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宝军 邓展生 +4 位作者 朱峥嵘 吴克 柴志勇 吴向阳 刘志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38-2042,2046,共6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讨论。男7例8膝,女16例18膝;年龄55 ̄83岁,平均67.8岁。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 ̄50°,平均(13.6±2.2)°;以正常股胫角外翻6°为标准,术前膝内翻角度为8° ̄23°,平均(12.5±1.9)°。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ofspecialsurgery,HSS)评分为30 ̄66分,平均(39.0±2.8)分。结果术中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屈曲挛缩;术中并发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髌韧带部分撕裂1例。术后23膝股胫角外翻角度3.5°~7.4°,3例残留股胫角内翻角2° ̄5°,术后平均膝内翻角度(1.7±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均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 ̄29个月,平均18个月,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 ̄10°屈曲挛缩,术后平均膝屈曲(0.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3 ̄92分,平均(85.0±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屈曲畸形 内翻畸形 软组织平衡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朋飞 郭林 +2 位作者 田丰德 傅维民 康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5例膝内翻(内翻角度5~20°)合并屈曲挛缩畸形(屈曲畸形角度>20°)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析术中软组织的松解、下肢力线的恢复以...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5例膝内翻(内翻角度5~20°)合并屈曲挛缩畸形(屈曲畸形角度>20°)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析术中软组织的松解、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及术后双下肢的等长问题。结果术中除1例原屈曲挛缩角度60°者手术矫正后仍残留5°屈曲,其余14例术后均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结论对于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股骨、胫骨要求对线准确,保证假体置入后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使力线得到矫正;软组织松解的平衡要求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测量,预防术后关节不稳;下肢长度要恢复等长,防止术后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内翻 屈曲挛缩
原文传递
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0
3
作者 卿忠 姚建锋 +3 位作者 张育民 许鹏 朱养均 彭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晚期膝骨关节病合并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56例(213膝)行TKA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 摘要: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晚期膝骨关节病合并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56例(213膝)行TKA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22.6(12~32)个月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20.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由术前平均32.6°(0~55°)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2.7°(80~125°)。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TKA,除了在术中要注意准确截骨外,还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力线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屈曲挛缩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原文传递
“三联方案”预防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胫骨延长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凤良 谢鑑辉 +4 位作者 梅海波 赫荣国 易银芝 张妮 谭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三联方案"(阶段性功能锻炼、佩戴胫骨延长辅助支具、延长速度个体化)预防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TP)胫骨延长治疗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42例实施联合手术加胫骨... 目的探讨"三联方案"(阶段性功能锻炼、佩戴胫骨延长辅助支具、延长速度个体化)预防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TP)胫骨延长治疗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42例实施联合手术加胫骨延长治疗的CTP患儿临床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4~17个月),外固定架平均佩戴时间228 d(118~456 d);平均延长长度4.4 cm,早期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指数52 d/cm;拆除外固定支架时膝关节功能优40例,良2例;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轴线移位、关节脱位、固定针折断、骨不愈合等。结论 "三联方案"预防CPT胫骨延长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胫骨延长 膝关节 屈曲挛缩
下载PDF
TKA术中中度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处理 被引量:7
5
作者 付慕勇 马宝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中度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104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结果在随访36个月后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2.4°恢...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中度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104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结果在随访36个月后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2.4°恢复到术后3.4°。59例膝在内外软组织松解后屈曲畸形矫正;虽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关节囊松解,但只有39例是必需的;有6例需要额外的股骨远端截骨。结论充分的后关节囊及内外副韧带松解可以矫正绝大部分屈曲畸形,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并非必须,后交叉韧带松解的原因是因为屈曲间隙紧张和增加股骨假体后方滚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屈曲畸形 侧副韧带 后关节囊 股骨远端截骨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陆金荣 谢国庆 +4 位作者 申世源 李晓东 魏海清 金文孝 吴成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16例(1031膝),严重畸形膝关节置换术80例,其中56例(70膝)成功随访。严重内翻畸形19例(23膝...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16例(1031膝),严重畸形膝关节置换术80例,其中56例(70膝)成功随访。严重内翻畸形19例(23膝)、严重外翻畸形21例(27膝)、严重屈曲畸形16例(20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6个月~10年)。对膝关节屈伸活动度、HSS、K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0°(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15°(伸直0°~屈曲130°),膝关节评分系统 HSS、KSS术前及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33分(10~6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1分(70~100分),HSS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27~6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分(72~100分)。膝内外翻、屈曲挛缩畸形得到较好矫正。结论严重畸形膝关节通过关节置换术同样能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膝内翻 膝外翻 屈曲挛缩
