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叶中黄酮糖苷和黄酮配基的含量 被引量:6
1
作者 翁佳燕 吴晓婧 +1 位作者 李瑞霞 吴大诚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对沙棘叶分别用甲醇和乙醇(70%)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回流温度下提取4h,每克叶仅得到槲皮素0.003mg,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用盐酸对叶水解3h,每克... 本文对沙棘叶分别用甲醇和乙醇(70%)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回流温度下提取4h,每克叶仅得到槲皮素0.003mg,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用盐酸对叶水解3h,每克叶子能得到槲皮素1.562mg,山奈素1.496mg,异鼠李素2.398mg。叶提取的槲皮素仅是叶水解得到的0.2%。由此可见,沙棘叶中的黄酮配基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都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黄酮糖苷 黄酮配基 甲醇 乙醇 HPLC
下载PDF
A new flavonoid glucoside from Cassia angustifolia 被引量:3
2
作者 Qiu Ping Wu Zhu Ju Wang +2 位作者 Li Ying Tang Mei Hong Fu Yan H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0-321,共2页
A new flavonoid glucoside with a known one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assia angustifolia. Based on the spectral analysis, including MS, ^1H NMR, ^13C NMR, DEPT, ^1H-1HCOSY, HMQC, HMBC and NOSEY, their chemical s... A new flavonoid glucoside with a known one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Cassia angustifolia. Based on the spectral analysis, including MS, ^1H NMR, ^13C NMR, DEPT, ^1H-1HCOSY, HMQC, HMBC and NOSEY,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as kaempferol-3-O-[(6'''-O-trans-sinnapoyt)-β-D-glucopyranosyl (1 → 6)]-β-D-glucopyranoside 1 and apigenin-6,8-di-C-glycoside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ia angustifolia flavonol glucoside Kaempferol-3-O-[ (6'''-O-trans-sinnapoyl)-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下载PDF
黄酮醇糖苷与茶树品种适制性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戴伟东 解东超 +4 位作者 吕美玲 谭俊峰 李朋亮 吕海鹏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4-109,共6页
对不同加工适制性的18个茶树品种春季茶叶中10种黄酮醇糖苷进行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检测,并计算了葡萄糖苷化黄酮醇与半乳糖苷化黄酮醇的比值。结果发现相比于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适制红茶品种茶叶中黄酮醇葡萄糖... 对不同加工适制性的18个茶树品种春季茶叶中10种黄酮醇糖苷进行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检测,并计算了葡萄糖苷化黄酮醇与半乳糖苷化黄酮醇的比值。结果发现相比于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适制红茶品种茶叶中黄酮醇葡萄糖苷化水平较高,而半乳糖苷化水平较低。山柰酚-3-葡萄糖苷含量、山柰酚-3-葡萄糖酰芸香糖苷含量、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比值、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比值、杨梅素-3-葡萄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比值在不同适制性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山柰酚-3-葡萄糖苷含量和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比值差异极显著(P<0.001),对于绿茶适制性品种和红茶适制性品种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3%,具有作为指导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品种适制性 黄酮醇糖苷 葡萄糖苷 半乳糖苷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黄蜀葵花黄酮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王先荣 周正华 +1 位作者 杜安全 黄正明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对黄蜀葵花 (AbelmoschusmanihotL Medic)总黄酮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和分部结晶方法进行成分分离 ,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到 4个黄酮醇单糖苷 ,分别鉴定为棉皮素 3′ O ... 目的 :对黄蜀葵花 (AbelmoschusmanihotL Medic)总黄酮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和分部结晶方法进行成分分离 ,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到 4个黄酮醇单糖苷 ,分别鉴定为棉皮素 3′ O β 葡萄糖苷 (Gossypetin 3′ O β glucoside ,1) ,异槲皮苷 (Isoquercetin ,2 ) ,金丝桃苷 (Hyperoside ,3)和槲皮素 3′ 葡萄糖苷 (Quercetin 3′ glucoside ,4 )。结论 :其中 1为新化合物 ,2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 黄酮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黄酮醇单糖苷 棉皮素-3'-O-β葡萄糖苷 异槲皮苷
下载PDF
连香树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静蓉 段金廒 周荣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209-212,共4页
