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铜矿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建华 王进明 +1 位作者 龙贤灏 郭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12-3617,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电子结构性质,并讨论硫化铜矿物电子结构与其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利用费米能级讨论不同硫化铜矿物参与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置及其与黄药作用生成不同产物的原因。计算...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电子结构性质,并讨论硫化铜矿物电子结构与其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利用费米能级讨论不同硫化铜矿物参与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置及其与黄药作用生成不同产物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黄铜矿禁带宽度为0.99 eV,属于直接带隙p型半导体,而辉铜矿、铜蓝、斑铜矿则为导体。前线轨道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4种硫化铜矿物氧化性差异。为进一步认清硫化铜矿物可浮性的差异及硫化铜矿物新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 第一性原理 前线轨道 浮选
下载PDF
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英 王毓华 +2 位作者 胡岳华 文书明 王进明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6-1113,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理想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电子结构,及水分子和聚丙烯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并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验证了水体系中聚丙烯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能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白钨矿、萤...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理想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电子结构,及水分子和聚丙烯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并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验证了水体系中聚丙烯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能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优化都采用局域密度泛函近似(LDA)下的CA-PZ交换相关函数,截断能分别为277,270和275 e V;能带结构表明3种矿物均属于绝缘体,其Ca原子态密度组成很相似,因此化学活性非常相似,在浮选过程中表现出相似的浮选性能;Mulliken布居分析表明3种矿物Ca原子所带电荷大小顺序为方解石>白钨矿>萤石。在矿浆中聚丙烯酸钠排开矿物表面的水分子与矿物发生吸附,其吸附能均为负值,大小顺序为白钨矿>方解石>萤石,说明自然p H(未添加p H调整剂)条件下聚丙烯酸钠对3种矿物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弱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为抑制剂时,在自然p H条件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分别为76.03%,18.59%和33.68%,此时聚丙烯酸钠的抑制强弱顺序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与计算模拟结果相符。为进一步了解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差异及含钙矿物浮选新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萤石 方解石 第一性原理 浮选
原文传递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黄锑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进明 王毓华 +2 位作者 余世磊 余胜利 于福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55-3962,共8页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铜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黄锑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浮选溶液化学分析铜离子对黄锑矿活化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OH,CuOH+,Cu^2+和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在黄锑矿表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结...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铜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黄锑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浮选溶液化学分析铜离子对黄锑矿活化机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OH,CuOH+,Cu^2+和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在黄锑矿表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6.0~8.0时,以铜离子为活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捕收剂,黄锑矿浮选回收率达80%以上,而不添加铜离子活化时,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黄锑矿几乎没有捕收作用;各种吸附质在黄锑矿表面吸附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u^2+,SDS,OH和CuOH^+;羟基铜能排挤开黄锑矿表面的水化膜而成为黄锑矿表面与捕收剂作用的活性质点,并在SDS和黄锑矿表面之间起"架桥"作用,SDS则与黄锑矿表面吸附的羟基铜产生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锑矿 电子结构 浮选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小武 谢俊 +2 位作者 李龙江 王贤晨 张覃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9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电子结构,讨论了不同通道离子(F-、Cl-、OH-)对磷灰石电子结构的影响。