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白菡 张琳 +4 位作者 何丽霞 冯国和 石理兰 窦晓光 赵桂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695-1700,共6页
目的:通过HB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对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对人滋养层细胞系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HBV感染血清与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共同孵育8-48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 目的:通过HB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对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对人滋养层细胞系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HBV感染血清与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共同孵育8-48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被感染的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TUNEL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对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影响;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血清共同孵育(8,24,48h)后,滋养层细胞可以出现HBsAg和HBcAg的阳性表达,24 h时HBsAg阳性细胞数量最多(8h:18.0%±3.67%;24h:30.6%±2.88%;48 h:24.8%±4.21%);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被感染的滋养层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TUNEL结果显示,与HBV感染血清共同孵育可导致滋养层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24h:18.6%±3.05%;48h:26.8%±2.86%:P<0.01).结论: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可能是HBV通过胎盘屏障的途径之一;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产生凋亡,这可能是胎盘屏障阻止HBV宫内感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系JEG-3 细胞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官内传播
下载PDF
血红蛋白和肝素对FQ-PCR检测HBV DNA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泽洪 黄胜起 陈振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235-12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和肝素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影响。方法采用沉淀煮沸裂解法提取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或肝素的血浆标本中的HBVDNA,应用FQ-PCR方法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血浆标本中血...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和肝素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影响。方法采用沉淀煮沸裂解法提取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或肝素的血浆标本中的HBVDNA,应用FQ-PCR方法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血浆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37g/L或肝素浓度<62.5U/ml时,对HBVDNA的定量结果无明显影响,但当肝素浓度达到125U/ml以上时,PCR反应明显受到抑制。结论对轻微的溶血和使用常规浓度肝素抗凝的血浆标本,可采用沉淀煮沸裂解法提取HBVDNA进行FQ-PCR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肝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下载PDF
玉郎伞多糖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及保护肝细胞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左巧云 陶丽群 +2 位作者 罗秀 葛文漪 黄仁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玉郎伞多糖(YLSP)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对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作用及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强阳性麻鸭随机分为YLSP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3TC,0.05 g·... 目的:观察玉郎伞多糖(YLSP)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对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作用及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强阳性麻鸭随机分为YLSP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3TC,0.05 g·kg-1)组和模型组,以上各组每日上午灌胃给药l次,连续14 d。于用药前(T0)、用药7 d(T7)和14 d(T14)及停药后3 d(P3)取静脉血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上清液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和e抗原(DHBeAg)的滴度;在停药3 d后,取肝脏匀浆,检测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YLSP高、中剂量治疗组给药7 d(T7)和14 d(T14)即能明显抑制DHBV-DNA复制及血清DHBsAg,DHBeAg的滴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3 d(P3),YLSP高剂量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血清DHBV-DNA水平及血清DHBsAg,DHBeAg的滴度均无反跳现象(P<0.05或P<0.01);在停药3d后,肝匀浆液中SOD,GSH-Px活性以及MDA,GSH的含量,YLSP高、中剂量组仍能显示出持续有效,没有出现反跳现象(P<0.05或P<0.01)。结论:YLSP具有有效抑制DHBV-DNA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郎伞多糖 鸭乙型肝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六月青皂苷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及保护肝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华 林兴 +2 位作者 黄权芳 张士军 黄仁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186,共4页
目的:观察六月青皂苷(the saponins of Liuyueqing,TLYQ)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virus,DHBV)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TLYQ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拉米夫定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 目的:观察六月青皂苷(the saponins of Liuyueqing,TLYQ)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virus,DHBV)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TLYQ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拉米夫定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后7 d,14 d及停药后7 d,取静脉血,检测DH-BV-DNA拷贝量和ALT/AST变化情况。结果:TLYQ大剂量组给药后d 7,d 14即能明显抑制DHBV-DNA,停药后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在用药后d 14,停药后d 7,ALT/AST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LYQ具有有效抑制DHBV-DNA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青皂苷 鸭乙型肝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对N0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维香 费绍华 +3 位作者 祝蕾 伍建 丁君 陶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N0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5例行根治术的N0期大肠癌患者的453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结果45例N0期大肠癌病人的453枚... 目的探讨N0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5例行根治术的N0期大肠癌患者的453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结果45例N0期大肠癌病人的453枚淋巴结中,有20例(44.4%)共46枚(10.2%)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无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χ2=5.445,P<0.05)。20例微转移患者与25例无微转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9.6和21.4月。20例微转移患者中7例发生复发转移,5例死亡;而无微转移25例中仅1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χ2=7.305,P<0.05)。有微转移组和无微转移组的生存率分别是75.0%(15/20)和96.0%(24/2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P<0.05)。结论CK20mRNA的FQ-PCR是检测N0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特异的方法,可对精确临床分期、判断患者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微转移 角蛋白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胎盘HBV-DNA定量检测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乔云波 于爱莲 +3 位作者 邹威中 程凤凤 孙晓荣 刘丹茹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HBV-DNA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及作为胎盘传染性和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采用FQ-PCR(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44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的 HBV-DNA含量,并分别检测同一孕妇分娩前的外周血及... 目的探讨胎盘HBV-DNA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及作为胎盘传染性和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采用FQ-PCR(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44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的 HBV-DNA含量,并分别检测同一孕妇分娩前的外周血及脐血的HBV-DNA含量,比较其测定值范围及相互关系。结果 344例孕妇按乙肝标志物组合,分为三组,分别检测分娩前外周血HBV-DNA、胎盘HBV-DNA及脐血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HbsAg携带组90例,22.2%(20/90)、33.3%(30/90)和5.6%(5/90);(2)大三阳组134例,70.9%(95/134)、85.8%(115/134)和11.9%(16/134);(3)小三阳组120例,20.8%(25/120)、20.8%(25/ 120)和3.3%(4/120)。孕妇乙肝标志物阳性以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最高,胎盘组织HBV-DNA含量与母血HBV-DNA含量有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外周血HBV-DNA阳性孕妇更易发生胎盘感染。宫内感染的程度可随胎盘组织HBV-DNA含量增加而程度加重。胎盘HBV-DNA含量可作为一个宫内感染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乙肝病毒 感染 FQ—PCR(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乙肝病毒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