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翻瓣方式在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凌霄 李钧 +1 位作者 单兆臣 高振华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比较龈沟内切口袋形瓣与传统角形瓣在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对照组采用传统角形瓣。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 目的比较龈沟内切口袋形瓣与传统角形瓣在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低位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对照组采用传统角形瓣。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疼痛、开口受限、面颊部肿胀)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12±1.18)min及(15.56±1.12)min,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开口受限程度、面颊部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用于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肿胀、开口受限并发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阻生牙 微创拔牙 切口设计
下载PDF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晓波 苏薇洁 +2 位作者 朱文 马忠超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设计 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手部
下载PDF
角形切口设计和愈合方式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11
3
作者 齐伟 李健男 +2 位作者 赵静仁 邢海霞 潘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角形切口设计和愈合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口设计,共纳入60例患者(120侧)。所有患者均有双侧埋伏阻生下颌智齿,且双侧阻生方式相同。按照牙冠是否完全骨埋伏将患者分为A组(冠完全骨埋伏,30... 目的:探讨两种角形切口设计和愈合方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口设计,共纳入60例患者(120侧)。所有患者均有双侧埋伏阻生下颌智齿,且双侧阻生方式相同。按照牙冠是否完全骨埋伏将患者分为A组(冠完全骨埋伏,30例)和B组(冠部分骨埋伏,30例)。一侧采用角形瓣,术后一期缝合完全关闭创口(triangular flap-primary healing,TF-P);对侧采用改良角形瓣,缝合后在第二磨牙远中遗留三角形的牙龈缺损,二期愈合(modified triangular flap-secondary healing,MTF-S)。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复查,检测术后疼痛(VAS评分和布洛芬用量)、肿胀和张口受限程度。术后6个月复查,检查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配对t检验对比两种方案在术后疼痛、肿胀和开口受限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中,术后第1天和第3天,MTF-S方案疼痛、肿胀程度低于TF-P方案(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MTF-S方案张口受限程度低于TF-P方案(P<0.05)。B组中,两种方案在术后疼痛、肿胀和张口受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4天,MTF-S方案侧疼痛有加重趋势。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探诊,A、B两组中两种方案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F-S方案能够减轻完全骨埋伏下颌智齿拔除术后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两种方案在第二磨牙远中P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术后并发症 切口设计 愈合方式
下载PDF
2种切开翻瓣法拔除下颌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何锦泉 欧阳可雄 +3 位作者 张清彬 周苗 杨子楠 朴正国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切开翻瓣法拔除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400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200例,采用远中切口翻瓣法;B组200例,采用常规角形切口翻瓣法,观察2组病例拔牙时间、干槽症发生率、...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切开翻瓣法拔除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400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200例,采用远中切口翻瓣法;B组200例,采用常规角形切口翻瓣法,观察2组病例拔牙时间、干槽症发生率、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比B组长。术后第3天,A组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均较B组轻,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术后第7天,2组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无显著差异。结论:远中切口法翻瓣较角形切口法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肿胀及开口受限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拔牙术 翻瓣术
下载PDF
