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50
1
作者 闫建平 温丹妮 +4 位作者 李尊芝 耿斌 蔡进功 梁强 言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3-1552,共10页
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增储生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但孔隙结构复杂使得储层及其有效性难以准确识别.笔者利用物性、压汞、核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Es4)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划分出了3种类型.核磁T2谱与毛管压力... 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增储生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但孔隙结构复杂使得储层及其有效性难以准确识别.笔者利用物性、压汞、核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Es4)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划分出了3种类型.核磁T2谱与毛管压力曲线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孔喉分布,但常规方法利用T2谱重构伪毛管压力曲线所得到的孔隙半径与压汞孔喉半径有较大误差,而岩石孔隙自由流体T2与压汞孔喉分布对应关系更好,以此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二者之间不同孔喉尺度对应的关系式(大尺度:线性;小尺度:分段幂函数),可在井筒剖面上通过识别孔隙结构类型,进而利用核磁共振测井(NML)定量反演孔径分布,省去了构建伪毛管曲线环节,为低渗透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提供了直接依据,也是测井用于定量反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信息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低渗透砂岩 压汞 自由流体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应力对流体及油气二次运移作用的几种模式 被引量:23
2
作者 童亨茂 李德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4-17,共4页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构造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储层(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在不同条件下应力对流体作用的几种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类型储层中流体压力变化、油气二...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构造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储层(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在不同条件下应力对流体作用的几种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类型储层中流体压力变化、油气二次运移及断层张开、封闭与地应力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储层中,应力对油气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结果。断层的开启与封闭,不仅与构造应力直接相关,而且与断层的走向、倾角、深度、两盘岩性及流体压力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流体压力 油气运移 孔隙型 裂缝性 储集层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岩石物理与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琨 周航宇 +2 位作者 赖杰 王坤杰 刘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随着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勘探开发重点从常规储层转向非常规储层,全面认识非常规储层岩石物性和微观结构对实施高效的建产、增产、稳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油气储集空间多样化、流体在岩石多孔介质中渗流作用机理复杂化等问题,传统... 随着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勘探开发重点从常规储层转向非常规储层,全面认识非常规储层岩石物性和微观结构对实施高效的建产、增产、稳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油气储集空间多样化、流体在岩石多孔介质中渗流作用机理复杂化等问题,传统岩石物性测试和岩石静态微观结构描述已经不能满足油气渗流、储层增产的研究需要。核磁共振技术(NMR)具备无损、无害的特点,通过共振信号直接反映岩石孔隙流体分布和间接反映岩石孔隙结构变化,在岩石物理测试、孔隙结构表征和孔隙流体识别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从方法基本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岩石物理学和孔隙结构表征领域的应用进展、归纳了应用中现存问题并展望了该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流体分布 岩石物理 孔隙结构 综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召地区盒8、山1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小洪 冯明友 +1 位作者 罗静兰 林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0-366,374,共8页
运用普通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冷热台均一温度、冰点温度测定,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乌审召地区盒8、山1段储层砂岩流体包裹体的形态、温度、盐度及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自生矿物形成条件及次生孔隙成因,识别出... 运用普通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冷热台均一温度、冰点温度测定,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乌审召地区盒8、山1段储层砂岩流体包裹体的形态、温度、盐度及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自生矿物形成条件及次生孔隙成因,识别出盐水包裹体、烃类包裹体以及CO2包裹体3种包裹体类型。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低温低盐度、高温高盐度两期流体充注过程,并伴有中一低成熟度、高成熟度两期明显的烃类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烃类进入储层的时间主要在中侏罗世末一早白垩世末。烃类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以及CO2是造成砂岩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后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次生孔隙 石盒子组 山西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压裂液损害机理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兵威 李雷 +3 位作者 何青 罗懿 张永春 李国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639-643,共5页
