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六月雪体外抗HBV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霞芳 张士军 +1 位作者 黄春喜 黄仁彬 《内科》 2007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CLYX)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在最大无毒浓度(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4天和8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CLYX)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在最大无毒浓度(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4天和8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无毒浓度的复方六月雪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V 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的分泌。结论CLYX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六月雪 HepG2.2.15细胞培养 荧光定量pcr 抗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颖 魏军 王菊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 用FQ-PCR法检测128份怀疑HCV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ALT和抗-HCV。结果 128份样本中HCV-...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 用FQ-PCR法检测128份怀疑HCV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ALT和抗-HCV。结果 128份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3.9%(69/128);抗-HCV阳性率为62.5%(80/128);ALT异常率为51.0%(65/128)。HCV平均载量为8.52×105 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 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抗HCV与抗-HBs不同,不是中和抗体,(2)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3)抗-HCV滴度与HCV-RNA浓度之间呈正相关性r=0.952, 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4)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5)是评价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一HCV)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Q-pc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下载PDF
ETA基因作为荧光定量PCR靶基因设计TaqMan探针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性龙 张经纬 +4 位作者 龚俊 潘艳萍 余以刚 杨晓泉 吴晖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1-585,共5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致病菌,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各种弊端。本研究对该细菌的ETA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加以分析,选取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建立FQ-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检...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致病菌,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各种弊端。本研究对该细菌的ETA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加以分析,选取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建立FQ-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检测PA的方法。通过对梯度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样品进行FQ-PCR检测和对多种细菌的DNA进行扩增,来检测其灵敏度和验证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比现有的检测方法,以ETA基因为靶基因,基于TaqMan探针的快速FQ-PCR检测技术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特异性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检测
下载PDF
16S rDNA用作荧光定量PCR靶基因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9
4
作者 薛利军 王永智 +4 位作者 任浩 童一民 赵平 朱诗应 戚中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9-794,共6页
对20余种细菌16SrDNAs进行多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设计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特异性引物。提取PA基因组DNA,以特异性引物扩增16SrDNA靶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pMDT-Pfr... 对20余种细菌16SrDNAs进行多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设计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特异性引物。提取PA基因组DNA,以特异性引物扩增16SrDNA靶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pMDT-Pfr。将梯度稀释的pMDT-Pfr质粒作为模板,用于建立定量标准曲线。以SYBRGreenI荧光染料建立20μL反应体系,对不同浓度的PADNA样品进行FQ-PCR检测。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志贺菌、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的基因组DNA作阴性对照,验证FQ-PCR方法检测PA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设计的FQ-PCR引物的靶向序列,仅对PA16SrDNA有高度同源性;FQ-PCR方法检测PA,其灵敏度达3.6pg/μL的基因组DNA或(2.1×103±3.1×102)拷贝/μL的16SrDNA基因,并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从细菌DNA提取到FQ-PCR检测,可在2h左右完成PA鉴定。较传统的培养鉴定法而言,以16SrDNA作为FQ-PCR靶基因快速检测PA,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16S RDNA 荧光定量pcr 检测
下载PDF
淋巴细胞及血浆EB病毒DNA在EBV感染相关疾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喻晶 王琳 +3 位作者 卢丽华 吴夏枫 刘晓翌 张银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EB病毒DNA(EBV DNA)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112例疑似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患者的全血样本,其中鼻咽癌1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16例,淋巴瘤2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上呼吸道...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EB病毒DNA(EBV DNA)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112例疑似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患者的全血样本,其中鼻咽癌1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16例,淋巴瘤2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肝功能异常11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同一份样本淋巴细胞和血浆中EBV DNA的含量。结果检测112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EBV DNA,其总的阳性率分别为83.0%(93/112),27.7%(31/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χ~2=60.02,P<0.01);14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EBV DNA的阳性率及其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5,t=-1.04,均P>0.05);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及其含量均明显低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5.06,均P<0.05;t=3.94~10.45,均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非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EBV DNA可能优于检测血浆的EBV DNA;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EBV DNA无明显差异,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血浆 外周血淋巴细胞 EBV感染相关疾病
