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42
1
作者 孙彧 马振峰 +2 位作者 牛涛 付如友 胡俊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1)雾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根据1971~201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和霾日数资料,分析了我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REOF(旋转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对雾日数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1)雾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2)在季节变化上:秋、冬季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3)雾日数和霾日数年代际变化明显,雾日数在20世纪70至90年代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霾日数自2001年以来急剧增长。(4)雾日数可以共可分为10个区,其中华北区、川渝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区是雾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霾日数 时空分布 分区
下载PDF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4
2
作者 程建刚 解明恩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6,共8页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幅度略大于全球,弱于北半球和全国变化。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随气候变暖,香格里拉地区降雪日数呈下降趋势,西双版纳地区雾日明显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大雨频率变化不大,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云南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事件有增强增多趋势,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2005年春夏连旱和2006年春旱是云南近50年和2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云南 全球变暖 干旱 雪日 雾日
下载PDF
华南霾日和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75
3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1 位作者 何健 潘蔚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利用华南192个测站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计算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霾日、雾日的时空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为多霾区,海南为极... 利用华南192个测站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计算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霾日、雾日的时空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为多霾区,海南为极少霾区;华南有三个多雾区,分别位于海南中西部地区,两广的西北部地区。两广雾日呈由内陆向沿海递减的趋势。华南平均年霾日以5.8天/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全国平均(3.19天/10年)。华南年霾日长期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以及广西中部和东北部增加最明显,增加中心在深圳(38.8天/10年)。华南平均年雾日以0.8天/10年的速率明显减少。但华南站点雾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广东东部和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边缘地区以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雾日减少明显,减少最大在海南保亭(—16.8天/10年),增加最大在海南白沙(20.7天/10年)。华南年霾日在1989年发生增加的突变,雾日在1995年发生减少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日 雾日 MANN-KENDALL检验 华南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上海雾和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43
4
作者 靳利梅 史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38-143,共6页
利用上海11个气象站点近50年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上海雾、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1—2007年期间上海市区雾日数显著减少,远郊雾日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较多,在21世纪最初7年最少。上... 利用上海11个气象站点近50年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上海雾、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1—2007年期间上海市区雾日数显著减少,远郊雾日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较多,在21世纪最初7年最少。上海市区和远郊霾日数在1954—2007年期间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增加主要发生在1980年以后,在2001—2003年期间霾日数较多。上海雾和霾日数以冬季最多,夏季最少。1960—2007年期间,上海雾日数除在崇明和青浦增加外,在其它区县都减少;霾日数在所有区县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在市区增加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雾日数 霾日数 气候特征
下载PDF
福建近44年雾日趋势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5
作者 吴滨 施能 李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应用1961—2004年福建省50个气象站逐月大雾及浓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全省大雾日数及浓雾日数的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年、季雾日数分布均表现为中部及三明西部的多雾区,沿海及... 应用1961—2004年福建省50个气象站逐月大雾及浓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全省大雾日数及浓雾日数的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年、季雾日数分布均表现为中部及三明西部的多雾区,沿海及南部地区的少雾区,而多雾区中浓雾所占的比率达30%以上;全省年、季大雾日数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仅在龙岩西部呈增加趋势,而浓雾的减少趋势不如大雾;年、季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季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转为明显偏少期,之前则为明显的偏多期。文中还重点分析了6个代表站大雾与浓雾的趋势与月际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指出,年雾日数与年平均气温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相对湿度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趋势变化 福建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日照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晓梅 田惠平 刘卫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年第5期38-40,共3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日照变化相关的≥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等实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日照呈减...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日照变化相关的≥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等实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日照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比较显著,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在1976年发生了突变,之后年日照时数逐渐减少。日照时数和≥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具有很好相关性,说明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受降水日数、雾日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趋势 突变 ≥0.1mm降水日数 雾日数
