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演替规律 被引量:56
1
作者 梁晨 杜海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393,共10页
【目的】研究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阐述大曲贮存阶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索不同微生物种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地控制大曲品质提供微生物和风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剖析... 【目的】研究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阐述大曲贮存阶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索不同微生物种属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好地控制大曲品质提供微生物和风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剖析大曲成熟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共存(Co-occurrence)模式方法分析不同种属微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其相关性;利用SPME-GC-MS分析贮存过程中大曲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采用Mi Seq测序方法共得到3 710个OTUs,除不能有效比对的序列外共鉴定出29个门和160个种属。其中,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高温放线菌属、乳球菌属等是大曲中的优势菌群。随大曲贮存时间推移,贮存前期不断积累酸、醇类物质,后期酯类及含氮类等重要风味物质不断形成,而4-甲基苯酚等异味物质的含量却不断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与乳酸、乙酸等酸类物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芽孢杆菌与酸类及含氮化合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曲贮存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结构不断发生调整,风味物质向更优质白酒风味进行变化。除环境因素外,原核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曲贮存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贮存 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 共存关系 风味成分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铭钦 赵辉 +2 位作者 王文基 卢叶 刘云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2,共6页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总糖与类胡萝卜素类呈显著正相关,总氮与类胡萝卜素类呈显著负相关,烟碱与类胡萝卜素类呈极显著负相关;钾与棕色化产物类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和烟碱与棕色...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总糖与类胡萝卜素类呈显著正相关,总氮与类胡萝卜素类呈显著负相关,烟碱与类胡萝卜素类呈极显著负相关;钾与棕色化产物类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和烟碱与棕色化产物类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氮和钾与茄酮呈显著正相关,烟碱与茄酮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烟碱、总糖和钾对类胡萝卜素类、棕色化产物类和茄酮的直接影响最大;常规化学成分经蛋白质对类胡萝卜素类的间接影响最大,烟碱对棕色化产物类和茄酮的间接影响最大。协调好化学成分,有利于提高香气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致香物质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烤烟
下载PDF
不同香型白酒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3
3
作者 钱冲 廖永红 +3 位作者 刘明艳 徐瑾 刘丽 于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直接进样的分析方法,对几种香型白酒的风味组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34种微量成分;结合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其主要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能区分不同香型的白酒,比较而言,虽...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直接进样的分析方法,对几种香型白酒的风味组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34种微量成分;结合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其主要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能区分不同香型的白酒,比较而言,虽然主成分分析的分类效果不如聚类分析,但能反映白酒风味组分与香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物质 香型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赵冰 任琳 +3 位作者 陈文华 乔晓玲 李家鹏 赵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187,共8页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明显高于现代液熏工艺的产品,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现代液熏工艺检测出121种,酚类物质作为烟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5种,含量达到22.85%,而现代的液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4种,含量仅为7.87%。因此,传统的木熏工艺在风味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肉 烟熏液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酚类化合物
下载PDF
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温泉 王锡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4期211-213,229,共4页
食用菌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风味食品或添加剂。就食用菌的风味(包括香味和滋味)物质组成特点以及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食用菌 风味物质 应用
下载PDF