下载PDF
前臂屈肌病变致手指屈曲挛缩的诊断与治疗
7
作者 汤鹏 魏建伟 +3 位作者 董忠根 刘立宏 申澳 王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总结3种前臂屈肌病变导致手指屈曲挛缩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2月—2021年8月收治17例手指屈曲挛缩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42岁,中位年龄16岁。病程1.5个月~30年,中位时间13年。病因:缺血性肌挛缩6例,均为2~... 目的总结3种前臂屈肌病变导致手指屈曲挛缩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2月—2021年8月收治17例手指屈曲挛缩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42岁,中位年龄16岁。病程1.5个月~30年,中位时间13年。病因:缺血性肌挛缩6例,均为2~5指屈曲畸形,伴拇指背伸受限3例,腕关节背伸受限3例;假性缺血性肌挛缩3例,其中中、环、小指屈曲畸形2例,环、小指屈曲畸形1例;前臂屈肌病变或解剖变异引起的尺侧手指屈曲挛缩8例,均为中、环、小指屈曲畸形。行屈肌及旋前圆肌起点滑移、异常纤维带及骨刺切除、卡压肌肉(腱)松解等手术。术后采用王海华等的手功能评级标准或改良Buck-Gramcko分型标准评价患者手功能,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标准评价肌力。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中位时间1.5年。末次随访时,8例前臂屈肌病变或解剖变异患者及3例假性缺血性肌挛缩患者功能评级均为优,肌力M5级6例、M4级5例;1例轻度缺血性肌挛缩患者及3例不伴有严重神经损害的中度缺血性肌挛缩患者手功能评级为优2例、良2例,肌力M5级1例、M4级3例;2例伴有严重神经损害的中度或重度缺血性肌挛缩患者手功能评级为差,肌力M3级1例、M2级1例,较术前有所改善。手功能总体优良率以及肌力M4级及以上患者比例均为88.2%(15/17)。结论结合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鉴别不同病因引起的手指屈曲挛缩,通过挛缩带切除、卡压肌肉(腱)松解、屈肌起点下移等方法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肌挛缩 假性缺血性肌挛缩 屈曲挛缩 手指 前臂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宋伟 安晓 董纪元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收治入院的41例(82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行非骨水...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收治入院的41例(82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4.6(21 ~ 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改善状况,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前平均72.4°(64.8°~ 81.5°),术后平均20.7°(8.6°~36.4°)(P<0.01);总活动度术前平均2.7°(0°~5.8°),术后平均84.5°(78.7°~104.5°)(P<0.01);Harris评分术前平均25.7分,术后平均78.1分(P<0.01).末次随访(2014年4月18日)拍摄X线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及关节脱位.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减轻疼痛并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脊柱炎 强直性 屈曲挛缩 畸形 骨化 异位性
下载PDF
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辰 李文军 +3 位作者 李峰 栗鹏程 薛云皓 王树锋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为1~18年,平均(6.7±5.9)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屈指肌肌张力3级6例、2级1例,屈指肌肌力4级4例、3级3例。观察术后患者屈指肌肌张力和肌力的恢复情况,以及手功能改良House上肢功能分级(Hous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HFC)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4±10.3)个月。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屈指肌肌张力均较术前降低2个等级且肌力无减弱,疗效评定均为优。术后早期屈指肌肌力均有明显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2级增至5级或以上,恢复了手的主动抓握及日常使用功能。7例患者最终的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1.6±0.8)级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4.0±1.7)级。术后第1天7例患者均有小指及前臂内侧感觉麻木,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屈指痉挛性瘫痪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损伤 手痉挛性瘫痪 屈曲挛缩 胸1脊神经根切断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双下肢长度及相关功能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金龙 杨冠杰 +2 位作者 刘磊 徐石庄 赵凤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10-2316,共7页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不佳的原因有许多,下肢不等长作为其中的一种,对膝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程度尚未被充分研究。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不等长的变化程度、可能影响因素及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不佳的原因有许多,下肢不等长作为其中的一种,对膝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程度尚未被充分研究。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不等长的变化程度、可能影响因素及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7例(124膝),男23例,女8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90例(90膝),双侧全膝关节置换17例(34膝),其中分次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且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的3例(6膝)并入单膝组;因此单膝组共93例(96膝),双膝组14例(28膝)。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6个月拍摄患者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片并测量记录下肢长度及髋膝踝角,大体测量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并记录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长度随着畸形矫正而增长,术后6个月下肢长度长于术后10 d,术后10 d时70.2%的患者下肢增长,术后6个月79.0%的患者肢体增长;②术后10 d及术后6个月时,术后屈曲挛缩角矫正量与术后下肢长度变化量呈正相关;③术侧肢体延长程度与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增量呈正相关;④术前与术后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接近,术前为45.1%,术后10 d为55.3%,术后6个月为46.0%;⑤术前及术后6个月下肢不等长受双下肢畸形差值影响,术前的影响因素为双下肢髋膝踝角差值及双下肢屈曲挛缩角差值;术后6个月时影响下肢不等长的因素是双下肢屈曲挛缩角差值;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下肢不等长影响双下肢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影像诊断 下肢不等长 髋膝踝角 内翻 外翻 屈曲挛缩
下载PDF