下载PDF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园园 肖性龙 +6 位作者 吴晖 余以刚 张经纬 程邦照 龚俊 杨晓泉 刘冬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7期731-734,共4页
为了对当前爆发流行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根据该类病毒在Nsp2基因1594-1680处缺失87个碱基的特点,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 为了对当前爆发流行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根据该类病毒在Nsp2基因1594-1680处缺失87个碱基的特点,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很好地区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和其它病毒,没有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检测病毒滴度达到1TCID50。用该法对38份疑似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60.5%,与常规PCR检测法符合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 荧光定量pcr 检测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应用于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丹 杨力芳 +2 位作者 钟梅 程钢 何蕴韶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准确地定量检测孕妇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数量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用FQ PCR和ELISA方法同时检测 30 0例孕妇及 5 9例新生儿血清标本。结果 :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与孕妇血清中HCMVDN...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准确地定量检测孕妇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数量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用FQ PCR和ELISA方法同时检测 30 0例孕妇及 5 9例新生儿血清标本。结果 :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与孕妇血清中HCMVDNA数量有关 ,发生宫内胎儿感染的孕妇 ,其HCMVDNA拷贝数达 10 6copies/ml以上。结论 :孕妇血清中HCMV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HCM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FQ PCR可以准确定量检测HCM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妊娠 fq-pcr
下载PDF
几种支气管冲洗液结核杆菌检测方法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肖海浩 汤春梅 +1 位作者 周强 张言斌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支气管冲洗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气镜检查的6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液涂片、培养、荧光定量PCR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的结果 ,了解对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68例... 目的探讨几种支气管冲洗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气镜检查的6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液涂片、培养、荧光定量PCR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的结果 ,了解对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68例患者中冲洗液涂片、培养、荧光定量PCR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9.4%、54.4%、33.8%和14.7%。结论支气管冲洗液涂片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对于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培养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在这几种检测方法中阳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冲洗液 荧光定量pcr 分枝杆菌噬菌体 菌阴肺结核
下载PDF
Egr-1基因与肿瘤腺癌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洪佳 于洪洋 +2 位作者 原浩 周宏 董广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8期5411-5414,共4页
目的:研究Egr-1基因在2种腺癌细胞A549和Hela放射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和宫颈腺癌Hela细胞,分别提取4 GyX射线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的总RNA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Egr-1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Egr-1基因在2种腺癌细胞A549和Hela放射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和宫颈腺癌Hela细胞,分别提取4 GyX射线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的总RNA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Egr-1表达水平;收获4 GyX射线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处理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对照射不同剂量的细胞继续培养10-14天,进行克隆形成计数,计算克隆形成率及存活分数。结果:FQ-PCR结果显示,放射后Egr-1基因表达水平在2种细胞中均明显升高且于放射后1 h达到峰值,A549细胞的峰值明显高于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549细胞凋亡明显高于Hela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A549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Hela细胞。结论:Egr-1基因在不同腺癌细胞表达水平不同并影响其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1基因 荧光定量pcr(fq-pcr) 腺癌 放射敏感性
原文传递
疑似先天梅毒新生儿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定量检测及随防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东平 沈全才 +5 位作者 秦琴 付敏 杨鹏 张荣 李湘辉 贾婕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445-1447,1451,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在疑似先天梅毒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60例疑似先天梅毒病例在出生后的1月内,行血浆FQ-PC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9S-IgM-TP-PA(只做一次)检测。在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在疑似先天梅毒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60例疑似先天梅毒病例在出生后的1月内,行血浆FQ-PC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9S-IgM-TP-PA(只做一次)检测。在3、6、9、12、15、18月龄时进行血浆TP DNA、血清学TRUST和TPPA随访,当TRUST和TPPA均阴性时,则终止随访。采用SPSS18.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疑似先天梅毒新生儿1月龄时,TRUST阳性的有51例,滴度均≤1:4;TPPA均阳性;19S IgM-TPPA均阴性。疑似先天梅毒新生儿中,阳性病例的TPDNA拷贝量在10^2~10^3copies/mL。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在1、3、6、9月龄时的总阴转率有明显差异(P〈0.05);在1、3月龄时FQ-PCR总转阴率最高,分别为75.00%、96.67%;6月龄时FQ-PCR和TRUST检测全部阴转;TPPA在1、3、6、9月龄总阴转率最低,12月龄全部阴转。结论 FQ-PCR定量检测血浆中TP DNA是一种敏感的方法,可应用于疑似先天梅毒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先天梅毒 新生儿 血浆 荧光定量pcr 阴转时间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血清ALT及乙肝病毒标志物与病毒含量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丽芬 宋国良 +1 位作者 郝明 于金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19-320,共2页