前臂梭形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晓高 邓华 何倩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改良传统前臂皮瓣的设计方式,探索直接关闭前臂供区缺损的方法。方法:收集2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术后的颌面部缺损患者,设计前臂梭形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对于颌面部中型缺损,将梭形皮瓣对折缝合,术后前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目的:改良传统前臂皮瓣的设计方式,探索直接关闭前臂供区缺损的方法。方法:收集2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术后的颌面部缺损患者,设计前臂梭形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对于颌面部中型缺损,将梭形皮瓣对折缝合,术后前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25例前臂梭形皮瓣,术后仅1例出现皮瓣坏死,其余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外形适宜,恢复良好。前臂供区无需植皮,术后愈合良好,瘢痕小。患者对前臂供区美观度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平均值8.56分,术后患者未出现手部运动或功能障碍。25例患者中,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结论:应用前臂梭形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后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制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术后可直接拉拢缝合前臂供区,无需植皮,创伤小,术后手部及腕关节运动功能正常;而且术后瘢痕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梭形皮瓣 供区关闭 皮瓣设计
下载PDF
圆领瓣在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白云飞 刘克 周小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翻瓣术式“圆领瓣”在拔除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接受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 目的:探讨改良翻瓣术式“圆领瓣”在拔除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接受上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圆领瓣”翻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角形瓣。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及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角形瓣相比,“圆领瓣”翻瓣术龈瓣缝合容易,线结易于拆除且不易遗漏,拔牙创愈合效果与传统翻瓣术式没有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三磨牙 拔牙 切口设计 圆领瓣
下载PDF
龈乳头保存术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丹唯 段丁瑜 吴亚菲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30-735,共6页
获得缺失牙周组织的再生是牙周疾病治疗的终极目标,对病变的临床改善、牙齿的长期存活和美学要求的满足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及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达到更理想的邻间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及美学要求,学者们通过各种... 获得缺失牙周组织的再生是牙周疾病治疗的终极目标,对病变的临床改善、牙齿的长期存活和美学要求的满足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及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达到更理想的邻间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及美学要求,学者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牙周再生术的术式进行了创新和改良,以尽量保存牙间组织来提高早期创口愈合质量、减少牙龈退缩。本文详述了牙周组织再生术中各种龈乳头保存方法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包括传统龈乳头保存瓣、微创龈乳头保存技术、完整龈乳头保存术以及联合软组织增量的龈乳头保存术。重点关注这些方法的适应证、切口设计和临床效益,以期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 龈乳头保存 微创手术 翻瓣设计
下载PDF
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盛健峰 唐平 +6 位作者 李宏伟 马利英 胡俊 徐涛 邓城 何凌 覃纲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及术前术中皮瓣设计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CTA、...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及术前术中皮瓣设计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CTA、数字化技术明确血管解剖学等相关情况,实施手术,通过一致性分析CTA、数字化技术及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价值,比较三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结果:术前CTA检查发现:皮瓣供区管径>0.8 mm的肌间隔穿支有26支,>1.0 mm的肌皮穿支有17支;术中实际证实管径>0.8 mm的肌间隔穿支有27支,>1.0 mm的肌皮穿支有17支;故术前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6.29%和100.00%;另外,利用数字技术对旋股外侧动脉进行了测定。降支起始位置、血管直径、穿支方向、可切蒂的最大长度均与术中实际观察相符,入组全部患者均顺利实施皮瓣切取及修复。有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处理后存活。术后对患者进行3~12个月随访,24例皮瓣外形良好,1例创面皮瓣臃肿,择期行二期修薄术后外形满意。25例头颈颌面部缺损患者中使用CTA穿支定位检查(+)18例,灵敏度90.00%,特异度60.00%,准确率84.00%,Kappa=0.500。25例头颈颌面部缺损患者中使用数字化技术穿支定位检查(+)19例,灵敏度86.36%,特异度66.67%,准确率84.00%,Kappa=0.412。25例头颈颌面部缺损患者中CTA联合数字化技术穿支定位检查(+)21例,灵敏度95.45%,特异度66.67%,准确率92.00%,Kappa=0.621。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患者穿支定位中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一方式(P<0.05)。结论:CTA在头颈颌面部肿瘤缺损患者穿支定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另外联合数字化技术可提高在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及术前术中皮瓣设计中的准确性,有利于手术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数字化技术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解剖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跨区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局部并发症血流动力学相关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毅 王扬剑 +3 位作者 陈芝武 华祖广 唐茂林 魏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分析跨区设计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出现局部坏死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的1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病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2~46岁,缺损面积:5.0 cm... 