贵州油辣椒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艳敏 吴拥军 +1 位作者 王亚娟 唐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1-227,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8种不同油辣椒进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8种油辣椒共检测出10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油辣椒的主效风味物质是萜烯类和酯类,萜烯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8种不同油辣椒进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8种油辣椒共检测出10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油辣椒的主效风味物质是萜烯类和酯类,萜烯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β-月桂烯、桧烯、罗勒烯;酯类物质以乙酸芳樟酯为代表;油辣椒的特征风味物质为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和甲硫基丙醛。此外,2-乙酰呋喃、2-乙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甲基吡嗪也对油辣椒香气贡献较大,这些物质成分在油辣椒呈味中起着互补或协调的作用。油辣椒的风味与油辣椒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关,同时风味物质的形成受加工工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辣椒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离子迁移谱法检测蒸馏酒中4种风味成分 被引量:35
7
作者 葛含光 温华蔚 +3 位作者 宋旭 王永芳 王利强 张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834-83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蒸馏酒中风味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方法以韩国真露烧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样品中的正庚酸、正辛酸、己酸丁酯、月桂酸乙酯等4种风味化合物进行外标法分... 目的建立一种蒸馏酒中风味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方法以韩国真露烧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样品中的正庚酸、正辛酸、己酸丁酯、月桂酸乙酯等4种风味化合物进行外标法分析检测,得到0~20 mg/L浓度范围内4种化合物的离子迁移谱回归曲线。结果本方法在25 min内完成样品的平衡、进样和分析。样品中4种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正庚酸3.6 mg/L,正辛酸2.1 mg/L,己酸丁酯1.7 mg/L,月桂酸乙酯4.2 mg/L。结论与传统的分析手段相比,离子迁移谱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在食品风味物质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谱法 风味成分 蒸馏酒
下载PDF
弱光胁迫对烤烟化学成分及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乔新荣 杨兴有 +4 位作者 刘国顺 云菲 郭桥燕 王芳 靳冬梅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58,65,共4页
通过设置全光照与遮光处理(透光率分别为80%、50%、20%),研究了弱光胁迫对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和主要挥发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降低了淀粉、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了总氮,钾含量;弱光提高了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总... 通过设置全光照与遮光处理(透光率分别为80%、50%、20%),研究了弱光胁迫对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和主要挥发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降低了淀粉、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了总氮,钾含量;弱光提高了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其中新植二烯含量随光照的减弱而显著提高,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所占比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弱光 化学成分 香味物质
下载PDF
奶酪的风味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马艳丽 曹雁平 +1 位作者 郑福平 王蓓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奶酪风味相关的研究进展对奶酪风味中主要的挥发性组分和呈味组分进行总结,归纳了奶酪中的脂肪酸、醇、醛、酯、酮、内酯、吡嗪、含硫化合物、胺这几类挥发性组分的来源、风味特征及其在不同奶酪中的主要贡献。同时... 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奶酪风味相关的研究进展对奶酪风味中主要的挥发性组分和呈味组分进行总结,归纳了奶酪中的脂肪酸、醇、醛、酯、酮、内酯、吡嗪、含硫化合物、胺这几类挥发性组分的来源、风味特征及其在不同奶酪中的主要贡献。同时对奶酪中的氨基酸、苦味肽、浓厚感肽和矿物盐这些水溶性的呈味组分的生成途径及主要感官特征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酪 特征风味组分 挥发性风味组分 呈味组分
下载PDF
福鼎白茶风味的电子鼻和电子舌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潘俊娴 段玉伟 +4 位作者 蒋玉兰 吕杨俊 张海华 朱跃进 张士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30,43,共7页
本文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不同冲泡条件下的福鼎白茶的风味品质进行检测区分,并与感官审评结果相比较分析。运用电子鼻对经不同时间、温度、茶水比、冲泡次数和水质处理的福鼎白茶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 本文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不同冲泡条件下的福鼎白茶的风味品质进行检测区分,并与感官审评结果相比较分析。运用电子鼻对经不同时间、温度、茶水比、冲泡次数和水质处理的福鼎白茶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发现不同冲泡条件下福鼎白茶的风味不同,LDA分析方法比PCA方法对不同冲泡条件福鼎白茶的区分效果更好。通过电子舌对不同冲泡条件下的福鼎白茶进行检测,发现不同冲泡条件对福鼎白茶的滋味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数据进行PCA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能够将不同的处理区别开来。不同冲泡条件下福鼎白茶风味感官审评结果具有差异,将电子鼻和电子舌数据与感官审评结果相比较,发现仪器评价替代感官评价尚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冲泡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凯特’与‘新世纪’杏杂种后代风味物质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1 位作者 王新国 慈志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2-946,共5页