下载PDF
江苏省雾的集中程度及其气候趋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坤 魏鸣 +1 位作者 许遐祯 项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2-638,共7页
引入雾的集中期和集中度的方法,对江苏省59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7雾的发生频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近47 a来江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统计结果。研究表明,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明显地分辨江苏省雾的时空分布非均匀特性。江苏... 引入雾的集中期和集中度的方法,对江苏省59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7雾的发生频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近47 a来江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统计结果。研究表明,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明显地分辨江苏省雾的时空分布非均匀特性。江苏省雾集中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集中期在47 a中出现较大波动。采用EOF方法分别对雾日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的距平值进行分析,其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同相位;其中雾日数的第一时间系数在1980s前后出现峰值,集中度和集中期距平值的第一时间系数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总体趋势。通过气候趋势系数的计算表明苏北地区除4站点外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的集中度 雾的集中期 雾日数 气候趋势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晶 宋清海 +2 位作者 张一平 邓云 武传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58-8765,共8页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WS100天气现象仪获取两种森林类型的能见度数据。基于2014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能见度数据,对两种森林类型雾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WS100天气现象仪获取两种森林类型的能见度数据。基于2014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能见度数据,对两种森林类型雾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为196 d,占全年的53.7%,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雾日数为100 d,占全年的27.4%,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几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数的两倍;(2)热带雨林雨季和干季各占28.06%和71.94%,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季和干季各占72%和28%;(3)热带雨林一日内雾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0.5 h,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生成和消散时间不定,一日内雾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4 h,但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两种森林类型全年雾日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地处过渡带上的两种多雾森林生态系统雾特征,可为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频率 雾日数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茶树生长季内云雾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勇 古书鸿 +1 位作者 易俊莲 左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139-146,共8页
为合理利用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提高茶树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茶产业,促进贵州茶叶快速持续发展,笔者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茶树生长季内农业气候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和云雾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这一科学事实,利用贵州省1... 为合理利用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提高茶树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茶产业,促进贵州茶叶快速持续发展,笔者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茶树生长季内农业气候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和云雾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这一科学事实,利用贵州省1961—2010年81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不同茶季(春、夏、秋)内云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春茶季总云量与雾日数百分比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夏茶季总云量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秋茶季总云量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夏茶季总云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春茶季和秋茶季,三者的地区间差异均较小;1961—2010年,春、夏、秋茶季总云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幅最大的是秋茶季(-1.1%/10 a),其次分别为夏茶季(-0.5%/10 a)和春茶季(-0.17%/10 a)。秋茶季雾日数百分比最大,其次分别为春茶季和夏茶季,三者的地区间差异均较大;1961—2010年,春、夏和秋茶季雾日数百分比均呈增加趋势,三者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1%/10 a、6.9%/10 a和7.2%/10 a。研究区域茶树生长季内总云量的减少和雾日数的增加,将对贵州省茶树的品种选择、结构调整、茶叶产量和品质等产生相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气候变化 总云量 雾日数
下载PDF
1971-2015年无棣县日照时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青文 路淑文 +2 位作者 刘树棣 王明涛 付华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0期3845-3848,3858,共5页