采用ELISA检测620例乙肝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采用FQ-PCR检测HBV-DNA。发现单凭HBeAg阳性或单凭HBV-DNA阳性来判断乙肝患者的传染性,将会漏掉10%左右具有传染性的乙肝患者。在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面,HBV-DNA检测比血清标志物检测更... 采用ELISA检测620例乙肝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采用FQ-PCR检测HBV-DNA。发现单凭HBeAg阳性或单凭HBV-DNA阳性来判断乙肝患者的传染性,将会漏掉10%左右具有传染性的乙肝患者。在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面,HBV-DNA检测比血清标志物检测更敏感而特异,而PCR方法可定量检测病毒DNA的浓度,真实反映HBV的感染和复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志物 病毒含量 荧光探针定量pcr(fq-pcr)
原文传递
母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学勤 杨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观察新生儿的感染情况。结果 502例产妇乳汁阳性率12.15%,血液阳性率15.7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6,P>0.05),而血液中平均拷贝对数值高于乳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6,P<0.05),且乳汁与血液HCMV-DNA拷贝数对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502例疑似HCM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检测共63例阳性,阳性率12.55%。母乳HCMV阳性组与母乳HCMV阴性组、母血HCMV阳性组和母血HCMV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阳性检测率均升高(x^2值分别为438.69、63.71、407.48,均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孕产妇血液与乳汁的病毒栽量存在相关性,乳汁携带病毒为婴幼儿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荧光定量pcr 乳汁 血液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原体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会 赵香依 +1 位作者 吴多荣 姚敏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2720-2722,共3页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脲原体(Uu)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海口人民市医院2013年3~5月妇产科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道标本共154例,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和液-固体培养法检测Uu,以液-固体培养法作为金...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脲原体(Uu)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海口人民市医院2013年3~5月妇产科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道标本共154例,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和液-固体培养法检测Uu,以液-固体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荧光定量PCR诊断试验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154例标本中,液-固体培养法即金标准检测阳性64例,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69例,两者同时阳性63例,同时阴性84例,荧光定量PCR检测Uu敏感性是98.44%(63/64),特异性是93.33%(84/90),假阳性率是6.67%(6/84),假阴性率是1.56%(1/64),阳性预测值是91.30%(63/69),阴性预测值是98.82%(84/85),总符合率是95.45%(147/154)。χ2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Kappa〉0.75,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好。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好、检测快速的优点,且与培养法一致性也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解脲脲原体 应用
下载PDF
三种家蝇酚氧化酶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永春 张东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13,16,共3页
目的进行不同品系家蝇酚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差异的分析研究。方法根据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家蝇抗性品系、敏感品系、现场采集品系家蝇体内酚氧化酶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酚氧化酶基因在抗性品系蝇体内... 目的进行不同品系家蝇酚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差异的分析研究。方法根据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家蝇抗性品系、敏感品系、现场采集品系家蝇体内酚氧化酶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酚氧化酶基因在抗性品系蝇体内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3.38倍,现场品系是敏感品系的6.24倍。结论家蝇酚氧化酶基因可作为新的抗性检测及治理基因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酚氧化酶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酚氧化酶基因在3种淡色库蚊体内表达量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鹏 谭文彬 +4 位作者 代玉华 刘丽娟 王海防 王怀位 公茂庆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淡色库蚊抗性品系、敏感品系、微山湖现场品系蚊体内酚氧化酶基因表达量。方法根据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品系淡色库蚊体内的酚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酚氧化酶在昆虫的正常发育过程... 目的分析淡色库蚊抗性品系、敏感品系、微山湖现场品系蚊体内酚氧化酶基因表达量。方法根据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品系淡色库蚊体内的酚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酚氧化酶在昆虫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酚氧化酶基因在抗性品系蚊体内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6.74倍,微山湖现场品系是敏感品系的4.19倍。结论淡色库蚊酚氧化酶基因可做为新的抗性检测及治理基因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溴氰菊酯 酚氧化酶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RNAi表达载体对avUC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仲明 张宏福 +3 位作者 董枫岚 王润平 刘燕 杨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对UCP基因的抑制作用。针对鸡解耦联蛋白(avianuncoupling protein,av UCP)基因,构建4种RNAi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称为A、B、C和D号载体)。再经过脂质体法转染成肌纤维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及... 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对UCP基因的抑制作用。针对鸡解耦联蛋白(avianuncoupling protein,av UCP)基因,构建4种RNAi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称为A、B、C和D号载体)。再经过脂质体法转染成肌纤维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av UC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的4种表达载体均抑制了av UCP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中转染C号载体的成肌纤维细胞av UCPmRNA表达相当于空白对照组的14.6%,蛋白抑制率达93.7%。RNAi表达载体可以有效的抑制avUCP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avUCP 表达载体 fq-pcr 成肌纤维