大牛地气田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自然产能低。在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不可避免地进入储层,造成储层损害从而影响压裂效果。文中针对工区低孔、低渗、低压、黏土矿物丰富、毛细管力高、局部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等特征,开展了压裂液室内... 大牛地气田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自然产能低。在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不可避免地进入储层,造成储层损害从而影响压裂效果。文中针对工区低孔、低渗、低压、黏土矿物丰富、毛细管力高、局部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等特征,开展了压裂液室内评价实验,深入分析了液相圈闭、固相侵入、黏土矿物运移、敏感性损害、压裂液与储层的配伍性等因素对储层损害的影响。实验表明:液相圈闭和固相损害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毛细管自吸、黏土矿物运移、碱敏和固相沉积等加剧了液相滞留和孔喉堵塞,减小了孔喉有效渗流,使得储层渗透率下降;储层物性越差,非均质性越强,液相滞留越严重,造成储层损害严重,返排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压裂液 孔隙结构 液相圈闭 固相损害
下载PDF
孔隙流体对岩体变形局部化的影响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1 位作者 丁秀丽 盛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首先叙述了孔隙流体对固体变形局部化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 ,并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模拟了孔隙压力对岩体变形局部化应变场 (剪切带 )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孔隙压力对变形局部化应变场有较大影响 ,随着孔隙压力的... 本文首先叙述了孔隙流体对固体变形局部化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 ,并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模拟了孔隙压力对岩体变形局部化应变场 (剪切带 )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孔隙压力对变形局部化应变场有较大影响 ,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剪切带趋于不明显 ,岩体试件倾向于发生拉伸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变形局部化 剪切带 孔隙压力 孔隙流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葛云龙 逯径铁 +3 位作者 廖保方 李列 张为民 石振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87,共4页
构造应力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是油气运移聚集机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大民屯凹陷是个勘探程度高的“小而肥”的凹陷。依据其翔实的勘探开发资料研究该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聚集的规律性关系,对其它小型盆地或坳陷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构造应力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是油气运移聚集机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大民屯凹陷是个勘探程度高的“小而肥”的凹陷。依据其翔实的勘探开发资料研究该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聚集的规律性关系,对其它小型盆地或坳陷的勘探有指导意义。应用SAP5软件模拟大民屯凹陷油气主要运移期的古构造应力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孔隙流体压力和石油势的分布,预测石油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聚集部位,其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石油总是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油势低势区是石油富集的区域。地应力变化影响孔隙压力和油势,因而对石油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在平行最大主应力(垂直最小主应力)的方向上储集层连通性最好,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小角度相交的先期主要断裂的方向也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图3表1参11(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油气运移 石油生成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惠威 薛宇泽 +3 位作者 白晓路 贾昱昕 王一飞 任大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规律研究相对薄弱。针对该问题利用常规镜下测试、恒速压汞、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实验、真实砂岩模型等资料,对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赋存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规律研究相对薄弱。针对该问题利用常规镜下测试、恒速压汞、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实验、真实砂岩模型等资料,对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赋存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喉道的大小、分布、非均质性与可动流体赋存空间关系密切,影响储层的渗流能力,而物性、面孔率参数并不能精确解释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高低。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对样品进行模拟分析,可将储层分为Ⅰ、Ⅱ、Ⅲ类,其驱油效率随渗透率下降而下降,驱替类型由均匀网状转变为尖峰指状。通过室内实验与矿场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知储层孔隙空间特征,以指导油田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 孔隙空间 砂岩模型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影响海相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伦举 关德范 +1 位作者 郭小文 马中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17,共9页
热解生烃实验是研究油气生成机理与定量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方法.烃源岩热解生烃模拟结果不仅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层孔隙水及压实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高压流体和高压釜(低压水蒸气)两种生烃热模... 热解生烃实验是研究油气生成机理与定量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方法.烃源岩热解生烃模拟结果不仅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层孔隙水及压实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高压流体和高压釜(低压水蒸气)两种生烃热模拟方法对低成熟海相二叠统大隆组(P2d)黑色泥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实验模拟.对比分析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地层孔隙热解实验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并极大地提高了干酪根的生油气潜力,显示了高压液态水、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地质因素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成熟生烃反应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高压液态水的近临界特性有关,近临界特性地层水的参与改变了干酪根热力生烃反应的物理化学行为.推断在实际地质温压(100-200℃,30-120MPa)条件下,烃源岩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水的近临界物理化学特性,因此高压流体生烃热模拟实验与实际地层情况更为接近,能更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热模拟 高压液态水 流体压力 孔隙空间 生烃潜力 石油地质 烃类.