能带分析表明: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为绝缘体,其带宽分别为5.600、5.384和...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电子结构,讨论了不同通道离子(F-、Cl-、OH-)对磷灰石电子结构的影响。能带分析表明: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为绝缘体,其带宽分别为5.600、5.384和3.577 e V。态密度分析表明:通道离子对3种磷灰石的态密度影响较大,氟磷灰石与氯磷灰石导带部分有Ca1 3d轨道和Ca2 3d轨道的贡献;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导带部分仅有Ca2 3d轨道的贡献,导致Ca2还原性降低;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向低能级方向移动,形成新的深部价带;Cl的态密度较F的态密度向高能级方向移动,导致形成新的中部价带-12.5~14.0 e V,该价带仅由Cl 3s轨道组成。Mulliken电荷布居及键布居表明:F得电荷能力强于Cl,主要是F的2p轨道得电荷能力强于Cl的3p轨道;3种磷灰石中的O—P键布居接近且均较大,共价性较强,F—Ca与Cl—Ca布居接近,但F—Ca键长小于Cl—Ca键长,F—Ca结合作用强于Cl—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氯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KDP晶体本征中性点缺陷的第一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坤鹏 张建秀 +4 位作者 房昌水 于文涛 王圣来 顾庆天 孙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23-1527,共5页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KH2PO4(KDP)晶体中性本征点缺陷的形成能并计算了常温下点缺陷的浓度。计算得到中性填隙氢原子的形成能为2.05 eV,进而得到298 K下的浓度约为1.21×10-17mol/L。由于填隙氢原子在带隙中形成缺陷能级,并使能隙降低...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KH2PO4(KDP)晶体中性本征点缺陷的形成能并计算了常温下点缺陷的浓度。计算得到中性填隙氢原子的形成能为2.05 eV,进而得到298 K下的浓度约为1.21×10-17mol/L。由于填隙氢原子在带隙中形成缺陷能级,并使能隙降低了2.6 eV,因此消除填隙氢原子有利于提高晶体在355 nm附近的激光损伤阈值。计算得到的氧间隙、氧空位、钾空位和氢空位的形成能分别为0.60、5.25、6.50和6.58eV,常温下它们在晶体中也以较高的浓度存在。钾空位使晶胞体积增大约3.2%,并可能提高晶体电导率,从而降低光损伤阈值。P取代K的反位结构缺陷形成能尽管较低(4.1 eV),但由于晶体生长溶液中P是以PO4四面体的形式存在,故此点缺陷的存在几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点缺陷 缺陷形成能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锐钛矿型TiO_2空位缺陷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庆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近年来运用减小TiO2禁带宽度的方法来提高TiO2的活性在实验上被广泛研究。本文运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和赝势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锐钛矿相TiO2点空位缺陷性质和在具有点空位缺陷情况下的晶体结构、能带结构与态密度状况。分析发现缺陷... 近年来运用减小TiO2禁带宽度的方法来提高TiO2的活性在实验上被广泛研究。本文运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和赝势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锐钛矿相TiO2点空位缺陷性质和在具有点空位缺陷情况下的晶体结构、能带结构与态密度状况。分析发现缺陷使晶体结构发生畸变;近邻缺陷氧原子有靠近氧空位而远离钛空位的趋势,而近邻缺陷钛原子有靠近钛空位而远离氧空位的趋势;氧空位缺陷使费迷能级升高大约2.6eV而钛空位缺陷使费米能级降低,并在价带顶部产生一个与价带顶能量相差约0.25eV的杂质能级。结果表明,氧空位使导带变宽是n型杂质而钛空位使导带变窄是p型杂质,氧空位附近多余电子的主要贡献在价带,引起电荷布居数变化并改变了晶体中电子局域化运动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 TiO2 点缺陷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Al-Ce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珂浩 傅高升 +2 位作者 宋莉莉 陈鸿玲 王火生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Al-Ce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稳定晶体结构、形成焓、结合能、弹性性能、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形成焓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Al_(2)Ce-Fd3m具有最好的化合物形成能力,而AlCe_(3)-P2_(1)/m具有...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Al-Ce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的稳定晶体结构、形成焓、结合能、弹性性能、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形成焓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Al_(2)Ce-Fd3m具有最好的化合物形成能力,而AlCe_(3)-P2_(1)/m具有最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弹性性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只有Al_(11)Ce_(3)-Immm、Al_(2)Ce-Fd3m、Al_(4)Ce-I4/mmm和AlCe_(3)-P2_(1)/m这4种化合物能稳定存在,且Al_(11)Ce_(3)-Immm、Al_(2)Ce-Fd3m结构抵抗体积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能力较强、刚度较Al_(4)Ce-I4/mmm、AlCe_(3)-P2_(1)/m大。Al_(4)Ce-I4/mmm、Al_(2)Ce-Fd3m为塑性材料,Al_(11)Ce_(3)-Immm、AlCe_(3)-P2_(1)/m为脆性材料。态密度结果分析表明,具有稳定结构的4种化合物的价键相似,均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且Al_(4)Ce-I4/mmm化合物的共价性最强,AlCe_(3)-P2_(1)/m的共价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e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结构稳定性 弹性性能