根据无棣国家一般气象站1971-2015年近45年的日照数据资料,利用线性拟合、相关系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日照时数变化与雾日数、相对湿度、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棣县年日照... 根据无棣国家一般气象站1971-2015年近45年的日照数据资料,利用线性拟合、相关系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日照时数变化与雾日数、相对湿度、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棣县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2.528 h/年。自2001年开始,年日照时数低于近30年平均值。(2)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年变化规律一致。其中,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日照时数最少,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最显著。(3)日照时数的各月数值呈减少趋势,9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4)年日照时数的突变时间为2000年。(5)总云量、雾日数与年日照时数、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相关性较强。而相对湿度、低云量的相关性较弱。(6)无棣县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建筑增多、热岛效应增强、汽车、化工厂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大气气溶胶增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雾日数 变化特征
下载PDF
1961—2014年辽宁地区雾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婉莹 孙秀博 +3 位作者 李岚 吴侃 秦美欧 李晓岚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77-84,共8页
利用1961—2014年辽宁地区53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对辽宁地区雾日数的空间分布和趋势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REOF法对辽宁地区雾日进行了分区,并对不同分区雾日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域雾日多时间尺度的变化... 利用1961—2014年辽宁地区53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对辽宁地区雾日数的空间分布和趋势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REOF法对辽宁地区雾日进行了分区,并对不同分区雾日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域雾日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 a辽宁地区年平均雾日数由西向东呈少—多—少—多的带状分布。辽宁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可分为辽西—中部型、辽东山区型、辽南—中部型、辽西型、辽南沿海型和辽北型6个分区,其中辽南沿海区、辽西—中部区与辽北区年平均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辽东山区和辽南—中部区年平均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辽西区年平均雾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分区年际及年代际平均雾日数的变化明显不同,对辽西—中部区、辽东山区、辽南—中部区、辽西区和辽南沿海区年平均雾日数贡献最大的为年代际变化,对辽北区年平均雾日数贡献最大的为年际变化。目前,年际变化对辽西—中部区和辽南—中部区年平均雾日数的贡献处于减少的阶段,对辽东山区、辽西区、辽南沿海区和辽北区年平均雾日数的贡献处于增加的阶段;年代际变化对辽西—中部区、辽东山区和辽西区年平均雾日数的贡献处于减少的阶段,对辽南中部区、辽南沿海区和辽北区年平均雾日数的贡献处于增加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REOF 分区 小波分析
下载PDF
江西省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华 柳艳香 章开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利用1960—2012年江西省89个气象站逐日雾的观测资料以及高速交通气象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江西省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雾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江西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分布特点总体... 利用1960—2012年江西省89个气象站逐日雾的观测资料以及高速交通气象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江西省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雾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江西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分布特点总体是高海拔地区或山区雾日数多,丘陵平原湖泊地区雾日数少。雾日数最多的季节为冬季,其次为秋季和春季;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雾日数明显偏多,21世纪以来雾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雾日数的年际变化受地形的影响较大,高海拔地区或山区雾日数变化比丘陵平原湖泊地区的要大,属于雾日数异常敏感区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表现为丘陵、平原、湖泊等地区的雾日数偏少,高海拔地区或山区的雾日数偏多,80年代以后则呈相反的分布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时空分布 海拔 地形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海英 史正涛 童绍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07-1919,共13页
采用Man-Kendell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16年间西双版纳地区雾、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以认识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地区的雾主要发... 采用Man-Kendell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16年间西双版纳地区雾、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以认识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地区的雾主要发生在旱季期间的清晨,年雾日数和年雾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与区域降水不显著减少的趋势一致,与气温显著升高的趋势相反。西双版纳地区年降水量突变时间不显著,年雾日数和年雾时长的突变时间早于年均温突变时间,说明雾对西双版纳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较气温和降水更敏感,是指示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西双版纳地区气温、降水和雾事件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年均温、年降水量对年雾时长的影响低于年雾时长对二者的影响,年雾日数相对更容易受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年雾日数、年雾时长对年降水量的影响小于二者对年均温的影响,气温相对更容易受到雾事件的影响。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不利于雾的形成,可能是西双版纳地区年雾日数和年雾时长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雾日数 雾时长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2050年前中国雾日变化趋势的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赫男 罗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5期266-270,共5页
利用1971—2005年中国591个气象台站的雾日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35a来中国各区域年雾日数与这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提供的模式数据资料,针对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对21世纪上半叶... 利用1971—2005年中国591个气象台站的雾日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35a来中国各区域年雾日数与这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提供的模式数据资料,针对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对21世纪上半叶各区域年平均雾日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对划分的9个雾区的年雾日数的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来进行预估;未来50a中国大部分地区雾日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在A1B,A2和B1情景下,雾日减少的平均幅度分别为16.2%,13.4%和12.9%。未来50a中国雾日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显示:3种情景下未来中国大部分雾区雾日数都将减少,个别地区雾日数有增加趋势,其中A1B情景下雾日减少区的减少趋势最明显,而B1情景下雾日增加区的增加趋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 回归分析 预估 排放情景 趋势分析 气候模式