利用气—质联用(GC-MS)及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凯特’杏与‘新世纪’杏及其F1代65个株系的香味成分及糖酸组分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有37种为双亲所共有,12种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有20... 利用气—质联用(GC-MS)及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凯特’杏与‘新世纪’杏及其F1代65个株系的香味成分及糖酸组分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有37种为双亲所共有,12种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有20种在杂交后代中未出现分离,呈连续性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其中有9种为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γ-癸内酯、己醛及γ-十二内酯等特征香气成分,其子代平均值明显高于亲中值,说明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有17种在杂交后代中出现1∶1、1∶3、1∶7或1∶15分离,可能是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其中有8种为特征香气成分。糖酸总量及各组分在后代中虽然均表现为连续性变异,但各组分的基因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苹果酸、总酸、总糖及蔗糖的子代平均值都低于亲中值,其遗传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柠檬酸、果糖和葡萄糖的子代平均值高于亲中值,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通过杂交选育高柠檬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的株系或品种具有很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群体 风味物质 遗传趋势
下载PDF
打叶复烤主要工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波 卢幼祥 +3 位作者 杨继福 徐其敏 王绍林 姚忠达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90-94,共5页
对B2F、C3F二个等级烟叶的打叶复烤过程样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香味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回潮、润叶和复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烟碱、总氯、总钾和总氮基本无变化;感官评吸主要表现在杂气和刺激减小,... 对B2F、C3F二个等级烟叶的打叶复烤过程样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香味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回潮、润叶和复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烟碱、总氯、总钾和总氮基本无变化;感官评吸主要表现在杂气和刺激减小,细腻度和甜感增加,余味更舒适,但复烤后香气质和香气量有所减弱;复烤后香味成分总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复烤 主要工序 感官质量 常规化学成分 香味成分
下载PDF
天然枣香料香味成分的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峻松 贾春晓 +3 位作者 戴勇 毛多斌 张文叶 李向洲 《烟草科技》 EI CAS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用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法对天然枣香料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共测定2 3种香味成分 ,其主要香味成分为 :β -苯乙醇 (2 5 3.79μg/ g)、异戊醇 (6 1.85 μg/ g)、乳酸乙酯 (5 6 .4 8μg/ g)、乳酸 (2 1.78μg/ g)、丁二酸... 用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法对天然枣香料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共测定2 3种香味成分 ,其主要香味成分为 :β -苯乙醇 (2 5 3.79μg/ g)、异戊醇 (6 1.85 μg/ g)、乳酸乙酯 (5 6 .4 8μg/ g)、乳酸 (2 1.78μg/ g)、丁二酸二乙酯 (18.6 3μg/ g)、糠醛 (13.6 1μg/ g)等。并进行了加香试验。结果表明 ,该香料能有效去除卷烟的杂气 ,改善和修饰香气 ,使烟气柔和 ,香气细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枣香料 香味成分 卷烟 同时蒸馏萃取 定量分析 加香试验
下载PDF
牦牛乳软质干酪成熟期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牛婕 甘伯中 +1 位作者 乔海军 刘兴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78-282,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牦牛乳软质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共检测出45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种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和萃取温度的筛...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牦牛乳软质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共检测出45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种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和萃取温度的筛选优化实验条件,采用75μmCAR/PDMS(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头,50℃条件下吸附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干酪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效果较好。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酸类、醇类、酮类,其次为酯类和醛类化合物,酸类物质构成了牦牛乳软质干酪的主体特征风味。乙酸、丁酸、己酸成为干酪中的优势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软质干酪 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品质评价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魏光强 陈越 +3 位作者 卓加珍 赵存朝 王雪峰 黄艾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3-119,共7页
为探明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情况,测定了酸奶在发酵和冷藏过程中的pH值、酸度、持水力、黏度等理化指标以及乳酸菌活菌数和氨基酸、脂肪酸等风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酸奶持水力和黏度变化趋势相同,在发酵... 为探明酸奶发酵和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及主要风味成分变化情况,测定了酸奶在发酵和冷藏过程中的pH值、酸度、持水力、黏度等理化指标以及乳酸菌活菌数和氨基酸、脂肪酸等风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酸奶持水力和黏度变化趋势相同,在发酵和冷藏前期逐渐增加,后期平缓下降;发酵阶段酸度显著升高,而pH值显著下降,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冷藏阶段均变化不显著;乳酸菌数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在发酵和冷藏阶段呈现逐渐增加—迅速降低—缓慢上升的趋势;脂肪酸含量在发酵和冷藏期间持续上升,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发酵和冷藏阶段逐渐降低,而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逐渐增加,均无显著性变化。该研究为酸奶及发酵乳制品的研发和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发酵 冷藏 理化指标 风味成分
