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员严重飞行错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先荣 张扬 +2 位作者 赵霆 马晓莉 金占国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746-749,共4页
目的:规范严重飞行错觉的概念、诊断方法和鉴定原则。方法:总结25例飞行员的严重飞行错觉资料。结果:①倾斜错觉、前庭本体性错觉、Ⅱ型飞行错觉、生理心理性错觉所占比例较高。②在25例严重飞行错觉中,3例发生机毁人亡的A类飞行事故,1... 目的:规范严重飞行错觉的概念、诊断方法和鉴定原则。方法:总结25例飞行员的严重飞行错觉资料。结果:①倾斜错觉、前庭本体性错觉、Ⅱ型飞行错觉、生理心理性错觉所占比例较高。②在25例严重飞行错觉中,3例发生机毁人亡的A类飞行事故,13例飞行不合格做停飞处理,9例飞行合格恢复飞行。结论:严重飞行错觉是造成飞行员停飞和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作为今后判定、诊断和鉴定严重飞行错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飞行员 前庭疾病
原文传递
飞行错觉模拟器飞行仿真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聪 师国伟 +6 位作者 赵显亮 姚钦 杨明浩 熊端琴 王海霞 蒋科 贾宏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设计和实现专用飞行仿真系统,用于研制国产飞行错觉模拟器。方法根据飞行错觉模拟功能要求,分析提出了飞行仿真系统技术性能指标,采用动感模拟、飞行环境建模与仿真等方法,设计开发了由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视景显示、仪表仿真、声音... 目的设计和实现专用飞行仿真系统,用于研制国产飞行错觉模拟器。方法根据飞行错觉模拟功能要求,分析提出了飞行仿真系统技术性能指标,采用动感模拟、飞行环境建模与仿真等方法,设计开发了由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视景显示、仪表仿真、声音模拟、操纵、飞机性能仿真等6个子系统组成的飞行仿真系统,对飞行仿真和错觉模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运动模拟、系统时间延迟性能满足飞行错觉模拟要求,飞行员对飞行仿真和错觉模拟性能15项评价指标的主观评分中,80%达良好以上。结论设计实现的飞行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飞行仿真逼真度和飞行错觉模拟效果,可应用于飞行错觉模拟器研制和错觉模拟功能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模拟器 空间定向障碍 飞行仿真
下载PDF
基于空间定向感知模型的飞行错觉模拟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聪 郭大龙 +5 位作者 赵显亮 郑媛憬 李玉亮 苏芳 杨明浩 贾宏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1-47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人体空间定向感知模型,对飞行错觉模拟器错觉模拟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基于人体空间定向感觉整合理论,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开发了一个包含耳石器、半规管、视觉传递函数及视觉-前庭交互机制的人体空间定向感知模型... 目的建立一种人体空间定向感知模型,对飞行错觉模拟器错觉模拟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基于人体空间定向感觉整合理论,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开发了一个包含耳石器、半规管、视觉传递函数及视觉-前庭交互机制的人体空间定向感知模型。将飞行错觉模拟器在躯体重力错觉、速度错觉条件下的飞行参数输入人体空间定向感知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试验,预测人体对自身和飞机运动、姿态和垂直方向等的知觉状态。分析人体空间定向知觉与飞机实际运动状态发生差异的时机、知觉内容和数量关系,客观评价两种飞行错觉的模拟效果。结果躯体重力错觉模型评价试验结果显示,人体在沿x轴(矢状轴)直线加速飞行时产生21°仰角的错误知觉。速度错觉模型评价结果显示,飞机从陆地恒速平飞进入海上后,人体产生沿x轴方向线速度逐渐降低至0的错误知觉。两种错觉发生的时机、内容和数量关系均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结论飞行错觉模拟器能够有效模拟躯体重力错觉和速度错觉。基于人体空间定向感知模型的飞行错觉模拟器客观评价方法可推广应用于载人离心机、飞行模拟器等地面载人运动模拟类设备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模型 空间定向 飞行错觉 模拟器
下载PDF
飞行错觉模拟器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聪 曹征涛 +6 位作者 赵显亮 杨明浩 郑媛憬 李玉亮 郭华 葛华 贾宏博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5期24-28,37,共6页
目的:设计飞行错觉模拟器系统软件,并应用于国产飞行错觉模拟器的研制。方法:根据飞行错觉模拟功能要求,分析并提出系统软件功能指标,采用飞行建模、虚拟仪表、视景图像、运动控制算法和网络通信等技术,设计并实现由运动控制、视景仿真... 目的:设计飞行错觉模拟器系统软件,并应用于国产飞行错觉模拟器的研制。方法:根据飞行错觉模拟功能要求,分析并提出系统软件功能指标,采用飞行建模、虚拟仪表、视景图像、运动控制算法和网络通信等技术,设计并实现由运动控制、视景仿真、仪表仿真、飞机性能仿真、综合管理控制和座舱管理6个子系统软件组成的飞行错觉模拟器系统软件,并进行软件功能鉴定测评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飞行错觉模拟器系统软件经过2轮测评,9类43个测试项目共178个测试用例全部通过。初步应用试验的15项评价指标中,80%的评价指标达良好及以上。结论:飞行错觉模拟器系统软件功能、性能和接口等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可成功应用于飞行错觉模拟器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模拟器 飞行错觉 飞行建模 飞机仿真 视景图像仿真
下载PDF
仪表飞行条件下飞行错觉与仪表注视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靖 张佳丽 +3 位作者 刘浩 韩磊 阴肖华 李鸣皋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仪表飞行条件下飞行错觉发生情况与仪表注视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5名飞行员进行仪表飞行试验,记录其飞行错觉情况、仪表扫视情况及眼动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飞行员仪表飞行错觉水平与飞行错觉后反应(r=0. 620,P... 目的分析仪表飞行条件下飞行错觉发生情况与仪表注视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5名飞行员进行仪表飞行试验,记录其飞行错觉情况、仪表扫视情况及眼动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飞行员仪表飞行错觉水平与飞行错觉后反应(r=0. 620,P=0. 000)、升降速表注视时间(r=0. 372,P=0. 014)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度表反应正确率(r=-0. 304,P=0. 047)、地平仪反应正确率(r=-0. 311,P=0. 042)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飞行员仪表飞行错觉的发生与高度表、地平仪及升降速表的正确判读具有一定关联,视觉搜索效率较低可能是飞行错觉发生的重要原因或重要中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仪表飞行 飞行错觉