目的分析跨区设计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出现局部坏死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的1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病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2~46岁,缺损面积:5.0 cm×11.0 cm^8.0 cm×14.0 cm。缺损部位:足踝部外侧。创面均存在骨质、肌腱外露。所有患者均设计并切取跨区的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3例在术中显露穿支的过程中,为减少穿支扭转形成卡压进行了穿支周围软组织裸化的手术操作。结果术后3~5 d,12例皮瓣远端局部坏死,坏死均分布在跨越腓动脉供区以外,其中1例进行了穿支裸化操作,均于适度开放引流并定期换药后好转;3例蒂部以远术后逐渐肿胀、青紫,其中2例为穿支裸化病例,1周后出现远端皮缘坏死并黑痂样改变,早期切痂后深筋膜存活,无骨质外露,定期0.5%聚维酮碘湿敷换药后,内皮细胞爬行覆盖创面;2例出现术后肿胀,青紫范围较大,蒂部松解后改善欠佳,术后2周后大部分皮肤坏死并远端黑痂样改变,予二期游离皮片移植覆盖创面。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均不需要再次皮瓣移植。结论设计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尽量做到穿支血管同轴同源、最多跨区范围在2个choke区以内;术中选择穿支蒂部裸化不保留伴行静脉,不携带小隐静脉,可能在一定程度减少跨区设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带蒂皮瓣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改良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鹏 刘毅 +3 位作者 陈黎明 徐承新 王刚 刘晓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Keystone design perforator island flap,KDPIF)设计原则及修复各类创面时的方法改良。方法:应用KDPIF修复各部位创面11例,缺损面积为5.0cm×3.5cm~10.0cm×5.0cm,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该皮瓣的... 目的:探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Keystone design perforator island flap,KDPIF)设计原则及修复各类创面时的方法改良。方法:应用KDPIF修复各部位创面11例,缺损面积为5.0cm×3.5cm~10.0cm×5.0cm,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该皮瓣的方法改良。结果:本组11例皮瓣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KDPIF在创面修复中具有设计简单、术时较短、血供可靠、适应性广、术后外观及功能好的特点;该皮瓣共有7种改良方式,根据创面情况灵活应用改良KDPIF可使创面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石皮瓣 创面修复 穿支皮瓣 改良皮瓣 方法探讨 皮瓣设计
下载PDF
改良二纵五横新算法在儿童股前外侧皮瓣设计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李海 张程 +6 位作者 莫小金 邓呈亮 肖顺娥 吴祥奎 吴必华 常树森 魏在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二纵五横新算法在儿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设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们对12例儿童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根据改良... 目的探讨改良二纵五横新算法在儿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设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们对12例儿童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根据改良二纵五横新算法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探查,术前在股前外侧区域形成Ⅰ、Ⅱ、Ⅲ、Ⅳ区,使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分别在4区内探测穿支,根据穿支分布情况设计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5.0 cm~18.0 cm×5.5 cm。结果术前探查12例患侧股前外侧供区穿支共计32支,Ⅰ、Ⅱ、Ⅲ、Ⅳ区穿支分布分别为8、9、10、5支。术中证实共30支,假阳性率为6.67%。穿支分布类型主要为降支24支,斜支6支。术后所有皮瓣顺利存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2~32个月,平均(8.2±0.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可,供区残留少许瘢痕。结论改良二纵五横新算法在儿童ALTP穿支定位、皮瓣设计及切取中安全可行,提供了可靠的皮瓣设计基础,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儿童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Ⅲ期掌腱膜挛缩手术治疗皮瓣设计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科融 唐修俊 +3 位作者 王波 韩文杰 曾雪琴 吴必华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Ⅲ期掌腱膜挛缩手术治疗皮瓣设计方法的改良,减少手指损伤及避免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来,我科共治疗18例Ⅲ期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因挛缩严重不利于皮瓣的设计,故在设计皮瓣之前先经挛缩严重的关节横纹处... 目的探讨Ⅲ期掌腱膜挛缩手术治疗皮瓣设计方法的改良,减少手指损伤及避免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来,我科共治疗18例Ⅲ期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因挛缩严重不利于皮瓣的设计,故在设计皮瓣之前先经挛缩严重的关节横纹处顺皮纹小切口切断挛缩的腱膜,使挛缩手指尽可能伸直,手指伸直后设计连续"Z"型皮瓣,通过切除挛缩的掌腱膜,保留神经血管束,皮瓣交叉转移后修复创面,避免植皮。结果术后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3~48月,平均24月,挛缩指能完全伸直,皮肤无挛缩,手指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无直线瘢痕,手指感觉及运动正常。结论Ⅲ期掌腱膜挛缩手术治疗时首先经皮小切口切断受累手指的挛缩腱膜,使皮瓣设计简化,提高修复效果,能尽可能的有效利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避免植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腱膜挛缩 外科手术 皮瓣设计