原文传递
Si(001)面弛豫表面构型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秦芳 王茺 +1 位作者 邓荣斌 杨宇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方法对Si(001)表面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优化得到Si(001)表面的稳定结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针对该表面研究表面能和原子弛豫与模型中原子层数和真空层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原子层数和真空...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方法对Si(001)表面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优化得到Si(001)表面的稳定结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针对该表面研究表面能和原子弛豫与模型中原子层数和真空层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原子层数和真空层厚度对表面的表面能和原子构型有较大影响。当原子层数为8层,真空层厚度为1 nm时,表面能与原子弛豫程度趋于稳定;与理想晶格相比,表面弛豫导致表面层的电子结构和键合特性发生很大变化。弛豫后,体系能量降为最低,结构趋于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001) 表面弛豫 态密度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晶体结构对316不锈钢腐蚀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9
作者 柳剑 许涛 +1 位作者 王翠凤 苏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721-726,共6页
316不锈钢的耐腐蚀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CASTEP模块,对316不锈钢的晶体(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和Fe合金)进行总能量和电子结构模拟计算,考察晶胞总能量、能带结构及电... 316不锈钢的耐腐蚀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CASTEP模块,对316不锈钢的晶体(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和Fe合金)进行总能量和电子结构模拟计算,考察晶胞总能量、能带结构及电子态密度对316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晶胞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渗碳体和Fe合金的晶胞总能量最小,其次是奥氏体,最后为铁素体。说明,316不锈钢中渗碳体和Fe合金的性质最稳定、抗腐蚀性能最好,而铁素体的抗腐蚀性最差。随着316不锈钢中Cr含量增加,晶胞总能量逐渐减小,各相态晶体结构的稳定性逐渐变强。说明,当受到腐蚀介质侵蚀时,增加Cr的含量可提高316不锈钢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带图和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渗碳体和Fe合金的能带宽度小而密集且局域性强,而铁素体能带宽度大且非局域性强。说明,渗碳体和Fe合金的性质更稳定、抗腐蚀性能更好,而奥氏体次之,铁素体抗腐蚀性最差。随着316不锈钢中Cr含量增加,含Cr奥氏体的最大峰值对应的能量越低,区域分布的核外电子数越少。核外电子分布较少,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构越稳定。在发生腐蚀过程中,含Cr高的奥氏体结构更稳定,耐腐蚀性能更好,这一结论符合贫铬理论或晶间区偏析杂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不锈钢 晶体结构 第一性原理 金相组织 耐腐蚀性 晶胞总能量 能带结构 电子态密度
下载PDF
KDP晶体中点缺陷Na取代K的电子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坤鹏 张建秀 +5 位作者 房昌水 赵显 于文涛 王圣来 顾庆天 孙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11-1314,共4页
对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中Na取代K点缺陷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第一性研究。计算的形成能约为0.46 eV,因此在KDP晶体中此类缺陷比较容易形成。Na取代K以后没有在带隙中形成缺陷态,但在价带中引入两个占据态。它们分别位于费米面以下... 对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中Na取代K点缺陷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第一性研究。计算的形成能约为0.46 eV,因此在KDP晶体中此类缺陷比较容易形成。Na取代K以后没有在带隙中形成缺陷态,但在价带中引入两个占据态。它们分别位于费米面以下49 eV和21.5 eV处,这两个占据态分别由Na原子的s和p轨道形成。相对于K来说,由于它们位于价带深处,具有很低的能量,因此Na在KDP中比K稳定。Na在KDP晶体中与周围氧原子的重叠布居仅为0.09,故它不与主体原子发生共价作用,仅以静电库仑力影响周围原子,此缺陷周围晶格仅发生微小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点缺陷 缺陷形成能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十二胺浮选黄锑矿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进明 王毓华 +2 位作者 余世磊 余胜利 于福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0-735,共6页
利用单矿物实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黄锑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发现:pH 值为2.0~8.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达到90%以上;pH 值为8.0~10.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急剧降低;当 pH 值〉10.0时,十二胺对黄锑矿几乎没有捕收作用.十二胺浮选... 利用单矿物实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黄锑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发现:pH 值为2.0~8.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达到90%以上;pH 值为8.0~10.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急剧降低;当 pH 值〉10.0时,十二胺对黄锑矿几乎没有捕收作用.十二胺浮选溶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十二胺阳离子(DDA +)是对黄锑矿产生捕收作用的主要成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黄锑矿晶体以及十二胺离子和分子的电子结构性质,考察了十二胺离子、十二胺分子和水分子在黄锑矿表面的吸附行为.