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目的评价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改善屈曲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合并屈曲挛缩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男19例、女61例,年龄47~74岁,平均(60.54±8.12)岁。采用区组随机... 目的评价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改善屈曲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合并屈曲挛缩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男19例、女61例,年龄47~74岁,平均(60.54±8.12)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周期12周。随访52周,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躯体功能(WOMAC-PF)、自我效能(OA-SES)。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测定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结果共67例患者完成随访。在第12周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WOMAC-PF、OASES、压痛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52周随访,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仅有14%患者仍存在屈曲挛缩,而对照组屈曲挛缩病例达到60%(P<0.05)。此外,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与膝关节屈曲挛缩严重等级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其近期止痛效果与塞来昔布相似,但其改善屈曲挛缩的远期效果优于塞来昔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屈曲挛缩 推拿 中医药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影响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雷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研究、分析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 :募集 47例很少有膝关节不适主诉的自愿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12例 ,年龄 2 9岁 ( 2 5~ 3 5岁 ) ,女性 3 5例 ,年龄 40岁 ( 16~ 5 7岁 )。对每例自愿者行左膝的单足站立... 目的 :研究、分析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 :募集 47例很少有膝关节不适主诉的自愿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12例 ,年龄 2 9岁 ( 2 5~ 3 5岁 ) ,女性 3 5例 ,年龄 40岁 ( 16~ 5 7岁 )。对每例自愿者行左膝的单足站立位X线检查。分别在膝关节伸直位和不同角度的屈曲位同时作正、侧位X线摄片。以立位胫股角 (femorotibialangle ,FTA)作为本研究中下肢力线的参数。将膝关节伸直位时测得的立位FTA与相应的不同角度屈曲位时测得的立位FTA作比较分析 ,探讨立体FTA与膝关节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膝关节屈曲位时的立位FTA总是小于相应的伸直位时的立位FTA。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逐渐增大 ,相应的立位FTA逐渐减小。膝关节屈曲位和伸直位时的立位FTA的差值 (△FTA)与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结论 :临床常见的一些膝关节手术如胫骨高位截骨和关节置换等 ,在术前计划时应考虑到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的影响 ,否则将导致截骨过度或截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立位FTA 屈曲挛缩 下肢力线
下载PDF
严重屈曲畸形膝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褚亚明 周一新 李玉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2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 探讨病变晚期的严重屈曲畸形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屈曲畸形112例(173膝)为A组(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20°),并随机选出同期手术的术前屈曲畸形小于... 目的 探讨病变晚期的严重屈曲畸形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屈曲畸形112例(173膝)为A组(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20°),并随机选出同期手术的术前屈曲畸形小于20°者150例(214膝)为B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各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WOMAC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浯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4.6°、22.6°,其中伸直活动度分别增加了25.3°、5.3°,屈曲活动度分别增加了19.3°、17.3°,KSS临床评分分别增加了69.0、45.8分,功能评分分别增加了33.5、32.5分,WOMAC疼痛评分分别减少了9.8、8.8分,僵硬评分分别减少了3.9、3.2分,功能评分分别减少了32.3、29.1分。结论严重屈曲畸形的膝关节在关节置换术后能够获得很好的活动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屈曲畸形 KSS WOMAC
原文传递
膝关节中高度屈曲挛缩畸形关节置换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瑄 邹士平 王少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9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中高度屈曲挛缩畸形关节置换优化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优化治疗组265例,其中男52例,女213例,年龄27~87岁,平均64.5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6例,女30例,年龄35~83岁,平均65.2岁。随访6~60个月,采用HS... 目的探讨膝关节中高度屈曲挛缩畸形关节置换优化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优化治疗组265例,其中男52例,女213例,年龄27~87岁,平均64.5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6例,女30例,年龄35~83岁,平均65.2岁。随访6~60个月,采用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化治疗组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6分增加到平均97.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57°增加至97°,对照组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5分增加到平均90.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55°增加至89°。术后2个月、半年、1年、3年、4年HSS评分优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中高度屈曲挛缩畸形关节置换优化治疗可显着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屈曲挛缩 优化治疗
原文传递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玲 黄天雯 +3 位作者 刘回芬 陈良艳 刘巧梨 何翠环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9期24-25,共2页
目的总结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104例膝关节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术后93例患者膝关节的屈曲畸形得以完全矫正,11例... 目的总结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104例膝关节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术后93例患者膝关节的屈曲畸形得以完全矫正,11例残留5-15°的屈曲。术后中位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80.65分,中位膝关节功能评分83.68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术后无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选择正确体位,预防护理并发症;同时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屈曲畸形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维军 牛东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890-891,共2页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arthroplasty,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6年收治的31例(62膝)重症RA膝关...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arthroplasty,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6年收治的31例(62膝)重症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PSKA手术的疗效。结果31例均得到术后随访,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4.3分增加至平均84.4分,其中优:19例(61.3%,85-92分);良:8例(25.8%,71-83分);可:4例(12.9%,61-68分);差:0例;术后优良率达87.1%。且术后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PSKA是治疗重症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可使病人术后获得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矫正、活动度增加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屈曲畸形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Errors in visual estimation of flexion contractures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17