原文传递
胜利油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文杰 谭茂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4-821,共8页
核磁共振测井以全新的原理,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信息和响应关系,能够对地层油气评价的基本问题,进行全新的解答.胜利油田自1996年开始使用核磁共振测井以来,至今已经积累10余年的测井应用经验.总结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以全新的原理,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信息和响应关系,能够对地层油气评价的基本问题,进行全新的解答.胜利油田自1996年开始使用核磁共振测井以来,至今已经积累10余年的测井应用经验.总结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应用,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研究应用阶段和完善深化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主要是以储层识别以及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岩石物理参数为主;在研究应用阶段主要是利用T2分布形态进行流体识别和孔隙结构研究;完善深化阶段则是提高解释评价精度,针对勘探开发中的评价难题深化地质应用.目前,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已成为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储层评价、参数计算、流体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单纯依靠常规测井难以进行流体识别的低电阻率/电阻率低差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砂砾岩体、复杂岩性等油气藏评价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回顾与展望 参数计算 流体识别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低煤阶煤储层可动流体及孔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司建 姚艳斌 +1 位作者 蔡益栋 刘永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0,65,共6页
为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低煤阶煤储层可动流体、束缚流体以及孔径分布特征,对准南6个矿区6个煤样进行了高速离心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准南低煤阶煤以吸附孔发育最优,其次为渗流孔和裂隙。建立束缚水状态的最佳离... 为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低煤阶煤储层可动流体、束缚流体以及孔径分布特征,对准南6个矿区6个煤样进行了高速离心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准南低煤阶煤以吸附孔发育最优,其次为渗流孔和裂隙。建立束缚水状态的最佳离心力为1.380 MPa;结合饱和水状态和束缚水状态的核磁共振T2谱,得到可动流体孔隙度为0.45%~1.89%,平均1.29%;束缚流体孔隙度为1.03%~7.45%,平均4.18%,可动流体孔隙度与渗透率呈幂指数关系(R2=0.935 8)。根据"离心–T2C法"得到准南低阶煤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在0.01~1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77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煤层气 可动流体 孔隙半径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through coal reservoir's fractal pore structure 被引量:15
12
作者 JIN Yi SONG HuiBo +2 位作者 HU Bin ZHU YiBo ZHENG JunL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19-1530,共12页
The influences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 in coal reservoir on coalbed methane(CBM) migr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coupling theoret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methods.Different types of fractals were generated base... The influences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 in coal reservoir on coalbed methane(CBM) migr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coupling theoret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methods.Different types of fractals we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thought of the standard Menger Sponge to model the 3D nonlinear coal pore structures.Then a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of fractal porous medium and its pore-siz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as derived using the parallel and serial modes and verified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Based on the coupled method,porosity(ф),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tructure(Db),pore size range(rmin,rmax) 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r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permeability(ф) of fractal porous mediu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① the channels connected by pores with the maximum size(rmax) dominate the permeability,approximating in the quadratic law;② the greater the ratio of r max and r min is,the higher is;③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 b and follows a negative power law model,and breaks into two segments at the position where Db ≌2.5.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a predicting model of fractal porous medium permeability was proposed,formulated as k=cfrnmax,where C and n(approximately equal to 2) are constants and f is an expression only containing parameters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In addition,the equivalence of the new proposed model for porous medium and the Kozeny-Carman model k=Crn was verified at Db =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through coal reservoir's fractal por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流体敏感性损害对页岩纳米孔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金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4,共7页
