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舒少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标志技术
下载PDF
鱼类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在人工增殖放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辉霞 甘维熊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206-1210,共5页
标记-回捕放流鱼苗是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通用方法,成功标记放流的关键在于标记技术的选择。小规模标记放流时,重点关注标记死亡率、标志保留时间等;而在大规模标记时,则在此基础上需考虑标记的劳动强度、成本等因素。对挂牌、被动整合... 标记-回捕放流鱼苗是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通用方法,成功标记放流的关键在于标记技术的选择。小规模标记放流时,重点关注标记死亡率、标志保留时间等;而在大规模标记时,则在此基础上需考虑标记的劳动强度、成本等因素。对挂牌、被动整合式雷达标、耳石标及分子标的研究概况及其各自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大规模标记技术在国内外人工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为不同背景情况下的放流标记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鱼类 标记技术 大规模标记
下载PDF
可见植入荧光标记和微金属线码标记标志拉萨裂腹鱼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挺兵 颜文斌 杨德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标记方法对拉萨裂腹鱼的标记效果,为其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微金属线码标记(CWT)和空白对照处理对拉萨裂腹鱼幼鱼(5~7 cm)进行为期40 d的标志试验,研究不同标记... [目的]研究不同标记方法对拉萨裂腹鱼的标记效果,为其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微金属线码标记(CWT)和空白对照处理对拉萨裂腹鱼幼鱼(5~7 cm)进行为期40 d的标志试验,研究不同标记方法对拉萨裂腹鱼的标记效果。[结果]VIE组试验鱼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WT组和对照组。VIE组和CWT组试验鱼的标志保持率分别为100%和98%。VIE和CWT标记对试验鱼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VIE标记是拉萨裂腹鱼幼鱼较适宜的短期标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微金属线码标记 鱼类标志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鱼类耳石研究分析
4
作者 金岳 单秀娟 金显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400,共11页
耳石蕴藏了鱼类个体生活史全过程的信息,是研究鱼类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年以来关于鱼类耳石研究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 耳石蕴藏了鱼类个体生活史全过程的信息,是研究鱼类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年以来关于鱼类耳石研究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耳石的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性论文主要发表在水产和渔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其次为生态学、生物学等相关期刊;研究国家主要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排名第六;以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等单位为核心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网络,我国台湾大学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耳石研究热点方向主要包括:1)基于耳石的年龄与生长;2)耳石微结构及其生态学含义;3)耳石形态特征;4)耳石微化学与稳定同位素分析;5)基于耳石的标记放流。最后,分析了当前耳石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利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整合耳石研究成果,可深入解析长期环境变化对鱼类的生态影响,并减少生物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重点关注深海、极地和淡水鱼类的耳石研究,以深入了解鱼类生活史策略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耳石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生活史 年龄与生长 微化学 标记
下载PDF
黄鳝对不同鱼巢选择及回巢行为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孙小淋 吕巍巍 +2 位作者 袁泉 黄伟伟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75-81,共7页
在水温(18±2)℃和室温26℃环境下,在室内水族箱(100 cm×50 cm×25 cm,长×宽×高)中研究(1)标志黄鳝、(2)不同规格黄鳝、(3)不同水深下的黄鳝,对鱼巢的选择性和回巢行为,为黄鳝无土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 在水温(18±2)℃和室温26℃环境下,在室内水族箱(100 cm×50 cm×25 cm,长×宽×高)中研究(1)标志黄鳝、(2)不同规格黄鳝、(3)不同水深下的黄鳝,对鱼巢的选择性和回巢行为,为黄鳝无土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饥饿条件下,黄鳝主要根据鱼巢内径大小而非长度来选择鱼巢;在摄食条件下,黄鳝选择居住的鱼巢范围扩大,并且在塑料袋和内径大的PVC管内多次出现黄鳝共巢现象,黄鳝有一定的固定回巢行为;(2)在摄食和10 cm水深条件下,20—30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PVC弯管>PVC直管>塑料袋;6—8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PVC直管>塑料袋、棕片;1—3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PVC弯管、塑料袋>PVC直管;0.1—0.3 g黄鳝68.99%±8.99%栖息于大薸(Pistia stratiotes),30.01%±8.99%栖息于塑料袋;(3)水深5 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塑料袋,水深10 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轮胎,水深在15—30 cm时,黄鳝对轮胎和塑料袋的选择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鱼巢 标志方法 无土养殖
下载PDF
水电站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标记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雪 郭艳娜 张虎成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缓解水电建设对鱼类资源影响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标记放流可以帮助人们准确获得鱼类的种群信息,是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标记方法主要有体外标记法、体内...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缓解水电建设对鱼类资源影响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标记放流可以帮助人们准确获得鱼类的种群信息,是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标记方法主要有体外标记法、体内标记法、自然标记法、化学标记法、生物遥测法、分子遗传标记法,文章介绍了这些标记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了中国鱼类标记放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鱼类标记方法的科学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对标记鱼类进行回收、建立科学合理的回收体系和加强鱼类回收后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增殖放流 标记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著鱼类标记放流现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鸿 牛建功 +8 位作者 时春明 张涛 焦飞 贺疆滔 王松 胡江伟 宋明波 蔡林钢 张人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56-60,共5页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数量分别为8.0万,1.1万和1.4万尾,共计10.5万尾。标记试验结果表明:3种标记方式成活率均高于98.5%,标记检出率高于92.0%;低于400mg·L^-1浓度的茜素红S(ARS)未见对扁吻鱼造成明显损伤;扁吻鱼荧光色素注射标记颜色以红色最佳,标记位置可选择上额、眼眶后缘及鳃盖膜下缘;扁吻鱼PIT玻璃芯片标记最佳位置为背鳍下侧。该研究为新疆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放流 新疆 土著鱼类 荧光浸染标记 色素注射标记 PIT芯片标记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分析
8
作者 张业兴 《市政技术》 202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路网的节点,承担了不同流向的车流和行人流。其中,左转车流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对不同左转车道设置方式的车辆流线进行分析,发现采取“内移”的方式增设左转车道可以避免左转车辆和直行... 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路网的节点,承担了不同流向的车流和行人流。其中,左转车流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对不同左转车道设置方式的车辆流线进行分析,发现采取“内移”的方式增设左转车道可以避免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交织变道;然后提出了一种可以变相“内移”左转车道的鱼腹形交通导流线优化设置方式,并借助VISSIM仿真软件对采用不同左转车道增设方式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以北京市某道路交叉口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鱼腹形交通导流线在对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有序分流的同时,还能保证左转车道有足够的排队长度,较未设置鱼腹形交通导流线的车道,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叉口总车均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左转车道 通行能力 鱼腹形交通导流线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