三种吸附质在黄锑矿表面吸附能顺序为 DDA 〉 H2 O 〉 DDA +,十二胺离子可排开黄锑矿表面的水化膜,实现黄锑矿的疏水上浮,十二胺离子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形式吸附于黄锑矿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锑矿 浮选 十二胺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TiN薄膜光学性质与色散分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群超 张水 +1 位作者 周强 史新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研究氮气流量对TiN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了氮化钛薄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氮化钛的态密度和光学常数,详细分析了氮化钛的电子态密度以及介电函数的色散关系,得出了适合氮化钛的Dru... 为研究氮气流量对TiN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了氮化钛薄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氮化钛的态密度和光学常数,详细分析了氮化钛的电子态密度以及介电函数的色散关系,得出了适合氮化钛的Drude-3Lorentz色散模型;采用此模型拟合了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出的薄膜介电函数谱.结果表明:随着氮分压的降低,薄膜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向高能方向移动,金属性增强,薄膜中的晶格缺陷增多,晶界散射和缺陷吸收作用增强,可见光区的透射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介电函数 磁控溅射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在热障涂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鑫宇 徐坤 +4 位作者 蒋宜廷 王欣 蹇华 聂高升 所新坤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2-30,42,共10页
第一性原理作为一种不依赖经验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大幅度缩减材料从设计到工程化应用的周期及成本,对热障涂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总结了近年来第一性原理在热障涂层材料体系设计和界面结合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热障涂... 第一性原理作为一种不依赖经验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大幅度缩减材料从设计到工程化应用的周期及成本,对热障涂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总结了近年来第一性原理在热障涂层材料体系设计和界面结合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热障涂层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4个方面,概括了第一性原理在界面结合功、分离功、电子结构、成键情况等方面的应用,揭示了杂质和掺杂剂对界面强化/削弱的机理,为热障涂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第一性原理 热物理性能 陶瓷 界面结合
下载PDF
黄锑矿晶体及表面基因特性与可浮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进明 董发勤 +4 位作者 王毓华 王肇嘉 杨飞华 杜明霞 傅开彬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7,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黄锑矿体相、(001)表面以及水分子在其表面吸附的结构性质,利用XPS和表面电位分析了黄锑矿单矿物表面特性,讨论了黄锑矿晶体结构、表面性质与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黄锑矿中...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黄锑矿体相、(001)表面以及水分子在其表面吸附的结构性质,利用XPS和表面电位分析了黄锑矿单矿物表面特性,讨论了黄锑矿晶体结构、表面性质与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黄锑矿中氧原子的活性较强,锑原子的活性较弱,水分子容易在黄锑矿的表面吸附,导致常规阴离子捕收剂难以吸附于黄锑矿的表面,而需要通过金属阳离子活化。黄锑矿在pH>2.4的范围内带负电,阳离子捕收剂通过静电作用,容易在黄锑矿的表面吸附。单矿物浮选试验中,铜离子活化后的黄锑矿可以很好地被油酸钠捕收,十二胺离子也可以很好地浮选表面荷负电的黄锑矿。矿物表面基因特性与矿物可浮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锑矿 基因特性 晶体结构 可浮性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基于MXene涂层保护Cs_(3)Sb异质结光阴极材料的计算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亮 赵启旭 +5 位作者 沈健伟 杨岩 袁清红 钟成 孙海涛 孙真荣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64-373,共10页
以锑化铯(Cs_(3)Sb)为代表的碱金属型半导体光阴极具有高量子效率、低电子发射度、光谱响应快等特点,可作为理想的新型电子发射源.然而Cs_(3)Sb中碱金属敏感于含氧气体,从而导致其结构不稳定,工作寿命低,影响电子发射效率.利用超薄层状... 以锑化铯(Cs_(3)Sb)为代表的碱金属型半导体光阴极具有高量子效率、低电子发射度、光谱响应快等特点,可作为理想的新型电子发射源.然而Cs_(3)Sb中碱金属敏感于含氧气体,从而导致其结构不稳定,工作寿命低,影响电子发射效率.利用超薄层状的二维材料进行涂层保护Cs_(3)Sb基底,有望构建新型高性能光阴极材料,但目前仍然缺乏适合的二维材料,能够在保护基底同时维持低功函数(W)和高量子效率.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灵活引入的悬挂键可以很好地调控MXene材料的结构和电子特性.本文系统构建了一系列M_(2)CT_(2)-Cs_(3)Sb异质结,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过渡金属元素(M)、原子配比(M/C)、堆垛构型及悬挂键(T)等对其W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悬挂键类型对构建异质结的W影响显著,相对于其他悬挂键(—F/—O/—Cl/—S/—NH),带有—OH/—OCH_(3)悬挂键构成的M_(2)CT_(2)-Cs_(3)Sb异质结具有相对较低的W.利用差分电荷密度和能级矫正分析解释了异质结W的变化原因,即异质结界面电荷重新分布导致界面偶极方向不同,造成电子逸出的势垒不同.经过筛选后发现,M_(2)C(OH)_(2)(M=V,Ti,Cr)和M_(2)C(OCH_(3))_(2)(M=Ti,Cr,Nb)结构可以看作理想的涂层材料,尤其是V_(2)C(OH)_(2)-Cs_(3)Sb(W=1.602 e V)和Ti_(2)C(OCH_(3))_(2)-Cs_(3)Sb(W=1.877 e V).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MXene-Cs_(3)Sb异质结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同时也为高性能光阴极材料的计算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光阴极 二维材料 异质结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MgO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俊鑫 屠彦 +1 位作者 杨兰兰 戴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9-855,共7页