通过页岩流体敏感性损害试验和液氮吸附试验研究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流体矿化度和pH值变化时岩石渗透率和纳米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经流体损害后,速敏、盐敏和碱敏损害程度表现为中等偏强到强;页岩微孔和中孔分布并不... 通过页岩流体敏感性损害试验和液氮吸附试验研究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流体矿化度和pH值变化时岩石渗透率和纳米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经流体损害后,速敏、盐敏和碱敏损害程度表现为中等偏强到强;页岩微孔和中孔分布并不均匀连续,孔径为1 ~ 30 nm,以0.3和3.8nm分别为峰值的双峰分布;盐敏损害对岩石纳米孔的影响较小,碱敏损害使页岩孔喉直径减少13.20%,比表面积增加32.85%,同时产生大量1 nm孔隙,孔径分布由损害前的双峰状改变为三峰状分布;流体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及新矿相的生成是页岩产生盲端微孔和连通微孔阻塞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纳米孔隙 流体损害 孔隙结构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姬塬油田长6储层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淼 孙卫 +2 位作者 刘登科 王斌 张帆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64-68,72,共6页
为了评价姬塬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应用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对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探讨了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喉半径比大、分布范围宽、主流喉道半径小是导致低渗透储层物性差、孔隙... 为了评价姬塬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应用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对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探讨了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喉半径比大、分布范围宽、主流喉道半径小是导致低渗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可动流体含量低的关键因素,从而使低渗透储层表现出排驱压力高、小喉道发育、可动流体动用程度低等特点;可动流体的充注以及驱替受到孔喉特征与配置关系的影响,流体可动用程度低是致密砂岩储层开发效果较差的重要因素;储层的开发效果可以通过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地区 长6储层 低渗砂岩储层 可动流体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礁灰岩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侯连华 吴锡令 +2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大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0,73,共5页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测试渗透率刻度地震孔隙渗透率 ,得到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从而得到了既具有地震资料广泛分布特点又具有准确体现地下储层流体渗流特征的非单重介质渗透率地质模型。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证实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比孔隙渗透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 ,在油田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礁灰岩储层 流体 渗流特征 孔隙渗透率 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地质模型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微观地质因素:以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3 位作者 卢涛 李跃刚 张茜 周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9-1417,共9页
以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运用核磁共振、恒速压汞、铸体薄片、物性、X-衍射等实验资料,探讨了影响可动流体赋存差异的微观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低,T2谱分布均为左高峰右低峰的双峰态;黏土... 以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运用核磁共振、恒速压汞、铸体薄片、物性、X-衍射等实验资料,探讨了影响可动流体赋存差异的微观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低,T2谱分布均为左高峰右低峰的双峰态;黏土矿物的充填与孔隙类型是孔隙结构复杂的重要因素,孔隙结构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关键;面孔率、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的主要因素,有效孔隙体积、分选系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明显,储层物性、黏土矿物、有效喉道体积、孔隙半径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微观地质因素 可动流体 孔隙结构 物性 黏土矿物
下载PDF
压裂液处理对煤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康毅力 陈德飞 李相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煤层气压裂作业中必然发生压裂液与煤层的相互接触,煤岩微裂隙发育和毛管压力高等特点导致压裂液极易侵入煤层对煤岩孔隙结构造成严重损害,进而改变煤岩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选取宁武盆地9号煤和现场用压裂液,采用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S... 煤层气压裂作业中必然发生压裂液与煤层的相互接触,煤岩微裂隙发育和毛管压力高等特点导致压裂液极易侵入煤层对煤岩孔隙结构造成严重损害,进而改变煤岩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选取宁武盆地9号煤和现场用压裂液,采用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压裂液处理前后煤样孔隙结构,探求不同体系压裂液处理对煤岩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压裂液处理前后煤样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压裂液处理后煤样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形维数都将发生变化;压裂液体系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为瓜胶压裂液>活性水压裂液>清洁压裂液;压裂液处理后煤样比表面积与孔隙分形维数增量越大,其对甲烷气体吸附能力越强,煤岩孔隙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甲烷气体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液 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 等温吸附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在磨溪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丰 戴诗华 赵辉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磨溪气田嘉二段嘉二1和嘉二2亚段的常规测井和常规物性分析资料均解释为具有较好储集性的储层,但与试油结果不符。