下载PDF
白酒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付欢 陈雪峰 +3 位作者 赵燕妮 陈梦音 周端 贾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20-327,共8页
随着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对白酒中各种成分的深入挖掘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白酒中风味成分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白酒中萜烯类、吡嗪类、芳香族类3种健康成分的作用功效,总结了白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成分,并对今后白酒... 随着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对白酒中各种成分的深入挖掘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白酒中风味成分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白酒中萜烯类、吡嗪类、芳香族类3种健康成分的作用功效,总结了白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成分,并对今后白酒在生产、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发展做了展望,以期为白酒生产者、研究者及消费者正确认识白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成分 健康成分 风险成分
下载PDF
大枣香醋中香味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峻松 张文叶 +1 位作者 谭宏祥 王花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为评价新郑大枣香醋的香气品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大枣香醋的香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的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45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2.64%。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 为评价新郑大枣香醋的香气品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大枣香醋的香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的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45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2.64%。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醋酸(40.85%)、糠醛(10.72%)、异戊醇(9.05%)、-β苯乙醇(8.64%)、丁二酸二乙酯(1.74%),葵酸(1.61%)、辛酸(1.60%)、己酸(1.5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浓酱兼香型酒醅中产酱香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霜 缪礼鸿 +2 位作者 张明春 刘蒲临 刘俊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1-65,共5页
该研究从兼香型白酒不同轮次酒醅中筛选到两株碱性蛋白酶活较高并对乙醇具有较好耐受性的菌株,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S9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0,其液态发酵产碱性蛋白酶活性分别可达(163.82±1... 该研究从兼香型白酒不同轮次酒醅中筛选到两株碱性蛋白酶活较高并对乙醇具有较好耐受性的菌株,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S9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0,其液态发酵产碱性蛋白酶活性分别可达(163.82±15.85)U/m L和(241.69±20.07)U/m L,二者均能在含体积分数6%乙醇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株LS9和S10均能产生典型的酱香风味。气质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S9和S10发酵后代谢产生了5-甲基糠醛、β-苯乙醇、苯乙酸、α-亚麻酸等新的风味成分。菌株LS9和S10在小麦固体培养基中均具有一定的发酵产乙偶姻能力,在28℃恒温条件下乙偶姻产量分别为(65.15±6.15)mg/L和(41.33±4.82)mg/L,35℃→45℃→55℃升温培养条件下的乙偶姻产量分别为(41.21±3.27)mg/L和(26.91±2.9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香型酒醅 芽孢杆菌 碱性蛋白酶活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不同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金霞 李元实 +3 位作者 黄飞 陈永森 刘友杰 毋丽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0-52,共3页
为了解不同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在感官评吸确认的基础上对我国主体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代表烤烟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叶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浓香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总氮、烟碱、降烟碱含量... 为了解不同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在感官评吸确认的基础上对我国主体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代表烤烟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叶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浓香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总氮、烟碱、降烟碱含量较高,分别为2.08%、25.68 mg/g、0.23mg/g,清香型烤烟的烟碱含量最低,中间香型烤烟的总氮和降烟碱含量最低;清香型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4.38%、29.10%,浓香型烤烟最低;3种香型烤烟钾、氯含量差异不显著;清香型烤烟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绿原酸、莨菪亭含量较高,分别为50.06、70.54μg/g和15.66、0.36mg/g,其次为中间香型烤烟,浓香型烤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香型风格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花椒风味成分研究与产品开发现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薛小辉 蒲彪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4-1728,共5页
本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花椒风味物质的化学组分、提取方法、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介绍了花椒风味成分的产品开发状况,并进一步展望了花椒研究的前沿与前景。
关键词 花椒 风味成分 提取方法 药用功能 花椒产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