下载PDF
一种空间定向前庭感知模型仿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聪 赵显亮 +5 位作者 姚钦 王轶 吴铨 柳松杨 郭大龙 贾宏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9-305,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人体空间定向前庭感知模型,通过仿真试验验证模型的仿真效果和对前庭性飞行错觉的预测效能。方法基于人体多感觉系统空间定向建模理论,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包含耳石器、半规管传递函数及其整合机制的空间定向前... 目的建立一种人体空间定向前庭感知模型,通过仿真试验验证模型的仿真效果和对前庭性飞行错觉的预测效能。方法基于人体多感觉系统空间定向建模理论,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包含耳石器、半规管传递函数及其整合机制的空间定向前庭感知模型。通过给模型输入前庭功能检查或引发飞行错觉的线加速度、角速度等运动信息,对偏垂直轴旋转、前庭科里奥利效应、墓地螺旋错觉和躯体重力错觉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模型输出的线加速度、角速度、姿态角和重力矢量等结果与相关研究或理论分析计算结果一致,能较准确地模拟人体空间定向前庭感知功能和预测前庭性飞行错觉。结论建立的人体空间定向前庭感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用于飞行空间定向及飞行错觉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模型 前庭模型 空间定向 飞行错觉
下载PDF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仪表闪现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炜 吕汽兵 陈琼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12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观察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经仪表闪现训练后间断、突然、扫视仪表定向能力提升效果。方法运用飞行员抗错觉能力检测仪对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为期1周的高度表、速度表、平视仪、地平仪、罗盘闪现训练,记录训练前后各仪表的快速... 目的观察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经仪表闪现训练后间断、突然、扫视仪表定向能力提升效果。方法运用飞行员抗错觉能力检测仪对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为期1周的高度表、速度表、平视仪、地平仪、罗盘闪现训练,记录训练前后各仪表的快速认读正确率,进行前后统计对比。结果经训练,高度表、速度表、平视仪、地平仪、罗盘闪现测试正确率分别从(91.1±7.1)%、(94.5±3.4)%、(71.6±10.4)%、(88.9±7.0)%、(92.7±5.4)%增加到(94.8±3.3)%、(97.3±2.5)%、(78.6±8.5)%、(90.5±6.2)%、(95.9±2.7)%,快速认读仪表能力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员抗错觉能力检测仪的闪现训练模式能有效提高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间断、突然、扫视仪表视觉定向能力,以期提高抗飞行错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 飞行错觉 空间定向障碍 训练
下载PDF
前庭功能检查在飞行错觉诊断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金占国 徐先荣 +1 位作者 刘玉华 张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飞行员飞行错觉分类诊断中的意义及医学鉴定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飞行错觉入院诊治的75例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前庭功能检查(ENG或VNG)结果与飞行结论的关系。结果①75例83例次飞行错觉(少数飞... 目的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飞行员飞行错觉分类诊断中的意义及医学鉴定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飞行错觉入院诊治的75例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前庭功能检查(ENG或VNG)结果与飞行结论的关系。结果①75例83例次飞行错觉(少数飞行员有两种感觉器所致的飞行错觉)中前庭本体性错觉62例次,其中25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40.30%,25/62);视性错觉10例次,其中2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20%,2/10);中枢性错觉11例次,其中3例次前庭功能检查异常(27.3%,3/11);三组前庭功能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75例飞行错觉者前庭功能检查异常30例,其中19例飞行不合格做停飞处理(63.3%,19/30),11例康复治疗和训练后恢复飞行;45例前庭功能检查正常者中9例永久停飞(20%,9/45),36例恢复飞行。两组停飞率比较,前庭功能异常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飞行错觉的分类诊断和医学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飞行结论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飞行员 前庭功能试验 医学鉴定
下载PDF
飞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洪书 赵保明 +1 位作者 张福 赵高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1-204,共4页