作者 Cale A Jacobs Christian P Christensen +2 位作者 Peter W Hester David M Burandt Aaron D Sciasci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AIM: To quantify and reduce the errors in visual estimation of knee flexion contractures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METHOD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Quantification of error and reduction of err... AIM: To quantify and reduce the errors in visual estimation of knee flexion contractures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METHOD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Quantification of error and reduction of error. To quantify error, 3 orthopedic surgeons visually estimated preoperative knee flexion contractures from lateral digital images of 23 patients prior to and after surgical draping. A repeated-measur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stimated angles prior to and following the placement of the surgical drapes with the true knee angle measured with a long-arm goniometer. In an effort to reduce the error of visual estimation, a dual set of inclinometers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intraoperative measurement of knee flexion contracture during TKA. A single surgeon performed 6 knee extension measurements with the device during 146 consecutive TKA cases. Thre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with the desired tibial liner trial thickness, and 3 were taken with a trial that was 2 mm thicker. An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 was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for the 3 measurements taken with the desired liner thickness, and a 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if the knee extension measurements differed when a thicker tibial trial liner was placed.RESULTS: The surgeons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 flexion contractures in 23 TKAs prior to draping and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d the contractures after draping(actual knee angle = 6.1°± 6.4°, pre-drape estimate = 6.9°± 6.8°, post-drape estimate = 4.3°± 6.1°, P = 0.003).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devices, the measurements were highly reliable(ICC = 0.98), and the device indicated that 2.7°± 2.2° of knee extension was lost with the insertion of a 2 mm thicker tibial liner. The device failed to detect a difference in knee extension angle with the insertion of the 2 mm thicker liner in 9/146 cases(6.2%).CONCLUSION: We determined the amount of error associated with visual estimation of kn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 KNEE ARTHROPLASTY flexion contracture
下载PDF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近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航 曾福俊 +4 位作者 蒋国华 刁杰 刘渝川 刘亚平 唐林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对7例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瘢痕患者进行松解,并将近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同时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覆盖创面。术后3周拆...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对7例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瘢痕患者进行松解,并将近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同时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覆盖创面。术后3周拆去内固定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9个月,腕部供区外观影响小,皮瓣柔软,手指近指间关节活动依据TAM标准,5例优,2例良。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 手指畸形 屈曲挛缩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缺损修复
下载PDF
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锦平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3-514,共2页
目的: 介绍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手术方法。方法: 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手术方法, 即平指屈皱褶作短的横切口, 切断指浅屈肌腱, 松解掌侧关节囊, 甚至部分侧副韧带, 达到近指间关节伸直的目的。结果: 本组50例... 目的: 介绍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手术方法。方法: 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手术方法, 即平指屈皱褶作短的横切口, 切断指浅屈肌腱, 松解掌侧关节囊, 甚至部分侧副韧带, 达到近指间关节伸直的目的。结果: 本组50例(65个手指), 除3个手指术后由于伤口感染功能恢复较差外, 其余均较满意。结论: 用此方法均能达到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V—Y皮瓣 指间关节 屈曲挛缩
下载PDF
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睿 车晓艳 +2 位作者 李敏 贺芳 濮红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介绍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方法。方法:对80例重度屈曲畸形>60°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方法,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1.25±6.10)分,康... 目的:介绍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方法。方法:对80例重度屈曲畸形>60°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方法,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1.25±6.10)分,康复内容包括:肌力、肌耐力、本体感受功能、活动度、理疗、传统中医推拿疗法、心理护理。通过功能评分、稳定性、肌力、满意度几方面,评价其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膝关节肿胀已消除,术后平均1年患膝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力均达到Ⅳ级(徒手肌力评定分级)以上。患者主观满意程度高,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13±7.4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该康复方法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运动疗法 屈曲畸形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