下载PDF
2种翻瓣设计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晶 陈永锋 +4 位作者 刘姗姗 李珍珍 王栋 庞亚倩 张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39-742,747,共5页
目的:比较2种翻瓣设计在拔除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有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采取龈沟内环形切口法,B组采用标准封套法,比较2组间拔牙时间... 目的:比较2种翻瓣设计在拔除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有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采取龈沟内环形切口法,B组采用标准封套法,比较2组间拔牙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软组织愈合的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各个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3、7 d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1);A组病人的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在术后1、3 d均轻于B组(P<0.05~P<0.01);在术后1 d,A组出血程度轻于B组(P<0.05),术后2、7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A组软组织愈合优于B组(P<0.05)。结论: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采用龈沟内环形切口法可减轻病人术后反应,有利于邻近组织愈合,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术 阻生牙 翻瓣设计 龈沟内切口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和平 宋召云 +1 位作者 叶应荣 余强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年第6期289-291,共3页
目的 为了提高皮肤扩张手术的修复质量和临床效果 ,根据病损的程度、形态、部位等特点 ,对皮肤扩张器埋植和扩张后皮瓣的设计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通过对 87例皮肤扩张术病例分析 :①瘢痕畸形的程度、形态、部位与扩张器类型选择的关... 目的 为了提高皮肤扩张手术的修复质量和临床效果 ,根据病损的程度、形态、部位等特点 ,对皮肤扩张器埋植和扩张后皮瓣的设计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通过对 87例皮肤扩张术病例分析 :①瘢痕畸形的程度、形态、部位与扩张器类型选择的关系 ;②I期手术与预扩张皮瓣的关系 ;③Ⅱ期手术皮瓣设计原则 ;④纤维囊壁与皮瓣设计的关系。结果 ①皮肤缺损的形状适合选择同种形态的扩张器 ,功能部位适合长柱形或肾形扩张器 ;②扩张器应埋植在皮肤缺损邻近有足够正常皮肤或有知名血管的部位 ;③皮下的充分剥离和可靠的止血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质量的有效措施 ;④皮瓣蒂应选择在距缺损近 ,易转移 ,无“猫耳”的部位 ;⑤纤维囊壁应尽量剥除 ,可明显减少皮瓣回缩 ,增加皮瓣修复面积。结论 皮瓣设计贯穿皮肤扩张术全过程 ,理想的皮瓣设计可以提高修复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皮瓣设计 缺损 应用 修复
下载PDF
重视穿支皮瓣设计进一步提升我国创面修复水平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举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皮瓣移植是治疗体表皮肤软组织与器官缺损的主要技术手段, 但传统皮瓣移植的目标大多局限于皮瓣成活和创面愈合, 少有考虑受区功能与外形的恢复和如何减少供区损害。穿支皮瓣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 特别是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系列术式的衍... 皮瓣移植是治疗体表皮肤软组织与器官缺损的主要技术手段, 但传统皮瓣移植的目标大多局限于皮瓣成活和创面愈合, 少有考虑受区功能与外形的恢复和如何减少供区损害。穿支皮瓣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 特别是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系列术式的衍生与发展, 使得显微重建步入新阶段, 皮瓣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显微重建外科医生的关注与重视, 穿支皮瓣不仅要重视"点、线、面"的基础设计, 更要重视其平面、层次与嵌合组织内容的优化设计, 旨在实现"移植皮瓣高质量成活、受区恢复良好外形与功能、供区损害最小化"三者完美统一的显微重建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瓣设计 显微外科 重建 创面
原文传递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瓣修复术前浅表供皮区血供监测及皮瓣设计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方 张莉 曲媛君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在皮瓣修复术前浅表供皮区血供监测及皮瓣设计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拟在南阳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借助...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在皮瓣修复术前浅表供皮区血供监测及皮瓣设计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拟在南阳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借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浅表供皮区血管数量、走向、血管腔直径、有无血管硬化或狭窄、有无脓腔、炎症等情况进行筛选,指导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并与术中实际测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CDUS对浅表供皮区术前血供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术前CDUS监测的43例皮瓣修复患者中,乳腺癌皮瓣修复29例,口腔癌皮瓣修复14例。CDUS共检出术前供区皮瓣血管159支,每条血管有1~4条穿支,与术中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术前CDUS监测的监测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均为45.45%。术前CDUS监测供区皮瓣主要营养血管管径与术中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3例移植皮瓣均存活,术后移植皮瓣血供良好,无皮瓣坏死现象,患者对移植皮瓣瘢痕效果均能接受。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精确评估浅表供皮区血供情况,对移植皮瓣主要营养血管的选择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作为术前皮瓣设计的重要参考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皮瓣修复 浅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设计