飞行错觉一直是造成严重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VC++和ACCESS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抗飞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与任何一台飞行模拟器相结合使用,通过网络将需要训练的数据传送给模拟器的飞控等系统软件,由软件驱动硬... 飞行错觉一直是造成严重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VC++和ACCESS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抗飞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与任何一台飞行模拟器相结合使用,通过网络将需要训练的数据传送给模拟器的飞控等系统软件,由软件驱动硬件,从而使整个模拟器具有一个逼真的环境,飞行员利用模拟器飞行,能体会空中飞行时翻、滚、转等产生的复合错觉,进而找到抗飞行错觉的有效办法,提高飞行员的空间认知能力水平,保障飞行顺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模拟器 VC
下载PDF
飞行错觉分析及事故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瑞山 虞珊珊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9-22,共4页
从认知学角度出发,用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探讨飞行错觉的发生机制,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和Borland公司开发的Delphi7.0程序语言开发了飞行错觉事故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飞行错觉事故的信息数据统计、数据查询和对比功能。
关键词 飞行错觉 安全 事故信息 数据库
下载PDF
对战胜飞行错觉预防飞行事故的探讨
11
作者 翟建平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37-46,共10页
飞行员产生错觉是导致飞行事故的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产生飞行错觉的原因、引起错觉的因素,并提出了预防错觉和正确处置的措施。
关键词 飞行错觉 视觉错觉 触觉错觉 反旋转错觉 倒飞错觉
下载PDF
前庭性错觉模拟技术与预防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黎舒涵 孙喜庆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6-314,共9页
飞行错觉是空间定向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是引起严重飞行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前庭性错觉在飞行员飞行错觉中占比最大,总发生率最高。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2种前庭性错觉模拟方法:地面模拟技术和前庭感知模型讨论了3种地面模拟方... 飞行错觉是空间定向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是引起严重飞行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前庭性错觉在飞行员飞行错觉中占比最大,总发生率最高。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2种前庭性错觉模拟方法:地面模拟技术和前庭感知模型讨论了3种地面模拟方法的诱发特点概述了前庭性错觉发生时所伴随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指标的改变,特别是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了前庭性错觉时的克服措施,即保持坚信仪表探讨了前庭性错觉的2种预防训练方法,即开展有针对性的前庭性错觉适应性训练与开展前庭耐力训练。深入开展前庭性错觉模拟技术与预防方法研究,对揭示前庭性错觉的发生机制、指导飞行员训练、降低飞行错觉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前庭性错觉 地面模拟 训练 空间定向障碍
下载PDF
认知特征与飞行错觉水平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游旭群 王荣根 +3 位作者 刘宁 张建云 皇甫恩 叶万钧 《中华航空医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大脑半球认知功能分化理论为基础,从空间认知角度探讨飞行员认知功能特点同飞行错觉水平(或飞行空间定向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错觉组飞行员的规空间认知分数明显优于重度错觉组的飞行...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大脑半球认知功能分化理论为基础,从空间认知角度探讨飞行员认知功能特点同飞行错觉水平(或飞行空间定向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错觉组飞行员的规空间认知分数明显优于重度错觉组的飞行员(F=5.502,P<0.05);尽管轻、重错觉组的飞行员在认知侧化商数上并无显著性差异(F=0.735,P>0.05),但前者的认知特点更倾向于以空间认知为主;两组飞行员在认知功能的总体水平上构成显著性差异(F=5.825,P<0.05),但构成这种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空间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因此,空间认知能力对于飞行员形成良好的飞行空间定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认知特征 空间表征
原文传递
民航飞行员飞行错觉的应对
14
作者 王若竹 满忠营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1-63,共3页
飞行员的飞行错觉一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一大隐患,历来是航空医学、航空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在民航飞行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40年来发生的由飞行错觉引起的严重民航飞行事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飞行错觉... 飞行员的飞行错觉一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一大隐患,历来是航空医学、航空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在民航飞行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40年来发生的由飞行错觉引起的严重民航飞行事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飞行错觉应在民航飞行中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基于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飞行错觉产生机制和训练方法与效果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以下应对飞行错觉的建议:从多层面检查前庭;筛选飞行员时增加场独立和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测量;改变飞行仪表显示方式;飞行错觉恢复训练的模拟机程序(针对视性错觉的除外)应使用动态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认知能力 飞行仪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