下载PDF
1960—2021年黑龙江省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
15
作者 于璐 杨帆 +1 位作者 李明玥 李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5期89-93,共5页
基于1960—2021年黑龙江省雾天气月统计资料,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工具,统计分析黑龙江省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21年黑龙江省平均雾日为15.6 d/年。(2)雾年代际变化特征呈现为20世纪60~70年代增加,70年代至21世... 基于1960—2021年黑龙江省雾天气月统计资料,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工具,统计分析黑龙江省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21年黑龙江省平均雾日为15.6 d/年。(2)雾年代际变化特征呈现为20世纪60~70年代增加,7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逐年代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有增加趋势,2020年以后上升幅度明显。近62年来,雾日增长率最大的地方为牡丹江绥芬河,达8.1 d/10年。(3)从空间分布角度来看,黑龙江省雾天气基本呈现西南、东北少,西北、东南多的特征。(4)黑龙江省雾天气出现频率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其中以6—9月最多,3—4月最少。(5)雾和相对湿度的增减趋势是一致的,当相对湿度增加1%时,雾日数增加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雾日数 时空插值
下载PDF
1961—2014年济南市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轶 刘树峰 尹承美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7期98-101,共4页
为了提高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961—2014年济南... 为了提高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961—2014年济南雾日数年际变化和四季变化均呈变少的趋势,济南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362 d/10 a;年平均雾日数为16天;年最少雾日数5天,分别出现在1969年、2008年和2010年;最多雾日数39天,出现在1964年;显著偏少年数为1年,偏少年数为5年,正常年数为41年,偏多年数为2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秋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0.444 d/10 a,在雾日数四季变化中最为明显;济南雾日数冬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0.211 d/10 a,在雾日数四季变化中最为缓慢。济南春季平均雾日数为1.5天,冬季平均雾日数为6.5天;在四季平均雾日数中,春季是最少的季节,冬季是最多的季节。济南春季雾日数正常年数为50年,是异常年份最少的季节;济南秋季雾日数正常年数为34年,是异常年份最多的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日数 年际变化 四季变化 变化趋势
下载PDF
田阳雾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绍宁 周冬梅 +1 位作者 黄晓文 黄肖寒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2期45-47,62,共4页
为做好雾的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对田阳1961--2017年雾日的年、季际雾日的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进行分析,找出当地雾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田阳县57a的年、季雾日气候倾向率大部分低于平均值,但变化较小,为提高雾天气预报服务质量提供... 为做好雾的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对田阳1961--2017年雾日的年、季际雾日的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进行分析,找出当地雾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田阳县57a的年、季雾日气候倾向率大部分低于平均值,但变化较小,为提高雾天气预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阳 雾日 气候特征 预报分析
下载PDF
地面辐合线与华北平原雾空间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帆 曾建刚 +1 位作者 秦保国 李宗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使用京津冀2000-2011年10月-翌年2月地面气象站雾的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风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太行山附近地面定常辐合线位置与华北平原雾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10月-翌年2月华北平原年平均雾日多发区对应定常地面辐合线的位... 使用京津冀2000-2011年10月-翌年2月地面气象站雾的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风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太行山附近地面定常辐合线位置与华北平原雾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10月-翌年2月华北平原年平均雾日多发区对应定常地面辐合线的位置。以2013年1月21-22日华北平原雾为例,辐合线附近的能见度相对较低,即辐合线附近雾的浓度较强。为加强对雾天气的成因认识,提高雾天气的预报能力,在科学规划雾天气监测网时应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及定常辐合线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合线 雾日 华北平原 分布特征
下载PDF
1981—2011年大连市旅顺口区大雾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洪祥 周丽丽 +2 位作者 孙悦城 张悦 李永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8期196-197,共2页
利用1981—2011年大连市旅顺口区国家基准站的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旅顺口区近31年大雾日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旅顺口区年大雾日数呈波浪形分布,年际差异明显;四季中夏季大雾日数最... 利用1981—2011年大连市旅顺口区国家基准站的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旅顺口区近31年大雾日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旅顺口区年大雾日数呈波浪形分布,年际差异明显;四季中夏季大雾日数最多,秋季和冬季最少;月大雾日数呈抛物线分布,春季、夏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多,大雾日数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6月和7月,7月最高,大雾日数占整个7月天数的1/3。秋季、冬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少,平均每月大雾日数≤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日数 分布特征 辽宁大连 旅顺口区 1981—2011年
下载PDF
宁夏雾日和霾日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智 陈玉华 周红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714-719,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 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