下载PDF
一种新的指端移植皮瓣设计方法在Wassel Ⅵ型复拇指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敏建 宋湧 +1 位作者 汪怡 陈白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78-681,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可以应用于WasselⅥ型多指畸形指端移植手术的皮瓣设计方法。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共实施手术3例。术中在桡侧拇指桡侧面设计舌型皮瓣并在尺侧指设计对应的切口,以尺侧指... 目的介绍一种可以应用于WasselⅥ型多指畸形指端移植手术的皮瓣设计方法。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共实施手术3例。术中在桡侧拇指桡侧面设计舌型皮瓣并在尺侧指设计对应的切口,以尺侧指动脉供应指远端指节及近节指骨远端的血运,通过骨断端对合,克氏针固定,并辅以肌腱转移,从而重建新的拇指。术后4~6周拔出克氏针后患儿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3例患儿均获12~24个月(平均16.67个月)的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拇指的稳定性、活动度均接近健侧。患儿父母对术后的功能及外观均表示满意。结论新的设计方法可以为Wassel Ⅵ型多指畸形在指端移植手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最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畸形 指端移植 WasselⅥ型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滑车上动脉超声检查与解剖对照在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晓峰 胡建群 +2 位作者 查月琴 过云 练慧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研究滑车上动脉(STA)的超声检查和解剖学特征,以指导前额部皮瓣设计。方法:对15例正常受试者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STA的外径、走行特征,对7具成人尸体进行STA的解剖学研究,记录其外径、走行方式及与软组织的层次关系。结果:15例正... 目的:研究滑车上动脉(STA)的超声检查和解剖学特征,以指导前额部皮瓣设计。方法:对15例正常受试者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STA的外径、走行特征,对7具成人尸体进行STA的解剖学研究,记录其外径、走行方式及与软组织的层次关系。结果:15例正常受试者组的STA(30支)均能很好的显示,起点处的外径为(1.20±0.17)mm,距前额正中线的距离为(1.40±0.16)cm,发出后有26支向上内走行;7具尸体组STA(14支)有12支可正常显示,起点处的外径为(1.28±0.22)mm,距前额正中线的距离为(1.33±0.14)cm,发出后有10支向上内走行。2组间在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TA的位置相对较为恒定,但也存在变异,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其特征,可很好地指导前额部皮瓣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车上动脉 超声检查 解剖 皮瓣设计
下载PDF
二维襟翼气动设计研究
19
作者 李自启 梁斌 +2 位作者 刘卓 江翔 张大尉 《教练机》 2015年第4期48-53,共6页
针对某教练机的设计要求,采用切割法生成襟翼外形。通过评估后缘襟翼外形对两段翼气动特性影响,确定合适的襟翼外形方案。并利用计算手段研究缝道量和重叠量对襟翼升力系数和表面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其襟翼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襟翼设计 翼型优化 缝道参数 气动特性
下载PDF
穿支位置与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对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影响初探
20
作者 高钦锋 杨林 +8 位作者 黄永涛 杨成鹏 孙丰文 曹阳 刘禹城 张岩 程俊楠 张韬 巨积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穿支位置与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对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25例患者资料,同时在同一时期内随... 目的探讨穿支位置与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对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25例患者资料,同时在同一时期内随机选择25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穿支类型、穿支距皮缘距离、穿支位置设计与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的一致性、皮瓣切取时间、皮瓣大小的差异,探索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原因。结果皮瓣部分坏死组和皮瓣完全成活组年龄、性别、穿支类型、穿支距皮缘距离、皮瓣切取时间、皮瓣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支位置设计是否与穿支深筋膜后走行一致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支位置设计与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是否一致为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因素(OR=38.812,P<0.001)。结论穿支位置设计与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是否一致是影响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原因。根据穿支穿深筋膜后走行方式及穿支位置设计皮瓣,可降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部分坏死 入皮方式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