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表明,这2个亚段储层的孔隙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嘉二1亚段储层的孔径小、有效孔隙度低、束缚水饱和... 磨溪气田嘉二段嘉二1和嘉二2亚段的常规测井和常规物性分析资料均解释为具有较好储集性的储层,但与试油结果不符。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表明,这2个亚段储层的孔隙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嘉二1亚段储层的孔径小、有效孔隙度低、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嘉二2亚段的孔隙半径要明显大于嘉二1亚段,有效孔隙度较高,束缚水饱和度低。核磁共振分析结果与试油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可以利用岩心核磁共振资料评价磨溪嘉二段储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碳酸盐岩 T2谱 束缚流体 孔隙结构 孔隙半径 磨溪气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研究进展、地质意义及鄂尔多斯盆地实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熊鹰 谭秀成 +1 位作者 伍坤宇 王小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4-760,共17页
基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受孔隙尺寸控制的矿物沉淀和胶结非均质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内外有关多孔介质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的调研,对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1)地质环... 基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受孔隙尺寸控制的矿物沉淀和胶结非均质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内外有关多孔介质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的调研,对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1)地质环境中"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广泛存在,表现为储集层孔隙的胶结非均质性及其最终形成的"大孔充填而小孔保存"特征。现今研究主要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观察、流体-孔隙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矿物沉淀实验3个方面开展。(2)受孔隙尺寸控制的非均质沉淀特征可以利用与表面化学相关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解释,即微孔隙中更大的界面张力和矿物晶体曲率导致矿物的有效溶解度更高,因而更容易保持过饱和状态而不发生沉淀。(3)"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可使油气储集层发生微孔的选择性保存,在不同尺度孔隙共生的情况下,较大孔隙更倾向于被胶结充填而小孔则更易于被保存,不同的胶结模式对岩石整体渗透率的影响略有不同;该现象在地热储集层开发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中也值得重视。最后,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非均质胶结特征和孔隙分布,分析总结成岩流体性质、来源及胶结模式差异对孔隙结构演化和优质储集层分布的影响。"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的发现和重视对于理解流体-岩石复杂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和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尺寸 胶结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 过饱和流体 孔隙保存
下载PDF
MECHANISM FOR VISCOELASTIC POLYMER SOLUTION PERCOLATING THROUGH POROUS MEDIA 被引量:8
20
作者 ZHANG Li-juan YUE Xiang-a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241-248,共8页
The pore throat of porous media is modeled as a constricted channel or expanded channel. The flow of viscoelastic polymer solution in pore throat model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metho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dro... The pore throat of porous media is modeled as a constricted channel or expanded channel. The flow of viscoelastic polymer solution in pore throat model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metho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drop and flow rate is developed, viscoelasticity and throat size are found to be two main factors in high flow resistance. According to pore throat model, 2-D stochastic channel bundle is put forward to model porous media, which is composed of pore throat models in series - parallel connection with size and length accord to Hating Greenkorn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Percolation model of viscoelastic fluid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Darcy equation and pressure drop vs. flow rate relation in 2-D stochastic channel bundl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epage ability of viscoelastic polymer solu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viscoelasticity, injection rate, and heterogeneity as well as the decrease of mean pore size of porous media. The high pressure drop of viscoelastic fluid at the connection of pore to throat plays a great role in its anomalous high flow resistance through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flooding viscoelastic fluid flow resistance PERCOLATION pore thro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