从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醇,l个为酚酸类成分。经理化测定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Ⅰ)、3,5,7-三羟基-8,4'-二甲氧基... 从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醇,l个为酚酸类成分。经理化测定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Ⅰ)、3,5,7-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Ⅱ)、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Ⅲ)、3,5,7,4'-四羟基-8-甲氧基黄酮(Ⅳ)、3,5,7,4'-四羟基黄酮(Ⅴ)、5,7-二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Ⅶ)、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Ⅷ)和没食子酸乙酯(Ⅵ)。其中化合物Ⅶ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除化合物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黄酮醇 化学成分 树皮
下载PDF
银杏叶的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丁银花 孙永成 +4 位作者 王振中 毕宇安 万琴 徐连明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Ginkgo biloba叶的质量,固定欣脉胶囊处方中银杏叶的来源产地。方法建立银杏叶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叶的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并测定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叶总黄...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Ginkgo biloba叶的质量,固定欣脉胶囊处方中银杏叶的来源产地。方法建立银杏叶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叶的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并测定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萜内酯的量,对各批次银杏叶主要成分的量及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产地、树龄、采收期的银杏叶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量以及指纹图谱均不同。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银杏叶的合理采收及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江苏邳州、2~3年树龄、6~8月份采集的银杏叶质量较佳,可以作为欣脉胶囊处方中银杏叶的固定来源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黄酮醇苷 总萜内酯 定量测定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克敏芪丹方总黄酮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协和 夏林丽 +1 位作者 贺宝莹 宋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5-38,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克敏芪丹方中总黄酮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优选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比吸附量、洗脱率为指标,考察D101,AB-8,S-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浓...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克敏芪丹方中总黄酮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优选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比吸附量、洗脱率为指标,考察D101,AB-8,S-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浓度、上样量及乙醇用量对克敏芪丹方中总黄酮苷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检测波长260 nm;采用UV测定总黄酮苷含量,检测波长509 nm。结果: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60℃),加水稀释至0.5 g·m L^(-1),通过径高比1∶6的AB-8型大孔树脂柱,加1 BV水洗除杂,上样吸附和除杂流速均为2 BV·h^(-1),上样量为每1 g树脂上1.5倍生药量药液;加70%乙醇4 BV洗脱,洗脱流速4 BV·h^(-1),收集洗脱液。总黄酮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转移率分别为78.22%,43.81%。结论:该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推广于克敏芪丹方的大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敏芪丹方 总黄酮苷 大孔树脂 纯化工艺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基于TLC和TLC-EFISI-MSn联用技术的霍山石斛专属性鉴别研究
8
作者 卢文旭 林李雁 +2 位作者 丁玉莲 王俊豪 徐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9-46,54,共9页
目的:建立霍山石斛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霍山石斛专属性成分进行快速结构鉴定。方法:采用TLC法,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低温4℃展开,以2%三氯化铝乙醇试液为显色剂,105℃加热5 min,于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霍山... 目的:建立霍山石斛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霍山石斛专属性成分进行快速结构鉴定。方法:采用TLC法,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低温4℃展开,以2%三氯化铝乙醇试液为显色剂,105℃加热5 min,于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霍山石斛的专属性斑点并进行真伪鉴别;利用原位薄层色谱-静电场诱导喷雾-质谱(TLC-EFISI-MS^(n))联用技术进一步对专属性斑点进行快速结构解析。结果:建立了霍山石斛专属性的TLC鉴别方法,发现霍山石斛有一专属性斑点,通过该斑点可实现霍山石斛与铁皮石斛、紫皮石斛等13种石斛属植物的区分,且能够将霍山石斛粉中掺混20%以上的铁皮石斛粉鉴别出来;根据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多级质谱裂解碎片,初步鉴定该斑点为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6-C-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8-C-α-L-阿拉伯糖,为霍山石斛的专属性成分。结论: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且专属性强,为提高霍山石斛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静电场诱导喷雾离子化质谱 黄酮苷 芹菜素-6-C-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8-C-α-L-阿拉伯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