MgO薄膜被认为是等离子体显示器件中介质保护膜的最理想材料。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格林函数G和动力学屏蔽库仑相互作用W纠正和Bethe-Salpeter方程的求解,研究了MgO不同晶面取向表面结构的电子特性和光谱特性。在分析... MgO薄膜被认为是等离子体显示器件中介质保护膜的最理想材料。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格林函数G和动力学屏蔽库仑相互作用W纠正和Bethe-Salpeter方程的求解,研究了MgO不同晶面取向表面结构的电子特性和光谱特性。在分析不同晶面取向表面能带结构、态密度分布的基础上,估算了相应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结果表明:(100)、(110)和(111)三种晶面取向,(100)禁带宽度最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最大。而(111)晶面吸附氢原子后,禁带宽度显著减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优于(100)晶面,是高Xe、高气压工作气体下等离子体显示器介质保护层材料MgO的优选取向。激子光谱计算结果表明,MgO表面有强激子效应,有利于外电子发射。合理选择MgO晶面取向,可有效提高等离子体显示器放电效率、降低其着火电压,减小Jitter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表面结构 二次电子发射 激子光谱
下载PDF
有机分子并四苯原子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鹏 吴太权 朱萍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9-93,共5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平面有机分子并四苯的结构模型,从该有机分子的总态密度图中可知该分子有6个价态特征峰。对整个有机分子进行离散变分Xα方法计算,获得了该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并给出了该分子的6个特征峰。两种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平面有机分子并四苯的结构模型,从该有机分子的总态密度图中可知该分子有6个价态特征峰。对整个有机分子进行离散变分Xα方法计算,获得了该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并给出了该分子的6个特征峰。两种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互吻合,且与实验紫外光电子谱吻合得很好。实验谱中仅观察到分子的5个特征峰,可是在两种理论方法的计算中,我们都发现在实验谱的1峰和2峰之间还存在一个弱结构,它也是并四苯分子的特征峰,而不是银的特征峰。最后DV-Xα计算阐明了并四苯分子实验谱中特征峰的物理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四苯 第一性原理 离散变分Xα方法 紫外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氧吸附硅烯的纳米结构的第一性原理
18
作者 魏哲 周美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硅烯拥有与石墨烯(graphene)相似的性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模拟探讨了氧吸附对硅烯(silicene)纳米结构的性能影响.研究发现,氧吸附在硅烯后,硅烯在电子结构上改变了能带带隙,呈现半导体性... 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硅烯拥有与石墨烯(graphene)相似的性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模拟探讨了氧吸附对硅烯(silicene)纳米结构的性能影响.研究发现,氧吸附在硅烯后,硅烯在电子结构上改变了能带带隙,呈现半导体性质,对silicene单层纳米结构的实验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在电子自旋器件的设计以及实践方面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烯 氧掺杂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氮化银结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9
作者 于海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7,共5页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氮化银的几种可能的结构。发现反ReO3结构的Ag3N、闪锌矿结构的AgN和萤石结构的AgN2满足力学稳定性的要求,并且给出了其结构特性。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结构 氮化银
下载PDF
基于GW+BSE第一性原理PDP保护层材料Mg_(1-x)Zn_xO激子光谱研究
20
作者 汪佳 屠彦 +3 位作者 杨兰兰 李巧芬 戴凯 王保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1-467,共7页
Mg O薄膜被认为是等离子体显示器件中介质保护膜的最理想材料。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掺锌Mg O保护层材料的特性。通过计算不同掺锌浓度下Mg1-xZnxO复合材料的电子结构,分析相应的能带结构和波态密度分布,并在此基础... Mg O薄膜被认为是等离子体显示器件中介质保护膜的最理想材料。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掺锌Mg O保护层材料的特性。通过计算不同掺锌浓度下Mg1-xZnxO复合材料的电子结构,分析相应的能带结构和波态密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求解Bethe-Salpeter方程计算相应的动态介电函数,以及激子光谱,激子谐振强度和激子束缚能。结果表明:随着掺锌浓度的增加,Mg1-xZnxO复合材料的禁带宽度和激子束缚能均逐渐减小,激子光谱发生红移。说明Mg O掺杂锌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保护层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效率降低其着火电压;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外逸电子发射,减小等离子体显示器件的寻址jitter,从而增强放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激子光谱 二次电子发射 外逸电子发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