用提示,食用蔬菜水果可降低携带677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结论基因-环境因素(叶酸摄入)的交互作用分析提示,叶酸缺乏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基因多态性 叶酸 哈萨克族 食管癌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卜星彭 鹿育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及Hcy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及Hcy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心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组,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做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心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心梗组、脑梗组Hcy、叶酸、维生素B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叶酸(rs=-0.379)、维生素B12(rs=-0.350)呈负相关(P<0.01)。Hcy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OR=1.253,95%CI:1.138~1.380)、急性脑梗死(OR=1.317,95%CI:1.182~1.467)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β脑梗组0.275vs心梗组0.22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华 蒲传强 +1 位作者 殷宗健 丛玉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ICVD患者(ICVD组)、4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光法测定血清Hcy,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免...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ICVD患者(ICVD组)、4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光法测定血清Hcy,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免疫比浊法测定Fg,同时常规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ICVD组血清Hcy和血浆F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 05),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 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胆固醇、高Fg和高Hcy对ICVD的发生有显著作用。结论 高Hcy血症和高Fg血症分别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克义 李保华 +1 位作者 冷建杭 汪子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itB12)等指标,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相比。结果:①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itB12)等指标,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相比。结果:①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ol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HCY水平增高组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5.909(95%置信区间为2.74~12.74)。③与脑梗死有关的因素分别为HCY、Fol、VitB12、TG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HCY、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SBP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④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Fol、Vit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血浆
原文传递
食品中叶酸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博伦 顾丰颖 +4 位作者 刘子毅 张帆 刘昊 杨婷婷 王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4-300,共7页
叶酸作为一类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在人体代谢循环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叶酸,只能从食品中摄取,叶酸缺乏症是全世界范围公认的保健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每日叶酸推荐摄入量。天然食品中叶酸含量普遍较低,一些... 叶酸作为一类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在人体代谢循环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叶酸,只能从食品中摄取,叶酸缺乏症是全世界范围公认的保健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每日叶酸推荐摄入量。天然食品中叶酸含量普遍较低,一些国家进而在谷物制品、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人工合成叶酸;天然强化叶酸的特殊膳食、保健食品也越来越多。因此食品中叶酸含量的准确测定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叶酸提取关键环节与常见的分析检测方法,比较了微生物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优劣势,期望为建立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叶酸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叶酸衍生物 提取 测定 食品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 被引量:18
16
作者 肖路延 王萌 +2 位作者 朱明炜 唐志毅 李金明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方法以三联吡啶钌作标记物,包被叶酸结合蛋白,待测标本中的叶酸与标记叶酸竞争性结合包被好的叶酸结合蛋白,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即可测定出血清中叶酸的含量,并将此法测得的结... 目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方法以三联吡啶钌作标记物,包被叶酸结合蛋白,待测标本中的叶酸与标记叶酸竞争性结合包被好的叶酸结合蛋白,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即可测定出血清中叶酸的含量,并将此法测得的结果与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1.21~38.80nmol/L,批內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和2.4%,回收率为102%。本实验室血清叶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为6.2~37.6nmol/L。本法测得的血清叶酸结果与放射免疫法结果比较相关性良好(r=0.97),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有关血清叶酸的常规检测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 被引量:19
17
作者 贾吴琳 丁玲 +4 位作者 任志英 吴婷婷 赵维敏 樊石磊 王金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 探讨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正常宫颈(NC)妇女、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为研... 目的 探讨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正常宫颈(NC)妇女、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生物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血清叶酸水平和p16蛋白的表达量。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方法,对HPV阴性的宫颈癌细胞C33A和HPV1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Caski进行不同浓度叶酸干预,检测两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血清叶酸含量分别为(5.96±3.93) ng/ml、(5.08±3.43) ng/ml、(3.92±2.59) ng/ml、(3.18±2.71) ng/ml,p1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32、1.33±0.52、1.91±0.77、2.09±0.7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血清叶酸含量逐渐降低(趋势检验 χ2=32.71,P〈0.001),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趋势检验 χ2=56.06,P〈0.001)。在CINⅠ、CINⅡ/Ⅲ、SCC组中血清叶酸缺乏与p16蛋白高表达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C33A:r=0.928,P=0.003;Caski:r=0.962,P=0.001)和凋亡率(C33A:r=0.984,P〈0.001;Caski:r=0.986,P〈0.001)均上升,p16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C33A:r=-0.817,P=0.025;Caski:r=-0.871,P=0.011),且p16蛋白表达量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C33A:r=-0.935,P=0.002;Caski:r=-0.963,P=0.001)和凋亡率(C33A:r=-0.844,P=0.017;Caski:r=-0.898,P=0.006)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叶酸缺乏与p16蛋白高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两者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补充叶酸可逆转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P16蛋白 宫颈癌变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毕胜 王德生 +4 位作者 张昱 吴江 盛雨辰 赵庆杰 潘尚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收治的 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并与 40名正常同龄对照组及 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收治的 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并与 40名正常同龄对照组及 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检测N5,N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 ,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 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组 ;MTHFR基因型有 3种 ,即纯合子 (T/T)型、杂合子 (T/C)型和纯合子 (C/C)型。 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VD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组 (P <0 .0 5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基因 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高Hcy血症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晓芳 安殿梅 +2 位作者 袁笑 孟冬娅 郑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5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脑梗塞组的血清Hcy水平...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脑梗塞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与之相反,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1=-0.80,r2=-0.83)。结论高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存在负反馈的调节机制可能正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血管病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干预治疗探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萍华 孙金监 +2 位作者 朱立菁 黄坚 赵忠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Fa)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2例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Fa)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2例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急性脑梗死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1),予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脑梗死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