下载PDF
血清中HBV-DNA的两种定量PCR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 许叔祥 李永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测定的两种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方法检测了两种方法的灵敏度、批内批间可信度和特异性.结果PCR-ELISA法和FQ-PCR法...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测定的两种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方法检测了两种方法的灵敏度、批内批间可信度和特异性.结果PCR-ELISA法和FQ-PCR法在特异性和批内批间可信度方面相似.在85个HBV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血清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96%保持一致,HBV-DNA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4%和80%,其结果取对数后有一定线性关系(r=0.588 9).PCR-ELISA法的灵敏度比FQ-PCR法高出一个稀释度,PCR-ELISA的最小检测限7.6×103拷贝/ml,而FQ-PCR为2.1×104拷贝/ml.但FQ-PCR法的技术复杂性要简单得多,分析时间(2 h)比PCR-ELISA(8 h)要短得多.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每个实验室都应根据各自的需求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测定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LK4 mRNA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闻新棉 于晶 +1 位作者 胡成进 陈英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KLK4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的方法检测39例乳腺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组织中KLK4 mRNA的表达,以及mRNA表达量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及肿瘤的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KLK4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的方法检测39例乳腺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组织中KLK4 mRNA的表达,以及mRNA表达量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及肿瘤的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KLK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120±0.0044和0.0272±0.0067,两者差异显著(P<0.01);乳腺癌组织中KLK4的相对表达水平在ER(+)和ER(-)组分别为0.0269±0.0070和0.0276±0.0067;在PR(+)和PR(-)组分别为0.0270±0.0065和0.0275±0.0081;在CerbB-2(+)和CerbB-2(-)组分别为0.0270±0.0064和0.0301±0.0074;在肿瘤有、无转移组分别为0.0258±0.0061和0.0276±0.0066,各组间KLK4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KLK4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但在肿瘤是否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CerbB-2阳性和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KLK4 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FQ-PCR技术在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宏 闻良珍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数量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药热毒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68例HCMV-IgM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HCMV拷贝数进行检测,将其中57例DNA 阳性孕妇随机...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数量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药热毒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68例HCMV-IgM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HCMV拷贝数进行检测,将其中57例DNA 阳性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对其新生儿脐血以及中药热毒清治疗前后的HCMV拷贝数进行检测. 结果对照组28例中HCMV-DNA阳性孕妇血清HCMV-DNA拷贝数为0.085×104~5.4×108/ml,新生儿脐血DNA阳性9例,宫内传播率为32.1%(9/28),9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血清DNA拷贝数均大于1.86×105/ml;治疗组孕妇血清HCMV-DNA拷贝数0.068×104~4.2×108/ml,热毒清治疗后血清DNA拷贝数有显著下降(P<0.01),宫内传播率为10.3%(3/29),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孕妇血清中HCMV-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HCM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热毒清能显著降低血清HCMV-DNA拷贝数,降低宫内传播率.FQ-PCR可以准确检测血清HCMV的含量,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巨细胞病毒 妊娠 中药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及其与Pre-S1和HBeAg关系探讨
20
作者 管世鹤 方有兵 +2 位作者 黄争艳 陆应玉 刘华平 《安徽医学》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与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Pre-S1)和HBeAg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31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35份HBV-M全阴模式血清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与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Pre-S1)和HBeAg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31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35份HBV-M全阴模式血清进行HBVDNA及其标志物检测。结果在931例不同阳性模式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7%,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30.2%,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5.3%。在422例HBVDNA(+)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7.3%,HBeAg阳性检出率为44.1%。在281例Pre-S1(+)乙肝患者中,HBVDNA阳性符合率达86.1%,在Pre-S1(-)组HBVDNA阳性率仅为27.7%。结论HBVDNA检测是反映HBV复制最直接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re-S1抗原和HBeAg是反映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Pre-S1抗原甚至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HBV DNA HBV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