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炮龙与舞火龙文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伍广津 翟翠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6-41,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个别访谈、临场观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宾阳舞炮龙与广东丰顺埔寨的舞火龙进行对比研究。从历史渊源、制作方法、表演方式、分布与文化寓意等方面分析两种龙文化的异同,揭示宾阳炮龙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舞炮龙 舞火龙 文化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桂商文化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功能与特征——以广西宾阳舞炮龙为个案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建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文章以桂商文化视角和质的研究方式,对深受广西宾阳县商人文化影响发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炮龙进行田野考察,发现在宾阳商人变迁中舞炮龙有英雄崇拜、民族融合、组织建制、经济增长、城市识别等社会功能,两者在时间与空... 文章以桂商文化视角和质的研究方式,对深受广西宾阳县商人文化影响发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炮龙进行田野考察,发现在宾阳商人变迁中舞炮龙有英雄崇拜、民族融合、组织建制、经济增长、城市识别等社会功能,两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了互动发展的阶段化、互动生成的同构性、互动传播的多元化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商 舞炮龙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炮龙文化”的象征符号与权力格局——以宾地舞炮龙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覃琮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1年第1期188-251,284-288,8,共70页
民间信仰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中,主导着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并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关系。广西中南部宾地的一项民俗活动舞炮龙及其炮龙节的"国家化"历程表明,宾地力推舞炮龙作为其对外... 民间信仰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中,主导着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并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关系。广西中南部宾地的一项民俗活动舞炮龙及其炮龙节的"国家化"历程表明,宾地力推舞炮龙作为其对外展示的文化标识,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空间语境下的一种地方群体共识。炮龙文化的生产,是不同群体基于不同目的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中对同一个文化想象的协商和建构的结果,而重建"老庙"使"地方性知识"获得复活与再造,也实现了与炮龙文化的联结。由此,舞炮龙生成标志性文化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文化实践"的过程,既是"传统的再造",也有"传统的发明",是宾地特定的勾连其历史和现实的加工过程的地域性文化,实际上是中华龙文化在宾地的地方化叙事。这一信仰过程的再造,不仅与地方权力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相缠绕,同时也是一次重建地方崇拜和重塑地方形象的努力。这一个案显示,民间信仰空间是一个可以被建构起来的场域,是国家、基层政府与民众之间动态协商的结果,它不是稳定和刚性的,而是变化和不断转型的。本文采用"国家—地方政府—地方民众"三元分析框架,运用"历史的人类学"研究策略,详细考察滨阳人在"非遗"和"旅游"的社会背景下,在自我认同与地域形象建构中努力将地域文化资源重塑与国家主流文化同构从而实现其价值的社会过程,由此展开"民间信仰空间再造与国家权力关系"的理论对话,揭示出民间信仰空间和场域内国家、地方政府和地方民众的各自实践逻辑、行动策略,以及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炮龙 标志性文化 炮龙文化 权力格局 信仰空间
原文传递
仪式与功能:体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宾阳舞炮龙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应华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以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在文献资料调研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宾阳舞炮龙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舞炮龙仪式的情绪宣泄与调适功能、维系与认同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经济功能等社会功能,认为宾阳舞炮龙仪式... 以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在文献资料调研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宾阳舞炮龙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舞炮龙仪式的情绪宣泄与调适功能、维系与认同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经济功能等社会功能,认为宾阳舞炮龙仪式由于现代性的切入所发生的功能意义上的嬗变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炮龙 仪式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